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卷01(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卷01(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01
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 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违纪标记
2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填涂
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
选择题填涂样例:
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正确填涂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 [√] [/]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正确)
1.[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16.[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7.[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19.[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14.[ A ] [ B ] [ C ] [ D ]
二、填空题(本题共 12小题,每空 1分,共 28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BYQUggCAAoAAABgCQwGKCkAQkAEACSgGgBAAsAAAARNABAA=}#}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实验题(本题共 3小题,每空 1 分,共 22分)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
35.(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36 题 6 分,37 题 4 分,共 1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
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6.(6 分)
37.(4 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BYQUggCAAoAAABgCQwGKCkAQkAEACSgGgBAAsAAAARNABAA=}#}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01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章(人教版 2024 八年级上册)。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正确)
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脏了的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
C.学生听到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指令
D.根据发动机的声音我们判断它是远离还是靠近我们
2.图中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的火箭发射时上升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第 1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3.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 5次,结果分
别为 18.52cm、18.52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B.5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 18.45cm
D.只要小华认真操作,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的是( )
A.车辆排气管安装消音器 B.高架道路安装隔音护栏
C.外环线内禁止车辆鸣号 D.机场地勤佩戴隔音耳机
5.在医院、学校和城市某些路段,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
方法相同的是 ( )
A.高考期间,考点附近工地停止施工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外面太吵,关闭教室的门窗
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了 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7cm、12.75cm、12.35cm、
12.38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62cm B.12.37cm C.12.46cm D.12.36cm
7.如图是打“土电话”情景,男孩通过“土电话”听到女孩的声音,这一过程中传播声音的是( )
第 2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真空
8.下列关于速度的估测与实际不符合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2m/s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 × 105 m/s
C.中学生跑 800米的速度约为 4m/s
D.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9.若太空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时,附近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听不到撞击声的原因是( )
A.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
B.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微小,导致声音太小
C.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会发出声音,但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D.以上原因均不是
10.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
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1.如图是龙城公园内一个小朋友敲击金属乐器的场录,此乐器由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多个钢管组
成。若以相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管的顶部位置,发出的声音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12.下列和声现象有关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情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第 3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B.乙情景,古筝演奏中拨动不同琴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丙情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丁情景,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13.近年来,汽车领域利用 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全场景的自然交互。下列对 AI
语音助手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声音音量实质是将音调变高 B.声音在车内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C.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
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4.声现象对我们来说再熟恐不过了。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改变敲击鼓面的力度大小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 图中两个小始娘说悄悄话时要凑得很近,是因为说话声音的音调太低了
C. 图中大象在“无声无息”中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D. 图中我们能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15.如图是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开展多科目实战化训练的情境。飞行甲板上“歼—15”战斗机起飞的
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战斗机上的飞行员为参照物,“歼﹣15”是运动的
第 4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C.巨大的轰鸣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
D.甲板飞行引导员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 s 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后运动的
17.如图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的声的音调相同 B.乙和丙的声的音调相同
C.甲和乙的声的振动频率相同 D.丁是噪声
18.如图是某隧道前的交通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此隧道的最短时间为( )
A.252min B.70min C.8.4min D.4.2min
19.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同向行驶。某一过程中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前 10s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 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 5m/s
C.第 20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
