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言的权利。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非凭空想象。C.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是要不得的。D.《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B.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C.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D.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 )A.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B.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C.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D.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4.材料一中画线两处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树上的男爵【意大利】卡尔维诺我的哥哥柯希莫 皮奥瓦斯科 迪 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那天,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阿米尼奥 皮奥瓦斯科 迪 隆多男爵。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假发,这像他的许多物品一样已经过时。柯希莫满了12岁,我8岁;我们刚被允许上父母的餐桌几个月。我沾了我哥哥的光,随他一起提前升级,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单独在一边吃饭。实际上,无论对柯西莫还是对我来说,欢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怀念在我们自己小房间里的进餐,只有我们两个和福施拉神父。……我们在神父的陪伴下,经过长时间的祷告之后才开餐,一勺勺规规矩矩,合乎礼仪。如果谁从盘子上抬起眼来,或者喝汤时发出了轻微的响声那可不得了。但是,神父在喝完汤时就已经吃腻了,他茫然地呆望着,每啜饮一口酒就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上第二道菜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手抓起来吃了,吃完饭时互相掷梨瓢玩,而神父不时懒洋洋地说一声:“够了!安静些!”而如今呢,我们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柯希莫向来厌恶煮熟的蜗牛的味道。就在他出走的前几天,他让我和他一起把厨房里饲养的蜗牛偷偷放走了。事情败露后,我们俩被关了三天的禁闭。当我们再次回到餐桌上时,面对蜗牛汤和用蜗牛做的主菜,父亲呵斥道:“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再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它使我的哥哥觉得更加孤独了。因此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但是我那时只有8岁,何况我的意志力,而且是我儿童时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柯希莫无法忍受,朝花园跑去。我们从窗户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得非常整齐,是按照父亲的要求打扮妥帖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十二岁,但头发上扑着粉,穿戴着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燕尾服、浅紫色短裤、佩剑、白色长护腿套。如果没有眼神里的反叛,单从外形上看,他拥有不折不扣的男爵气派。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母亲焦急地喊道。“你在那里待腻了就会改变主意的!”父亲从窗口探出身对他喊道。“我绝不会改变主意。”柯希莫已经爬上了树冠。他爬到圣栋树的顶端,看到一片茂密的丛林:葱郁的花园尽头是一面山坡,边上种植着大片果树。沿果园往上,开始出现一片橄榄树木,接着是一片松林,沿着山势向上伸展,望不到尽头。眼前的景象让柯希莫惊喜不已,他发现这的确是属于自己的领地。只要树林始终相连,他就可以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他就可以一直不下地,生活在树上。而我为了请求他的原谅,整个下午都守候在圣栎树旁。从此以后,我开始悄悄地给他送吃的。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但我们的童年是一起度过的,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或者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我记得那天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当时我觉得这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我们看出来了,因为他把他简陋的卧具搬到了广场中心的那株大核桃树上。而从前,他出于野生动物的本能,总是把睡处隐蔽起来。现在他感到需要时时有人照看。我的心紧张起来。我爬上梯子。“柯希莫,”我开始对他说,“你活了65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你想说的你都说了,我们理解,你向我们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现在你可以下来了,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他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他几乎不再说话了。他的病情恶化了。一天早上,我们看见他不在卧具上,当大家抬头向上看时,都吓坏了:他爬到了树顶上,骑坐在一根极高的枝头上,身上只穿了一件衬衣。“你在上面做什么呀?”他不回答。他已经半僵硬了。他能爬上树顶简直是奇迹。柯希莫坐在树上,纹丝不动。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柯希莫抬起头,注意力集中地望着气球。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飞行员们抛出锚,锚带着长长的绳子在空中飞舞,闪耀着银白色的光,随着气球斜向飞行,现在飘到了广场上空,在大约与核桃树梢相齐的高度上。我们担心碰到柯希莫,但是万万没想到后来我们在一瞬间看到的事情: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当锚的绳子靠近他之际,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样,抓住了绳索,脚踩在锚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我们看见他就这样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边……柯希莫就这样去了,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在家族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 皮奥瓦斯科 迪 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真实性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视觉真实。