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京改版)(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4页,共两部分,五道大题,35道小题。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三章(2024京改版八年级全一册)。6.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题2分)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2.北京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在如图所示与故宫有关的四种光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故宫午门雁翅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B.日光下故宫日晷晷针形成的影子第 1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C.故宫东华门在汽车后视镜里形成的像D.雨后在故宫角楼的上空形成的彩虹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图甲,“雨水有雨,一年多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图乙,“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图丙,“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图丁,“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4.2022年4月7日,北京地铁大兴机场草桥站新“员工”——首批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正式上岗,如图所示。乘客可通过“您好,白鲸号”唤醒智能服务机器人语音的交互功能,在乘客与机器人对话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传到人耳C.机器人和乘客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D.能区分乘客和机器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5.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度,打破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第 2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6.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只有设置者才能用自己的声音打开设备,这种科技的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图所示是设备正在进行声纹验证的情景,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A.36.5℃ B.35.0℃ C.37.0℃ D.37.8℃8.学校教学楼的大厅里竖直放置着一块平面镜,小兴同学在镜前向平面镜运动,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关于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C.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9.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试点安装了探鸟雷达,能预防飞鸟对起落的飞机构成威胁。鸟防实验场地如图所示。如雷达发现飞鸟可能对航班造成威胁,机场立刻开启声波驱鸟设备,利用模拟的猛禽叫声驱赶飞鸟,为了使驱鸟作用长期有效,会调整声音的频率,为了使效果更好,工作人员还第 3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会调大播放的音量。下列关于声波驱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模拟的猛禽叫声”主要是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色B.“模拟的猛禽叫声”主要是模拟猛禽叫声的响度C.“模拟的猛禽叫声”主要是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调D.“调大播放的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音调10.在大型民族乐器合奏中,我们能明显地区分出二胡和笛子(如图),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甲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铃声逐渐变大B.乙图:用发声响度不同的音叉轻触静止的乒乓球,两次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相同C.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随音乐跳动,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丁图:用嘴吹一根带活塞的塑料管,将活塞上下拉动时,发出哨声的音调不改变12.如图所示的是北京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天的最高温度是-1℃ B.这天的温度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第 4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C.这天适合穿着短衣、短裤等夏季服装 D.这天夜间部分地区的道路可能会结冰13.用如图所示的茶壶烧水,水开时在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看得见“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 B.靠近壶嘴的一段没有水蒸气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靠近壶嘴处的温度低于远离壶嘴处的温度14.以下温度估测中,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市冬季寒冷的室外温度可达到-65℃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6.5℃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约38℃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15.图是某物质凝固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该物质在第8min时处于固态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农民把稻谷摊开了晒 B.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C.把新鲜水果装入保鲜袋中 D.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第 5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7.关于如图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牙医利用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应用了光的折射原理B.图乙:圭表通过表的影子变化进行计时,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C.图丙: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D.图丁:阳光照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时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18.关于如图所示声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二胡优美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图乙: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图丙: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图丁:学校附近的道路上有“禁止鸣笛”的标志,此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9.关于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喇叭播放乐曲时,撒在喇叭上的豆子跳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易拉罐内放入冰块和适量盐,经搅拌后罐底产生白霜,属于凝华吸热现象C.丙: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也增大D.丁:酒精灯加热空气,热空气下降,冷空气上升,从而形成风,使风车转动起来20.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 6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物质名称 固态氢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熔点/℃ -259 -38.8 1064 1083 1535 3410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常温常压下水银是液态C.标准大气压下钨的熔点比金的熔点高D.目前南极最低气温约-94℃,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第二部分三、实验探究题(共48分,21~32题各4分)2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2.气凝胶是当今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小晨对它很感兴趣,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图中,她用酒精灯直接给树叶加热,发现树叶很快被烧焦;乙图中,她在树叶下放了一块气凝胶,然后用酒精灯给气凝胶加热,经过相同时间后,发现气凝胶的状态没有变化,而且树叶完好。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气凝胶具有 的特性。23.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选填“温度”或“表面积”)有关;(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第 7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24.