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联考(10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联考(10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植物先天免疫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然而受材料与技术的限制,全长免疫受体结构甚至免疫受体更高级的复合物结构尚未被破解,这成为严重制约该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的瓶颈之一。
从2004年开始,柴继杰带领团队开始在数量众多的植物抗病蛋白中,筛选理想的研究对象,希望设计新型抗病虫育种,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直到近些年,柴继杰团队才在植物抗病蛋白免疫机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2019年,柴继杰等人合作在《科学》上发表两篇论文,揭示了由抗病蛋白组成的抗病小体工作机制。据了解,合作团队不仅发现了抗病小体,还解析了其处于抑制状态、中间状态及五聚体活化状态的冷冻电镜结构,从而揭示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
据了解,自国际上首次鉴定到抗病蛋白以来,25年期间,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均未能纯化出可供结构分析的全长抗病蛋白,柴继杰等人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25年来对植物抗病蛋白认知的巨大空白。
这些年来,柴继杰团队揭示的抗病蛋白结构及机理实在太多了,他自己都有点数不过来,他在给记者解释抗病蛋白的时候打了一个比方:“蛋白是执行生命功能的一个劳动力,抗病蛋白也不例外,只是一旦启动执行就会引起相应的细胞发生死亡,可谓牺牲小我服务大我,确保侵染部位不会扩散到整体。”
“免疫的本质是机体识别‘自我’和‘非我’后,把作为‘非我’的敌人清除掉的过程。”柴继杰向《中国科学报》讲述了植物的免疫过程,“首先是识别病原菌,然后是与之对抗。”
柴继杰介绍,植物免疫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在细胞膜上,由膜表面识别受体直接识别病原体,包括受体激酶和受体蛋白两类;在细胞内,由核苷酸结合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识别病原体的效应因子,从而引发免疫效应。
最近几年,柴继杰团队的研究主要围绕细胞内NLR抗病蛋白展开。“由于植物体内含有的抗病蛋白量很少,这是我们研究遇到的最大困难。”柴继杰告诉记者,“我们团队在实验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提出了很多精巧的构思,最终顺利提取植物体内证据,完成实验。”
植物的自我防御系统一直存在,只是此前学术界对其知之甚少。“当植物遭到病原体侵袭后,植物作为宿主会进行识别并产生相应信号,进而引起一系列应激反应。”柴继杰表示,“我们目前知道信号由不同抗病蛋白产生,最后都传导汇聚于钙离子,即植物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我们也在逐渐揭示,抗病蛋白激活的钙离子信号是如何激活植物免疫反应的。”
柴继杰还指出,植物的免疫是极其精微的调控。“免疫也需要讲究一个合适的‘度’,不是‘增强’就够。如果产生的免疫反应的时机不对,或是反应过度都会对植物本身造成负面影响。”
柴继杰团队还一直在探究如何介入植物免疫系统的调控,让它们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强度合适的免疫反应。这些研究也为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的免疫机制研究和培育广谱抗性作物提供了线索。
(摘编自《揭开植物自我防御的新密钥》)
材料二:
人遇到危险时会大喊救命,动物碰到敌人会狂吼示警,但是不动又不叫的植物怎么办呢?科学家的新发现解开了植物的“御敌密码”,原来植物比人类还要精明,深深懂得“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的大道理!
一些植物学家在美国犹他州西南区的沙漠进行深入的观察,发现一种野生的烟草植物在面临五星鹰蛾啃食树叶的时候,会激活自身的防御机制,通过施放气味“通风报信”,引诱五星鹰蛾的天敌前来“解危”。
对五星鹰蛾而言,这种烟草是它们的窝,它们不但在其树叶上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也以其树叶作为食物来源。
研究报告的执笔人伊恩·鲍德温指出,当幼蛾破卵而出开始啃食树叶之时,其藏身的植物就会向空中施放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告知附近幼蛾的天敌前来享用丰盛的蛾肉大餐。
烟草的求救信号之所以效力强大,是因为在无际的开放空间中有着无数的烟草植物生长。所谓虫海茫茫如大海捞针,一般捕食者平常想求个温饱简直是天方夜谭,有植物通风报信,当然莫不闻风拼了老命飞奔而来!