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法展开“我的回忆”,“我”是主人公柯希莫的兄弟,是柯希莫一生经历的见证者,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B.细节真实。文中的生活背景与人物穿着等都来源于现实世界,事件发生的时间非常具体,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C.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树上的男爵》从多方面的进行真实性讲述,为小说的虚构提供了支持。D.情感真实。人物对自由的渴望、父子之间的冲突、母亲对孩子的责备等情感都是现实中实有的情感,情感真实是小说的生命。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现身式叙述的手法,例如“我记得很清楚”“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从而实现对叙事进程的控制。B.小说通过柯希莫从12岁到65岁始终生活在树上这种童话式写作,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缺憾,将“沉重”的主题包裹于“轻逸”的表象之下。C.文末“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西南风的旋转之中”这些关于西南风的描写,既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小说不是写简单的反叛故事,而是通过“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像他那样身体力行”等议论,引发读者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8.小说以“树上的男爵”为题有深刻的含义,请简要分析。9.狄更斯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运用了儿童视角进行叙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独特的叙述视角。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①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②曰:‘吾先子③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艳然④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等,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⑤,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有删改)[注]①许:兴盛、复兴。②蹵(cù)然:不安的样子。③先子:已逝世的长辈。这里指曾西的父亲曾参。④艳然:恼怒的样子。⑤镃(zi)基:锄头。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纣之去A武丁未B久也C其故家D遗俗E流风善F政G犹有H存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当路于齐”与“为之于未有”(《老子》)两句中的“于”含义相同。B.“知管仲、晏子而已矣“中的“知”,与《论语 子罕》中“知者不惑”的“知”含义不同。C.“武丁朝诸侯“中的“朝”,与《兼爱》中“故亏父而自利”的“亏”用法不同。D.“万乘之国行仁政”中的“乘”指四马一车。“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丑把孟子与管仲、晏子之类的人相比,本是赞许孟子,但孟子不满意,羞于与管仲为伍。B.有人把曾西与子路比较,这令曾西感到不安;又把曾西跟管仲相比,这却惹怒了曾西。C.孟子阐述商朝有几个贤君,纣王有微子等人辅佐,是为了说明王朝要有能干的辅臣。D.孟子引用齐国的俗语,说明时势很重要,当下齐国正处于用王道统一天下的有利时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14.“以力臣服”和“以德臣服”的区别是什么?请从文中各找一个事例加以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示长安君【注】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本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出使辽国之前。王安石时年四十岁,此前曾上书变法,但未被采纳。长安君是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是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长安君王文淑的一首赠别诗,因为王安石是以兄长的身份写的,所以题目用“示”字。B.颔联“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这些细节都透露出王文淑家境的贫寒,以及王安石对妹妹的同情与关怀。C.颈联中,“尘沙”对“湖海”,“万里行”对“三年隔”,对仗工整;“自怜”与“又作”前后相承,技巧十分高超。D.尾联说到了秋天,王安石就会写信告诉妹妹自己的归期,这既是对妹妹的宽慰,也表达了对平安归来的期待。16.首联点明兄妹久别之后重逢。亲人相逢应该高兴,可是王安石却说“怆情”。请结合诗歌分析他因何“怆情”。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在《论语 里仁》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3)小刚在暑假期间前往了台儿庄古城,看到抗战时期留在古建筑上的弹痕,他想到可以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一句写出抗日将领们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战功赫赫。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是的,仿佛一夜间,冬天就( A )地来了。寒流席卷了全国,一向温暖的南方也完全不能幸免。随着冬天一起来的,还有每天都见不到几面的太阳公公,只能用一身正气抵挡的寒冷,能把人吹到秃头的大风和令人莫名忧郁的阴天。冬天仿佛自带着催眠魔咒,让人们躲在被窝,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容易烦躁,脑子也昏沉沉的,仿佛得了“感冒”;但同时心理上紧张、易怒、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却慢慢出现,这就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为什么会有“冬季心理流感”呢?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冬天气温较低,我们的户外活动量大大减少。