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达一中初一年级2024年秋季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确凿(záo) 蝉蜕(tuì) 凌乱(lín) 称职(chèng)
B.攒成(cuán) 搓捻(liǎn) 钦差(qīn) 庇护(pì)
C.脑髓(suǐ) 禁锢(ɡù) 贮蓄(zhù) 坍塌(tān)
D.菡萏(hàn) 静谧(mì) 蜷伏(juǎn) 攲斜(jī)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仁。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C.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踊她去拿一只来。
D.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出所料,在这次语文学科活动月中,他和平时一样表现优异,让人喜出望外。
B.戏台前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人声鼎沸,平时忙于工作的人都趁此时闲话家常。
C.对于是否参加舞蹈培训,父亲和女儿的意见大相径庭,一直无法统一。
D.若想实现远大理想,我们就必须明确目标,矢志不渝,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和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奋斗目标。
B.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也在全球应对气候问题方面具有建设性意义。
C.线上教学是否适用初中生,关键要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D.“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的原因是因为只运货、不送人。
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语从感彩角度来说有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如“随机应变”是褒义词,“拈轻怕重”是中性词。
B.成语中也有谦辞。如,“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C.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重阳节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D.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职称为“左迁”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叫“迁客”。
6.诗文默写(7分)
(1)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达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想报效祖国的句子是:
, 。
(5)刘禹锡《秋词(其一)》中,抒写奋发进取豪情的句子: , 。
7.语言的综合运用(8分)
朝阳中学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营造校园读书氛围,校团委小宇同学准备写两句话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他写出了
上句,请你写出下句,要求符合主题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2分)
上句:读书放飞梦想
下句:________________
(2)某班打算邀请吴老师做班级“亲近文学,热爱生活”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委。邀请函有几处
错误,请你修改。(2分)
邀请函 尊敬的吴老师: 我们班定于2024年12月30日下午3:40在班级举行“亲近文学,热爱生活”诗歌朗诵比赛,邀请您给我们做评委,请您务必参加。 2024年12月30日 七年级(1)班班委会
①邀请函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不规范,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读书现状,校学生会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请认真阅读以下调查表,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从图表中得出的两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4分)
学 段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所占的比重 27.8% 39.2% 45.6%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60分)
(一)名著阅读(6分)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诺道:“那取经人在哪里? 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叫我等他,这几年不闻消息,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只倚凶强,上门打我?”……
8.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释道三家学说在《西游记》中都有所休现,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无论是取经师徒,还是各路妖魔人物,都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
D.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给他的本领。
9.那怪要请行者引见取经人,是为了“将功折罪”,他犯了什么罪被贬下天庭? 与他有关的典型情节还有哪些? 请举两例。(3分)
诗歌鉴赏(6分)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除夜:除夕之夜。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首句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B. 本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直抒胸臆,语言豪壮,感人肺腑。
C. 最后一句写出了“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
D. 本诗精炼含蓄,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幽远。
11.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寓言四则》)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丁氏穿井得一人 穿:开凿
B.求闻之若此 闻:消息
C.若躇步跐蹈 若:好像
D.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消除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闻而传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其一犬坐于前
C.其人曰:“奈地坏何?” 屠自后断其股
D.晓之者曰 夫君子之行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A.国都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也)询问了这件事。
B.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C.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D.全国上下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国君(也)询问了这件事。
15.下列内容属于两个选段都写到的是(  ) (3分)
A.解除疑惑 B.消除顾虑 C.化解危机 D.破除谣言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大鼠
(清·蒲松龄)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闭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从容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只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皆去。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咬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大与猫等 (2)适异国来贡狮猫