烟草施放的化学物质除了可以传召外援,还能有效地阻止五星鹰蛾继续在树叶上产卵。研究结果显示,当蛾妈妈们接收到烟草求救信号以后,会对该株“暗通敌营”的植物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转而寻找其他“沉默的大众”下手。
鲍德温强调,这类借由空气传播的化学物质的成分相当复杂,但是却能够发挥招引幼蛾的天敌捕虫专家来帮忙驱逐寄居幼蛾的强大功效。除了这类野生烟草以外,鲍德温还发现棉花、玉米以及油菜籽等植物也有类似的自我保护功能。
他以玉米为例。玉米经常遭到夜盗蛾的骚扰,所以只要玉米叶上出现夜盗蛾的踪影,玉米就会毫不犹豫地向黄蜂传递化学信号寻求援助。在这个玉米—夜盗蛾—黄蜂三角关系中,又以黄蜂的角色最为“狠毒”!因为黄蜂不但不必辛苦觅食,只要等待玉米求救就可享用美食,而且它们还在夜盗蛾的残骸中产卵,孵出的小黄蜂就以遗骸作为养分来源。
鲍德温表示,研究结果支持了他的一贯主张,将“间接防御”概念应用在农业上,可以利用生物特性对付害虫取代化学农药的喷洒,从而有效降低害虫的数量。鲍德温认为,不论是哪一种化学农药,害虫都能够从基因演化形成抵抗力,但是害虫永远无法逃出天敌的魔掌。
(摘编自《植物兵法之间接防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材料与技术的限制,有关植物先天免疫的一些谜题尚未被破解,这严重制约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B.当植物遭到病原体侵袭后,体内的不同抗病蛋白会产生相应信号,传导至植物细胞内最重要的钙离子。
C.材料二开篇将不动不叫的植物与人、动物进行对照,并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对植物御敌方式的思考。
D.五星鹰蛾用野生烟草植物作窝,在其树叶上产卵,而孵化出来的幼虫直接以其树叶为食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继杰等人的合作团队不仅发现了抗病小体,还解析了其在三种状态下的冷冻电镜结构,他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B.抗病蛋白是执行生命功能的劳动力,启动执行后会引起相应细胞的死亡,即使有牺牲也要确保侵染部位不会扩散到整体。
C.玉米与黄蜂之间形成互利关系:玉米在黄蜂的援助下免遭夜盗蛾的骚扰;黄蜂既享受了美食,又让后代有了养分来源。
D.只要将植物的“间接防御”概念应用在农业上,就能够彻底消灭农田里的害虫,因为害虫永远无法逃出天敌的魔掌。
3.根据材料二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8个字。
气味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植物间沟通的桥梁,还能帮助植物御敌。与烟草植物对抗五星鹰蛾的方式类似,当豆角螨虫对荷兰金甲豆发起攻击时,金甲豆就会激活① ,散发出一种② ,以此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最终将③ ——捕食螨等昆虫招来。这些昆虫被吸引来后,会清除豆角螨虫,从而让金甲豆免受进一步侵害。
4.两则材料都对“植物的防御”进行了研究,但方向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5.材料一中柴继杰团队对植物抗病蛋白免疫机制的研究,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峰那边的远方
黄丹丹
夕阳已完全被像驼峰的两座山的山凹掩盖,一缕余晖也没有留给驼峰上方的几片薄云。高的那座山的山腰不时地跑出一条绿龙,呜呜几声,隐匿踪迹,只剩村里流浪的那条黄狗狂吠不止。
蛋蛋注视着前方的驼峰,耳听火车的声音渐渐被山峰吞没,心也跟着那声音远去。电线杆高高耸立,几只鸟儿站立在电线上,歪头歪脑地在话着家常,显得热闹极了。
