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高一政治10月月考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XX 审卷人: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23年暑期档热门电影《封神第一部》讲述了殷商时期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的故事。下列符合该影片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的是( )
①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以人类大战剑齿虎、猛犸象等史前巨兽为看点:将视线放到了远古时期。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了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你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原始人开始用文字记载历史 B.个体劳动盛行
C.原始人靠氏族首领的决策处理内部事务 D.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3.1945年,由鲁迅艺术学院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这部20世纪40年代的歌剧,是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描写了遭受地主家庭剥削压迫的婢女喜儿逃入荒野,变成幽灵似的白毛仙姑,后被八路军搭救和讨还血债的故事。喜儿的故事是( )
当时农民苦难命运与反抗精神的艺术再现
B.《白毛女》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C.对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社会百态的原始记录
D.重现当时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最直接证据
4.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巨大贡献是( )
①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明确了资产阶级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④明确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认识不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
②没有提出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③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这两大发现是( )
A.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 B.唯物史观和工人运动
C.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 )
A.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B.确定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D.基本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8.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次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而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这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关于1953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化三改”正在进行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明确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了社会的主要任务
④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面临着新的历史课题。这个新的历史课题是( )
①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前辈学者任继愈教授在他九十多岁高龄时,曾很有感慨地写道∶“只有历尽灾难、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才有刻骨铭心的‘翻身感'。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意味着(  )
①中华民族开启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②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获得解放
④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小亮在观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展览时,发现对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大贡献,分别用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进行标注。对此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科学发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基于( )
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②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③伟大工程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源泉
④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下列关于改革开放进程排序符合事实的是( )
①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②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④→②→①→⑤→③ B.③→④→①→②→⑤
C.④→②→③→⑤→① D.③→④→⑤→②→①
16.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凭票购买”到“买遍全球”,让这个曾经“经济濒临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述巨变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 )
A.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B.是决定当代世界命运的关键一招
C.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D.推动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进步
17.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C.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D.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表明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8.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一化三改”时期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 B.红卫兵、“大跃进”
C.家庭联产承包、包产到户 D.走资派、人民公社
19.中国共产党探索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在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彰显着( )
A.文化自信 B.理论自信 C.道路自信 D.制度自信
20.在推进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始终着力发挥独特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形成了以“四个自信”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共识。这“四个自信”( )
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二 据清代文学作品和史书的描述,地主郝氏,一次待客就用去白银10万两;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皿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农民一天的生活费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种田的,吃米糠;纺织工人没衣裳;建筑工人住窑房。”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分析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根本原因。(5分)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区分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异同。(5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1929-1933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材料二 2008年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信贷危机、信用危机,早期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9日场面开始失控,并导致多个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根据上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5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2019习近平纪念建国70周年讲话
材料二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大意义。(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5分)
材料一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40年前,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可能。
材料二 2019年,共和国已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70年里,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之路。通过7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国家独立—政权巩固—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经济腾飞”。
(1)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2分)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5分)
(3)材料二中“政权巩固”是指过渡时期,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8分)
2025-2026学年度高一政治10月月考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C D B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A D A B A D A
1.A
【详解】①②:《封神第一部》讲述了殷商时期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此时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拜托蒙昧野蛮的状态,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②正确。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劳动成果,③不选。
④: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D
【详解】D:原始社会最开初的阶段,也是最低级的阶段,这个阶段处于旧石器阶段,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随着原始社会的不断发展,距今一万年前,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从大自然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开展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材料电影中出现人类大战剑齿虎、猛犸象,将视线放到了远古时期,此时正处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D符合题意。
A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正处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试到还未出现文字和个体劳动,AB不符合题意。
C: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会议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有氏族成年人共同商量讨论决定,并非有氏族首领自行决定,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3.A
【详解】A:《白毛女》中喜儿从遭受地主剥削压迫,到最后被救奋起反抗,是对当时农民苦难命运和反抗精神的描述,A符合题意。
B:《白毛女》中婢女喜儿只是作者描述的一个人物,并非作者本身的真实写照,B说法错误。
C:《白毛女》是对当时农民命运的描述,是一部经过加工处理的歌剧,并非原始记录,C说法错误。
D:《白毛女》中描述的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属于阶级矛盾,并非民族矛盾,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B
【详解】①④: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巨大贡献是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①④符合题意。
②:明确了无产阶级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②错误。
③: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③错误。
故本题选B。
5.C
【详解】①②:空想社会主义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提出了美好的设想,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是因为其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没有看到工人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D
【详解】D:马克思这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入选。
ABC:该三项不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ABC不选。
故本题选D。
7.B
【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①说法错误。
B:八大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走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符合题意。
C: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C说法错误。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基本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B
【详解】①④:关于1953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一化三改”正在进行和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①④符合题意。
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②不符合题意。
③:中共八大明确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了社会的主要任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C
【详解】①③: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新的历史课题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C
【详解】①:中华民族开启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意味着中国“强起来“”,不是“站起来”,①不合题意。
②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意味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获得解放,中国人民开始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③符合题意。
④: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力量与“”站起来“”无关,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B
【详解】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正确。
②③: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③错误。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2.C
【详解】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符合题意。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不符合题意。
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结,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结,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D
【详解】③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④符合题意。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属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4.A
【详解】①②:之所以重视党的建设是因为党本身的重要性及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伟大工程不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源泉,③说法错误。
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5.D
【详解】①: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设立中国(上海)自由山贸易试区,故①排第五。
②: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故②排第四。
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故③排第一。
④: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由农村到乡镇再到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故④排第二。
⑤: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故⑤排第三。
故本题选D。
16.A
【详解】A: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步踏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A符合题意。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不是决定世界命运,B说法错误。
C: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改革开放,C不符合题意。
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并不是推动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进步,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7.B
【详解】A: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格局基本形成,A项排除。
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故B正确。
C:该选项讲的是改革,与题中“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表述”不符,故C不选。
D: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排除D。
故本题选B。
18.A
【详解】A:出现在“一化三改”时期的是属于过渡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属于这一时期,故A正确。
B:红卫兵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大跃进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B不选。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故C不选。
D:走资派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D不选。
故本题选A。
19.D
【详解】ABCD: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制度自信,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本题选D。
20.A
【详解】①③:这“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①③符合题意。
②:这“四个自信”不包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不符合题意。
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1.(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不同点:①在奴隶社会,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在封建社会,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可以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②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在封建社会,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处境有一定改善。③在奴隶社会,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相同点: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都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尽管农民受剥削的程度比奴隶有所减轻,但他们仍然受着残酷的剥削。
22.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追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4、(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来说就是“一化三改”。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