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内 不 答 题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素养(10月)(满分 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6分)一、1-4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完成相关内容。 (18分)狂风的劲吹、bīng báo( )的击打,都不能使 xuán yá( )上的百合qū fú( ),当lóng lóng( )的春雷唤醒大地时,百合在bó wù( )中bèn zhuō( )地绽开了嫩芽和花叶,用自己的美丽diǎnzhuì( )着yōu yǎ( )的大地。1.根据语境,在拼音后面括号里写上词语。2.“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的诗《 》。3.“ ,视死忽如归 。”是曹植坚定的报国志,“少小离家老大回, 。”是贺知章悠悠的思乡意,“待到重阳日, 。”是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4.“位卑 。”是南宋爱国诗人 说的,他写下了许多爱国诗句,如: , 。二、选择题。 (18分)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旖旎(yǐ) 鄂温克(è) 苍穹(qióng) B.冠冕(guān) 鸣啭(zhuàn) 黑魆魆(xū)C.气氛(fēn) 悻悻然(xìn) 参差(cī) D.叉腿(chǎ) 绷着脸(běng) 勾勒(lè)6.下列字形及加点字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爆发 迷蒙 气状山河 居高临下(来临)B.宣告 马啼 斩钉截铁 全神贯注(集中)C.汇聚 屹立 悬崖绝壁 排山倒海(推开)D.棋手 制服 仰首挺胸 翠色欲流(好像)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玻璃”“希翼”“腾空而起”这三个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B.“逶迤(wěi)”“五更天(gēng)”“迂回(yū)”这三个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C.“举行典礼”“瞻仰国旗”“豪迈的口号声”这三组词语搭配正确。D.“擎着红旗”“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分别是“举”“平平常常”。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B.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C.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应当好好订正这道题。B.这次读书节活动,使我获得了不少的课外知识。C.上学期期末,他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D.人大代表认真讨论并听取了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10.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同一个季节的一项是( )A.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B.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C. 毛主席在城楼上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D.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演讲时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B.《七律·长征》中“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三军”指的是红军队伍。C.《灯光》一课中三次写到郝副营长说的话“多好啊”,表现了他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期盼。D.《狼牙山五壮士》全文记叙的顺序是: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原》 一文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本文主要反映的是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美。B.《丁香结》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作者不仅写了丁香花形态、颜色、香味,还写了花对人的影响和启示。C.《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苏轼所作,诗歌主要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D.《花之歌》一文既是写花,也是写人,作者借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体现自己“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情操。第二部分阅读探究(34)三、阅读名著《童年》,完成练习。(10分)(一)选择题。(6分)14.( )是阿廖沙的终身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A.外祖父 B.外祖母 C.继父 D.“好事情”15.外祖父的童年时很悲苦的,他从事的行业是( )。A.染坊的学徒 B.水手 C.纤夫 D.驳船的工头16.母亲死后,十一岁的阿廖沙( )。A.被外公外婆收养 B.进学校读书 C.被继父收养 D.流落街头17.在文中,阿廖沙的表哥,即米哈伊尔的儿子萨沙的性格是( )。A.顺受,麻木 B.沉默,忧郁 C.正直本分 D.粗鲁无礼18.( )的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他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然而在内心深处也有残存的善良。A.外祖父 B.外外祖母 C.两个舅舅 D.阿廖沙19.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 B.为了照顾阿辽沙. C.格里高里的挑唆. D.为了阿辽沙的舅妈(二)判断题。(4分)20.阿廖沙对打架不太在乎,但他特别厌恶恶作剧。( )21.阿廖沙发现残暴的外祖父殴打外祖母,就用剪刀剪外祖父最爱的圣像来报复外祖父。( )22.小茨冈是被橡木棍压死的。( )23.当阿廖沙再次回到外祖父家的时候有外婆抚养他,他在大街上捡垃圾、废铁来卖,赚钱给外婆。( )四、阅读理解。(24分)(一)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8分)欧阳修论作文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⑤;世人之患⑥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⑦不必待人指摘⑧,多作自能见之。” (节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顷岁:近年来。 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③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他死后谥号文忠。④乘间:乘机。⑤工:精,妙。⑥患:弊端、毛病。⑦疵病:缺点、毛病。⑧指摘:指出、批评。24.小林阅读此文时,对“惟勤读书而多为之”一句的断句和“为”的读音没有把握,请从下面选项中帮他找出正确的一项( )。(2分)A.惟/勤读书/而/多为(wèi)之 B.惟勤/读书/而多/为(wèi)之C.惟勤/读书/而多/为(wéi)之 D.惟/勤读书/而/多为(wéi)之25.小孟对学好文言文颇有方法。他发现文言文中“之”字出现的次数多作用也各不一样,比如《学弈》“虽与之俱学”中“之”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此文中也有很多“之”字,请你找出和“虽与之俱学”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A.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B.惟勤读书而多为之C.世人之患作文字少 D.多作自能见之26.小周和小林对“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中“尝”字的理解产生分歧,你认为这里的“尝”和以下词句中的“尝”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卧薪尝胆 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C.主人赐之羹,陈涉不敢尝 D.尝与诸小儿游27.文中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有哪些 (2分)(二)非连续性文本(6分)【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材料二】 2016年10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约207亿枚、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82.68亿个、封套约31.05亿个、包装箱约99.22亿个、胶带约169.85 亿米、内部缓冲物约29.77亿个。该报告称我国快递包装年耗材用量十分惊人,仅包装使用的胶带总长,就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28.材料一 用 的说明方法讲述了快递物品包装浪费十分严重的现象,材料二用的方法说明了快递物品包装耗材十分惊人。 (2分)29.面对网购,人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 ,忧的是。 (2分)30.快递包装如何“瘦身 ”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建议。(2分)(三)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每一棵草都会开花① 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② 我问□怎么草也开花□③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地说□④ 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 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⑤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不怎么听得见声音 ,他( )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⑥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 ”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⑦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⑧ 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⑨ 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⑩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31.给短文第② ③段“□”内加上标点符号。(3.5分)32.用“ ”画出与第⑩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分)33.在第⑤段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1.5分)3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短文前四段,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了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 ”作铺垫。B.“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男孩虽然耳聋,但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C.“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安静,但“阳光”是没有声音的,表达似有不妥。D.“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这两句话写出了泥娃娃的样子,也表现了小男孩内心的阳光。3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题目“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的 (2分)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30分)36.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观察与发现中长大,可能是一份真情,可能是一个秘密,可能是一种奇特的现象,也可能是一种景物或一个人的变化……请选择最令你激动、难忘的一次发现,将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过程以及感受写清楚,写具体。题目自拟。(450字以上)100200300400500卷尾语:乘风破浪去,盈盈满载归!不要忘了检查哟!(第1页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