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次月考高一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C D B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D D C B D C B
题号 21 22
答案 D C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地球已推进至木星附近,说明地球已经穿越了火星轨道,仅从距离考虑,离木星最近的且在木星以外的行星为土星,因此下一个需要穿越的是土星轨道,C错误,D正确;金星轨道和水星轨道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故排除AB。故选D。
2题详解】
比邻星是一颗恒星,与其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A正确,不符合题意;比邻星作为恒星,性质较为稳定,所以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表面的坚硬的岩石圈,不能防止星际物质撞击,地球表面包围的厚厚的大气层,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C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比邻星是一颗恒星,质量较大,周围小天体环绕它运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其周围宇宙环境较为安全和稳定,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4.C
【难度】0.15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3.由材料“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可知,此次特大地磁暴主要是由于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造成的,A错;太阳辐射过强会导致地面温度升高,与本次特大地磁暴无关,B错;读图可知,本次地磁活动波动式增强,有增有减,C错;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属于太阳活动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较强,D对。故选D。
4.地球的极光主要出现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夜空中,①错;磁暴会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②④对;地磁暴不可能使全球各地同时出现暴雨,③错。②④正确,故选C。
5.C 6.D
【难度】0.4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解析】5.垂直安装在寒冷积雪区更有优势,因为积雪不容易堆积在面板上,减少对面板的损害,更适于寒冷积雪区,③正确;垂直安装与地面垂直,对农业活动的干扰少,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操作,④正确;垂直安装并非太阳辐射利用率低,只是与倾斜安装相比,接收太阳辐射的角度不同,①错误;垂直安装不一定面板清洁成本高,②错误。故选C。
6.从图中可以看出,垂直安装的发电有两个峰值,且超过储能调节功率临界值时间相对较长,从清晨到傍晚都有一定的发电量,有助于错峰供电,D正确;倾斜安装的发电功率峰值比垂直安装的大,A错误;两种安装方式受天气影响程度相差不大,B错误;垂直安装与倾斜安装的电力储能需求不能单纯根据安装方式来判断,C错误。故选D。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M地层位于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地层之间,下面的三叶虫化石所在地层先形成,然后是M,之后才是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三叶虫是古生代生物,恐龙是中生代的生物,所以M地层最可能是处于古生代—中生代之间,B正确,排除ACD。故选B。
【8题详解】
地球演化之初是岩浆活动非常剧烈的熔炉,后陆地、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慢慢形成。生命出现在原始海洋里,蓝藻的出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陆地面积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生命适应环境,不断进化,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演化,先后出现了昆虫、原始海洋中的鱼类,进一步演化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植物从海生藻类,演化出陆上孢子植物、裸子植物,直至被子植物。由此可知,地球的演化主要依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的古生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课子植物的中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因此B①③④②⑤正确,A、C、D错误。故选B。
9 A
【难度】0.15
【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面观测站所示经纬度显示为我国新疆地区,图中显示太阳辐射在四天中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0,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夜晚也不会出现,因此图中丁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B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大于丙,因此乙为地面长波辐射,丙为大气逆辐射,A正确,D错误。故选A。
10.D
【难度】0.4
【知识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征
【10详解】A项,由图可知①处莫霍界面深度最深、地壳厚度最厚。故A项错误。B项 ②处莫霍界面深度较浅,即地壳厚度较薄,且位于河流附近,可能有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堆积。故B项错误。C项,③处莫霍界面深度大于②、④处,地壳厚度更厚,相应地幔深度更大。故C项错误。D项,④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故D项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A 12.C 13.D
【难度】0.4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分析】11.根据图中大气层高度分析,该大气层处在12千米--50千米之间,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远离地面,受上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③④错误,CD错误。因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上部,越靠近臭氧层升温越明显,所以平流层上部升温快,下部升温慢, ①正确,②错误,A正确,B错误。故选A。
12.平流层大气远离地面,受地面影响小,受上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影响较大,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影响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臭氧,C正确。故选C。
13.图示大气层为平流层,没有电离层,电离层在高层大气,A错误。平流层上热下冷,天气晴朗,对流不旺盛,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BC错误。根据图中图像①,对流层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5℃,D正确。故选D。
14.D 15.D
【难度】0.4
