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太阳系大家族课件(共24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太阳系大家族课件(共24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1.太阳系大家族
【苏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
导入
这个图片描述了什么?
太阳系
2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2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系由哪些成员组成?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系包括太阳、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3
了解太阳系
操作步骤:
1.利用Solar Walk Lite APP了解太阳系中的太阳、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的主要信息。
2.小组分工合作,将主要信息填写在海报上。
3.海报制作要简洁、美观。
制作太阳系海报。
太阳系大家族
(海报范例)
3
了解太阳系
Solar Walk Lite APP使用方法
1.触屏拖动可放大、缩小或改变视角;
2.点击想要了解的星体;
3.点击屏幕下方的“ ”图标;
4.在顶端出现的一列图标中点击“ ”和 “ ”,获取所需信息。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太阳
信息: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其直径大约是1,39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大约是2x1030千克,是地球的330,000倍,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的核心每秒钟燃烧6.2亿吨的氢。太阳在距离银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离上绕着银河公转,从银河北极鸟瞰,太阳沿顺时针轨道运行,大约2.25亿至2.5亿年行一周。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水星
信息: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公转速度远远超过太阳系的其它星球。由于大气层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水星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为太阳系行星之最。水星表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坑穴,外观看起来与月球相似,显示它的地质在数十亿年来都处于非活动状态。水星无四季变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阳潮汐锁定的行星。虽然从地球上观察,水星会是一颗很明亮的天体,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阳,因此比金星还难看见。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金星
信息:金星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二颗行星,它没有天然的卫星。金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因为它的大小、质量、体积与到太阳的距离,均与地球相似,所以经常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则明显的与地球不同。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462℃,是太阳系最热的行星。金星被一层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云覆盖着,阻挡了来自太空中,可能抵达表面的可见光。它在过去可能拥有海洋,但是随着失控的温室效应导致温度上升而全部蒸发掉了。金星表面是干燥的荒漠景观,点缀着定期被火山刷新的岩石。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地球
信息:按离太阳由近至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约十亿年后(约距今36亿年前)。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火星
信息: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它因表面富含氧化铁而呈现红色,被称为“红色星球”。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约为地球的10.7%。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38%。自转周期约24.6小时。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还有少量氮气和氩气。人类已发射多艘探测器,包括轨道器(如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器”)和着陆器(如“好奇号”“毅力号”)。中国“天问一号”也成功着陆火星。火星曾拥有液态水,但如今地表干燥。地下可能存在液态盐水或冰,微生物或许能生存。火星有两颗小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被捕获的小行星。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木星
信息: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一颗气态行星,从太阳向外的第五颗。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其他行星总和的2.5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21倍。截至2023年,已发现95颗卫星。木卫一: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天体;木卫二:冰壳下可能存在液态海洋,是寻找地外生命的重点目标;木卫三:太阳系最大的卫星,拥有自己的磁场;木卫四:表面布满陨石坑,可能也有地下海洋。先驱者10号/11号(1973-1974年):首次近距离飞掠。旅行者1号/2号(1979年):发现木星环、火山活动等。伽利略号(1995-2003年):首个环绕木星的探测器,释放了大气探测器。朱诺号(2016年至今):研究木星内部结构、磁场和极区。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土星
信息:是一颗气态行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排在第六位,以其美丽的光环闻名。质量是地球的95倍,但密度极低,比水还轻,理论上可以浮在水上。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结构与木星类似。土星环由、岩石和尘埃组成,环的总宽度约28万公里,但厚度仅10-100米。可能是被土星引力撕碎的卫星或彗星残骸。截至2023年,已确认146颗卫星(太阳系最多)。先驱者11号(1979年):首个飞掠土星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 & 2号(1980-1981年):首次详细拍摄土星环和卫星。卡西尼-惠更斯号(1997-2017年):环绕土星13年,发现土卫二的喷泉、土卫六的甲烷湖。惠更斯号着陆器(2005年)首次在土卫六表面着陆。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天王星
信息:是一颗气态行星,是太阳系中第七颗行星,以其独特的自转方式著称。自转轴倾斜98°,几乎是“躺着”绕太阳公转,导致极区长期处于极昼或极夜。质量是地球的14.5倍,直径约5.1万公里。密度较低,主要由冰物质(水、氨、甲烷)和岩石组成。截至2023年,已确认27颗卫星,天卫三:最大卫星,表面有深谷和冰火山遗迹;天卫四:古老表面布满陨石坑,可能有地下海洋;天卫五:地形极端破碎,有20公里高的悬崖;天卫一:表面有冰熔岩流动痕迹,地质活动曾较活跃。旅行者2号(1986年):唯一近距离探测过天王星的探测器,拍摄了环、卫星和磁场数据。地面与哈勃观测到近年发现天王星有季节变化。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海王星
信息:是太阳系第八颗行星,以其深蓝色外观闻名。因是气体行星,赤道与极区自转速度不同。质量是地球的17倍,直径约4.9万公里。主要由冰物质(水、氨、甲烷)和岩石核心组成,密度较高。因大气中的甲烷吸收红光,呈现深蓝色,比天王星颜色更深。1989年旅行者2号发现的巨型风暴,但1994年哈勃望远镜观测时已消失。截至2023年,已确认14颗卫星,最大的为海卫一,海卫一:太阳系唯一逆行的大卫星,;海卫八:形状不规则,表面布满陨石坑;海卫二:轨道高度椭圆,可能受海卫一影响。 旅行者2号(1989年):唯一近距离探测过海王星的探测器,发现大黑斑、环和活跃的海卫一。哈勃望远镜: 长期监测风暴变化,发现新黑斑(2018年)。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月球
信息: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 月球现在与地球的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星球。前苏联的月球计划在1959年发射了第一艘登月的无人太空船而美国NASA的阿波罗计划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实现的载人登月任务。自从2004年,日本、中国、印度、美国和欧洲空间局都发射了绕月卫星。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柯伊伯带
信息:柯伊伯带是太阳系海王星轨道外侧的一个冰质天体盘,类似“超级版小行星带”,但主要由冰冻物质(水冰、甲烷、氨)和少量岩石组成。最大柯伊伯带天体,拥有5颗卫星和稀薄大气。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彗星
信息:彗星是太阳系中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的冰冻小天体,接近太阳时会因受热产生标志性的彗尾,形似“扫帚”,古称“扫把星”。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如哈雷彗星,周期<200年)的“老家”。奥尔特云是长周期彗星(如海尔-波普彗星,周期>200年)的起源地,位于太阳系最外围。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人类最早记录的彗星(公元前240年)。海尔-波普彗星,1997年肉眼可见18个月,史上观测时间最长。
3
了解太阳系
名称:小行星
信息: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行的小型岩石或金属天体,体积比行星小得多,但比流星体大。它们是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建筑废料”,保留了46亿年前的原始信息。 主小行星带在火星-木星之间,包含约120万颗已知小行星,占太阳系小行星总数的95%以上。
3
了解太阳系
小组介绍绘制的“太阳系大家族”海报。
4
八颗行星的发现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观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1781年,英国人威廉·赫歇尔通过巨型望远 镜发现了天王星。1846年,法国人勒威耶和英国人亚当斯在研究天王星轨道运行的反常现象时,各自通过独立计算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
5
拓展
关于太空书籍
关于太空的纪录片
关于太空的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