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1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2.1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2 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1.等差 公差 2.an+1-an=d
诊断分析
(1)√ (2)×
知识点二
a1+(n-1)d
诊断分析
(1)√ (2)× (3)√
【课中探究】
探究点一
例1 (1)D (2)AB [解析] (1)选项A中,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差均为0,是等差数列;选项B中,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差都是1,是等差数列;选项C中,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差都是2,是等差数列;选项D中,1-0≠3-1,不是等差数列.故选D.
(2)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依次判断各选项.
A中,满足4-1=7-4=10-7=3(常数),所以是等差数列;
B中,满足lg 4-lg 2=lg 8-lg 4=lg 16-lg 8=lg 2(常数),所以是等差数列;
C中,因为24-25=-16≠23-24=-8,不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所以不是等差数列;
D中,a1=1,a2=3,a3=4,a2-a1=2,a3-a2=1,所以{an}不是等差数列.故选AB.
探究点二
例2 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则由题意可知解得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3=3n-5,n∈N*.
(2)由an=13,得3n-5=13,解得n=6.
变式 (1)A (2)8 [解析] (1)设数列{an}的公差为d,
由题得所以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8+(n-1)×(-2)=-2n+10.故选A.
(2)由题意知数列{an}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所以am=1+2(m-1)=m+7,解得m=8.
探究点三
例3 解:(1)由题意知an+1-an=3(n+1)+2-(3n+2)=3,3为常数,所以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2)由题意知bn+1-bn=(n+1)2+(n+1)-(n2+n)=2n+2,2n+2不是常数,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3)当n≥3时,cn=cn-1+2,即cn-cn-1=2,
而c2-c1=0不满足cn-cn-1=2,所以{cn}不是等差数列.
变式 解:因为当n≥2时,an-an-1=(pn+q)-[p(n-1)+q]=pn+q-(pn-p+q)=p,
p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所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拓展 解:(1)易知an≠0,当n≥2时,由an·an-1=2·an-1-1得an=2-,
又a1=3,
所以a2=2-=,a3=2-=,a4=2-=.
(2)当n≥2时,由an·an-1=2·an-1-1,得(an-1)·(an-1-1)=-(an-1)+(an-1-1),
即-=1,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
又=,所以=+(n-1)×1=,所以an-1=,所以an=.§2 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
◆ 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与表示
1.等差数列与公差:对于一个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称这样的数列为    数列,称这个常数为等差数列的    ,通常用字母d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      (d为常数,n∈N*).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数列16,32,48,64,80,96,112,128,…,320为等差数列. (  )
(2)若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
◆ 知识点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通项公式:若首项是a1,公差是d,则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数列{an}满足an=kn+b(n∈N*,且k,b为常数),则数列{an}一定是等差数列. (  )
(2)若数列{an}满足an=n2,n∈N*,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 (  )
(3)在等差数列{an}中,an=3n+2,n∈N*,则等差数列{an}的公差是3. (  )
◆ 探究点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
例1 (1)下列数列中不是等差数列的是 (  )
A.0,0,0,…,0,…
B.-2,-1,0,…,n-3,…
C.1,3,5,…,2n-1,…
D.0,1,3,…,,…
(2)(多选题)下列数列中,是等差数列的是 (  )
A.1,4,7,10
B.lg 2,lg 4,lg 8,lg 16
C.25,24,23,22
D.通项公式为an=的数列{an}
[素养小结]
判断一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就是判断该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否为同一个常数,即验证an+1-an(n∈N+)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 探究点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5=10,a12=3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an=13,求n的值.
变式 (1)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a4=2,a7=-4,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  )
A.an=-2n+10 B.an=-2n+5
C.an=-n+10 D.an=-n+5
(2)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若am=m+7,则m=    .
[素养小结]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1)已知an,a1,n,d中的任意三个量,可求出第四个量.
(2)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出该数列中的任意项,也可以判断某一个数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3)根据等差数列的两个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基本量”a1和d的方程组,求出a1和d,从而确定通项公式,求得所要求的项.
◆ 探究点三 等差数列的判定和证明
例3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在数列{an}中,an=3n+2,n∈N*;
(2)在数列{bn}中,bn=n2+n,n∈N*;
(3)数列{cn}满足c1=c2=1,cn=cn-1+2(n≥3).
变式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pn+q,其中p,q是常数,且p≠0,判断数列{an}是否是等差数列.
[素养小结]
要判断数列{an}是否为等差数列可以用定义法,也可以直接看通项公式是否为an=kn+b(k,b为常数,n∈N*)的形式,若符合该形式,则该数列为等差数列,否则不是等差数列.
拓展 已知数列{an}满足a1=3,an·an-1=2·an-1-1,n≥2.
(1)求a2,a3,a4;
(2)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共25张PPT)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探究点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
探究点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点三 等差数列的判定和证明
【学习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
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与表示
1.等差数列与公差:对于一个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
是同一个常数,那么称这样的数列为______数列,称这个常数为等差数列的______,
通常用字母 表示.
等差
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______________为常数, .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数列16,32,48,64,80,96,112,128, ,320为等差数列.( )