如图所示是四个小实验。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把下面有关这四个实验的描述补充完整。(1)图甲: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乙: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3)图丙:用手轻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同学在空气中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划桌子声;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不变,该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证明桌子能够传声;(4)图丁: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25.小阳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中。(1)图所示的实验中的入射角是 度;(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到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变”),理由是 ;(3)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入射角为70°时,折射角 4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 0 30 40 50折射角/° 0 25 33 402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第 8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27.小萌同学利用图甲的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温度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在组装实验器材,要遵循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组装顺序;(2)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海波熔化时的温度为 ℃,第2min时,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8.小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①吸热②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选填“A”或“B”)图;(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29.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仔细观察,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气体,碘的这种物态变化叫做 (填物态变化名称)。小明猜想碘是先由固态迅速变为液态,再由液态迅速变为气态,因为变化的第 9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请你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分析,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 ℃,碘(选填“会”或“不会”)熔化成液态。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物质 熔点/℃ 沸点/℃冰(水) 0 100碘 113.6 184.330.某同学想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他将纸屑撒在鼓的表面,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跳动,同时听到鼓声,如图所示。他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实验中鼓面的振动不易观察,他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高低来比较鼓面振幅的大小。与之类似,敲击音叉时音叉的振动也不易观察,可通过观察 来比较音叉振幅的大小。31.初二年级举办了“丝竹管弦韵悠扬,声波婉转何其妙”的物理学科活动,如图是小悦同学在活动中设计制作的一个“排箫”乐器,它是由材质相同、长短不同、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吸管并排组成。当小悦用同样大小的力气向不同吸管的开口中吹气时,便能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请据此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第 10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32.书语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她选择了甲、乙、丙、丁四根钢丝进行实验,钢丝的数据如表所示。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丙 钢丝 5cm 0.1mm2 紧丁 钢丝 5cm 0.1mm2 松(1)为了探究声音音调与发声体粗细的关系,她应该选用 两根钢丝进行实验;(2)她用甲、丁两根钢丝进行实验,探究声音音调与发声体的松紧程度是否有关,她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四、科普阅读题(共 4分)请阅读《载人航天》并回答 33题。载人航天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现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要将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用火箭来运载,而火箭在上升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早期的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但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同时采取了降温和压缩体积的方法,将氢气和氧气液化,以此减小燃料和助燃剂的所占的空间。同时,航天器外壳的质量应尽量小一些,以便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火箭的运送载荷(即运送的有用质量大小),从而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航天器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因与大气的摩擦生热而使得航天器的温度升高,从而可能会将航天器烧毁。特别是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任务后要乘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当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的温度会达到上千摄氏度,如图所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被烧为灰烬。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 30℃以下、一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熔点高、比热容大的金属作为吸热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升温过程来吸收大量的热量;二是辐射式防热,用外表面具有高辐射性能的涂层,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三是烧蚀式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第 11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33.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同时采用了采取降温和 的方法使其液化;(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物理属性是 (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A.密度大、熔点高 B.密度大、熔点低 C.密度小、熔点高 D.密度小、熔点低(3)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采取的防热降温措施之一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烧蚀防热的。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五、计算题(共 8分,34、35题各 4分)34.一辆汽车停在距山崖某处鸣笛,经过4s后司机听到回声(如图)。那么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大s约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 / s)速度公式为 v= ,式中 s表示路程,单t位为 m;t 表示时间,单位是 s;v 表示速度,单位为 m/s。35.2021年 6月 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绚烂的烟火盛放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如图),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某时刻小明看到国家体育场上空的礼花开始绽放,经过 t=6s 后听到礼花开始绽放的响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 v=340m/s,光速为 c=3 108m/s,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约为多少米?(2)请通过计算说明为何计算距离时,可以忽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第 12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京改版)(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4页,共两部分,五道大题,35道小题。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测试范围:第一章~第三章(2024京改版八年级全一册)。6.