如果可以像火车一样驶向远方就好了,可是远方,远方有什么呢?远方也有叫“火车”的绿龙吗?远方是否也有驼峰?去了远方是不是就可以听到他们更多的消息了?……蛋蛋其实无法想象远方的模样,十几年了,她从未去过三里以外的地方,她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孩子。
蛋蛋沉思着,想象着,估测着。不知不觉间,一弯月亮已悄然爬上夜空。几只蚊子嗡嗡嗡地落在了蛋蛋的手臂上和小腿上,如同享受家宴,蛋蛋却全然不知。
“蛋蛋,天都黑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坐着?”这声音来自农作归来的爷爷。
“爷爷,你可回来了,我等您可久了。”
“爷爷早上出去之前在锅里给你留了红薯,不是让你自个儿吃了以后去隔壁三婶家玩儿吗?”慈祥的爷爷拿着锄具和带回来的野菜,笑呵呵地问。
爷孙俩一路回了屋,蛋蛋也没有回答,只是像往常一样开心地笑着。
“蛋蛋,你怎么不回答爷爷的话啊?”爷爷察觉到了蛋蛋有心事,问道。
蛋蛋咬着嘴唇,低着头,脚尖在地上不停地圈画。过了一会儿,她才抬头看着胡子有些发白的爷爷,说:“爷爷,其实我去了。那个走了几年的三叔回来了……他……”蛋蛋不知该如何把隔壁三叔对她说的话告诉爷爷,于是又低下头看着脚尖在地上圈画。
爷爷的心里已经猜到发生了什么,他坐在竹凳上,拉着蛋蛋的手,声音有些哽咽:“蛋蛋,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蛋蛋感受到了爷爷的害怕,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爷爷,三叔说我的父亲和母亲并没有早亡,而是跟着那些戴红星帽子的叔叔去延安了。”
“他们说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我只有你父亲一个儿子,断不愿他和你母亲去。所以当时才把你父亲和娘亲锁在了家里。可是你奶奶心软,听信你父亲说的,认为需要他们两个去,你才能有机会长大,她便把你父亲、母亲放出来了。”说话间,眼泪已经顺着爷爷的两颊无声地淌下,“他们离开几年,有回村的人带来消息说他们长途跋涉去一个不知道的地方。有的人累倒在半路,有的人饿死在半路,还有的人没有等到新的春天。你奶奶听说这个消息,总觉得是你父亲和母亲没了,流了几天泪,不吃不喝,便去了。”
屋外的蛙声此起彼伏,夏蝉也加入了合奏,热闹极了,盖过了爷孙俩的啜泣声。淡淡的月光透过竹编的窗,在地上投射出稀稀疏疏的田字格。
“爷爷,三叔说,父亲和母亲留在了驼峰那边的远方,再也不会回来了。”
爷爷抚摸着蛋蛋的头,用布满老茧的手抹去脸上的泪,托起蛋蛋的脸,语重心长道:“蛋蛋,你的父母亲其实早些年就回来了,你来,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爷爷从床底下拿出一个木匣子打开,从中拿出一封信交给蛋蛋。蛋蛋在曾是教书先生的爷爷的教导下识得许多字,她接过信便急切地打开了信。信中道:
“蛋蛋,吾女: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应是十二岁的年华。我们了解你的爷爷,他会教你识字,所以我和你母亲商议,决计要给你写这一封信。
蛋蛋,吾女。我与你的母亲并不想在你年幼时便离你而去,可是,我们的国家(我想爷爷已经告诉过你什么是国家)遭遇了苦难,我和你母亲是知识分子,我们必须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时代浪潮,只有我们献身,你和众多的孩子才有希望安然长大,望你懂事后勿怪我俩的自私。
你的爷爷是一名古老但不古板的先生,我和你的母亲曾受他的教诲,也望你听从爷爷的教诲,成为一个心怀国家的好女子。话及此,代我和你母亲向爷爷奶奶带去问候,告诉爷爷,不要后悔带我和你母亲了解中国的灯塔——马克思主义。我们知道,他定会责怪自己推动我和你母亲走上了挽救中国的道路。我想,他鉴于多年与儿子儿媳分开的痛,断不会给你讲马克思主义,他怕你也向往驼峰这边的远方。
蛋蛋,吾女。希望你向爷爷讨教马克思主义,愿你学有所悟,接续我们的路。几日后,我们将要转移阵地,万千话语,难呈纸上,唯愿能得相聚之日。
祝安,深爱吾女,挂念万分!”
