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 )A.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C.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 D.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2.西周形成了一种等级明确的社会结构,下层必须依赖上层分封的土地生存,而所有阶级都依赖作为土地最终所有者的周天子。西周时期土地不是社会中个人拥有的资本,更不能作为买卖的商品,而是为天子所代表的国家所有。这说明( )A.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 B.井田制与分封制紧密相连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尖锐 D.西周时期实行中央集权制3.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 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 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4.汉代在保留秦代驰道的基础上,又开辟了新的驰道路线,如西汉开辟了通往西北边疆的回中道;东汉开辟了以洛阳为中心,通往蓟城(今北京)、东南地区的驰道。汉代政府此举旨在( )A.加强边疆军事防御 B.提高文书传递效率C.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5.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唐(830名进士) 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士族子弟 小姓 寒素家庭子弟 三代不仕 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 其他70.96% 13.14% 15.96% 53.86% 22.63% 23.51%A.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 B.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 D.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6.唐初承袭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制。从太宗起,分天下为十道,玄宗时再细分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以检察州县。后来采访使演变为观察使,形成介于中央与州郡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以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统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C.完善了国家监察管理制度 D.削弱了中枢机关的权力7.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 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8.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9.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防止袁世凯独裁;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被刺身亡和二次革命惨遭镇压后,国会被迫选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这反映民国初期政治的特点是( )A.一党专政、实行独裁统治 B.通过党派选举之争、实行君主立宪C.多党合作、建立民主政权 D.尝试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议会政治10.下面措施集中实施应是在( )○在政权建设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注重法治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在经济建设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将农村工作的重心由打土豪转入抓生产,减免农业税,发放农业贷款,发展工业和手工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创建苏维埃的财政金融A.北伐战争期间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1.1940年1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公布施行的《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称,“为发扬民主,动员全民参战,贯彻法令保障人权之真精神”制定本条例。之后,陕甘宁边区等地也制定了类似的条例。这表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 )A.坚持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相促进 B.坚持反帝和反封建革命紧密结合C.注意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利益 D.兼顾了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12.下表所示是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单位:%)。该普查数据( )人口属性 男性 女性 18岁以上 18岁以下 汉族 各少数民族 城镇 乡村比重 51.82 48.18 58.92 41.08 93.94 6.06 13.26 86.74A.说明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 B.表明我国人口的结构较为合理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准备13.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记载了雅典将军对军事违纪处罚的权力:将军有权对违反军纪的下属处以拘禁、驱逐或罚金,甚至是死刑。但是,将军们因担心回国后遭受审判,通常在执行违纪处罚时有所顾虑,从而大大削弱惩罚的效力。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 )A.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保障C.司法审判有较大随意性 D.公民参政热情日趋高涨14.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15.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总统在任命法官后便基本失去了对该法官的控制能力,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也没有总统等非司法官员过问。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任何法官都不必担心国会会弹劾自己。据此可知,美国( )A.明确制定分权制衡机制 B.司法机构权力大于行政权力C.司法独立得到法律认可 D.立法机构无法影响司法机构16.19世纪的英国文官皆为终身制,任期有法律保障,这种职业上的独立性,能够使他们立场居中,秉公执法,取得公众的合作与支持,而非为一党派效力,这比起过去的“国王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A.抑制了政党参与政治的热情 B.体现了公平正义的选拔标准C.终结了国家政局的周期动荡 D.促进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A.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B.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18.《唐律疏议》中有众多对老幼等群体的特殊规定,如“年七十以上,七十九以下,十五以下,十一以上及废疾,为矜老小及疾,故流罪以下收赎”。再如“九十曰耄,七岁曰悼,悼与耄虽有死罪不加刑”。这说明《唐律疏议》的制定( )A.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法律特征 B.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出发点C.展现了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 D.严重破坏了法律制度的公平性19.北宋吕大钧编撰的《吕氏乡约》,是一个建立在自愿联合基础上,有着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功能的村社规约。这表明该乡约( )A.意在削弱君权 B.追求强化集权 C.重在基层自治 D.已和法律合流20.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 )A.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B.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C.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 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21.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B.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C.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 D.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22.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黑人运动员辛普森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辛普森在用刀杀前妻及餐馆的侍应生郎·高曼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这说明( )A.法官在其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B.司法实践坚持无罪推定原则C.法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D.美国黑人的法律地位有提高23.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这( )A.使公民的法律素养得到提升 B.保证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D.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开始好转24.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部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C.《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5.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的形式,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当代中国( )A.