日照少、光线不足,下丘脑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失调,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造成困倦、身体疲劳、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等症状出现。 ① 。在学习工作的紧张节奏中( B ),容易产生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② ?每天用15分钟晒太阳,晒太阳能有效缓解冬季抑郁情绪。其次,有氧运动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缓解紧张、易怒、焦虑等状态,适当提高运动频率还能增强大脑啡肽的浓度,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另外,冬季要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补充维生素D,少吃点甜食。再次, ③ 。获取社会支持是摆脱负面情绪、调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强有力抓手。最后,进行自我CBT干预。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即认知行为疗法。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元认知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它其实很简单,就像是写一篇分上下篇的日记。先写写自己的情绪状态如何,现在在想什么。然后试着去解释,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想法。最重要的是,在写下日记之后,暂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头去看之前写下的东西。此时,要将自己假想成一个陌生人,你对这些文字有什么看法呢?把这些看法写下来。最后简单比较一下,做一个小的总结。研究发现,这样的自我干预对于轻微的情绪问题有着很好的效果。而每当我们感到自己想法、情绪难以控制时,在沉浸于情绪中之前,我们可以拿出手机或者纸笔,把此时此刻的想法诚实地记录下来。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去回看,看看会不会产生新的想法。有没有可能去转变自己的情绪。这样坚持下来可以一步步地提升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20.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第一段中加点的省略号,表达效果相同的一项是( )A.“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百合花》)B.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探界者”钟扬》)C.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装在套子里的人》)D.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2.文章第四段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试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产生于两千多年前,许多经典语句至今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阐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 2.A 3.D 4.①第一处采取短句形式和反复的方式。短句形式言简意赅,简洁有力;反复的方式,两个“要不得”连用,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语气坚定。②第二处采取了比喻句的方式。比喻句形象生动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5.①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②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③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唯书,不唯上。6.D 7.C 8.①主人公柯希莫生活在树上,是为了反抗现实,用保持距离来看清尘世,也表明现实难以容忍他这样的叛逆者。②“树上”象征着理想的世界,“男爵”象征着专制礼教等束缚。③“树上”与“男爵”的矛盾,揭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主人公柯希莫逃离专制礼教束缚,寻求自由的勇气。 9.《树上的男爵》采用了儿童视角,作家模仿一个8岁男孩的语气,来叙述12岁哥哥的故事。①这样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②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③通过“我”的胆怯软弱突出哥哥的倔强执着。10.CEG 11.C 12.C 13.(1)凭周文王那样的仁德,活了将近一百岁才去世,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2)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功业就会比古人多出一倍,只有这时才能如此。 14.区别:(1)用武力臣服别人者,自身必须是大国,别人不是真心臣服;(2)用道德臣服别人者,自身不一定是大国,别人是心悦诚服。事例:(1)曾西认为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受到齐桓公信任,行使权力那样长久,而功绩却是那样少,说明是齐国实行的是霸道而功业有限。(2)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却能使天下人归服,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却能使国家兴起,孔子七十个弟子对孔子心悦诚服,都是道德使人服的结果。15.B 16.“怆情”是伤感之意。①首联说“老去相逢”,兄妹离别多年,相逢时年华已逝,岁月沧桑,令人伤感。②颈联说“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兄妹多年不见,好不容易相聚,可王命在身,很快又要离别。相聚时光太短暂,令人伤感。③王安石年已不惑,可是变法大志还未实现,难免有壮志难伸之感,情绪低落。17.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18.A猝不及防/铺天盖地B左支右绌/顾此失彼 19.①巧用拟人修辞,“随着冬天一起来的,还有每天都见不到几面的太阳公公”赋予描写对象“阴冷天气”以人的特征;②使用了夸张修辞,“能把人吹到秃头的大风”生动展现了风势之大。 20.D 21.①另一方面是因为外部压力激增②如何缓解“冬季心理流感”症状呢③尽可能获取身边人的支持 22.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②以“我”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生活,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交流,增强了亲切感。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