阅罢信件,蛋蛋泪眼泛光地看向爷爷:“爷爷,您可以告诉我吗?父母和母亲所说的马克思主义。”
“爷爷就知道,总有一天你也会是个有方向的人,基因如此。”爷爷再次抹去脸上的泪,“从明天开始吧,我先给你弄吃的。”
“谢谢爷爷!我帮您生火。”蛋蛋欣喜万分,跑进了灶房。
从那以后,爷爷便每天利用闲暇为蛋蛋讲解马克思主义,虽然许多内容他也无法理解透彻,但是足以在蛋蛋的心中开辟一条方向明确的道路。
几年后,蛋蛋在邻居三叔、三婶的帮助下,埋葬了寿终正寝的爷爷,踏上了前往驼峰那边的远方的火车。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蛋蛋对“远方有什么”产生了一系列疑问,蛋蛋的这些疑问说明她未出过远门,对远方充满了好奇。
B.从隔壁三叔的口中,蛋蛋得知自己的父母并未早亡,而是跟着部队去了延安,她回到家后向爷爷确认了这一消息。
C.为了不让蛋蛋的父母去延安,爷爷将他们锁在家里,但在奶奶的帮助下,蛋蛋的父母最终还是奔向了延安。
D.在儿子、儿媳的影响下,爷爷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是他能为蛋蛋讲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因。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跑出一条绿龙”“歪头歪脑地在话着家常”等,语言富有表现力。
B.小说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使得蛋蛋这一形象立体可感。
C.本文与《哦,香雪》中都出现了“火车”这一物象,蛋蛋、香雪二人对待火车的态度,都表现了她们在面对现代文明时的困惑。
D.小说结尾不仅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而且深化了主旨,让读者从中体悟到令人感奋的力量。
8.小说标题“驼峰那边的远方”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9.小说详细交代蛋蛋父母给蛋蛋的信的内容,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长,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①学。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迁大理寺丞,母丧去官。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凡万余言。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②府学。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且条上救敝十事。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曰:“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由是罢知饶州。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仲淹内刚外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注】①戚同文: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②寘(zhì):安排,放置。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仲淹A内刚B外和C好D施予E置义庄F里中G以赡H族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文中意为没有,与《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不同。
B.乡,文中意为先前,与《鱼我所欲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乡”意思相同。
C.哭之如父,即“如父哭之”,与《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句式不同。
D.被,文中表被动,与《琵琶行》“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通晓六经,尤通《易》学,当时学习经学的人大多跟随他学习或向他请教询问,他也会为有疑者答疑解惑。
B.范仲淹在巡视江、淮地区灾情途中,采取开仓放粮、禁止开展不合礼制的祭祀活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安抚受灾的百姓。
C.欧阳修等人认为范仲淹有宰相之才,请求朝廷任用范仲淹做参知政事,但范仲淹认为自己还不能胜任这一职位,坚决不接受任命。
D.范仲淹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但他却有着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14.范仲淹曾在《灵乌赋》中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范仲淹敢于发声的表现。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 家
梅尧臣①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田 家
聂夷中②
父耕原上田,子斸③山下荒。
六月禾④未秀,官家已修仓。
[注]①此诗作于梅尧臣任建德县令任内。②聂夷中,晚唐诗人,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③斸(zhú):大锄,此处用作动词。④禾:禾苗,特指稻苗。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诗前两句先写农民曾在南山种豆,再写暴风雨让豆荚纷纷落地,衔接紧凑自然。
B.梅诗“空收一束萁”一句中着一“空”字,突出了农夫颗粒无收的景象,炼字精妙。
C.聂诗前两句写景,具体形象、简洁有力地描写了农家父子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形。
D.聂诗后两句叙事,叙述了田地里的庄稼还未成熟,官府就已修好粮仓,极具讽刺意味。
16.同为“悯农”诗,这两首诗在选材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方面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通过描写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 , ”。
(3)古代诗人常借草木的兴衰来表达对时过境迁、历史兴亡的感叹,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天员到太空执行任务,其中舱外活动是 的。舱外活动,常被人们冠以艺术化的名字——“太空行走”。航天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 甲 ),如失重、失压、缺氧、巨大的温差、强烈的辐射和太空垃圾的袭击等。