D.8~10秒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靠近甲车
第 5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景。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 90cm刻线处的 A点由
静止开始下滑到 C点。小车到达 50cm刻线处的 B点、0cm刻线处的 C点所用时间分别为 1.6s、
2.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0.625m/s
B.小车在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25m/s
C.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倾角应小一些
D.小车在 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 AC段的平均速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 12小题,每空 1分,共 28分)
21.2022年 2月 4日冬奥会开幕式,北京将一张亮丽的科技名片交给了世界,如图所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国旗传递时,小男孩朱德恩站在旗杆下,用小号吹响嘹亮深情的
《我和我的祖国》。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嘹亮”主要是用来描述声音的
___________。
22.低碳出行是节能环保的时尚运动。如图所示,是小萌同学骑自行车郊游的情景,若以地面为参照
物,小萌是______的,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______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23.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会被音叉弹开,如果
让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实验,会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更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音叉的
第 6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__________有关。本实验中,将__________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使实验现象更容易被观察,
小明利用示波器来显示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发现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明显在
变化。
24.如图甲所示,硬币的直径是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时间为_________s。
25.如图所示,所测木块长度是_________cm。
26.如图所示的 LED的显示屏脏了,看到显示屏上字幕不停地滚动,一位保洁阿姨举着拖把放置在中
间部位保持不动,她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擦干净整个显示屏,原因是此时的拖把和显
示屏是相对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7.如图所示,当男游客在网红桥上摇晃时,另一座桥上的女游客带着哭腔对男子喊道:“大哥,你别
晃,我害怕!”男游客回:“我晃跟你有啥关系!”当男游客摇晃自己所在的桥时,女游客认为自己
的桥是晃动的,她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男游客认为摇晃自己的桥与女游客所在的桥无关,女游
客所在的桥仍是静止的,是以______参照物的。
第 7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cm,木板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如图所示,秒表所测
量的时间是___________s。
29.如图所示,盛夏时节百花绽放。芬芳的香气会吸引远处的蝴蝶,这说明空气中的花香分子在______,
蝴蝶的翅膀虽然在振动,可是我们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______(选填“高
于”或“低于”)20Hz。蝴蝶趴在花朵上吸食花蜜,以蝴蝶为参照物,花朵是______的。
3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蝉叫声和鸟鸣声都是由物
体的_________产生的;暑假在家学习时,为了减小蝉叫声的干扰,关闭门窗,这是在_________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31.如图甲,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图像。小明发现,刚开始的时
候,图象如图乙,过了几秒钟,图象变成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这段时间内,声音的音色和
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__改变了(均选填“响度”、“音调”)。该音叉 1min内振动了
15000次,则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为____________Hz。
32.汽车鸣笛是由于喇叭________发声,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如图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
有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第 8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三、实验题(本题共 3小题,每空 1分,共 22分)
33.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活动中。
(1)第一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
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 a、c、d的粗细相同,琴弦 b最粗;琴弦 a、b、c的长度相同,琴弦
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______(选择琴弦编号);
②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 b和 c进行研究,此选择 ______(选
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______;
③如图(2、3、4、5)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
相同的图是 ______,响度相同的图是 ______,属于噪声的图是 ______;
(2)如图 6所示是第二小组是用钢尺来做实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
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过 ______(选填“高”或“低”),不在人听觉范围;
(3)如图 7所示第三小组在 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
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______瓶
(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音调最高的是 ______瓶(选填瓶子序号);如图 8灌水时,
声源是 ______。
第 9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34.小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
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
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
(2)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cm;
(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增大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
均速度 vAC偏____(选填“大”或“小”);
(5)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_______m/s,vBC=______m/s,vAC=____m/s;
(6)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发现小车全程做____(填“变速”或“匀速”)运动。
35.小宋同学想要研究声音的产生,于是她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到岳乓
球被弹开,
(1)如图甲,实验室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__________;
(2)用更大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强,乒乓球被弹得更高了,这一现象说明发
声的响度与物体的___________有关;
(3)如图乙,音叉停止振动后,在其右边放一个相同的音叉,鼓击右边这一音叉时,发现贴近左边
音叉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
(4)把如图乙的整套装置带到月球表面,不能看到与(3)相同的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 2小题,36题 6分,37题 4分,共 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 10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3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96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
在当日 16:30到达乙地。列车在行驶途中以 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400m的桥梁,列车
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15s。则: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7.一探测船在距离海岛 510m处停顿下来测海水的深度,在此处同时向海底和海岛发出声信号,先
后回收到两次声信号的时间差为 1.8s。(已知此时声音在空气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 340m/s、
1530m/s)
(1)经过多长时间,收到从海岛返回的回声?
