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卷02(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卷02(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章(人教版 2024 八年级上册)。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正确)
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长度为 4.8cm B.木块长度为 2.8cm
C.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测量误差 D.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2.八年级学生小明对自身涉及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受到的重力约 500N 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3m/s
C.从一楼走到二楼所做的功约为 600J D.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 800Pa
3.小明骑自行车到公园游玩,沿河岸向西行驶,感觉无风,但河岸边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摆动,此
时的风向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向西
4.中国地震网正式测定 2022年 9月 5日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的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产生的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地震网通过超声波来测定地震
C.地震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地震网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来测定地震
第 1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5.国际龙舟赛是广州市每年举办的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响度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 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少误差 B.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不能减小误差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D.我们无法接收到地震发出的超声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8.“东方红 3号”是我国首艘,同样也是世界第 4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这说明,我国在
静音考察船领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
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 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群感觉不到可能是音调太低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9.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 A点静止下滑,经过 B点到达 C点,图
中已标出小车经过 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AB段平均速度为 0.2cm/s
C.小车从 A点到 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 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
10.甲、乙两车的 s-t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 2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整个过程乙车一直做减速运动
B.甲车 1~4s内做匀速运动,在 4~8s内静止,在 8~11s内做匀速运动
C.整个过程甲车的平均速度约是 0.6m/s
D.整个过程乙车的平均速度是 1m/s
11.甲、乙两个匀速运动物体,已知速度之比为 v 甲:v 乙=3:2,通过路程之比为 s 甲:s 乙=2:3,则它们运动
时间之比为( )
A.t 甲:t 乙=1:1 B.t 甲:t 乙=4:9
C.t 甲:t 乙=9:4 D.t 甲:t 乙=3:2
12.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乐器所用材质相同 B.两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C.一个乐器发出了噪声 D.两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13.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开始到 5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10min后,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1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
确的是( )
第 3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在 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 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15.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B.人们休息时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潜艇上的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16.如图所示,家用服务机器人是伴随着人工智能而出现的一种人机信息交互特种机器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声的频率高于人声,属于超声波
B.机器人发声的响度变大时,喇叭纸盆的振幅将变大
C.机器人能区分家中不同成员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发声的音调不同
D.相同条件下,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人声更快
17.下列关于声的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 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第 4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C. 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传递信息
D. 蝙蝠利用次声波确定目标位置
18.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9.如图是两位女孩拨动琴弦,用古筝合奏我国古代名曲《春江花月夜》的情景,琴声婉转悠扬( )
A.琴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340m/s
C.琴声的频率在 20000Hz以上 D.通过琴声的音色可辨别出演奏乐器为古筝
20.以下关于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医学上常常利用次声波击碎结石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利用“超声波测距技术”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间距离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 13小题,每空 1分,共 36分)
21.校园内和一些公共场所有“不要高声喧哗”的规定,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上物理课
时,在黑板上作图的张老师提醒坐在后面的小明同学不要讲话要做笔记.面对黑板的张老师是根据
小明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_来判断是小明在讲话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 5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2.瞎子阿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人,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瑰宝.二
胡是利用弓与弦摩擦产生____________而发声的.当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时,人们
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____________不同.