在太空行走中,( 乙 ),身体向阳的一面温度高达150℃,而身体另一面的温度则低至-20℃;当航天员位于地球阴面时,身体会处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之中。
系绳太空行走是早期的太空行走方式。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身上系着一根安全绳,这根安全绳好似婴儿的脐带,里面布满可以输送氧气、电原和通信信号的管道和线路。安全绳的另一端与航天器链接在一起,以防航天员不缜飘入茫茫太空中。系绳太空行走只限于几米的范围内,且只能拉着安全绳或航天器上的把手来回移动。
不过,对于航天员来说,这一根安全绳碍手碍脚,不利于他们的舱外活动。于是,一种背包式的太空飞行器(号称“太空快艇”)就应运而生了,它允许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远离航天器。该飞行器配备氧气瓶、水箱、呼吸机、空调器等设备。航天员可以自主改变飞行器的飞行时间、速度、方向和姿态。
那么,( 丙 )?这是因为航天员有很多任务必须在舱外完成,例如从航天器外部收取试验品、科研仪器等,组装和修理空间站,施放卫星等航天器,进行太空科学实验等。在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就进行过多次太空行走,比如,神舟十九号在2024年12月17日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进行了太空行走,执行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太空行走的重要意义是为人类长期在太空中工作与生活积累经验,为将来登陆月球、火星等外星球做好准备。
18.下列选项中的“冠”与文中加点的“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合作项目被冠名为“创新未来计划”。
B.面对日军的侵略,他怒发冲冠,决意投笔从戎,抗击日寇。
C.根据《礼记》的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D.在战场上,他英勇无畏,冲锋陷阵,勇冠三军,令敌人闻风丧胆。
19.填入第一段横线上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必不可少 B.不可或缺 C.至关重要 D.缺一不可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修改。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生的过程,5%是快乐,5%是痛苦,90%是平淡。”生活中,有很多人因追求5%的快乐,或是纠结5%的痛苦,而忽视了那90%的平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B 2.D 3. 自身的防御机制 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豆角螨虫的天敌 4.①材料一阐述了植物先天免疫的过程,是对植物自我防御的研究。
②材料二分析了植物借助其他动物增强防御的过程,是对植物间接防御的研究。 5.①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柴继杰团队从2004年开始一直研究植物抗病蛋白,直到近些年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②要敢于迎难而上。柴继杰团队的研究面临植物体内含有的抗病蛋白量很少这一难题,但他们不畏困难,在实验设计上下大工夫,最终成功提取植物体内的证据。
③要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柴继杰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还探究如何介入植物免疫系统的调控,让它们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强度合适的免疫反应。
6.D 7.C 8.①指被两座像驼峰一样的山遮住的地方。
②指蛋蛋父母所去的延安。
③指蛋蛋心中由模糊而逐渐变得清晰的人生道路。 9.①情节上:小说交代父母留给蛋蛋的信的内容,解释了蛋蛋父母去往延安的原因,也推动了蛋蛋也走上革命道路,加快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②人物形象上:小说借助信件内容,丰富了蛋蛋父母为了救国救民不畏牺牲、 毅然投入革命浪潮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真实可信。
③主题上:讴歌了以蛋蛋父母为代表的进步青年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
10.CEG 11.D 12.C 13.(1)天子近臣的提拔和黜降,凡是超过一定限度的,不应该全部委托给宰相处理。
(2)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吃饭不吃两种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14.①江、淮、京东区域遭遇蝗灾和旱灾,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察看灾情却没有得到答复,于是直接上书劝谏皇帝。
②范仲淹献《百官图》指责宰相用人不公,惹怒了吕夷简而被罢任饶州知州。
③朝廷准备诛杀不能坚守城池的州县官吏,范仲淹直言进谏,保全了这些人的性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操守,长大后,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来)升迁为大理寺丞,因母亲去世离职。在这期间范仲淹上书皇帝请求选择郡守,举荐县令,斥逐游散懒惰之人,这封上书总共万余字。晏殊知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的名声,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通晓《六经》,精通《易》学,学习经学的人大多向他请教询问,他手捧经典为有疑者答疑解难,不知疲倦。
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问仁宗说:“宫廷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情形会怎么样呢?”仁宗皇帝露出难过的样子,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地区的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并且禁止灾区老百姓开展不合礼制的祭祀活动,向仁宗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
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皇帝呈上一份《百官图》,说:“天子近臣的提拔和黜降,凡是超过一定限度的,不应该全部委托给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范仲淹因此被罢免饶州知州,吕夷简再次担任宰相,仁宗劝告范仲淹解除与吕夷简以前的怨恨。范仲淹叩头回答说:“我以前所议论的都是国家的公事,对吕夷简本人并没有怨恨。”