(2)此处海水的深度可能为多少 m?
第 11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01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章(人教版 2024 八年级上册)。
5.难度系数:0.8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正确)
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脏了的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
C.学生听到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指令
D.根据发动机的声音我们判断它是远离还是靠近我们
【答案】A
【解析】A.利用超声波清洗脏了的眼镜,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 A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 B不符合题意;
C.学生听到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指令,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 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发动机的声音我们判断它是远离还是靠近我们,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图中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的火箭发射时上升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2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 A错误;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发射塔是运动的,故 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 C正确;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发射塔是静止的,故 D错误。
故选 C。
3.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 5次,结果分
别为 18.52cm、18.52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B.5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 18.45cm
第 13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D.只要小华认真操作,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答案】A
【解析】AC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要测量就一定存在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
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五组数据中,18.20cm为错误数据,故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l 18.52cm+18.52cm+18.50cm+18.51cm 18.51cm,故 A正确,CD错误;
4
B.刻度尺使用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析数据可知,5次次测量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
为 0.1cm,故 B错误。
故选 A。
4.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的是( )
A.车辆排气管安装消音器 B.高架道路安装隔音护栏
C.外环线内禁止车辆鸣号 D.机场地勤佩戴隔音耳机
【答案】B
【解析】A.车辆排气管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不符合题意;
B.高架道路安装隔音护栏,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B符合题意;
C.外环线内禁止车辆鸣号,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不符合题意;
D.机场地勤佩戴隔音耳机,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在医院、学校和城市某些路段,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
方法相同的是 ( )
A.高考期间,考点附近工地停止施工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外面太吵,关闭教室的门窗
【答案】A
【解析】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高考期间,考点附近工地停止施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符合题意;
第 14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B不符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在人耳朵处减弱噪声,故 C不符合题意;
D.上课时外面太吵,关闭教室的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了 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7cm、12.75cm、12.35cm、
12.38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62cm B.12.37cm
C.12.46cm D.12.36cm
【答案】B
【解析】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了 4次测量,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所以测量的准确值
应相同,数据 12.75cm与其他数据的准确值不同,所以 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
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l 12.37cm 12.35cm 12.38cm 12.37cm,故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3
故选 B。
7.如图是打“土电话”情景,男孩通过“土电话”听到女孩的声音,这一过程中传播声音的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真空
【答案】A
【解析】“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圆纸盒的棉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
棉线振动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故选 A。
8.下列关于速度的估测与实际不符合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2m/s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 × 105 m/s
C.中学生跑 800米的速度约为 4m/s
D.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答案】B
【解析】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1~1.2m/s,故 A不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m/s,故 B符合题意;
C.跑 800 s 800m米的时间约为 200s,平均速度约为 v 4m / s,故 C不符合题意;
t 200s
第 15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故 D不符
合题意。
故选 B。
9.若太空陨石撞击月球表面时,附近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听不到撞击声的原因是( )
A.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
B.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微小,导致声音太小
C.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会发出声音,但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D.以上原因均不是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有振动产生,但绕月球飞行的宇
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故 C符合题
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
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答案】B