【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解析】14.使林木看上去更美观不是冬季时给树木涂白的主要目的,①错误;涂白剂大多是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等,有杀虫抑菌效果,②正确;树木涂白能够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不会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③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预防冻害,避免树干被冻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预防冻害,避免树干因昼夜温差过大造成冻裂是树木涂白的主要作用,图中显示郊区昼夜温差大于城区,①③为城区气温日变化曲线,不是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排除AC;②昼夜温差较④小,且②最低温在0°C以上,树木不容易遭到冻害,不是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B错误;④昼夜温差最大,且最低温远低于0°C,是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D正确。故选D。
16.C 17.B
【难度】0.15
【知识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解析】16.读图,结合知识,①是地气温差、②是地表气温、③是气温、④是积雪深度。判断依据:我国东北,在每年的3月份,气温都会波动上升,但还有低温的一些日子,越靠近4月份,气温越高,③是气温。积雪会快速融化,越靠近4月份,越少,④是积雪深度。与气温基本一致的是②地表气温,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是①是地气温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会导致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较低,但不能解释积雪对土壤具有保温作用,A错。结合上题分析,积雪深度较大时,积雪会阻碍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减少地面的热量损耗,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B对。积雪融化会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但这一过程不涉及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C错。地面主要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获得热量,D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D 19.C 20.B
【难度】0.4
【知识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解析】18.霜冻产生的气温条件:(1)水汽充足;(2)地物温度达到0摄氏度以下。10月26日、27日最低温都在7、8度左右,故A、B错;10月28日最低气温为1摄氏度,C错;10月29日,最低温为-4摄氏度,且天气状况为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热量损失较多,故最有可能产生霜,D对。故选D。
19.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灌溉能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使地温降温幅度减小,且灌溉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结冰能够放热,①正确;焚烧秸秆,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增加了大气逆辐射,②正确;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地面热容量,减缓该地放热速度,但是跟其它三种方式比较,不能够有效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且通过这种方式来防冻害不切实际,③错误;用草帘,尼龙布等覆盖既可以防止外围冷空气的袭击,又可以减弱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D 22.C
【难度】0.15
【知识点】地层和化石
【解析】21.由图中A地剖面深度、岩性及年代关系图可知,距今10270~13710年发育湖相沉积,距今4630~5400年发育河流相层Ⅰ沉积,A错误;距今3470~3700年发育沼泽相层沉积,B错误;距今7130~8000年发育湖泊相层Ⅱ沉积,C错误;距今3700~4630年和距今3230~3470年发育河流相沉积,D正确。故选D。
22.结合上题结论可知,A地距今3470~3700年发育沼泽相沉积,A错误;距今3700~4630年发育河流相沉积、距今4630~5400年发育湖相沉积,故距今4500~5000年先发育河流相沉积,后发育湖相沉积,B错误;距今7130~8000年发育河流—入湖三角洲相沉积、距今10270~13710年发育湖相沉积,在距今8000~10270年沉积层深度变化不大,说明时期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故距今8000~10000年沉积间断,C正确;距今13000~15000年发育湖相沉积,D错误。故选C。
23.(16分)
【答案】(1)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2分)
(2)四川盆地。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②阴天、雾天较多,日照时数短,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③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6分)
(3)赞同。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
或不赞同。格尔木为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较远;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8分)
24.(18分)
(1)坐北朝南,利于提高棚内气温;黑色地膜,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4分)
(2)午后2时,棚内温度最高,打开通风口利于降低棚内温度,保持适宜作物生长温度;大棚内部潮湿的空气容易滋生病菌和虫害,通过通风可以降低湿度,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4分)
(3)经济效益:不用炭火加热,降低能源成本;保温良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不用炭火加热,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大气污染;提高太阳能和土地资源利用率;黑色地膜抑制杂草,不需要使用除草剂,减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10分)南阳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高一级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我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计划”利用太阳和木星加速流浪,不料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考虑距离最近,下一个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 金星轨道 B. 水星轨道 C. 火星轨道 D. 土星轨道
2. “计划”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全新的地球时代到来。关于地球泊入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不可信的是( )
A. 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B. 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 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防止星际物质撞击 D. 比邻星周围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2日凌晨,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导致地球空间环境产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图中为4月24日地磁活动水平与往日数据的对比(Kp指数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特大地磁暴( )
A.因黑子面积增大而引发 B.源于太阳辐射过强
C.地磁活动水平持续加强 D.表明太阳活动较强
4.特大地磁暴引发的地球空间环境变化有( )
