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单元 气体 液体 固体 7 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在形状、体积和质量方面的基本特征。 2.科学思维: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气体、液体和固体特征,比较异同。 3.探究实践:尝试运用多样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与假设,并能在实验中寻找支撑性证据。 4.态度责任: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与人分享,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接纳他人的观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在形状、体积和质量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讨论从哪些方面比较三种状态的物体,在观察实验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根据观察记录归纳三种状态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 新课导入 1.根据课前调查进行研讨。 提问:根据课前调查,说一说你调查了哪些固体物质、哪些液体物质,哪些地方有气体?发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怎样的特征?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 3.讨论比较的方法。 提问:生活中有气体、液体和固体等各种状态的物体,这三种状态的物体究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想一想: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哪些方面的特点?怎样有序地将它们进行比较?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作为调查对象,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并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导入新课。
板块二: 探究与实践 1.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 (1)提出问题: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很多很多的物体,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找找哪种物体的形状是不变的? (2)学生体验活动:观察各种状态物体的形状是否确定? (3)学生交流讨论总结。 (4)教师小结:像橡皮、木块这样的固体形状是确定的;像水、洗洁精这样的液体以及气体的形状不确定,但当液体静止时表面总是保持水平。(板书) 2.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积是否确定。 (1)体验感知活动:用手分别捏一捏木块、橡皮和塑料袋中的空气,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讨论观察结果。 (3)体验感知活动:用注射器分别挤压各物体,有什么发现? (4)交流感受。 观察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体积是确定的吗? (5)教师小结:固体和液体的体积是确定的;气体的体积不确定,可压缩。(板书)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质量是否确定。 (1)学生讨论:如何测量质量。 (2)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证明固体、液体和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示范测量水的质量。 学生交流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板书) 将固体掰开或分成若干份,改变气体与液体的形状,再次测量其质量,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4.归纳气体、液体和固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记录表进行总结。 5.研讨 谈话: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你发现当饼干被切成小块、空气和水被挤压、被拉伸时,什么会改变,什么不会改变? 本环节通过体验感知、观察感知、实践感知等方法来搜集证据。观察不同物体,从它们是否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中,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亲手实验,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感知不同物体的特征。 这一研讨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板块三: 总结与拓展 拓展活动 谈话: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利用了气体、液体、固体的哪些性质? 通过拓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做到知识的迁移。
板书设计
7 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
2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