【解析】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障碍物反射的现象;停止对大钟的撞击
后大钟“余音不止”,不是由于回声现象,故 A不符合题意;
B.虽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在振动,故出现“余音不止”现象,,故 B符合题意;
C.人的听觉不会发生“延长”现象,故 C不符合题意;
D.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不能立即停止振动(如同敲击音叉实验一样);激起的空气的振动
是声波传播时导致的现象,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1.如图是龙城公园内一个小朋友敲击金属乐器的场录,此乐器由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多个钢管组
成。若以相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管的顶部位置,发出的声音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第 16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答案】A
【解析】长短不同的钢管敲击时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一定不同,故 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2.下列和声现象有关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情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乙情景,古筝演奏中拨动不同琴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丙情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丁情景,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答案】C
【解析】A.甲情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只要物体振动的频率需要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
才可能听到声音,故 A错误;
B.乙情景,古筝演奏中拨动不同琴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B错误;
C.丙情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利用超声波将污物击碎,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C正确;
D.丁情景,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入耳,故 D错误。
故选 C。
13.近年来,汽车领域利用 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全场景的自然交互。下列对 AI
语音助手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声音音量实质是将音调变高 B.声音在车内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C.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
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A.增大声音音量实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故 A错误;
第 17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B.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40m/s,这是符合实际的,故 B正确;
C.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色,故 C错误;
D.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错误。
故选 B。
14.声现象对我们来说再熟恐不过了。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改变敲击鼓面的力度大小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 图中两个小始娘说悄悄话时要凑得很近,是因为说话声音的音调太低了
C. 图中大象在“无声无息”中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D. 图中我们能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答案】B
【解析】A.图中改变敲击鼓面的力度大小,则鼓面振幅改变,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A正确,不
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小始娘说悄悄话时要凑得很近,是因为说话声音的响度太小,故 B错误,符合题意;
C.图中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20Hz,人耳听不到,故 C正确,不符合题
意;
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图中我们能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故 D正
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5.如图是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开展多科目实战化训练的情境。飞行甲板上“歼—15”战斗机起飞的
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 18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B.以战斗机上的飞行员为参照物,“歼﹣15”是运动的
C.巨大的轰鸣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
D.甲板飞行引导员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A.战斗机起飞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运动,故 A错误;
B.以战斗机上的飞行员为参照物,“歼﹣15”与飞行员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歼﹣15”是静止的,故
B错误;
C.巨大的轰鸣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故 C正确;
D.甲板飞行引导员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错误。
故选 C。
1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 s 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后运动的
【答案】A
s
【解析】AB.根据上图可知,相同时间甲通过的距离大于乙通过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 v 可知,
t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 A正确,B错误;
CD.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后运
动(不是静止的);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前运动的,故 CD错误。
故选 A。
17.如图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的声的音调相同 B.乙和丙的声的音调相同
C.甲和乙的声的振动频率相同 D.丁是噪声
【答案】B
第 19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解析】A.由甲和乙的波形可知,相同时间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声的音调相同,故 A正确,
不符合题意;
B.乙和丙相同时间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声的音调不相同,丙的音调高,故 B错误,符合题意;
C.甲和乙的声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是物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噪声,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8.如图是某隧道前的交通标志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此隧道的最短时间为( )
A.252min B.70min C.8.4min D.4.2min
【答案】D
【解析】由交通标志牌可知:汽车通过该隧道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60km/h,隧道的长度 s=4.2km,
s s 4.2km
由 v 可知,汽车通过该隧道的最短时间 t 0.07h 4.2min,故 ABC不符合题意,D符
