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校新城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新城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阆中中学新城校区2025年秋高2025级十月学习质量检测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25*3=75
1.穿越剧(剧情涉及时空穿越的内容和元素的影视剧形式)以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
代智慧的碰撞给创作者以足够的操作空间,但也存在肤浅、对历史解读不够严谨等
问题,下面是一部穿越剧的节选,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他们(原始人)把我的话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但字写得歪七扭
疯狂原
八。
一章
始人
②我把手表摘下来,奖励给他(一个原始人),但他却把表砸碎,
分给大家,共享快乐。
③他抽出青铜剑,向敌人杀去。
五章
武王伐

④一个奴隶走过来说“节气到了,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
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
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②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平均分配消费品
④生产资料私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每一次社会基本形态的更替背后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支配着。一旦
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种生产关系被取代就不可避免了。下列关
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
③实现中国梦,需要彻底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④要不断调整经济基础,使其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
2023年8月,中国考古公布最新成果:找到了萨拉乌苏遗址的原始地点,同时发掘
出两个原生文化层位。这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和进行科学发掘的
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从生产力的角度可以推测出,这一时期的人类()
①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主要以采集自然界天然食物为生
③主要使用打制而非磨制的石器
④已经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
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一唐代诗人张籍《野
老歌》。诗歌描述的社会现象表明,在封建社会()
第1页,共6页
①统治者对百姓无情压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②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剥削农民
③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地主阶级占有和支配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14
C.②③
D.③④
6.疫情下的美国超发货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方面穷人深受高通胀的影响,生活
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美国富人却在股市赚得盆满钵满,美国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①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④当前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
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
被剥夺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自身的基本矛盾
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私有制成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可以调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国家
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
①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探索救国真理、复兴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但依然存在明显的局
限性,其原因在于他们()
①主张阶级调和而未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批判
②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③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④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列宁称之为“每个觉悟工人
必读的书籍”,他还指出“《宣言》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
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由此可见,《宣言》(
)
①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并为人民谋求利益的经典著作
②一般原理的运用必须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③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并为其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石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民奋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2页,共6页《2025级10月月考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A A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D A D D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A A B
1.C
【详解】①: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奴隶社会,①排除。
②: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把表砸碎分给大家,符合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②正确。
③:奴隶社会已具有高超的青铜技术,青铜剑的存在,符合周武王所处的奴隶社会的状况,③正确。
④:周武王所处的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材料中奴隶回家收庄稼的情况不符合奴隶社会的历史事实,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A
【详解】①②③: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消费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②③正确。
④: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而不是私有,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A
【详解】①②: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正确相关论述,故①②正确。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不可能彻底解决,③错误。
④:要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使其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B
【详解】①: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
②: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以采集自然界天然食物为生,②正确。
③: 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正确。
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A
【详解】①②:“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来剥削农民,统治者对百姓无情压榨,农民劳而无食的悲惨遭遇,而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则说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①②符合题意。
③: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错误。
④:农民因税多不得食表明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来剥削农民,未涉及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排除④。
故本题选A。
6.A
【详解】①②:疫情下的美国超发货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也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①②符合题意。
③:此选项是材料中现象的影响,不是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④:此选项不是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分析的,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A
【详解】①②: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自身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②符合题意。
③: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得以确立,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私有制也将灭亡,私有制并不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③表述错误。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8.C
【详解】①②③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②③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C
【详解】②④: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②④正确。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主张阶级调和,但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①错误。
③: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发展到最高阶段,当时已经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0.A
【详解】①:列宁称《共产党宣言》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的利益和解放而呼吁的经典著作,①正确。
②:列宁的指出强调了《共产党宣言》中的原理在具体应用时需要与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②正确。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石,③排除。
④:《共产党宣言》确实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但这一点没有在列宁的话中直接体现,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1.C
【详解】②:近代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意识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弊端。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②说法错误。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能参与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③说法错误。
①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①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C
【详解】②④:《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以上都属于马克思著作中的内容,②④观点符合题意。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①观点不符合题意。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不属于马克思著作中的内容,③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A
【详解】①②: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由此可见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源,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加私人财富,而不是为社会创造财富,故③表述错误;
④:雇佣工人失去生产资料,但是没有失去人身自由,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14.D
【详解】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①排除。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十月革命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②排除。
③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A
【详解】①②: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进入新时代,中国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告诉我们,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将会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191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错误。
④: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经受了考验,而不能说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D
【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①排除。
②: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②正确。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③错误。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D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①排除。
②: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排除。
③④: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8.C
【详解】②③: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许多“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由此可见,“第二次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时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②③符合题意。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能给中国革命提供具体的方法,①不选。
④: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借鉴了苏联经验的,并不是完全不同于苏联的新路子,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9.D
【详解】A:“一五”计划的结束是在1957年,我国1956年三大改造已完成,排除A。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B。
C:我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仍存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不符合“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排除C。
D: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D
【详解】①:该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题干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并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①排除。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②正确。
③:该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没有体现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不符合题干要求,③排除。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前后相互衔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1.B
【详解】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符合题意。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而非罢工现象,②说法错误。
③:罢工是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但不能直接预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是由其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长期历史趋势,当前罢工仍属制度内调整,不必然预示灭亡,③说法错误。
④:这些罢工主要是工人为改善工资、工作条件等,并未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D
【详解】①:人猿相揖别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①错误。
②: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②符合题意。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铜铁时代,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3.A
【详解】①:苏联模式的衰败只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曲折,不能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向前、向上的大趋势,①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②正确。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实践是多样的,并不是趋于一致,③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但不能说提供科学范式,因为各国国情不同,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4.A
【详解】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②排在第一位。
③: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中国民主革命找到了社会变革的坚定力量,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排在第二位。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的“主心骨”,①排在第三位。
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④排在第四位。
所以本题的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
故本题选A。
25.B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对于“历史时期”的标注有问题的选项。
A: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B: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错误,但符合题意。
C: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即1949-1956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 ,C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D: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即1956-197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2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这为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根本条件;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这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分析】背景素材:私有制产生的历史条件
考点考查:私有制的产生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阐释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私有制产生的历史条件。可结合材料,从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随着磨制石器、陶器等新技术的应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获得显著发展,社会产品开始出现稳定剩余。氏族首领在管理公共财产和产品分配过程中,逐渐将部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私有观念由此产生→可运用私有制的产生知识,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这为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根本条件。
有效信息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基本生产单位,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可运用私有制的产生知识,从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角度,分析说明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这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7.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即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调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危机一场比一场猛烈,蔓延范围越来越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私人负债也急剧增加,80年代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公共债务大幅上升→可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分析说明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并分析生产过剩的本质。
有效信息②:“失衡”构成了4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常态。资本主义面临的危机如此严重,乃至人们并不把它看成一个简单的经济事件,而是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的衰落→可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8.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另一个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分析】背景素材: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能力考查: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要结合材料并联系教材知识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吸收了人类知识的精华→可联系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②:工人阶级进行的斗争,即早期工人运动(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可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关键词③: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物质力量→可联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9.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考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需调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联系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从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角度分析。
有效信息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可联系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从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的角度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