23.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7.82cm,17.83cm,17.81cm,17.28cm,17.81cm,
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记错了,则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cm,该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
值为_____。
24.“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形成稳固运行的组合体.此时,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
“天宫二号”是______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____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
或“静止”)
25.学校秋季运动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努力拼搏,“加油”
声是由同学们的声带_________产生的。以坐在观众台上的同学们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是
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赛跑中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是_________(选
填“运动”或“静止”)的。八一班的运动健儿小伟以 15s的成绩获得了八年级组男子百米赛跑的冠军,
则小伟本次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保留一位小数)。
26.下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每隔 0.05秒照一次像,黑点表示物体的
像。由图可知,物体从 A位置运动到 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______cm,该过程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7.南京中山陵梧桐大道风景优美,吸引无数游客。
(1)如图甲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梧桐树是______的;
(2)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表示,该路段限速 30______(填单位);
(3)若汽车以 5m/s的速度行驶了 3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4)如图丙小明捡到一小节树枝,按照刻度值 AB读出长度为______cm。
28.如图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_s。
第 6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9.如图所示,河南博物院陈列的编钟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大小不同的编钟按照次序排列起来,
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敲打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由于每个钟发出声音的
______不同,故按照乐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当敲打同一个编钟的力度增大时,发出声音
的______变大。(均填声音的特性)
30.(1)在马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如图 1所示,该装置此时测得的噪声为 35分贝,这数据反映的是
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特性。图 2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
措施是从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2)如图 3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来工作的;司
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___。
31.往 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
5、6、7、1 ”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发出的是______音,
如果用嘴吹瓶口,则最右边发出的是______音(选填“1、2、3、4、5、6、7、1 ”)。
32.声音传入话筒中,能变为电信号,可以用示波器直观地显示出声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先后在话
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波形,可判断甲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更______;
第 7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示波器还能探测出超声波的信号,超声波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的频
率范围为_____________。
3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较
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
三、实验题(本题共 2小题,每空 1分,共 14分)
3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记录了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格
式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些。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得: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 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 AC段
的平均速度 vAC偏 _____(选填“大”或“小”)。
(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_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6)在图中有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其中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______。
A. B. C. D.
35.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
第 8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1)图 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多次弹开。这个实
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2中,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
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窗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做了真空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避免噪声干扰。
(3)图 3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
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 4中,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
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
度大致相同。
①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
③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的关
系。
四、计算题(本题共 2小题,36题 4分,37题 6分,共 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6.一辆汽车以 36km/h的速度朝着远离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
2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听到笛声时离山崖多远?
37.轿车司机早晨开轿车去往盘州站,在甲地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到盘州站坐 G286高铁列车去铜
仁南站,表格为 G286高铁列车时刻表。
第 9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1)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甲地最快需要用多少时间到达盘州站?
(2)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
(3)动车组列车全长约 200m,若它以速度 7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 710m的大桥,则需要多长
时间?
车 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昆明南 始发站 07:17 0
盘州 08:18 08:20 210
贵阳 09:39 09:43 463
铜仁南 10:20 终点站 730
第 10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024-2025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章(人教版 2024 八年级上册)。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正确)
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长度为 4.8cm
B.木块长度为 2.8cm
C.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测量误差
D.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答案】C
【解析】ABD.由图可知,1cm分成 10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物体的长度
L=4.80cm-2.00cm=2.80cm,故 ABD错误;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测量误差,故 C正确。
故选 C。
2.八年级学生小明对自身涉及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受到的重力约 500N 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3m/s
C.从一楼走到二楼所做的功约为 600J D.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 800Pa
第 11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答案】A
【解析】A.八年级学生的质量大约 500kg,受到的重力大约就是 500N,故 A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 1.1m/s,故 B不符合题意;
C.从一楼走到二楼的高度大约 3.5m,重力大约 500N,则从一楼走到二楼所做的功约为
W Gh 500N 3.5m 1750J,故 C不符合题意;
D F 500N.中学生双脚的面积大约为0.05m2,则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 p 1.0 104Pa,S 0.05m2
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小明骑自行车到公园游玩,沿河岸向西行驶,感觉无风,但河岸边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摆动,此
时的风向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向西
【答案】D
【解析】河岸边柳树的枝叶随风摆动,说明有风;骑自行车沿河岸向西行驶,感觉无风,说明骑行
的速度与风速相同,所以风向是向西的,故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 D。
4.中国地震网正式测定 2022年 9月 5日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的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产生的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地震网通过超声波来测定地震
C.地震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地震网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来测定地震
【答案】D
【解析】A.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A错误;
B.地震、火山爆发等灾害发生时常伴有次声波产生,故 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C错误;
D.地震网测定地震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正确。
故选 D。
5.国际龙舟赛是广州市每年举办的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响度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
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
【答案】B
【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 A错误;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因此响度发生了变化,故 B正确;
第 12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C.鼓声震耳欲聋,是指鼓声的响度大,故 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
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 D错误。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少误差
B.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不能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
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优化实验方案、采用精密的测
量工具、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故 ABC正确、D错误.
