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1认识化学科学1.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化学的神奇魅力。(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初步认识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我国古代杰出的化学成就。(3)通过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意义,体会化学2.教学重点化学对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3.教学难点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讲述】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化学常通过实验来探究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这是化学的独特魅力 【演示】在烧杯中加入3小勺小苏打,加入少量白醋,观察现象。向上述烧杯中加入一小把红豆,再加入适量白醋,观察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吗? 用实验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发展"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回答】有气泡产生。 【回答】产生大量气泡,红豆在液体中上下翻滚。 【回答】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泡附着在红豆表面,红豆所受的浮力增加,漂浮到水面;红豆漂浮到水面后气泡破裂,由于自身重力大于所受浮力,又沉到水底,如此反复循环。【讲述】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我们的印象中,可燃物一般都需要点燃后才能燃烧。那么,不直接点燃,物质能燃烧吗? 【演示】在一个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向下压,观察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吗? 【演示】将一块棉布手帕浸入酒精和水按体积比2:1混合的溶液中,浸透后取出,拧至半干。用坩埚钳夹持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观察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吗? 【讲述】以上实验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悬念",这些奇特的实验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通过化学学习就能揭开其中的奥秘。 【讲述】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我们要基于实验观察展开思考,证实以前的猜想,或者发现未知的知识。 【回答】棉花燃烧。 【回答】乙醚燃烧需要的温度比较 低,把活塞迅速下压时,压缩空气做 功,玻璃筒内空气温度升高,达到乙 醚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乙醚先燃 烧,放出的热量再引发棉花燃烧。 【回答】手帕被火焰包围,一段时间 后火焰熄灭,手帕完好无损。 【回答】火焰是酒精燃烧产生的。手 帕上有水,水蒸发吸热,使手帕的温 度没有明显上升,没有达到燃烧所需 的最低温度。 通过两个与燃烧相关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燃烧的深入思考,从表面现象分析燃烧产生的原因。发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推理。【讲述】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根据过去学习科学课程的经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我们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演示】1.向一个烧杯中加入20 mL 蒸馏水,滴加2~3滴酚酞溶液,再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2.向一个烧杯中加入5mL蒸馏水,滴加2~3滴酚酞溶液;向另一个烧杯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上述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观察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吗?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 【回答】实验1中,滴加浓氨水后烧杯中溶液变红。 【回答】实验2中,滴有酚酞的烧杯内溶液由上而下逐渐变红。 【回答】浓氨水中挥发出来氨分子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 【回答】在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晾干等。 让学生初步建立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变化的观念。二、历史悠久的化学 【引入】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化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 【讲述】从远古时期以来,人类学会用火烧的方法由黏土制成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用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化学工艺,但此时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 【讲述】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价值不菲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家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和炼金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现。他们在探索和实验过程中实现了用人工方法进行物质间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化学变化的发生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储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交流】课前请大家查找一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的化学工艺,请大家说一说。 【提问】大家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吗?其中哪些属于古代的化学工艺? 【讲述】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早在春秋时期,火药就已起源,而宋代的《武经总要》中已明确记载了三种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火药配方,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的火药配方。火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小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为世界化学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化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回答】烧制陶器,冶炼铸造青铜器,冶炼铁制造各种器皿、农具和兵器。 【回答】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其中火药和造纸术属于古代化学工艺。 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拓展视野"关于火药的资料。 发展"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通过网络查询等技术手段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过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化学从古代实用化学阶段进入了近代化学发展阶段。 【讲述】波义耳被认为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他十分重视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他在著作《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事物的本性。波义耳对化学的最大贡献之一是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讲述】1775年前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燃烧的氧化学说把化学从燃素说中解放出来,开启了近代化学研究的新时代。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学说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化学元素递变规律,提出元素周期律,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促进了现代化学的发展。 【讲述】在近代化学传播和现代化学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科学家也作出了许多贡献。清代著名学者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并编写了多部化学著作,他为51种元素创造了中文名称,其中的36种现在仍然在使用。徐寿对化学知识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近代化学的发展。 了解中国化学家在化学发展和传播中的重要贡献。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有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正确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