t v 60km/h
合题意。
故选 D。
19.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同向行驶。某一过程中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前 10s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 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 5m/s
C.第 20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
D.8~10秒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靠近甲车
【答案】B
第 20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解析】AC.由图像得,甲车前 6s静止不动,6~10s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
s
v 甲 100m 60m甲 10m / st 10s 6s ,10~20s甲车静止不动。乙车在 0~20s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为甲
v s乙 100m乙 5m / st 20s ,故 AC错误;乙
B.第 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 v v甲 v乙 10m / s 5m / s 5m / s,故 B正确;
D.甲乙两车同向行驶,由图得,8~10秒时,甲乙两车的距离不断变大,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
远离甲车,故 D错误。
故选 B。
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景。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 90cm刻线处的 A点由
静止开始下滑到 C点。小车到达 50cm刻线处的 B点、0cm刻线处的 C点所用时间分别为 1.6s、
2.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0.625m/s
B.小车在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25m/s
C.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倾角应小一些
D.小车在 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 AC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C
【解析】AB.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 sAB=90.0cm-50.0cm=40.0cm=0.4m,AB段的时间为:tAB=1.6s,
BC段的路程为 sBC=50.0cm=0.5m,BC段的时间为 tBC=2.4s-1.6s=0.8s,AB段的平均速度
v sAB 0.4mAB 0.25m / s
sBC 0.5m
t 1.6s ,BC段的平均速度
vBC 0.625m / st ,故 AB错误;AB BC 0.8s
C.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段路程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误
差越大,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斜面坡度应较小,故 C正确;
D.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 sAC=90.0cm=0.9m,AC段的时间为:tAC=2.4s,AC段的平均速度
v sAC 0.9mAC 0.375m / stAC 2.4s
,则小车在 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 AC段的平均速度,故 D错误。
故选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 21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二、填空题(本题共 12小题,每空 1分,共 28分)
21.2022年 2月 4日冬奥会开幕式,北京将一张亮丽的科技名片交给了世界,如图所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国旗传递时,小男孩朱德恩站在旗杆下,用小号吹响嘹亮深情的
《我和我的祖国》。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嘹亮”主要是用来描述声音的
___________。
【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1]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人们能听出小号声音是因为
小号与其他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小号演奏时声音嘹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22.低碳出行是节能环保的时尚运动。如图所示,是小萌同学骑自行车郊游的情景,若以地面为参照
物,小萌是______的,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______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1]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萌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2]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23.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会被音叉弹开,如果
让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实验,会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更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音叉的
__________有关。本实验中,将__________转换为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使实验现象更容易被观察,
小明利用示波器来显示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发现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明显在
变化。
第 22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答案】振幅;音叉振动的幅度;响度
【解析】[1]由于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所以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更大,说
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使实验现象更容
易被观察。
[3]由图乙可知波的振动幅度减小,则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发生变化。
24.如图甲所示,硬币的直径是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时间为_________s。
【答案】1.20;337.5
【解析】[1]由图甲得,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硬币左端在 2.00cm位置,右端在 3.20cm位置,
则硬币的直径是3.20cm 2.00cm 1.20cm。
[2]图乙中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 0.5min,指针在 5~6之间,且偏向 6位置,读作 5min;大表盘的
分度值为 0.1s,示数为 37.5s,则停表的读数是5min 37.5s=337.5s
25.如图所示,所测木块长度是_________cm。
【答案】3.20cm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 1mm;木块左端与 10.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 13.20cm刻度线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3.20cm。
26.如图所示的 LED的显示屏脏了,看到显示屏上字幕不停地滚动,一位保洁阿姨举着拖把放置在中
间部位保持不动,她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擦干净整个显示屏,原因是此时的拖把和显
示屏是相对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第 23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答案】不能;静止
【解析】[1][2]由题意知,拖把和显示屏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其中任一物体作为参照物,
另一个物体是静止的,故保洁阿姨不能擦干净整个显示屏。