故选 D.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D.我们无法接收到地震发出的超声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答案】C
【解析】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 20Hz~20000Hz范围内,所以物体振动频率在此
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 A错误;
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摩
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
信设备才能进行,故 C正确;
D.地震时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故人耳听不到,故 D错误。
故选 C。
8.“东方红 3号”是我国首艘,同样也是世界第 4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这说明,我国在
静音考察船领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
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 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第 13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B.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群感觉不到可能是音调太低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A.噪声也是声音,也可以在水中传播,故 A错误;
B.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 B正确;
C.鱼群感觉不到可能是因为响度太小,故 C错误;
D、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错误。
故选 B。
9.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 A点静止下滑,经过 B点到达 C点,图
中已标出小车经过 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AB段平均速度为 0.2cm/s
C.小车从 A点到 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 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
【答案】D
【解析】A.小车与斜面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斜面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故 A错误;
v sAB 10.00dm-6.00dmB.AB段平均速度为 AB 2.00dm / s=20cm/stAB 15 :35 : 22 15 :35 : 20
,故 B错误;
C.小车从 A点到 C点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故 C错误;
D s.若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的时间偏小,而路程测量准确,由 v 得,AC段平均速
t
度将偏大,故 D正确。
故选 D。
10.甲、乙两车的 s-t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 14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整个过程乙车一直做减速运动
B.甲车 1~4s内做匀速运动,在 4~8s内静止,在 8~11s内做匀速运动
C.整个过程甲车的平均速度约是 0.6m/s
D.整个过程乙车的平均速度是 1m/s
【答案】A
【解析】A.在 s-t图象中,斜率和正负代表速度的方向,大小代表速度的大小,倾斜的直线表示
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整个过程乙车一直做匀速运动,故 A错误,符合题意;
B.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和时间轴平行表示静止,由图像可知,甲车 1~4s内做匀速运
动,在 4~8s内静止,在 8~11s内做匀速运动,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
s
C 甲 7m.整个过程甲车的平均速度:v 甲= t = 0.6m/s,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甲 11s
s
D 乙 7m.整个过程乙车的平均速度:v 乙= t = =1m/s,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乙 7s
11.甲、乙两个匀速运动物体,已知速度之比为 v 甲:v 乙=3:2,通过路程之比为 s 甲:s 乙=2:3,则它们运动
时间之比为( )
A.t 甲:t 乙=1:1 B.t 甲:t 乙=4:9 C.t 甲:t 乙=9:4 D.t 甲:t 乙=3:2
【答案】B
s甲 s乙 2 3
【解析】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们运动时间之比 t甲 : t乙 : : 4 :9v v 3 2 ,故 ACD不符甲 乙
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 B。
12.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乐器所用材质相同
B.两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第 15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C.一个乐器发出了噪声
D.两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答案】B
【解析】AD.由波形图可知,两种声波的波形不同,说明它们音色不同,则两乐器的材质一般不
同,故 AD错误;
B.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观察图形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 B正确;
C.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而图中波形是有规律的,都属于乐音,
故 C错误。
故选 B。
13.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开始到 5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10min后,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甲先做匀速直线运动,5 10s静止,10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一直在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错误;
B s.由图可知,前 5min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甲乙时间相同,由 v 可知甲的平
t
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他们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以其中一方为参照物,另一方是运动的,
故 B错误;
C.由图示可知,10min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 C错误;
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时间相同,故甲、乙的平
均速度相同,故 D正确。
故选 D。
1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
确的是( )
第 16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在 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 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可知,在 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 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
式 v
s s 1200m
可知,甲车和乙车的平均速度均为 v 30m / s,故 A正确;
t t 40s
B.由图示可知,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
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 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在 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 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
v s公式 可知,甲车和乙车的平均速度均为
t
v s 300m 30m / s
t 10s
D s.由图示可知,在 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v 可知,甲
t
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故 D错误;
15.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B.人们休息时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潜艇上的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A.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故 A错误;
B.人们休息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B错误;
C.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 C正确;
D.潜艇上的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 D错误。
故选 C。
16.如图所示,家用服务机器人是伴随着人工智能而出现的一种人机信息交互特种机器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第 17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机器人发声的频率高于人声,属于超声波
B.机器人发声的响度变大时,喇叭纸盆的振幅将变大
