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校年班姓名考号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五四运动 B.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C.列车在飞速奔驰 D.飞机在蓝天翱翔2.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75m B.1.65m C.1.55m D.1.95m4.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5.38cm,15.36cm,15.38cm,15.34cm,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5.37cm B.15.38cm C.15.36cm D.15.365cm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6.下列所示的速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1m/s==3.6km/h B.1m/s=1m/s×=3.6km/hC.3.6km/h=1km/h×=1m/s D.3.6km/h==1m/s7.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A. B.C. D.8.一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了80m的路程,它在第3s的速度是 ( )A.40m/s B.20m/s C.10m/s D.5m/s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的时间,小华跑的较快 D.整个过程中,小华走的路程最长10.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二、填空题11.给下列物理量填上适当的单位(用符号表示):(1)一位同学的身高是1.66 ;(2)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3)中学生跑60米的时间是10 ;12.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13.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1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水中声速为);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三、实验题15.如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1)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 (填“平缓”或“陡峭”)的坡度。(2)B为AC中点,sAC=1m,两次实验小车都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2.8s,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2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3)下列能反映该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过程的图线是______(填字母)。A. B. C. D.(4)小车未开始运动就计时,速度测量值偏 。(5)完成实验后,小明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以下做法中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_______(多选)。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B.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C.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16.如图所示“研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填“大”或“小”);(2)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在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选填“推理假设”或“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是我们在物理学中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四、计算题17.某同学平常步行60米需要40秒,从他家步行到学校需要15分钟。求:(1)该同学平常步行的速度;(2)他家到学校的路程。18.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路过一处竖直平整的山崖壁。物理老师站在距离 A 山崖一定距离的位置,他大喊一声后,经过2 s听到了一次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老师距离山崖至少多少米才能听到回声?(2)老师此时离A山崖的距离是多少米?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4.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5.38cm,15.36cm,15.38cm,15.34cm,这本书宽度学校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平均值是()A.15.37cmB.15.38cmC.15.36cmD.15.365cm年班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姓名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考号A.五四运动B.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以减小误差C.列车在飞速奔驰D.飞机在蓝天翱翔6.下列所示的速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2.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A.1m/s=1000-3.6kmhB.1m/s-=1m1000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3600-3.6km/h36001000C.3.6km/h=1km/h×=1m/sD.3.6kh=3.6x1000m=1ms36003600s7.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甲ABA.甲火炬一定静止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oDoo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一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了80m的路程,它在第3s的速度是()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s/m的身高约为4030小华20小明100cm02468sA.1.75mB.1.65mC.1.55mD.1.95mA.40m/sB.20m/sC.10m/sD.5m/s试卷第1页共3页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SAC-金属片S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55K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0086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1)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填“平缓”或“陡峭”)的坡度。C.前2s的时间,小华跑的较快D.整个过程中,小华走的路程最长10.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2)B为AC中点,SAc=lm,两次实验小车都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2.8s,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2s,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的是()(3)下列能反映该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过程的图线是(填字母)。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s/m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v/(m.s-)v/(m.s-)s/mB二、填空题t/s11.给下列物理量填上适当的单位(用符号表示):(4)小车未开始运动就计时,速度测量值偏】(1)一位同学的身高是1.66:(⑤)完成实验后,小明在对实验进行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以下做法中能(2)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减小测量误差的是(多选)。(3)中学生跑60米的时间是10:A,熟练使用电子停表12.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B.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的(选填“运动”C.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或“静止”),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13.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16.如图所示“研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播来的,(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1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逐渐变(填“大”或“小”);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m(水中声速为1500m/s);这种方法(选填(2)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3)在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选填“推理假设”或“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是我们在物理学中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抽气三、实验题15.如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试卷第2页共3页《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参考答案简版一、单选题(每题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A D D B B C 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mm/ss12.307212.5水空气14.3000不能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5.(1)平缓(2)0.25(3)C(4)小(5)AC16.(1)小(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推理假设四、计算题(22题10分,23题14分)17.(1)1.5m/s(2)1350m(1)17m(2)340m《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参考答案详版一、单选题(每题2分)A【详解】机械运动的核心是 “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五四运动的运动是指社会历史领域中,由特定群体发起、具有明确目标和广泛影响的集体行动与变革进程,而非 “物体的位置移动”,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2.D【详解】AB.