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题2分)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B错误;C.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错误;D.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故选:D。2.北京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在如图所示与故宫有关的四种光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第 13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A.故宫午门雁翅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B.日光下故宫日晷晷针形成的影子C.故宫东华门在汽车后视镜里形成的像D.雨后在故宫角楼的上空形成的彩虹【答案】D【解析】A.故宫午门雁翅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日光下故宫日晷晷针形成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故宫东华门在汽车后视镜里形成的像,是凸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正确的是第 14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甲 乙 丙 丁A.图甲,“雨水有雨,一年多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图乙,“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图丙,“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图丁,“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答案】C【解析】A.雨的形成是由于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 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 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故 C正确;D.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 D错误。故选:C。4.2022年4月7日,北京地铁大兴机场草桥站新“员工”——首批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正式上岗,如图所示。乘客可通过“您好,白鲸号”唤醒智能服务机器人语音的交互功能,在乘客与机器人对话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需要介质就可传到人耳C.机器人和乘客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D.能区分乘客和机器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需要介质才可传到人耳,故B错误;C.机器人和乘客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能区分乘客和机器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5.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3度,打破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第 15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吸热【答案】C【解析】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由于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泼水成冰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它们的原理不同,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开水提供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有声纹密码解锁功能,只有设置者才能用自己的声音打开设备,这种科技的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图所示是设备正在进行声纹验证的情景,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答案】B【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正在进行声纹验证的情景,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而与响度、音调和声速均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A.36.5℃ B.35.0℃ C.37.0℃ D.37.8℃第 16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液柱在 37~38℃之间,分度值为 0.1℃,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为37℃+8×0.1℃=37.8℃故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学校教学楼的大厅里竖直放置着一块平面镜,小兴同学在镜前向平面镜运动,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关于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C.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答案】D【解析】A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该同学向平面镜运动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B错误;C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向平面镜运动时,物距减小,所以像到镜面的距离减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9.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试点安装了探鸟雷达,能预防飞鸟对起落的飞机构成威胁。鸟防实验场地如图所示。如雷达发现飞鸟可能对航班造成威胁,机场立刻开启声波驱鸟设备,利用模拟的猛禽叫声驱赶飞鸟,为了使驱鸟作用长期有效,会调整声音的频率,为了使效果更好,工作人员还会调大播放的音量。下列关于声波驱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模拟的猛禽叫声”主要是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色B.“模拟的猛禽叫声”主要是模拟猛禽叫声的响度C.“模拟的猛禽叫声”主要是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调D.“调大播放的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音调第 17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答案】A【解析】声波驱鸟设备模拟猛禽的叫声来驱鸟,是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色,为了使驱鸟效果更好,工作人员会调大播放的音量,音量指的是响度,故A正确。故选:A10.在大型民族乐器合奏中,我们能明显地区分出二胡和笛子(如图),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答案】C【解析】不同乐器,材质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1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甲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铃声逐渐变大B.乙图:用发声响度不同的音叉轻触静止的乒乓球,两次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相同C.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随音乐跳动,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丁图:用嘴吹一根带活塞的塑料管,将活塞上下拉动时,发出哨声的音调不改变【答案】C【解析】A.当用抽气机不断抽气时,闹钟铃声逐渐减弱,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真空不能传声,故 A错误;B.用发声响度不同的音叉轻触静止的乒乓球,两次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相同,故 B错误;C.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随音乐跳动,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C正确;D.上下推拉活塞改变的是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哨声的音调,故 D错误。故选:C。第 18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12.如图所示的是北京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天的最高温度是-1℃ B.这天的温度让人感觉温暖舒适C.这天适合穿着短衣、短裤等夏季服装 D.这天夜间部分地区的道路可能会结冰【答案】D【解析】AC.由图示知,这天的最高气温为 5摄氏度,最低气温为-1摄氏度,吹微风,且是雨夹雪天气,较为寒冷,适合穿冬天的衣服,故 AC错误;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气温约为 25摄氏度,这天的温度让人觉得较冷,故 B错误;D.夜间的气温一般最低,为-1摄氏度,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凝固点,所以道路可能结冰,故 D正确。故选:D。13.用如图所示的茶壶烧水,水开时在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看得见“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 B.