C.机器人能区分家中不同成员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发声的音调不同
D.相同条件下,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人声更快
【答案】B
【解析】A.机器人发声,人可听到,是可听声,故 A错误;
B.机器人发声响度变大时,发声的喇叭纸盒的振动幅度将变大,故 B正确;
C.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一般不同,机器人根据音色来区分家中不同成员,故 C错误;
D.相同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所以机器人发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人声
的传播速度相同,故 D错误。
故选 B。
17.下列关于声的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 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传递信息
D. 蝙蝠利用次声波确定目标位置
【答案】D
【解析】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乒乓球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同时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
由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 18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B.声波能传递信息,声波能传递能量,发声扬声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B正
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可传递信息,声音可传递能量,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传递信息,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位置,故 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8.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错误;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频率不同改变的是音调,故 B错
误;
C.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三个环节中减弱噪声,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噪声,故 C正确;
D.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D错误。
故选 C。
19.如图是两位女孩拨动琴弦,用古筝合奏我国古代名曲《春江花月夜》的情景,琴声婉转悠扬( )
A.琴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340m/s
C.琴声的频率在 20000Hz以上
D.通过琴声的音色可辨别出演奏乐器为古筝
【答案】D
【解析】A.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 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温度改变,速度改变,因此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不一定是 340m/s,故 B不符合题意;
第 19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C.人耳能听到琴声,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在 20Hz~20000Hz之间,所以琴声的频率在 20Hz~20000Hz
之间,频率在 20000Hz以上的声叫超声波,故 C不符合题意;
D.人们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发声体,因此通过琴声的音色可辨别出演奏乐器为古筝,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20.以下关于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医学上常常利用次声波击碎结石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利用“超声波测距技术”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间距离
【答案】B
【解析】A.在医学上常常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故 A错误;
B.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 B正确;
C.声可以传递信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故 C错误;
D.月球到地球之间有一部分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D错误。
故选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 13小题,每空 1分,共 36分)
21.校园内和一些公共场所有“不要高声喧哗”的规定,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上物理课时,
在黑板上作图的张老师提醒坐在后面的小明同学不要讲话要做笔记.面对黑板的张老师是根据小明
发出声音的______来判断是小明在讲话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响度 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
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一个特性.
【解析】(1)校园内和一些公共场所有“不要高声喧哗”的规定,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大,即指
声音的响度大;
(2)不同人说话声的音色一般不同;面对黑板的张老师是根据小明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是
小明在讲话的;
第 20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2.瞎子阿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艺人,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成为了民族文化的瑰宝.二
胡是利用弓与弦摩擦产生 _____而发声的.当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时,人们仍能将
它们分辨出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 _____不同.
【答案】 振动 音色
【解析】[1]振动发声,二胡是利用弓与弦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的。
[2]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当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时,人们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
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不同。
23.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7.82cm,17.83cm,17.81cm,17.28cm,17.81cm,
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记错了,则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cm,该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
值为_____。
【答案】 17.82 1mm
【解析】[1][2]观察 5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 17.28cm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
数据是错误;由题中测量数据知道,数据单位是 cm,小数点后由两位数,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17.82cm+17.83cm+17.81cm+17.81cm
物体的长度为 17.8175cm=17.82cm
4
24.“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形成稳固运行的组合体.此时,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
“天宫二号”是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静止 运动
【解析】[1]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后,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
相对于“神舟十一号”的位置没有改变,故“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2]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改变,故“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25.学校秋季运动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努力拼搏,“加油”
声是由同学们的声带_________产生的。以坐在观众台上的同学们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是
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赛跑中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是_________(选
填“运动”或“静止”)的。八一班的运动健儿小伟以 15s的成绩获得了八年级组男子百米赛跑的冠军,
则小伟本次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振动 静止 运动 6.7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加油”声是由同学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2][3]以坐在观众台上的同学们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是静止的;以赛跑中
