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康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康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大考
地 理 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冷浆田是指那些由于土壤结构或地下水位高等原因导致排水不良,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甚至形成类似沼泽的田地。这类田地通常难以耕作,农作物产量低,甚至无法种植,需要修建排水渠排水。下图示意湖南省某地7月份地下水位、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值线及排水渠分布(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表海拔为156米 B.乙地地下水由西北流向东南
C.丙地地下水位为180米 D.丁地地表海拔最高为122米
2.图中四条排水主沟渠,对冷浆田排水作用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明是上海(31°N,121°E)某公司的员工,于7月20日乘坐某航班出差去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37°N,121°W)。当小明到达圣弗朗西斯科时,当地采用夏令时,时间拨快了一个小时。如图示意小明此次购买的机票(机票上的时间均为当地官方使用的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航班沿最近航线飞行,飞机飞行方向为( )
A.先向东北方向,后向东南方向 B.先向西北方向,后向西南方向
C.始终为东北方向 D.始终为西北方向
4.小明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长约为( )
A.10小时30分钟 B.11小时30分钟 C.12小时30分钟 D.13小时30分钟
5.飞机飞行途中,小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始终处于白天 B.黑夜时间变短 C.黑夜时间变长 D.黑夜时间不变
截至2025年5月初,新疆送北京绿电交易达成电量已经超过3200万千瓦时。2025年4月北京和新疆首创错峰绿电市场化交易新模式,此次错峰绿电主要来自新疆阿勒泰、哈密等地区的光伏发电站,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约3000千米向北京错峰输送1200万千瓦时的交易量,主要满足北京夜间用能需求,首次实现新疆午后阳光“点亮”北京的夜景。下图示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新疆午后阳光能够“点亮”北京夜景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疆午后时段光伏发电量最大 B.北京经济发达,电力需求激增
C.北京与新疆之间存在地方时差 D.新疆气候干燥,太阳辐射较强
7.与哈密相比,4月份阿勒泰光伏发电的优势在于( )
A.占地广,规模大 B.有效发电时间长
C.风沙小,雾霾少 D.太阳光照强度大
8.新疆向北京错峰输送光伏电力的重要意义有( )
①促进新疆光伏发电消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利于缓解光伏发电的波动性,提高其稳定性
③有助于北京电力保供、能源消费的低碳转型④扩大光伏发电规模,调整清洁能源生产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甲地(114°30'E,30°55'N)位于武汉长江北岸,风向和风速呈现周期性变化。图1和图2分别示意该地夏季和冬季的江陆风的风场日变化。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陆风的风向主要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该地夏季和冬季的江风开始形成的时间分别是( )
A.7时 8时 B.8时 7时 C.20时 22时 D.19时 17时
11.该地夏季和冬季的江风速度出现差异,原因主要是( )
①夏季江风与季风同向,风速增大 ②夏季台风频繁,增强局地风速
③冬季江面结冰,热力差异消失 ④冬季江风与季风反向,风速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霜冻线是指地表0℃温度线,是区分是否出现霜冻天气的重要标志线。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霜冻线为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所示锋的性质及其移动方向为( )
A.冷锋、西移 B.暖锋、西移 C.冷锋、东移 D.暖锋、东移
13.此时( )
A.甲地艳阳高照 B.乙地吹偏南风 C.丙地霜冻严重 D.丁地风轻云淡
陆地上的淡水冰川崩解,冰层流入海洋形成冰山。格陵兰岛周边冰山受海流推动,环绕在拉布拉多海周围,然后进入北大西洋航道,使其成为航行危险区。下图为“格陵兰岛周边海域典型冰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冰山分布特征,该海域的洋流系统可能是( )
A.A B.B C.C D.D
15.图中冰山分布集中在40°N以北,影响因素可能是( )
①人类活动 ②海陆分布 ③冰川位置 ④洋流流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图中①②③④四处( )
A.①处海水温度高于②处 B.②处渔业资源最丰富
C.③处航海安全系数最高 D.④处海水的密度最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烟囱效应”是指空间内部空气沿垂直坡度向上或向下,使空气对流加强的现象。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由玻璃板、吸热墙、风口和隔热材料组成,可依靠太阳辐射增加烟囱内外的温差,从而形成烟囱内空气的流动,利用“烟囱效应”来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空调能耗。下图示意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的组成及夏季某时段的工作原理。
(1)白天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可依靠太阳辐射增加烟囱内与室外的温差,试解释原因。(4分)
(2)描述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加强夏季室内通风的过程。(6分)
(3)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可通过调整风口的开关实现供暖的目的。确定风口1和风口2是关闭的,推断冬季白天其他风口的开关情况 ,并画出室内的热力环流图 。(8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泥盆纪(距今416~359百万年)是生物与环境演化的重要转折期,海平面变化、海底火山大规模喷发改变大气成分引起的全球变暖、海洋缺氧等被认为是该时期海洋生物大灭绝的重要原因。该时期陆地植物走向繁盛,地球生命随之翻开新的篇章。
(1)推测图示时期海平面变化状况,并说明原因。(6分)
(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大规模海底火山喷发可能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6分)
(3)晚泥盆纪(距今374~359百万年)是陆地植物逐渐繁盛的时期,推测当时有利于陆地植物走向繁盛的自然条件。(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海拔1474米。庐山之美,美在高山,美在湖泊。庐山之上大小湖泊众多,自然和人工筑坝蓄水形成的湖泊多达数十个。境内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各以庐山为源,流归江湖。
材料二:下图为庐山牯岭镇附近水系、湖泊分布示意图,甲、乙为河流水文观测点。
(1)绘制乙观测点所在河段河流流向,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
(2)与甲观测点相比,简述乙观测点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并简析原因。(6分)
(3)简述庐山人工筑坝蓄水成湖的主要目的。(6分)
南康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大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B C B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B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白天,太阳短波辐射被集热墙吸收;集热墙增温产生的长波辐射被烟囱内空气吸收增温;玻璃板及隔热材料阻挡了烟囱内热量的散失,使得烟囱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4分)
(2)烟囱内空气的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与室内产生气压差;室内空气经由风口4进入烟囱内,并通过烟囱排出室外;室内气压降低,室外空气经由风口5进入室内,从而达到加强室内通风的目的。(6分)
(3)开:风口3、风口4;关:风口5 如下图(8分)
18.(1)随时间变化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特点,气温最高的距今375~370百万年间,海平面最高。其原因是海平面随气温升降而升降。(6分)
(2)海底火山喷发释放大量CO 等温室气体到大气;新增的CO 等温室气体加强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将更多热量传回地面,加强大气的保温作用,促使气温升高,引起全球性变暖。(6分)
(3)海底火山喷发增加的CO 有利于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陆地植物生长;较高的全球平均气温为陆地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较高的全球平均气温促进了水循环,产生了较大的陆地降水量,为陆地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晚泥盆纪海平面下降增加了陆地面积,有利于陆地植物的生长。(8分)
20.(1)
根据图示山脉和水系分布可以看出,乙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该河段由东南流向西北。(4分)
(2)乙观测点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甲观测点位于湖泊上游,乙观测点位于湖泊下游,流域面积大,流量较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流量季节变化小;湖泊沉积了部分泥沙,含沙量减小。(6分)
(3)提供稳定水源(供水);美化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调节局部径流,减轻下游洪涝影响;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水域面积。(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