(3)潜窥之 (4)既而鼠跳掷渐迟
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皆去”
18.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蹲良久鼠从容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读了这则故事的感悟。(2分)
【链接材料】
匹夫之勇:指不用计谋,只凭个人血气来做事的行为。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留侯论》)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甲】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
有唐米的七月
①记得那是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我看着一帮陌生的小孩推推搡搡地在院子里踩影子玩。突然,“啊”的一声,正在院子里互相踩影子玩的小孩们一个接一个地跑掉了,只留下我有点儿不明所以地站在原地。
②这是那年暑假我被送去姑姑家借住的第一天,还不太清楚那些孩子跑掉的缘由。如果他们来得及告诉我的话,我大概也会跑掉,但就是因为来不及,我才认识了唐米。他走到我面前,问我怎么不跑。我说:“为什么要跑?”他说:“大人没有告诉你,遇到我就要躲得远远的吗?”我老实地摇了摇头。
③爸妈开的店生意不好,资金紧张,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上阵。他们没有明确告诉过我这些,只是对我说放暑假了,让我去姑姑家住,那一年我9岁。
④唐米比我到乡下的时间长一些,因为听说新来了一个城里的小姑娘,所以他才挪步出来看看。唐米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不小心就喘不上气,被寄养到乡下是因为他的爸妈出国挣钱去了。院子里的小孩们都得到过大人们的嘱咐,不要和唐米打闹。大人们的话到了小孩们这里,就直接简化成:“不要和唐米玩。”我也是外来的小孩,或许因为我们都寄人篱下,没多久,我俩就成了朋友。
⑤我之前也来过姑姑家,当时是来做客的,没过几天就回去了,所以对于我来说,每次来这里就是体验新鲜生动的乡村生活的。而来此寄住之后,我开始害怕天黑后空寂的深山,害怕夜里各种幼小的虫爬到我枕边,害怕爸妈把我抛诸脑后,不再接我回去……这些,我不能讲给院子里的小孩们听,他们会嘲笑我,我便只能讲给唐米听。我们俩坐在唐米外婆家连接阁楼的木梯上嘀嘀咕咕,姑姑喊我回家吃晚饭时,我还舍不得走。
⑥院子里的小孩们经常追逐奔跑,玩丢手绢,玩老鹰捉小鸡,有时他们组队差一个人,没办法,就把目光投到阁楼上来。入夜,他们去捉萤火虫,怕被大人骂,就让我出面去请求得到准许。还有院子里明婆婆的西瓜,只有我和唐米去,才能得到两个特别大的拿来分给他们……
⑦慢慢地,因为我这个“两面派”的存在,唐米和院子里的小孩们也有了交集。因为我被叫去救场,唐米也不免被邀去吹口哨当发令员;他们捉到萤火虫,也会装到两个玻璃瓶里给唐米和我一人一个;因为抬来了明婆婆的大西瓜,他们在酷暑里好不容易挖到的野地瓜也会送给我们一份……
⑧院子里的小孩们讲故事的标准配置是《白雪公主》《灰姑娘》,知道《青蛙王子》和《拇指姑娘》的高一筹,再耀武扬威一些的,会讲《穿靴子的猫》。而唐米,则拥有一个充满故事的奇幻王国:《匹诺曹》《爱丽丝》《彼得兔》《借东西的小人》……
⑨那个奇妙的世界不会因父母为生计奔波顾不上我们小孩子而飘摇,不会因为寄人篱下要表现得体而黯淡,也不会因为和唐米成为朋友被其他小孩叫作“瓜丫头”而消失。它们亮闪闪地矗立在那里,等着你走进去,敲响黄金钟,然后各种人物和动物出场汇聚,开始一场奇妙的魔法舞会。
⑩后来的每年暑假,我都要带上喜欢的书去姑姑家借住一段时日,直到过完大暑。不管是烦忧、疲惫还是哀愁,在那里,都通通地被萤火虫带着放到了银河里。虽然,唐米早已经不在那儿了。
那年我9岁,哭着去和10岁的唐米告别。
身体孱弱但内心强大的他说:“别哭了,你看你跑得那么快,只需要再勇敢一点。”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描述儿时在乡下生活的动人场景。(3分)
21.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他走到我面前,问我怎么不跑。我说:“为什么要跑?”他说:“大人没有告诉你,遇到我就要躲得远远的吗?”
2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23.文章标题为“有唐米的七月”,你认为文章主要是写人物“唐米”还是时间“七月”?请简要分析。(3分)
【乙】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 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24.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25.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1)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2)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26.文章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还有哪些隐形的相同之处?试写出2条。(2分)
27.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 请简述理由。(3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涧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28.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达一中七上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5:C D A B A
(1)山入潼关不解平 (2)岐王宅里寻常见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示例】拼搏成就未来
①“请您务必参加”改为“诚邀您参加”或“期待您的到来”;
②落款时间要放在邀请人后面。
(3)【示例】结论一: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结论二:随着年级的递增,经典比重越来越大。
D
猪八戒因酒醉后调戏嫦娥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
例:四圣试禅心、高老庄娶亲、盘丝洞受辱、智激美猴王
B
11.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孤独寂寞;对故乡亲人无比思念;感慨年华易逝。
12——15:C B C B
(1)一样 (2) 正巧、恰逢 (3)悄悄地 (4) 缓慢、迟缓
众人都认为猫怯懦,认为它是没有能力抓老鼠的猫,都离开了。(重点词语:“咸-都;谓-认为;去-离开。”)
18.猫蹲良久/鼠从容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19.真正的勇士,能够忍受眼前的屈辱,运用智慧去获得成功。(意思相近即可)
20.①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一帮小孩在院子里踩影子玩;②唐米和“我”坐在连接阁楼的木梯上嘀嘀咕咕,吃晚饭时也舍不得走;③“我”和唐米分给院里的小孩们大西瓜吃、和他们做游戏。
21.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唐米纯洁、质朴的性格,为下文描写“我”和唐米的友情做铺垫。
22.插叙,交代了“我”来姑姑家的原因,补充了故事情节;为下文写“我”和唐米成为朋友做铺垫。
23.(答案不唯一,写出观点和理由即可)
【示例1】主要写人物“唐米”,文章通过写“我”与唐米的交往,刻画出唐米外弱内强的勇者形象,表现出“我”和唐米之间纯真而珍贵的友谊,表达了“我”对唐米的想念、感激之情。
【示例2】标题突出时间“七月”,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在七月因唐米的存在而产生的情感变化,从而突出了唐米对“我”的重要影响。
生长环境极其恶劣;生长姿态矮小、细弱、朴实;有安分朴实、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有忍受苦痛,顽强生长的生存信念。(写出3点即可)
(1)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老人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6.①生存环境都很艰难;②都没有向艰难屈服,并一步一步走过来了;③都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写出两点或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27.(要求观点明确,理由恰当)
【示例1】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
【示例2】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