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4]八一班的运动健儿小伟以 15s的成绩获得了八年级组男子百米赛跑的冠军,因此速度为
v s 100m 6.7m / s
t 15s
第 21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6.下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每隔 0.05秒照一次像,黑点表示物体的
像。由图可知,物体从 A位置运动到 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______cm,该过程平均速度是______m/s。
【答案】7.50 0.3
【解析】[1]由图可知,一大格表示 1cm,一大格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 1个小格代表的是 0.1c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刻度尺读数需要估读,故物体在 AB段的路程为 7.50cm。
[2]由题意可知,每隔 0.05秒照一次像,物体从 A位置运动到 B位置所用时间为 t 5 0.05s=0.25s,
该过程平均速度是 v=
s 7.50cm 0.075m
0.3m/s
t 0.25s 0.25s
27.南京中山陵梧桐大道风景优美,吸引无数游客。
(1)如图甲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梧桐树是______的;
(2)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表示,该路段限速 30______(填单位);
(3)若汽车以 5m/s的速度行驶了 3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4)如图丙小明捡到一小节树枝,按照刻度值 AB读出长度为______cm。
【答案】(1)运动;(2)km/h;(3)900;(4)4.00
【解析】(1)如图甲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梧桐树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
(2)图乙为限速标志,表示该路段限速为 30km/h。
(3)汽车以 5m/s的速度行驶了 3min,通过的路程为 s vt 5m/s 3 60s=900m
(4)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AB的长度为 4.00cm。
28.如图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机械秒表的示数是______s。
【答案】4.70 32.0
【解析】[1]图中,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即此刻度
尺的分度值为 0.1cm;物体左侧与 2.00cm对齐,右侧与 6.7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
6.70cm-2.00cm=4.70cm
第 22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2]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 0.5min,指针在 0min和 1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 0.1s,
而大盘指针在 32.0s,因此停表读数为 32.0s。
29.如图所示,河南博物院陈列的编钟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大小不同的编钟按照次序排列起来,
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敲打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由于每个钟发出声音的
______不同,故按照乐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当敲打同一个编钟的力度增大时,发出声音
的______变大。(均填声音的特性)
【答案】音调 响度
【解析】[1]图示知,编钟的大小不同,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时,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
不同。
[2]敲打同一编钟的力度增大,编钟振动幅度增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
30.(1)在马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如图 1所示,该装置此时测得的噪声为 35分贝,这数据反映的是
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特性。图 2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
措施是从___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2)如图 3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来工作的;司
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___。
【答案】(1)响度 声源处
(2)超声波 信息
【解析】(1)[1]如图 1所示,噪声监测装置检测的是声音的响度。
[2]声音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
声。
(2)[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第 23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31.往 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
5、6、7、1 ”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发出的是______音,
如果用嘴吹瓶口,则最右边发出的是______音(选填“1、2、3、4、5、6、7、1 ”)。
【答案】相同 1 1
【解析】[1]敲击瓶子时,主要是瓶子振动发声,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幅相同,发出声
音的响度相同。
[2]敲击时,瓶中的水越多,瓶子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由图可知,最右边的瓶
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为 1音。
[3]如果用嘴吹瓶口,主要是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
调越高,则最右边发出的是1 音。
32.声音传入话筒中,能变为电信号,可以用示波器直观地显示出声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先后在话
筒前敲响两个音叉,示波器显示出波形,可判断甲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更______;
示波器还能探测出超声波的信号,超声波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的频
率范围为______。
【答案】音调 低 不能 高于 20000Hz
【解析】[1][2]由甲、乙两音叉发出的波形可看出,甲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较为稀疏,说明振动频
率较低,音调较低。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无论是可听声、超声还是次声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频率大于 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故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20000Hz。
3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较
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
第 24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答案】响度 不是 声源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dB是分贝的符号,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
强弱叫响度,故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响度。
[2]因 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大于 50dB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大于 70dB会
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大于 90dB将会影响人的听力,图中显示为 79dB,超出了 30~40dB范围,
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故此时的环境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3]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题(本题共 2小题,每空 1分,共 14分)
3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记录了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格
式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选填“陡”或“缓”)些。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得: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 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 AC段
的平均速度 vAC偏 _____(选填“大”或“小”)。
(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6)在图中有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其中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情况的是 _____。
第 25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A. B. C. D.