(2)若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
一定是等差数列.( )
×
知识点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通项公式:若首项是,公差是,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_____________.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数列满足,且,为常数,则数列 一定是
等差数列.( )

(2)若数列满足,,则数列 是等差数列.( )
×
(3)在等差数列中,,,则等差数列 的公差是3.( )

探究点一 等差数列的概念
例1(1) 下列数列中不是等差数列的是( )
D
A.0,0,0, ,0, B.,,0, ,,
C.1,3,5, ,, D.0,1,3, ,,
[解析] 选项A中,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差均为0,是等差数列;
选项B中,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差都是1,是等差数列;
选项C中,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差都是2,是等差数列;
选项D中, ,不是等差数列.故选D.
(2)(多选题)下列数列中,是等差数列的是( )
AB
A.1,4,7,10
B.,,,
C.,,,
D.通项公式为的数列
[解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依次判断各选项.
A中,满足 (常数),所以是等差数列;
B中,满足 (常数),所以是等差数列;
C中,因为 ,不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
所以不是等差数列;
D中,,,,,,
所以 不是等差数列.故选 .
[素养小结]
判断一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就是判断该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
是否为同一个常数,即验证是不是一个与 无关的常数.
探究点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则由题意可知解得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2)若,求 的值.
解:由,得,解得 .
变式(1) 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数列 的通项公
式为( )
A
A. B. C. D.
[解析] 设数列的公差为 ,
由题得所以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故选A.
(2)已知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若,则
___.
8
[解析] 由题意知数列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所以,解得 .
[素养小结]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1)已知,,, 中的任意三个量,可求出第四个量.
(2)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出该数列中的任意项,也可以判断某一个数
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3)根据等差数列的两个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基本量”和的方程组,求出
和 ,从而确定通项公式,求得所要求的项.
探究点三 等差数列的判定和证明
例3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在数列中,, ;
解:由题意知 ,3为常数,所以这个数列为
等差数列.
(2)在数列中,, ;
解:由题意知, 不是常
数,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3)数列满足, .
解:当时,,即 ,
而不满足,所以 不是等差数列.
变式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是常数,且 ,
判断数列 是否是等差数列.
解:因为当 时,

是一个与无关的常数,所以数列 是等差数列.
[素养小结]
要判断数列 是否为等差数列可以用定义法,也可以直接看通项公式是否为
,为常数, 的形式,若符合该形式,则该数列为等差数
列,否则不是等差数列.
拓展 已知数列满足,, .
(1)求,, ;
解:易知,当时,由得 ,
又 ,所以,, .
(2)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
解:当时,由 ,得

即,所以数列 是等差数列.
又,所以,所以 ,
所以 .
1.等差数列定义的注意点
(1)对给定的等差数列,其公差 一定是由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的差,而不能用前
一项减后一项;
(2)定义中“从第2项起”是说必须从第2项起才能保证数列中各项均与其前面一项
作差,如若不然,从第3项(或第4项,第5项, )起作差,则势必遗漏前面的若干项;
(3)定义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的含义有两个,其一是强调作差的顺序,
即后面的项减前面的项,其二是强调这两项必须相邻.
2.通项公式的变形
对任意的,,在等差数列中,有 ,
,两式相减有 ,所以
(其中,的关系可以是,, ),进而
可以得到 .
例1 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证明数列 为等差数列.
证明:由 ,得

