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4年我国“嫦娥六号”成功完成对月球的探测并带回月壤,这是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的土壤采样,轰动世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的“嫦娥六号”属于天体的是( )
A.准备发射的“嫦娥六号” B.环月轨道的“嫦娥六号”
C.采集月壤的“嫦娥六号” D.返回着陆的“嫦娥六号”
2.在带回的月壤中发现来自太阳风暴的氦-3含量远多于地球,可能是由于月球( )
A.没有雨水冲刷 B.磁场的阻挡弱 C.距离太阳较近 D.没有植物吸收
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大,赤道地区夏季白天温度为21℃,到了夜晚能降至-73℃。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大体一致。研究发现,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有干涸的河床,这表明火星上存在过液态水。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开展了多项科学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火星大气密度较低 B.火星距离太阳较远
C.火星土壤较为干燥 D.火星表面反射率高
4.“祝融号”在火星上作业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 )
A.夜晚过长,电力不足 B.引力过大,行动困难
C.温度过高,设备易损 D.地表复杂,作业受阻
5.“火星上存在过液态水”这一发现对于下列领域没有直接影响的是( )
A.火星自转周期研究 B.外星生命搜寻行动
C.人类火星移民计划 D.火星地貌形成研究
2025年4月17日凌晨,受太阳暗条消失影响,全球爆发特大地磁暴。太阳暗条(如下图)是悬浮在太阳大气中冷而密的等离子体,当其处于日面边缘时,会呈现为明亮的凸出结构,即为日珥。完成下面小题。
6.太阳暗条出现在(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7.受此次特大地磁暴影响( )
A.长波通讯发生中断 B.沿海地区出现潮汐涨落
C.可能干扰卫星运行 D.太阳能发电量显著减少
我国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建有圆环阵太阳望远镜,其由313台直径6米的天线呈环形均匀分布于直径1000米的圆周上,用于观测太阳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射电辐射,探究太阳活动机理,监测相关空间天气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的重要影响之一,我国少见极光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国( )
A.气候多变,气象复杂多样 B.平均海拔高,空气稀薄
C.整体纬度低,离极地远 D.河网密布,空气湿度大
9.我国建设圆环阵太阳望远镜的目的是( )
A.加强区域电信信号 B.减少太阳活动发生
C.收集太阳辐射能量 D.预测宇宙空间灾害
地球表面各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转换,从而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四大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④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直接反映的圈层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气象气球携带探空仪器升空,就像是一个“CT扫描仪”,从低空到高空进行逐层扫描,把不同高度的温度、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通过信号发回地面。2024年10月,某科考队在赤道某地区放飞的探空气球中,最高的升至45km高空。下图为刚放飞的氦气探空气球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温度变化过程是( )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一直降低 D.一直升高
13.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情况及原因是( )
A.先变大再变小,大气压强先升再降 B.一直变大,大气湿度升高
C.先变小再变大,大气温度先降后升 D.一直变大,大气密度降低
二氧化碳是影响区域大气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受植被覆盖率和能源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单位:ppm)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春季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和秋季二氧化碳浓度最小的区域分别是( )
A.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B.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
C.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
15.夏季我国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原因之一是( )
A.降水多带走空气中的杂质 B.工业废气排放减少
C.居民减排意识提高 D.植被生长旺盛
16.中学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措施有( )
①合理调节空调温度 ②减少氯氟碳化物的使用 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④推广使用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甲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
材料二 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大陆高原气候,年太阳总辐射量在6618~7356MJ/m ,年均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总量43mm,年平均降水天数27天。
(1)据图乙描述地球表面全年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2)与夏半年相比,说出冬半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分析B处成为我国太阳辐射量贫乏区的原因。
(4)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格尔木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你是否赞成在该地大力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请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理由。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图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根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2)说出元古宙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原核生物,并说明该生物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自然环境特点。
(4)三叶虫是古生代早期动物的代表,其化石在高山上发现,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5年6月25日1时14分,安徽合肥肥东县(北纬31.97度,东经117.58度)发生了2.9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拉萨、乌鲁木齐、上海、北京)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接收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肥东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上地幔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2)图中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是 。
(3)肥东县发生地震时,当地震波传到莫霍界面时,传播速度变 (填大、小)。此次地震发生时,震区居民的感觉是先 后 ,确定的依据是 。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D A B C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D B D C
17.(1)规律: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因素:纬度。
(2)差异: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小。原因:①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冬半年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少。
(3)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②夏季阴天、雾天较多,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③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赞同。①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④政府的政策支持。
或不赞同。①格尔木为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②(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③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较远;④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18.(1)原核细胞生物→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蓝细菌 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密。
(4)地壳抬升运动。
19.(1) 拉萨 B
(2)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3) 大 上下颠簸 左右摇晃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4)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