靠近壶嘴的一段没有水蒸气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靠近壶嘴处的温度低于远离壶嘴处的温度【答案】C【解析】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壶嘴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故 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以下温度估测中,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市冬季寒冷的室外温度可达到-65℃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6.5℃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约38℃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答案】B【解析】A.北京市冬季最低气温在-20℃左右,故 A错误;第 19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B正确;C.人体正常体温在 36.5℃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5℃左右,故 C错误;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 0℃,故 D错误。故选:B。15.图是某物质凝固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该物质在第8min时处于固态【答案】B【解析】AC.由图可知,该物质在 8~18min中,温度保持不变,其余时间温度降低,说明物质处于凝固过程,持续了 10min,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故 AC错误;B.该物质在 8~18min凝固过程中保持 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80℃,故 B正确;D.该物质在第 8min时处于开始要凝固还没有凝固,所以第 8min该物质处于液体,故 D错误。故选 B。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题2分。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农民把稻谷摊开了晒 B.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C.把新鲜水果装入保鲜袋中 D.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答案】ABD【解析】A.农民把稻谷摊开了晒,目的是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稻谷表面水的蒸发;故 A符合题意;第 20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B.吹风机用热风吹头发,是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面的空气流动。用梳子将头发挑起来,是增大水的表面积,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快头发表面水的蒸发;让湿头发更快干燥,故 B符合题意。C.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既减慢了水面的空气流动,又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减慢了水果表面水的蒸发,故 C不符合题意;D.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了水面空气流动,同时提高了水的温度。将湿衣服展开晾,又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几项措施都是为了加快湿衣服表面水的蒸发,让衣服更快晾干,故 D符合题意;故选:ABD17.关于如图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牙医利用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应用了光的折射原理B.图乙:圭表通过表的影子变化进行计时,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C.图丙: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D.图丁:阳光照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时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答案】BC【解析】A.牙医利用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 A错误;B.日晷仪通过晷针影子的变化进行计时,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 B正确;C.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故 C正确;D.阳光照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时会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 D错误。故选:BC。18.关于如图所示声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二胡优美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图乙: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图丙: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第 21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D.图丁:学校附近的道路上有“禁止鸣笛”的标志,此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D【解析】A.二胡优美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B.太空中宇航员通过电磁波进行对话,真空不能传声,故 B错误;C.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 C错误;D.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正确。故选:AD。19.关于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喇叭播放乐曲时,撒在喇叭上的豆子跳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易拉罐内放入冰块和适量盐,经搅拌后罐底产生白霜,属于凝华吸热现象C.丙: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也增大D.丁:酒精灯加热空气,热空气下降,冷空气上升,从而形成风,使风车转动起来【答案】AC【解析】A.喇叭播放乐曲时,撒在喇叭上的豆子跳动起来,喇叭在振动,说明声音的产生需要发声体的振动,故 A正确;B.盐可以降低液体的凝固点,易拉罐内放入冰块和适量盐,经搅拌后罐底产生白霜,是因为液体发生凝固,凝固需要放热,故 B错误;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会增大,故 C正确;D.酒精灯加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使风车转动起来,故D错误。故选 AC。20.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 固态氢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熔点/℃ -259 -38.8 1064 1083 1535 3410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第 22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B.常温常压下水银是液态C.标准大气压下钨的熔点比金的熔点高D.目前南极最低气温约-94℃,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答案】BCD【解析】A.铜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故 A错误;B.水银的熔点是-38.8℃,在常温下是液态,故 B正确;C.由表格可知,标准大气压下钨的熔点为 3410℃,金的熔点为 1064℃,故钨的熔点比金的熔点高,故 C正确;D.酒精的熔点是-117℃,在-94℃时是液态,故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南极的最低气温-94℃,故 D正确。故选 BCD。第二部分三、实验探究题(共48分,21~32题各4分)2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答案】26【解析】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刻度在 0℃以上,故读数为 26℃。22.气凝胶是当今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小晨对它很感兴趣,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图中,她用酒精灯直接给树叶加热,发现树叶很快被烧焦;乙图中,她在树叶下放了一块气凝胶,然后用酒精灯给气凝胶加热,经过相同时间后,发现气凝胶的状态没有变化,而且树叶完好。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气凝胶具有 的特性。【答案】隔热且耐高温第 23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解析】普通酒精灯燃烧时的外焰温度为 400℃~500℃,用酒精灯直接给树叶加热,发现树叶很快被烧焦,而在树叶下放了一块气凝胶,然后用酒精灯给气凝胶加热,经过相同时间后,树叶完好,说明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气凝胶的状态没有变化,说明气凝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23.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选填“温度”或“表面积”)有关;(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答案】(1)表面积;(2)A、C。【解析】(1)由 A、B两图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B图中水滴被摊开,水滴的表面积更大,可以用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积的关系。(2)为了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温度的关系,可以选用两组质量、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相同,但温度不同的水滴滴在玻璃板上,即可通过 A、C两图进行对比。24.如图所示是四个小实验。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所学知识,把下面有关这四个实验的描述补充完整。