①全球各地出现绚丽极光 ②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全球各地同时出现暴雨 ④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将土地同时用于农业和太阳能发电称为农业光伏。传统光伏为倾斜安装方式,近年来垂直安装已成为一种新兴安装方式(如图1,垂直安装即将光伏组件与地面倾角呈90°安装)。当发电功率超过用电功率时,将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当用电负荷过高时,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实现电能的实时匹配,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图2为两种安装模式的发电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倾斜安装相比,农业光伏中垂直安装( )
①太阳辐射利用率低②面板清洁成本高③更适于寒冷积雪区④干扰农业活动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光伏发电中,垂直安装比倾斜安装( )
A.发电功率的峰值大 B.受天气影响小 C.电力储能需求小 D.有助于错峰供电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M地层形成的地质时期是( )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 新生代后期
8. 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从开始到现代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 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
③原始海洋时代 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的古生代
⑤出现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②⑤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③②⑤④
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10.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据图可推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煤矿资源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较浅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回答下面小题。
1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影响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人类活动
13.下列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5℃
我国北方冬季来临前,护林员都会给树木底部约1米以下的树干部分涂成白色,如图1,涂白剂大多是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等,其中的生石灰在吸收潮湿的过程中会转变成熟石灰,呈碱性,其生成的氢氧化钙可使蛋白质变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冬季时给树木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
①使林木看上去更美观;②有杀虫抑菌效果;
③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给树干保暖;④预防冻害,避免树干被冻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图2为我国北方某城市近地面不同日期的城区与郊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从气温影响的角度分析图中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某年3月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 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6.表示气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B.积雪阻碍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
C.积雪融化吸收热量使大气降温 D.积雪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霜降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气温低于0℃),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下表为我国某市10月26日~29日天气预报图,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0月26日 10月27日 10月28日 10月29日
天气 晴转多云 小雨 多云 晴
气温 7~17℃ 8~20℃ 1~15℃ -4~8℃
风向 西南风 西南风 北风 西北风
风力 微风 3~4级 4~5级 微风
18.根据表信息,判断该市清晨最有可能出现霜的日期是( )
A.10月26日 B.10月27日 C.10月28日 D.10月29日
19.霜的形成得益于图中的(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20.下列措施中预防农作物霜冻灾害效果明显的是( )
①在霜冻发生之前灌水②燃烧禾草、作物秸秆等形成烟雾③植树造林,增大地面热容量④用草帘、草灰、尼龙布、纸张等覆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腹地最大的淡水湖泊。某研究小组,在距白洋淀15km的A地(历史时期曾与现代白洋淀连为一体)进行垂直剖面土层采样,研究发现当地地层沉积特征较为复杂(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A地沉积层叙述正确的是( )
A.距今10270~13710年和距今4630~5400年发育河流相沉积
B.距今3470~3700年发育湖相沉积
C.距今7130~8000年发育沼泽相沉积
D.距今3700~4630年和距今3230~3470年发育河流相沉积
22.A地曾出现过明显的沉积间断,据图推测间断时间可能为( )
A.距今3470~3700年 B.距今4500~5000年
C.距今8000~10000年 D.距今13000~15000年
二、综合题(3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大陆高原气候,年太阳总辐射量在6618~7356MJ/m ,年均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总量43mm,年平均降水天数27天。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
(2)说出材料一中甲地的地形区名称,并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6分)
(3)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格尔木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你是否赞成在该地大力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请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理由。(8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西红柿、茄子和辣椒等茄果类蔬菜喜温怕霜、喜光耐热。新疆地区传统温室大棚冬季生产需要炭火加热。近年来,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的某公司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发展茄果类蔬菜种植,通过开挖防寒沟、覆盖吸光膜和黑色地膜等措施对传统日光温室进行改造,实现了北疆冬季设施大棚不加温生产果蔬。如图为当地改造后的日光温室示意图及室内景观图。

(1)当地日光温室坐北朝南的目的;大棚使用黑色地膜的目的。4分
(2)从控温调湿角度简析农民午后2点左右打开大棚通风口的原因。4分
(3)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说明改造后的温室所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