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任枢密副使。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任用范仲淹,于是(朝廷)改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执政官可以由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坚决辞谢不接受任命。恰逢王伦进犯淮南,有不能坚守城池的州县官吏,朝廷准备调查核实后依法诛杀。范仲淹说:“平时忌讳谈论完善武备,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因而这些不能坚守城池的州县官吏都没有被处决。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所至之处都恩爱百姓,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其生前就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几百个羌部族的首领,像失去父亲一样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材料二: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之后,(他)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勇向前而不顾惜自身的安危,以至于遭遇谗言而被贬官,从参知政事被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吃饭不吃两种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自己吟诵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15.C 16.①选材内容:梅诗主要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的角度表现农民生活的困苦;聂诗从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掠夺的角度表现农民生活的困苦。
②思想感情:梅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困苦生活的无限同情;聂诗除了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外,还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搜刮农民行为的控诉。
17.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18.A 19.D 20.甲:需要克服各种阻碍(或:面临各种阻碍)
乙:当航天员位于地球阳面时
丙:航天员为什么要进行太空行走呢 21.(1)“电原”的“原”,改为“源”;
(2)“链接”的“链”,改为“连”;
(3)“不缜”的“缜”,改为“慎”。 22.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在2024年12月17日进行了太空行走,执行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
23.例文:
平淡之味,生命本真
有人追逐稍纵即逝的快乐,有人沉溺于刻骨铭心的痛苦,却往往忽视了那占据生命90%的平淡时光。殊不知,正是这看似寻常的平淡,构成了我们存在的根基,蕴含着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平淡是生命的常态,是岁月静好的真实写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无不彰显出平淡生活的诗意。法国思想家卢梭晚年隐居乡村,在《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写道:“我在这宁静的退隐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幸福。”这些智者并非没有经历过人生的高峰与低谷,而是在遍历繁华与沧桑后,最终回归到平淡的本真。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中庸之道”,正是教导人们在两极之间寻找平衡,在平淡中体味生命的完整。平淡之所以珍贵,正因它让我们摆脱了极端情绪的桎梏,得以在宁静中照见自我。
平淡中蕴含着创造的力量与智慧的沉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栖居”的概念,强调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状态才是哲学思考的起点。莫扎特在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永恒乐章,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例行工作中孕育出颠覆物理学的思想火花。中国古代文人讲究“格物致知”,正是从平淡的日常观察中提炼出深刻哲理。平淡不是创造的障碍,而是孕育创新的温床。当我们的心灵不被极端的快乐或痛苦所占据时,反而能保持一种清明与专注,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跃。
学会品味平淡,是现代人亟需培养的生活智慧。在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习惯于追求刺激与快感,却越来越难以忍受平淡带来的“无聊”。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警示:“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源于无法安静地独处一室。”佛教中的“正念”修行,正是教导人们专注于当下,在呼吸行走间体会生命的律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们,常常在煮意大利面、听爵士乐这些日常小事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当我们学会欣赏晨曦中的一杯清茶、傍晚时分的一段散步,平淡便不再是需要忍受的空白,而是可以沉浸其中的充实。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那几个璀璨的瞬间,而在于如何在那90%的平淡时光中保持心灵的丰盈。快乐与痛苦如同河流中的浪花,转瞬即逝;而平淡则是那深沉的河床,默默承载着一切。中国古人讲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同样揭示了平淡中蕴含的深远智慧。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追逐快乐或逃避痛苦,而是安住于当下的平淡,生命自会呈现出它本来的圆满与自在。
平淡之味,或许才是人生最值得品味的隽永滋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