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8、溶解得多与少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上册8、溶解得多与少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8、溶解得多与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知道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
同的。
科学思维:能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的结论。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不同物质溶解情况的对比实验。
态度责任:能如实记录和报告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表现出对进一步
探究溶解现象的浓厚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不同物质溶解情况不同。
2.能在教师引导下,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及数据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能控制实验变量,确保对比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2.基于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推理,得出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情况不同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
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两杯食盐水。一杯加入一勺食盐,一杯加入两勺食盐。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室温下,有两杯相同量的可食用的水,猜猜这是什么水呢?哪位同学
想来少量品尝一下?
学生品尝。
谈话:通过品尝,我们知道这是两杯含盐量不同的盐水。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的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其实,关于溶解的秘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体验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探究做好准备,同时也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预测,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二、探究·实践
(一)活动——探究:室温下,向50ml水中不断加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吗?
1.根据问题,引发猜想。
谈话:通过品尝,我们发现有一杯水较咸,因为这杯水中溶解了2勺食盐,另一杯水中溶解
了1勺食盐。
引发猜想:如果向这杯水中加入3勺、4勺、5勺……食盐,食盐能溶解吗?
思考: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同学们思考一下,探究“室温下,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食盐能否继续溶解?”这个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实验材料?
学生交流。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有:烧杯、食盐、水、玻璃棒、定量勺(电子秤)。
2.制订方案,讨论步骤。
制订方案: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制订实验方案。请同学们根据老
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思考一下怎样完成这个实验。
交流方案:在烧杯中倒一定量的水,可以使用50毫升水,再取一勺食盐倒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食盐溶解,然后再取下一勺食盐加入水中。最后,看看这杯水中能溶解多少勺
食盐。
谈话:为了便于研究,本次实验我们统一取50毫升水。取食盐时也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用实验专用定量勺来量取食盐。我们用容量是2克的定量勺先取一勺食盐,再用尺子刮平,
这样就算是一勺食盐。也可以用电子秤称取每份 2 克的食盐。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取50毫升水,每次向水中添加一平勺食盐,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②待一勺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勺。直到食盐不能完全溶解时,记录已经溶解的食盐
总勺数。
③观察加入第几勺时不能溶解,做好实验记录。
④使用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3.学生进行实验。
4.交流实验结论。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设计意图: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猜想并进行实验。制订方案时,遇到实验细节,如“怎样取一平勺食盐?”等,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加以指导。待方案制订完善后,根据方案来规范实验步骤。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论。整个过
程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探究:室温下,在温度相同的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
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
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那么,
在一定量的水里,能够溶解的其他物质也是这么多吗?比如小苏打。
观察食盐和小苏打的区别。
观察发现:食盐是颗粒状,小苏打是粉末状。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室温下,温度相同的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
多?
学生交流。
思考:实验最具有说服力。我们可以从实验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设计这个
实验比较合理?
交流:我们像探究“室温下,50毫升水中食盐的溶解情况”一样,同样来探究“室温下,
50毫升水中分别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研究“室温下,在温度相同的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在水
中的溶解情况”这个实验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
谈话:科学上,我们把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在这
组实验里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交流。
2.制订实验方案。
制订方案:怎样设计“室温下,在温度相同的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
这个实验的方案?
交流方案:准备两杯50毫升室温下的水,分别标记为“食盐组”和“小苏打组”。用专用定量勺分别量取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一勺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加入下
一勺。记录50毫升水中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直至无法溶解为止。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①确保水量相同(50毫升),水温相同,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②每次加入量要精确(用专用定量勺分别量取一平勺食盐和小苏打),待完全溶解后,再加
入下一勺。
③观察分别加入第几勺时不能溶解,做好实验记录。
④使用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3.学生进行实验。
4.交流实验结论。
分析发现:分析这个对比实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归纳:室温下,在温度相同的一定量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比小苏打多。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通过猜想、讨论、实验、总结,利用对比实验来研究不同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了解溶解的现象,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其他物质的溶解情况。
谈话:刚才我们在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时,分别向相同温度下,相同量的水中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实验中只有溶解的物质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是在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
较食盐和小苏打哪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多。
室温下,其他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量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再利用对比实验,像研究食盐
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一样,换成白糖来试一试。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室温下,白糖在50ml水中的溶解情况。”
学生实验。
交流发现:对比室温下,食盐、小苏打和白糖在 50 毫升水中的溶解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归纳: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的量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培养其观察、比较和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操作、观察记录,理解“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量不同”的科学概念,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为后续学习溶解
规律奠定基础。】
三、反思·评价
回顾收获: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
好?
你能根据我们的学习评价表,给自己做个评价吗?能做到几项就给几颗星涂上颜色。
学生根据课堂情况完成评价表。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回顾、反思、评价等策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发表自已观点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心理
健康体系。】
四、拓展·迁移
布置任务:课后,尝试探究“不同温度下,等量的水中能溶解多少白糖?”(提示:保持水
量、白糖加入方式相同,仅改变水温),并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水量、糖量相同,仅温度不同)研究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溶解情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实证意识。记录表强化数据收集
习惯,既巩固课堂知识,又延伸科学思维至生活实践,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