v s【答案】 缓 0.28 大 变速 C
t
s
【解析】(1)[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路程与时间,根据公式 v 进行计算的,
t
的初速度。
(2)[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小一些,时间长一些,因此,应使斜面的坡
度较缓。
(3)[3]由图可知,小车在 AC段通过的路程 sAC 9.50dm 1.00dm 8.50dm 0.850m
所用时间 tAC 15 : 35 : 23 15 : 35 : 20 3s
s 0.850m
则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 v ACAC 0.28m/ stAC 3s
s
(4)[4]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由速度公式 v 可知,测量的
t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会偏大。
(5)[5]已知小车在 AB段通过的路程 sAB 9.50dm 6.00dm 3.50dm 0.350m
所用时间 tAB 15 : 35 : 22 15 : 35 : 20 2s
s 0.350m
则 AB AB段的平均速度vAB 0.175m/ stAB 2s
小车在 BC段通过的路程 sBC 6.00dm 1.00dm 5.00dm 0.500m
所用时间 tBC 15 :35 : 23 15 :35 : 22 1s
sBC 0.500m
则小车在 BC段的平均速度 vBC 0.5m/ s vAB vt 1s BC ,因此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并BC
且速度越来越大。
(6)[6]A.如图,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物体做减速运动,故 A不符合题意;
B.如图,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不变,物体做匀速运动,故 B不符合题意;
C.如图,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故 C符合题意;
D.如图,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物体的运动是先减速后加速,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5.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
第 26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1)图 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多次弹开。这个实
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
(2)图 2中,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
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小明发
现自己家的玻璃窗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做了真空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避免噪声干扰。
(3)图 3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
能说明__________。
(4)图 4中,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
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
度大致相同。
①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______(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_。
③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的关
系。
【答案】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或发声物体在振动 减小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气体可以传声 A 快 高 振幅
【解析】(1)[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此时
的音叉在振动,即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2][3]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小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由实验可以推理出,若钟罩内没有空气,将听
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4]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右边音叉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
动发声,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泡沫塑料球会弹起来,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气体可
以传声。
(4)①[5]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
故选 A。
第 27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②[6][7]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越容易振动,所以振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
声音的音调越高。
③[8]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是研究声
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四、计算题(本题共 2小题,36题 4分,37题 6分,共 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
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6.一辆汽车以 36km/h的速度朝着远离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
2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听到笛声时离山崖多远?
【答案】(1)352m;(2)332m
【解析】(1) 汽车的速度:v1=36km/h=10m/s
在 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10m/s×2s=20m,
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2s=680m,
设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为 s,则:2s=s1+s2=20m+680m=704m,s=352m;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s′=s s1=352m 20m=332m.
答:(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 352m;
(2)此时汽车距山崖 332m.
37.轿车司机早晨开轿车去往盘州站,在甲地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到盘州站坐 G286高铁列车去铜
仁南站,表格为 G286高铁列车时刻表。
(1)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甲地最快需要用多少时间到达盘州站?
(2)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
(3)动车组列车全长约 200m,若它以速度 7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 710m的大桥,则需要多长
时间?
车 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昆明南 始发站 07:17 0
盘州 08:18 08:20 210
贵阳 09:39 09:43 463
铜仁南 10:20 终点站 730
第 28 页 共 29 页
微信公众号:瑾言教育资料库
【答案】(1)0.75h;(2)260km/h;(3)13s
【解析】(1)由图可知,从甲地到盘州站的路程 s 75km,速度是 v 100km/h,从甲地到达盘州站的
s 75km
时间 t 0.75h
v 100km/h
(2)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路程 s1 730km 210km 520km
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时间 t1 10∶20-8∶20 2h
s1 520km
平均速度 v1 260km/ht1 2h
(3)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s2 l l =710m 200m 910m桥 车
s2 910m
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t2 13sv2 70m/s
答:(1)从甲地最快需要用 0.75h到达盘州站;
(2)G286高铁由盘州站到铜仁南站的平均速度为 260km/h;
(3)列车需要 13s通过大桥。
第 29 页 共 29 页2024-2025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02
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 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违纪标记
2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填涂
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
选择题填涂样例:
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正确填涂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 [√] [/]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正确)
1.[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16.[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7.[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19.[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14.[ A ] [ B ] [ C ] [ D ]
二、填空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空 1 分,共 36 分)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DYQQogigApBAARhCQwX6CkAQkAGAAagGwAAMoAAAwRNABAA=}#}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36 题 4 分,37 题 6 分,共 1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
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6.(4 分)
37.(6 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DYQQogigApBAARhCQwX6CkAQkAGAAagGwAAMoAAAwR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