27.如图所示,当男游客在网红桥上摇晃时,另一座桥上的女游客带着哭腔对男子喊道:“大哥,你别
晃,我害怕!”男游客回:“我晃跟你有啥关系!”当男游客摇晃自己所在的桥时,女游客认为自己
的桥是晃动的,她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男游客认为摇晃自己的桥与女游客所在的桥无关,女游
客所在的桥仍是静止的,是以______参照物的。
【答案】男游客;河岸
【解析】[1]女游客以男游客为参照物时,当男游客摇晃网红桥,他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
以女游客认为自己是运动的。
[2]男游客以河岸作为参照物时,女游客所在桥与河岸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男游客
认为女游客所在的桥仍是静止的。
2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cm,木板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如图所示,秒表所测
量的时间是___________s。
【答案】0.1;1.66;32.0
第 24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解析】[1][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木板的长度为 1.66cm。
[3]秒表的小表盘为分针盘,分度值为 0.5min,指针在 0和 1之间,更靠近 1,大表盘为秒针盘,分
度值为 0.1s,指针指向 32.0,因此秒表测量的时间为 32.0s。
29.如图所示,盛夏时节百花绽放。芬芳的香气会吸引远处的蝴蝶,这说明空气中的花香分子在______,
蝴蝶的翅膀虽然在振动,可是我们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______(选填“高
于”或“低于”)20Hz。蝴蝶趴在花朵上吸食花蜜,以蝴蝶为参照物,花朵是______的。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低于;静止
【解析】[1]能够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空气中有大量的花粉分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
[2]人的听觉范围是 20Hz到 20000Hz,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很慢,人听不到蝴蝶的翅膀振动,证明
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 20Hz,属于次声波
[3]正在吸食花蜜的蝴蝶和花朵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所以以蝴蝶为参照物,花朵是静止的。
3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蝉叫声和鸟鸣声都是由物
体的_________产生的;暑假在家学习时,为了减小蝉叫声的干扰,关闭门窗,这是在_________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传播过程中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蝉叫声和鸟鸣声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为了减小蝉叫声的干扰,关闭门窗,
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1.如图甲,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图像。小明发现,刚开始的时
候,图象如图乙,过了几秒钟,图象变成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这段时间内,声音的音色和
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__改变了(均选填“响度”、“音调”)。该音叉 1min内振动了
15000次,则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为____________Hz。
【答案】音调;响度;250
第 25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解析】[1][2]图乙丙可知,声波的形状没有改变,发声材料没有变,音色不变;相同的时间内,
波的个数相同,波的密集程度不变,振动频率不变,音调不变;波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振动的幅度
发生了变化,响度发生变化。
[3]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该音叉 1min内振动了 15000次,则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为
f 15000次 =250Hz
1 60s
32.汽车鸣笛是由于喇叭________发声,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如图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
有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答案】振动;空气;传播途中
【解析】[1]汽车鸣笛是由于喇叭内的金属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这种振动使得
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产生振动,进而形成声波,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就是一种常见的介质。当喇叭发出声音时,声波会通过空气这种
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板墙。这种板墙的主要作用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进行阻断,从而
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当声波遇到板墙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使得部分
声波的能量被消耗掉,无法继续向前传播。这样,在噪声的传播路径上设置板墙,就可以有效地控
制噪声的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
三、实验题(本题共 3小题,每空 1分,共 22分)
33.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活动中。
第 26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1)第一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
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 a、c、d的粗细相同,琴弦 b最粗;琴弦 a、b、c的长度相同,琴弦
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______(选择琴弦编号);
②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 b和 c进行研究,此选择 ______(选
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______;
③如图(2、3、4、5)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
相同的图是 ______,响度相同的图是 ______,属于噪声的图是 ______;
(2)如图 6所示是第二小组是用钢尺来做实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
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过 ______(选填“高”或“低”),不在人听觉范围;
(3)如图 7所示第三小组在 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
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______瓶
(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音调最高的是 ______瓶(选填瓶子序号);如图 8灌水时,
声源是 ______。
【答案】a、d;不可行;没有控制材料相同;2、3;3、4;5;低;a;h;瓶内空气柱
【解析】(1)①[1] 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应选择琴弦 a
和 d。
②[2] [3] b和 c的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粗细不同,没有控制材料相同,不能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
粗细的关系。
③[4] [5] [6] 如图(2345)所示,对比 2,3可知,波峰和波谷的个数都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
相同,故 2,3声音的音调相同。对比 3,4可知,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 3,4声音
的响度相同。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可知,属于噪声的图是 5。