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左;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左,把火焰刮向左;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左,故AB错误,不符合题意;CD.对于乙火炬来讲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火焰的方向明显和旗子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动,火焰只会更加向左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如图的情况,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3.A【详解】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0cm=1.7570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4.A【详解】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且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书的宽度为L=L1+L2+L3+L4/4=15.38cm+15.36cm+15.38cm+15.34cm/4=15.365cm≈15.37cm,故选A.5.D【详解】A.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产生的,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6.D【详解】AB.1m/s的单位换算过程为故AB错误;CD.3.6km/h的单位换算过程为故C错误,D正确。故选D。7.B【详解】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符合这个特点的只有B选项。故选B。8.B【详解】轿车的速度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前4s内速度不变,所以它在第3s的速度为20m/s。故选B。9.C【详解】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AB.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和B都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选项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两人的路程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睛】要理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注意熟练掌握s-t图像的解读.10.C【详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2分)11.m;m/s;s【详解】(1)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6m左右;(2)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2m/s左右(3)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用时略小于10s,中学生跑60米的时间是10s.12.30;72;12.5【详解】(1) ∵ 1h = 60∴ 0.5h = 0.5×60 = 30min(2)∵ 1m/s = 3.6km/h∴ 20m/s = 20×3.6km/h = 72km/h(3)∵ 1km/h = 1/3.6m/s∴ 45km/h = 45/3.6m/s = 12.5m/s13.水;空气【详解】[1][2][3] 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14.3000, 不能【详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该处海水的深度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三、实验题(每空2分)15.(1)平缓;(2)0.25;(3)C;(4)小;(5)AC【详解】(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若斜面坡度陡峭,小车下滑速度快,通过某段路程的时间短,不便于准确测量时间;而使斜面保持平缓的坡度,小车下滑速度较慢,通过某段路程的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故应使斜面保持很平缓的坡度。(2)B为AC中点,sAC = 1m,则,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3)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过程中,速度是越来越大的。A .图象A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则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 .图象B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不发生变化,说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 .图象C表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逐渐增加,说明小车在做加速运动,符合小车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的情况。故C符合题意;D. 图象D表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C。(4)如果小车未开始运动就计时,记录的时间会比实际运动时间偏大。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当路程一定时,时间偏大,速度的测量值就偏小。(5)A .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可以更准确地操作停表,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从而减小测量误差。故A符合题意;B .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小车通过该间距的时间会更短,测量时间的误差会更大。故B不符合题意;C .光电计时器比电子停表更精确,能够更准确地测量时间,从而减小测量误差。故C符合题意。故选AC。16.(1)小;(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推理假设【详解】(1)实验现象是:随着空气被抽出,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2)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时,玻璃罩内没有介质,声音不能传播,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无法将罩内抽成真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推理假设得到的:罩内空气多,听到的声大;空气少,听到的声小;如果没有空气,将完全听不到声音。四、计算题(22题10分,23题14分)17.(1)1.5m/s;(2)1350m【详解】解:(1)该同学平常步行的速度为(2)由得,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答:(1)该同学平常步行的速度为1.5m/s;(2)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350m。18.(1)17m;(2)340m;【详解】(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声音从人到山崖用的时间老师距离山崖的最小距离为 s = vt = 340m/s×0.05s = 17m(2)物理老师叫了一声,2s后他听到了回声,则声音传播到A山崖的时间老师此时离A山崖的距离为 s1 = vt1 = 340m/s×1s = 340m《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参考答案简版一、单选题(每题2分)题号1234567910答案ADAADD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mm/ss12.307212.513.水空气14.3000不能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5.(1)平缓(2)0.25(3)C(4)小(5)AC16.(1)小(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推理假设四、计算题(22题10分,23题14分)17.(1)1.5m/s(2)1350m18.(1)17m(2)340m答案第1页,共6页《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参考答案详版一、单选题(每题2分)1.A【详解】机械运动的核心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五四运动的运动是指社会历史领域中,由特定群体发起、具有明确目标和广泛影响的集体行动与变革进程,而非“物体的位置移动”,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2.D【详解】AB.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左: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左,把火焰刮向左;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左,故AB错误,不符合题意:CD.对于乙火炬来讲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火焰的方向明显和旗子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动,火焰只会更加向左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如图的情况,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3.A【详解】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0cm=1.7570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4.A【详解】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且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书的宽度为L=L1+L2+L3+L/4-15.38cm+15.36cm+15.38cm+15.34cm/4=15.365cm≈15.37cm,故选A.5.D【详解】A.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产生的,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答案第2页,共6页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答题卡姓名 学校考号 年班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二、填空题11.(1) (2)(3)12.13.14.实验题15.(1)(2)(3)(4)(5)16.(1)(2)(3)四、计算题17.18.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答题卡三、实验题姓名学校考号年班15.(1)一、选择题(2)题号12345678910(3)答案(4)(5)二、填空题11.(1)(2)16.(3)(1)12.(2)(3)13.14.四、计算题17.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docx 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pdf 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答案.pdf 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答题卡.docx 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答题卡.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