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物理学科 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 分,考试用时60 分钟。第Ⅰ卷 1 至 3 页, 第Ⅱ卷 4 至 6 页。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8 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2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选项符合实际应用的是()
A.在光导纤维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
B.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
C.观看立体电影时所戴的眼镜是利用光的衍射
D.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偏振
2.防灾演练中,消防员演示了在水中使用塑料盆进行自救的方法。如题图甲所示,消防员用双手环抱住倒扣的盆体,将盆口压入水中,最终消防员和塑料盆一起漂浮,其示意图如题图乙所示。若盆中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温度保持不变,则在盆口下压的过程中()
A.盆中气体压强不变
B.盆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C.盆中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都加剧
D.盆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与盆内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增加
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中某质点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可能是质点b的振动图像
B.再经 1s质点a将沿x轴运动到 x=2m处
C.波的传播速度为1m/s
D.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
4.phyphox软件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内的多种传感器,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物理实验。某同学打开软件中的加速度传感器,把手机水平托在手上并使屏幕朝上,从静止站立状态开始做蹲起动作,传感器记录了该过程中竖直方向(z轴)的运动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z轴线性加速度
A.0-2s内,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B.该图中,负值代表加速度方向向上
C.0~4s内,该同学完成了两次完整的蹲起动作
D.若该同学的手机重约200g,在蹲起过程中手机受到的弹力最小约为0.6N
5.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中,初速度可忽略的质量相等的离子P和P’,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定的宽度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所示。已知离子 P、P’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θ分别为 和 则离子P和P’(离子重力忽略不计)( )
A.电量之比为1:3
B.电量之比为1:2
C.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
D.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1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6. 可以自发的放出一个X粒子,生成新核 可以放出一个Y粒子,生成新核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比结合能比 小
B. X粒子是氮原子核,它的电离能力很弱
C. 对 加热,它生成新核 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D.如果 经过时间t, 的含量剩下0.5kg, 则20个 原子核经过时间t,必定剩下10个 原子核
7.如图所示为某卫星发射的示意图,轨道1为近地圆轨道,轨道3为预定圆轨道,轨道2为过渡椭圆轨道,P为轨道1、2的切点,Q为轨道2、3的切点,P、Q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的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11.2km/s
B.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2的周期之比为
C.卫星在轨道3经过Q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2 经过P点的速度
D.卫星在轨道1 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2经过P点的加速度
8.如图甲所示,两根间距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并固定,顶端接有阻值为
R的电阻,垂直导轨平面存在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的匀强磁场,t=0时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在t=0到 的时间内,金属棒水平固定在距导轨顶端L处; 时,释放金属棒。
整个过程中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与金属棒的电阻不计,则()
A. 在t=0到 的时间内,金属棒中电流方向始终为顺时针
B. 在 时,金属棒中电流大小为0
C. 在 时,金属棒受到安培力的大小为
D. 在 时,若金属棒速度为 v,其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 4 题, 共 60 分。
9. (12 分)
(1)为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甲实验装置。
①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 (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将砂及砂桶用细线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适当垫高木板一端,轻推小车,使得小车能匀速下滑则认为平衡摩擦力。之后改变砂和砂桶质量, (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该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弯曲,其原因是 。(选填字母代号)
A.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
D.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未远小于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
③图乙所示是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纸带,A、B、C、D、E、F、G是选取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为某次实验中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的示意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标记出的小圆环的位置,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该次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理想实验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②图乙中的力F和力F',一定沿橡皮条AO方向的是 (选填“F”或“F””)
③在另一小组研究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两个共点力 和 的含力大小F随着它们的夹角θ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的大小均不变,且 则可知a的值为 N,
10.(14分)如图所示为某游乐场的滑沙场地的简化图,该场地由倾角为 的斜坡AB和水平面BC构成。游客乘坐滑沙板由斜坡的A点静止滑下,经过B点后最终停在C点,已知滑沙板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均为滑沙板与接触面间压力的k=0.5倍 重力加速度g取 忽略空气阻力,假设游客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滑沙板与游客均可视为质点。求:
(1)游客在AB段与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2)游客由A到C运动的总时间
11.(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1.5kg的木板A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A上放置质量为0.5kg的物体B,物体B视为质点,B位于木板A中点处,物体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g取 求:
(1)要使A、B相对滑动,拉力F至少多大;
(2)若木板A的长度为4.0m,当拉力始终保持为F’不变时,经过 的时间A板从B下抽出,则拉力F’是多大
12.(18分)如图所示,圆心角 半径R=3m的光滑圆弧轨道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末端C切线水平;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4.5m的木板D、E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与C端等高且平滑接触;水平传送带固定,且沿顺时针转动。现将质量m=2kg的物块A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离开传送带后从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 BC轨道,已知物块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物块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AB间竖直高度h=0.8m,传送带长度为,木板D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木板E下表面光滑。取
求:
(1)物块A滑到O点时,在C点受到圆弧轨道支持力的大小;
(2)物块A到达 B点所用时间;
(3)物块A与木板E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