所以数列 为等差数列.
例2 [2024·湖南部分学校高二期末]在数列中,已知, ,
若,则 ( )
C
A.2 B.3 C.4 D.5
[解析] 由,,得,则是以 为首项,
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 .
由,得 .故选C.
例3 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则 ____.
[解析] 令,因为, ,
所以,,可得等差数列的公差 ,
所以 ,所以,从而 .§2 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1.C [解析] 对于A,-≠-,故A中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对于B,lg 6-lg 5≠lg 7-lg 6,故B中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对于C,-1=-,故C中数列是等差数列;对于D,3-2≠5-3,故D中数列不是等差数列.故选C.
2.A [解析] 易知a1=2-1=1,所以此数列的首项为1.又因为an+1-an=2-(n+1)-(2-n)=-1,所以数列{an}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选A.
3.B [解析]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解得故选B.
4.C [解析] 由2an+1=2an+1,得an+1-an=,所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d=,所以a3=a8-5d=-5×=2.故选C.
5.D [解析] 依题意,令该等差数列为{an},则an=-24+(n-1)d,
因为数列{an}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所以即解得6.B  [解析] 由题意知,a1=2,d=8,所以an=2+8(n-1)=8n-6,等差数列{an}中每两项之间插入k项,构成新的等差数列{bn},当k=3时,b1=2,b5=a2=10,所以等差数列{bn}的公差为==2,故bn=2+2(n-1)=2n.故选B.
7.AC [解析] 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因为a2=11,a5=5,所以解得所以an=13+(n-1)×(-2)=-2n+15,故A正确;由-20=-2n+15,得n= N*,故B错误;因为d<0,所以数列{an}为递减数列,故C正确;由an=15-2n可知数列{an}有最大项a1=13,没有最小项,故D错误.故选AC.
8.ABC [解析] 设{an}的公差为d.对于A,a2(n+1)-a2n=a2n+2-a2n=2d,{a2n}是等差数列,故A正确;对于B,当n≥2时,(an+an+1)-(an-1+an)=an+1-an-1=2d,{an+an+1}是等差数列,故B正确;对于C,当n≥2时,3an+1-(3an-1+1)=3(an-an-1)=3d,{3an+1}是等差数列,故C正确;对于D,若an=n-5,则|an|=|n-5|,此时{|an|}不是等差数列,故D错误.故选ABC.
9.2 [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a1=1,a5=a3+a2,∴1+4d=1+2d+1+d,解得d=1,∴a2=a1+d=2.
10.-n+3 [解析] 由题意知a1=2,an+1-an=-1,所以an=a1+(n-1)×(-1)=2-n+1=-n+3.
11. [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a5=2a2,∴a1+4d=2a1+2d,∴a1=2d≠0,∴===.
12.4 [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d>0,则a3=a2+d=2+d,a6=a2+4d=2+4d,
由2(a3+a6)=a3·a6,得2(2+d+2+4d)=(2+d)(2+4d),即2(4+5d)=4+8d+2d+4d2,即8+10d=4d2+10d+4,
即4d2-4=0,得d=1,所以2a5-a6=2(a2+3d)-(a2+4d)=2×(2+3)-(2+4)=4.
13.解:(1)由已知得解得
(2)由(1)知∴an=a1+(n-1)d=-40+(n-1)·6=6n-46,∵1014.解:(1)证明:∵bn+1-bn=-===,b1==1,∴数列{bn}是首项为1,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由(1)知bn=n+,∵bn=,∴an-1=,∴an=,n∈N*.
15.10 [解析] 由a1=2,am+n=am+an(m,n∈N*),令m=1,则an+1-an=a1=2,所以数列{an}是以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an=2+(n-1)×2=2n.
又k为正整数,所以akak+1=2k×2(k+1)=440,即k(k+1)=110,解得k=10或k=-11(舍去).
16.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得所以an=5+(n-1)×2=2n+3.
(2)由(1)可知bn==,假设存在正整数m,使得b2m=2bm+1,则=+1,即2m2-6m+3=0,解得m= N*,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不存在正整数m,使得b2m=2bm+1.§2 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一、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是等差数列的是 (  )                 
A.,,
B.lg 5,lg 6,lg 7
C.1,,
D.2,3,5
2.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则此数列 (  )
A.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B.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C.是首项为2的等差数列
D.是公差为n的等差数列
3.在等差数列{an}中,a8=6,a11=0,则a1的值为 (  )
A.18 B.20
C.22 D.24
4.[202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 已知数列{an}满足2an+1=2an+1,其中a8=,则a3= (  )
A.1 B.
C.2 D.
5.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的取值范围是 (  )
A.d> B.d<3
C.≤d<3 D.6.[2024·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2,公差d=8,在{an}中每相邻两项之间都插入k个数,使它们和原数列的项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bn},当k=3时,bn= (  )
A.n B.2n
C.3n D.2n+1
7.(多选题)若{an}为等差数列,a2=11,a5=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n=15-2n
B.-20是数列{an}中的项
C.数列{an}为递减数列
D.数列{an}既无最大项,也无最小项
8.(多选题)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下面的数列中必为等差数列的是 (  )
A.{a2n} B.{an+an+1}
C.{3an+1} D.{|an|}
二、填空题
9.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1,且a5=a3+a2,则a2=    .
10.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1-an+1=0(n∈N*),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1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各项均不为0,若a5=2a2,则=     .
12.[2024·江苏淮安高二期末]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各项都是正数,若a2=2,2(a3+a6)=a3·a6,则2a5-a6的值为    .
三、解答题
13.在等差数列{an}中,a11=20,a22=86.
(1)求数列{an}的公差d和a1;
(2)数列{an}中满足1014.已知数列{an}满足(an+1-1)(an-1)=3(an-an+1),n∈N*,a1=2,令bn=.
(1)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5.[2024·上海七宝中学高二期末] 在数列{an}中,a1=2,am+n=am+an(m,n∈N*),若akak+1=440,则正整数k=    .
16.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7,a5=13.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bn=,是否存在正整数m,使得b2m=2bm+1 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