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B.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实施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表。分别指出与图1、图2、图3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27.(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英美的政治演进英国 美国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英国革命发展的顶峰;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 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0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整理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政治演进方式的异同。(1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环境变化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关系。(14分)高二历史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D B A C D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A C C D D A C A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D B C B A1.A【详解】根据材料“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可知,早期中国从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说明早期中国的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而非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与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无关,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描述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的信息,而是早期中国政权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题。时空是:中国西周时期。由材料“西周”“不能作为买卖的商品,而是为天子所代表的国家所有”可知,材料反映的土地制度为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较为普及的土地制度),而“下层必须依赖上层分封的土地生存,而所有阶级都依赖作为土地最终所有者的周天子”表明,井田制与分封制紧密相连,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宗法制,排除A项;西周属于奴隶制社会,排出C项;西周尚未实行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故选B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先秦至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可知,秦朝时期臣下对君主的上书具有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含义,这是秦朝皇权至高无上的必然要求,说明文体称谓的转变具有强化专制统治的色彩,B项正确;秦朝废除了西周时期的封建等级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秦朝实现统一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辟新的驰道路线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巩固大一统的局面,D项正确;材料中列举的这些驰道路线体现不出军事防御的功能,排除A项;提高文书传递效率、完善道路交通体系都是为维护统治服务的,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C两项。故选D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到宋理宗时期,“三代不仕”而中进士的人占比达到53.86%,较之前唐朝“寒素家庭子弟”占比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使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B项正确;材料除了唐朝,还有宋代,宋代世家大族影响较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人群的比例问题,看不出数量多少,排除C项;科举的方式没有变化,且从材料中也不能看出方式有所改变,排除D项。6.A【详解】据材料“采访使演变为观察使,形成介于中央与州郡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可知,唐朝在地方设置道,且形成了以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统,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监察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枢机关,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可知,明朝推行“一条鞭法”,用白银缴纳赋税,其中较早的地区有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这些地区是明朝中后期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为改革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地理位置优越是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推行“一条鞭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如果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完美无缺的。但实际上变法是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D;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有广泛的社会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排除A;根据“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贪大求全,排除B;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指出缺乏思想动员的缺陷,排除C。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建立后,为防止袁世凯独裁,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将组建内阁,尝试进行政党内阁、实行议会政治,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当时政党有多个,如同盟会、共和党和统一共和党,排除A项;民国政府是共和政府,没有君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多党合作,排除C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工农民主专政”,“将农村工作的重心由打土豪转入抓生产,减免农业税,发放农业贷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实行工农民主专政,创建苏维埃政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大地革命时期,B项正确;北伐时期中共尚未建立自己的政权,排除A项;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再次合作,根据地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政权仍然吸纳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动权,而不是工农民主专政,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40年1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发扬民主,动员全民参战”“陕甘宁边区……制定了类似的条例”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一系列人权保障条例争取人民群众参与到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相促进,A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等反封建行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协调地主和农民利益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独立自主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12.D【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对全国人口的构成和特点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一普查为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分配作了准备,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排除A项;从表格信息来看,当时中国人口结构并不合理,排除B项;表格信息也不能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大会等有权对将军进行审判,因此将军处罚下属时常常因怕遭到公民审判而削弱处罚力度,造成执纪执法不严,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A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有一定的法制基础,“缺乏法制保障”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将军们担心回国后遭受审判,体现司法审判约束将军的行为,不能一概认为对将军的审判都是随意和不恰当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直接民主下的权力滥用,不能得出公民参政热情高涨,排除D项。故选A项。