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7.1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知道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容。学生结合援疆、援藏的事例,理解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通过新闻素材和事例分析,理解党和国家如何促进民族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党和国家如何促进民族繁荣难点 党和国家如何促进民族繁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情境:今年,发生了很多各民族同庆的大事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胜利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新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回顾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吗?总结:(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2)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3)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聆听思考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主题。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团结之路:民族区域自治的辉煌成就情境1:西藏一跃跨千年/70年巨变看新疆 思考:(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西藏、新疆发生了哪些变化?(多角度分析),体现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西藏、新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总结:(1)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同心筑梦:各民族的团结力量情境2:从“良马援冀”到“铁牛进藏”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成立不足一年的西藏自治区紧急动员,一支由藏、回、汉等民族共同组成的队伍,带着240匹从西藏各地挑选出来的良马,将西藏人民的心意送到河北同胞的手中。33年后,邢台民族亲情回访团驾着60台拖拉机来到西藏相赠,车身“汉藏同心”的红色横幅与33年前马队铃铛声遥相呼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体现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一项方针?总结: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苦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方针?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等。三、繁荣之花:新疆石榴产区的时代新篇情境3: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乡石榴籽村问题:石榴籽村是如何华丽转身,共建繁荣乡村的?总结(1)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3)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视频: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考点拓展:少数民族地区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原因①(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③(经济方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民生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④(人民)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守望相助、大力支持拓展:青少年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①(思想上)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行动上)积极宣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思想 和行为作斗争。 ③(行动上)与各民族同学和平相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问题。谈论 通过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理解西藏、新疆发生了哪些变化,思考原因。 借助案例理解民族团结民族关系的方针,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通过石榴籽村的例子,理解党和政府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明确国家的措施,个人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使命。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