(2)[7]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即钢尺振
动的频率小于 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3)[8] [9] 往瓶中吹气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音
调越来越低,故音调最高的是 a瓶,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从左往右敲
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 h瓶。
(4)[10]灌水是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
动越来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是瓶内空气柱。
34.小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
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
时∶分∶秒”)。
第 27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
(2)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cm;
(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增大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
均速度 vAC偏____(选填“大”或“小”);
(5)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_______m/s,vBC=______m/s,vAC=____m/s;
(6)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发现小车全程做____(填“变速”或“匀速”)运动。
s
【答案】(1) v ;(2)0.02;(3)小;(4)大;(5)0.02;0.05;0.03;(6)变速
t
s s
【解析】(1)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 v 得到速度,实验原理是 v 。
t t
(2)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上一小格距离表示 2mm=0.2cm,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2cm。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
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4)如果让小车过了 A s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了,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 v 算出 AC段的平
t
均速度偏大。
(5)[1][2][3]小车通过 AB、BC和 AC段的路程为
sAB=4.00cm=0.04m
sBC=5.00cm=0.05m
sAC=9.00cm=0.09m
小车通过 AB、BC和 AC段的时间
tAB=15∶35∶22-15∶35∶20=2s
tBC=15∶35∶23-15∶35∶22=1s
tAC=15∶35∶23-15∶35∶20=3s
小车通过 AB、BC、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sAB 0.04mAB =0.02m/stAB 2s
v s BC 0.05mBC =0.05m/stBC 1s
第 28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v sAC 0.09mAC =0.03m/stAC 3s
(6)因为 vBC>vAB,所以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35.小宋同学想要研究声音的产生,于是她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到岳乓
球被弹开,
(1)如图甲,实验室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__________;
(2)用更大的力度敲击音叉时,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强,乒乓球被弹得更高了,这一现象说明发
声的响度与物体的___________有关;
(3)如图乙,音叉停止振动后,在其右边放一个相同的音叉,鼓击右边这一音叉时,发现贴近左边
音叉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
(4)把如图乙的整套装置带到月球表面,不能看到与(3)相同的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振动;(2)振幅;(3)能量;(4)月球是真空状态,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图甲中,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因此乒乓球接触正在发
声的音叉会被弹开。
(2)用更大的力度敲击音叉时,音叉的振动幅度变大,响度变大,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强,乒
乓球被弹得更高了,说明发声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3)音叉停止振动后,在其右边放一个相同的音叉,敲击右边这一音叉时,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
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左边音叉,引起左边音叉振动,使得贴近左边音叉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
可以传递能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属于真空状态,声音无法传递,因此不能看到与(3)相同的现象。
四、计算题(本题共 2小题,36题 6分,37题 4分,共 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96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
在当日 16:30到达乙地。列车在行驶途中以 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400m的桥梁,列车
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 15s。则: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120km/s;(2)200m;(3)5s
第 29 页 共 30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解析】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 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 16:30
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 t=16:30-8:30=8h
s 960km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 =120km/h
t 8h
(2)列车过桥速度 v 144km/h=40m/s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 v t 40m/s 15s=600m
火车的长度 s s - s 600m-400m=200m火车 桥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 s s s 400m-200m=200m桥 车
s 200m
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t 5s
v 40m/s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120km/h;
(2)火车的长度是 200m;
(3)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5s。
37.一探测船在距离海岛 510m处停顿下来测海水的深度,在此处同时向海底和海岛发出声信号,先
后回收到两次声信号的时间差为 1.8s。(已知此时声音在空气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 340m/s、
1530m/s)
(1)经过多长时间,收到从海岛返回的回声?
(2)此处海水的深度可能为多少 m?
【答案】(1)3s;
(2)918m或 3672m
s 2s岛 2 510m
【解析】(1)由 v 可得, 收到海岛的回声所用时间 t声 3st v声 340m / s
(2)收到海底的回声所用时间可能是 t 海 1=3s-1.8s=1.2s
或 t 海 2=3s+1.8s=4.8s
1
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t1 1.2s 0.6s2
t 1或 2 4.8s 2.4s2
海水的深度可能是 s海1 v海t海1 1530m / s 0.6s 918m
或 s海2 v海t海2 1530m / s 2.4s 3672m
第 30 页 共 30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