(1)图甲: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乙: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3)图丙:用手轻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同学在空气中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划桌子声;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不变,该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证明桌子能够传声;(4)图丁: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答案】(1)变大;(2)音调;(3)不能;(4)回声。【解析】(1)再次放入空气后,介质越来越多,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大;第 24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即改变了振动的频率,改变了音调;(3)由于是用手轻划,响度比较低,在随着距离的变大,声音越变越小,直到听不到声音;即左侧同学已经听不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划桌子声。这时该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又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证明这个声音是从桌子传过来的,即桌子能够传声。(4)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更加响亮。25.小阳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中。(1)图所示的实验中的入射角是 度;(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到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变”),理由是 ;(3)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入射角为70°时,折射角 4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 0 30 40 50折射角/° 0 25 33 40【答案】(1)50;(2)不变 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三线重合;(3)大于。【解析】(1)由图可知∠EON=90°,从 E 到 N 被等分成 9格,每格表示 10°。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两线之间为 5格,所以入射角∠AON=50°;(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到水中时,此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 0,由题中表格可知,折射角为 0,并不会发生光线的偏折,故折射光线也与法线重合。所以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到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3)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等于 50°时,折射角等于 40°。所以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入射角增大到 70°时,折射角大于 40°(且小于入射角70°)。2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答案】见解析.第 25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解析】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 S的对称点 S′,连接 S′A交平面镜于点 O,OA为反射光线,再连接 S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7.小萌同学利用图甲的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温度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在组装实验器材,要遵循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组装顺序;(2)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海波熔化时的温度为 ℃,第2min时,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答案】(1)自下而上;(2)6 48 固态。【详解】(1)因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防止因酒精灯与石棉网的高度不合适而重复调整。(2)由图乙可知,海波 4~10min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 48℃不变,故海波在 4~10min处于熔化过程中,大约持续了 6min,熔化时的温度为 48℃。由图乙可知,海波在 0~4min吸热但还未开始熔化,故第 2min时,海波处于固态。28.小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第 26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①吸热②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选填“A”或“B”)图;(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答案】(1)68℃;(2)温度不变:(3)A;(4)不可行。【解析】(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每大格表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68℃。(2)如图乙所示,当水温达到97℃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时的特点是①吸热,②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前,由于烧杯上部的温度要低一些,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气泡会由大变小。沸腾时,上下温度相同,但上部的压强小一些,气泡会由小变大,故A图是沸腾时的情形。(4)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当液体上方气压不变时,沸点不变,故不可行。29.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仔细观察,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气体,碘的这种物态变化叫做 (填物态变化名称)。小明猜想碘是先由固态迅速变为液态,再由液态迅速变为气态,因为变化的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请你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分析,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 ℃,碘(选填“会”或“不会”)熔化成液态。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物质 熔点/℃ 沸点/℃冰(水) 0 100碘 113.6 184.3【答案】(1)升华;(2)错误;(3)100;(4)不会。【解析】(1)依题意,固态的碘颗粒直接变成了气体,碘的这种物态变化叫做升华;第 27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2)根据如表提供的信息分析,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详见(3)、(4);(3)由表格中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则根据液体的沸腾特点,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4)由表格中数据知,碘的熔点是113.6℃。碘锤浸在沸水中,装在碘锤里面的碘颗粒的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达不到碘的熔点113.6℃,则固态的碘颗粒不会熔化为液态,说明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由固态碘直接变成的,即这一物态变化过程是碘的升华。30.某同学想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是否有关”,他将纸屑撒在鼓的表面,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上的纸屑跳动,同时听到鼓声,如图所示。他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实验中鼓面的振动不易观察,他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高低来比较鼓面振幅的大小。与之类似,敲击音叉时音叉的振动也不易观察,可通过观察 来比较音叉振幅的大小。【答案】振幅 水花溅起的高度。【解析】(1)在实验中,通过用大小不同力来敲击鼓面,改变的是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所以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振幅;(2)通过纸屑跳动来比较振幅的大小,应用了转换法。敲击音叉时,可将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振动的音叉会激起水花,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振起的水花的高度也不同。所以可通过观察水花溅起的高度来比较音叉振幅的大小。31.初二年级举办了“丝竹管弦韵悠扬,声波婉转何其妙”的物理学科活动,如图是小悦同学在活动中设计制作的一个“排箫”乐器,它是由材质相同、长短不同、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吸管并排组成。当小悦用同样大小的力气向不同吸管的开口中吹气时,便能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请据此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答案】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小悦用同样大小的力气向不同吸管的开口中吹气时,吸管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频率不同,便能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所以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第 28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32.