14.C【详解】欧洲国家的城市贵族支持国王,而且教育的发展推动国王统治机构成员构成的变化,这有助于减少王权对教会的依赖,加强王权,C项正确;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A项;16世纪宗教改革兴起,排除B项;这一时期代议制尚未兴起,排除D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8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总统在任命法官后便基本失去了对该法官的控制能力,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也没有总统等非司法官员过问”“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任何法官都不必担心国会会弹劾自己”及所学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联邦法官的司法权独立于总统的行政权和国会的立法权,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美国总统、联邦法院、国会三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司法机构权力大于行政权力”表述错误,排除B项;“立法机构无法影响司法机构”表述错误,国会可以否决联邦法院的作出的判决,排除D项。故选C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官职业上的独立性,能够使他们立场居中,而非为一党派效力独立性强,不依附于某个政党,利于秉公办事,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文官终身任职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的文官制度使得文官不随政党斗争而变动,保证其中立性、稳定性和专业性,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D项正确;英国文官在各政党之间保持中立,对政党参政的积极性影响并不大,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英国文官制度的规定,未体现其选拔标准,B项错误;“终结了国家政局的周期动荡”说法绝对化,C项错误。故选D项。17.D【详解】依据材料“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可以看出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D项正确;党管干部是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排除A项;“实现”表述绝对,排除B项;公务员不是事业编制,排除C项。故选D项。18.A【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律疏议》对老幼、废疾群体的特殊规定,是儒家伦理通过法律制度化的典型表现。这种融合既强化了礼教对社会的约束,也通过法律形式巩固了伦理秩序,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法律特征,A项正确;唐律对弱势群体的宽刑本质上是为了彰显统治者的“仁德”,增强统治合法性,而非以“维护专制”为直接出发点,排除B项;开放风气更多体现在民族交融、文化包容等方面(如对外来文化的接纳),而法律对老幼的特殊规定属于传统伦理范畴,与“开放”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古代法律的“公平”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对老幼的宽刑属于基于伦理的特殊考量,而非破坏公平,排除D项。故选A项。1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有着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功能的村社规约”可知,该乡约既有教化,还有救济,也负责公共治理的职能,可见该乡约重在基层自治,C项正确;意在削弱君权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吕氏乡约》是民间儒学士人所写,重在强化基层治理,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乡约和法律合流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根据“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和所学可知,罗马成文法的出现使贵族不能够再随意的曲解法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是强调罗马成文法使贵族不能够曲解法律,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而不是剥夺贵族的立法权力,排除B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排除CD项。故选A项。21.D【详解】据材料“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不允许有违背基督教的思想出现,体现了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世俗法庭,不能得知宗教法庭是否取代世俗法庭,排除A项;材料“如果有革命思想……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体现了革命思想受到压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建势力的内容,不能得知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排除C项。2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4年美国。结合所学可知,无罪推定原则强调,如果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根据材料可知,辛普森杀妻一案中,由于警方掌握的证据实效,有重大嫌疑的黑人运动员辛普森无罪获释,体现了美国司法实践重视证据,坚持无罪推定原则,B项正确;美国属于英美法系范畴,相较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法官的作用较为突出,排除A项;材料强调美国法律重视证据,没有强调其服务的对象,排除C项;黑人运动员辛普森之所以能够无罪获释,是因为证据不足,没有强调美国黑人的法律地位有所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23.C【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对国民的理想教育和纪律教育,这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精神文明建设,未涉及法律建设,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开始好转”叙述不准确,材料没有明显的起止时间,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开始好转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B【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主要侧重于对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修订完善,重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根本性问题,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主要是规范经济合同方面的专门法律,调整范围相对较窄,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关于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与刑事犯罪和刑事诉讼相关,排除D项。25.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的形式”对依法治国进行了阐述,这表明当代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中共十五大内容,排除B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政治体制改革”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CD项。故选A项。26.(22分)图1:科举录取人数最少,南方录取人数少但又占有一定比例。这与元代统治时间较短,科举一度停考,歧视“南人”,但经济重心和教育重心早已南移的状况吻合。故图1为元代。图2:录取总人数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北方省份。这与唐代科举制初创,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均在北方的状况吻合。故图2为唐朝。图3:录取总人数显著增加,在分布上:北方省份河南录取人数高居榜首,南方录取人数明显增加,尤其是浙江高居南方各省榜首。这与两宋重视文官,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北宋时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河南开封又是北宋都城和政治中心;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都城迁至杭州城等状态吻合。故图3为两宋时期。(28分)(1)相同:资产阶级主导;暴力革命的方式;以法律确定革命成果。(6分)不同:美国革命具有双重性质;英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英国革命以非流血的“光荣革命”结束;而美国以独立战争的暴力形式争取国家独立自主。(8分)(2)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政治制度的变革。19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职能扩大,而传统文官制度存在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启蒙思想使资产阶级积极争取政治权利,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并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在此社会背景下,决定了第一次文官制度的改革。而进入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对文官提出了重视专业化、广泛将科技成果应用至管理工作等新的要求,原有文官制度出现的内部流动性差、缺乏创造性等弊端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引发了第二次文官制度改革。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会促进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官制度的两次改革,有利于人才选拔更加开放,行政管理更加专业,科技成果使工作效率提高,并且文官选拔为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使社会更加公平开放。文官制度的不断革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综上所述,两次文官制度改革充分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14分)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答题卡姓 名 座号准考证号一、选择题答题区(需用2B铅笔填涂)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21 [A] [B] [C] [D]22 [A] [B] [C] [D]23 [A] [B] [C] [D]24 [A] [B] [C] [D]25 [A] [B] [C] [D](姓名、准考证号一定要一笔一画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26.(3))(41题(20分))(2)(27.(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高二历史答案.docx 高二历史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