书语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她选择了甲、乙、丙、丁四根钢丝进行实验,钢丝的数据如表所示。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丙 钢丝 5cm 0.1mm2 紧丁 钢丝 5cm 0.1mm2 松(1)为了探究声音音调与发声体粗细的关系,她应该选用 两根钢丝进行实验;(2)她用甲、丁两根钢丝进行实验,探究声音音调与发声体的松紧程度是否有关,她的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答案】(1)甲、乙;(2)没有控制长度和粗细相同。【解析】(1)为了探究声音音调与发声体粗细的关系,需要控制材料、长度、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故需要选用甲、乙两根钢丝进行实验。(2)她用甲、丁两根钢丝进行实验,甲和丁的材料相同,松紧程度、长度、粗细都不相同,无法探究声音音调与发声体的松紧程度是否有关。四、科普阅读题(共 4分)请阅读《载人航天》并回答 33题。载人航天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快,现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要将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用火箭来运载,而火箭在上升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早期的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但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人们同时采取了降温和压缩体积的方法,将氢气和氧气液化,以此减小燃料和助燃剂的所占的空间。同时,航天器外壳的质量应尽量小一些,以便在燃料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火箭的运送载荷(即运送的有用质量大小),从而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航天器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因与大气的摩擦生热而使得航天器的温度升高,从而可能会将航天器烧毁。特别是航天员在太空完成任务后要乘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当返回舱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过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的温度会达到上千摄氏度,如图所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热降温措施,整个返回舱将会被烧为灰烬。第 29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 30℃以下、一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熔点高、比热容大的金属作为吸热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升温过程来吸收大量的热量;二是辐射式防热,用外表面具有高辐射性能的涂层,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三是烧蚀式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33.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同时采用了采取降温和 的方法使其液化;(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物理属性是 (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A.密度大、熔点高 B.密度大、熔点低 C.密度小、熔点高 D.密度小、熔点低(3)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采取的防热降温措施之一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烧蚀防热的。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答案】(1)压缩体积;(2)C;(3)熔化、汽化、升华【详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温和压缩体积,为使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小一些,人们通常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2)对于航天器来说,外壳要轻巧,即相同体积的材料、质量小,故其密度必须小;同时耐高温,即必须熔点高,不易熔化;因此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密度小,熔点高,故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3)烧蚀式防热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熔化、汽化、升华或分解带走大量的热量;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烧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五、计算题(共 8分,34、35题各 4分)34.一辆汽车停在距山崖某处鸣笛,经过4s后司机听到回声(如图)。那么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大s约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 / s)速度公式为 v= ,式中 s表示路程,单t位为 m;t 表示时间,单位是 s;v 表示速度,单位为 m/s。第 30 页 共 31 页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答案】680m【解析】解:汽车鸣笛后,声音传播到山崖,再返回,经过 4秒司机听到回声,4s即声音从汽车传到山崖的时间为 t= =2s,2汽车鸣笛处距离山崖 s=vt=340m×2s=680m。35.2021年 6月 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绚烂的烟火盛放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如图),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某时刻小明看到国家体育场上空的礼花开始绽放,经过 t=6s 后听到礼花开始绽放的响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 v=340m/s,光速为 c=3 108m/s,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约为多少米?(2)请通过计算说明为何计算距离时,可以忽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答案】(1)2040m;(2)详见解析【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声音从礼花绽放处传到小明所在地用时 6s,则小明所在地点与礼花开始绽放处的直线距离 s=vt=340m×6s=2040m(2)光从礼花绽放处传播到小明所在地所用时间t s 1440m 6.8 10 6sc 3 108m / s由计算可知,礼花开始绽放到小明看到所用的时间太短,可以忽略。第 31 页 共 31 页1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京改版)答题卡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违纪标记2.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黑色签字笔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铅笔填涂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选择题填涂样例: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正确填涂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 [√] [/]第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30分,1~15题,每题 2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分,16~20题,每题 2分)1.[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 16.[ A ] [ B ] [ C ] [ D ]2.[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17.[ A ] [ B ] [ C ] [ D ]3.[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4.[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14.[ A ] [ B ] [ C ] [ D ] 19.[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第二部分三、实验探究题(共48分,21~32题各4分)21.22.23.(1) (2)24.(1) (2) (3) (4)25.(1) (2) (3)26.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QQABKY6QogigAJAAABhCUwFYCkIQkACAAYgOwAAMoAIAgAFABAA=}#}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7.(1) (2)28.(1) (2) (3) (4)29.(1) (2) (3) (4)30.(1) (2)31.32.(1) (2)四、科普阅读题(共 4分)33.(1) (2) (3)五、计算题(共 8分,34、35题各 4分)34.35.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QQABKY6QogigAJAAABhCUwFYCkIQkACAAYgOwAAMoAIAgA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京】8上物理第1次月考【1-3章】.pdf 【北京】8上物理第1次月考(答题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