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2023级九年级模拟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凝望(líng) 呢喃(nán) 海峡(xiá) 淫雨霏霏(fēi)B. 飘逸(yì) 冠冕(ɡuàn) 红晕(yùn) 岸芷汀兰(tīng) C. 妖娆(ráo) 谷穗( suì) 鲜妍( yán) 伛偻提携(lǚ) D. 悲愤(fèn) 喉咙(hóu) 忧戚( qì) 觥筹交错( ɡōnɡ)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 大河上下,顿失涛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 那轻,那聘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D.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留盼,树的摇曳。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学校举办的 “校园文化日” 热闹非凡,各社团摊位前参观体验的同学络绎不绝。老师也加入活动,和我们一起猜灯谜、做手工,这种与民同乐的氛围特别温暖。午后的校园小湖波光粼粼,阳光洒在湖面泛着微光,让人顿感心旷神怡。之前班级图书角丢失书籍的事,也经班长仔细调查,找到了误拿的同学,事情终于水落石出。A. 络绎不绝 B. 与民同乐 C. 心旷神怡 D. 水落石出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字的规范化书写受到了严重冲击。B.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应该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C.广大青少年是否崇德向善,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朝气蓬勃。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有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打底的缘故。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 废:荒废的事业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思C.则有去国怀乡 国:国都 D.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醒能述以文者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 其喜洋洋者矣 醉能同其乐D. 何时而乐耶 朝而往,暮而归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B. 不把外物当作喜悦的原因,不把自己当作悲伤的原因。C. 不因为外物和自己的处境的变化而喜悲。D. 不凭借外物获得喜悦,不凭借自己产生悲伤。8.下列对《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B. 《醉翁亭记》以“乐”字贯穿全文,“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描绘了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景色,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C. 《岳阳楼记》中,作者真实而详细地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意在借景抒情,突出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怀,从而与古仁人形成对比。D. 《醉翁亭记》中,作者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场景,从侧面表现出太守治理下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则按前两句判分)(2分)① 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沁园春 雪》)② ▲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③ ▲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芙蓉花与锦官城①“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成都因芙蓉花得名芙蓉城,简称蓉城。芙蓉之于成都,可谓缘起千年,战国有神龟巧画“芙蓉城”,唐朝有薛涛以芙蓉制彩笺,五代有后蜀皇帝孟昶为花蕊夫人遍种芙蓉花……沧海桑田,芙蓉花从不曾远离成都人的生活。②“芙蓉”一词出现在中国文学典籍中数不胜数,但在唐代之前,芙蓉通常指荷花,如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洁身自好,东汉《古诗十九首》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相思之美。从唐代开始,以水莲和木莲分别指代荷花与芙蓉。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尽花木莲开。”此处的水莲就是荷花,木莲就是芙蓉。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生于陆,故曰地芙蓉。俗呼为皮树。《相如赋》谓之华木。”③芙蓉系我国原产,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莲、地芙蓉,花期在8月至11月,花大色艳,清姿雅质,苏东坡曾赋千古名句:“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1681年,芙蓉被引种到英国邱园,目前全世界共有89个国家种植芙蓉。④____________________。芙蓉花本身是染材。孟昶用木芙蓉鲜花捣汁为浆,染丝作帐,名为芙蓉帐。女校书薛涛则用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浣花溪的水制成浣花笺,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写诗唱和,写下“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的多情诗句。“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深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这是唐人韦庄的《乞彩笺歌》,可见薛涛彩笺当时风头之劲,是后世彩笺的滥觞。⑤李时珍着重研究了芙蓉和霜的关系,称“霜时采花,霜后采叶”,所得皆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效,这都是因为芙蓉清冷宜霜的缘故。此外,芙蓉还是食材,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说:以新鲜的芙蓉花煮嫩豆腐,红白交错,恍若雪霁之霞,名雪霁羹。而芙蓉与鸡肉一道可制成芙蓉花鸡片,与粳米一道可煮芙蓉花粥。⑥成都作为芙蓉原产地之一,栽培芙蓉亦有千年历史,唐代诗人张立《咏蜀都城上芙蓉花》有“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宋人赵抃的《成都古今记》载:“唐玄宗以芙蓉花汁调香粉作御墨,曰龙香剂。”可见芙蓉当时已在宫苑及庭院中广泛栽培。⑦清乾隆年间,四川总督李世杰重修城垣,在周围“种芙蓉,且间以桃柳,用毕役焉”,重现当年“四十里如锦绣”的壮丽景象。清代汪灏《广群芳谱》记载:“丞相祠中有木芙蓉盛开,其本高二丈,千围四尺,花儿万余,畅茂散漫。”诗人杨燮也在《锦城竹枝词》中描绘花开盛景:“一扬二益古名邦,禁得车尘半点无。四十里城花作郭,芙蓉园绕几千株。”(选自《成都日报》,有删改)10. 引用是常见的说明方法。本文文第②段与第③段分别引用了屈原的《离骚》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分)11.在编写这篇文章时,编者无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遗漏。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原文哪个位置?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3分)1983年,芙蓉被确认为成都市花,农历九月初九为市花节。每年芙蓉盛放时,街头、公园处处有驻足赏芙蓉的市民游客。细看一朵芙蓉,单瓣、复瓣、重瓣,姿色卓异:白色、粉色、红色、深红色、混色,色彩纷呈。最妙的是“醉芙蓉”,因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变化,一日三变其色:日出开白花,日中渐变桃红色,日暮又变成深红,令人惊叹。A放在②段之后 B放在③段后 C放在④段后12、 结合全文内容,在第④段中的画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并阐述这样写的理由。(总共30个字哇?)(不超过30个字)(3分)五、作文(60分)13.读《岳阳楼记》,我们难忘洞庭的“阴”与“晴”——雨天引人悲,晴天让人喜。生活里的“晴天”,或许是顺遂的喜悦;“阴天”,可能是失意的低落。但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从容从不受眼前境遇左右。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书写生活中的“晴天”或者“阴天”给你的体验和感受。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①杜甫糁②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③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①这首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夏之交,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后。当时作者卜居成都草堂。②糁(sǎn),原意为饭粒,这里引申为散落、散布。③雉子:小野鸡;一作“稚子”,指嫩笋芽。1.请从意象运用的角度,分析诗歌前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 分)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初夏乡村图,诗中的 “无人见” 与 “傍母眠” 看似无关,实则关联紧密,请简要分析。(2 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鼓山记[清]陈衍福州之山,以鼓山为最著。山在城东三十里,巅有巨石如鼓,故名。余以秋日偕友往游,自山麓拾级而上,道旁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时闻禽鸟啁啾,与风叶相和,泠然有天籁之趣。行约三里,见一瀑自崖巅飞泻而下,如素练垂空,溅沫成雨,寒气袭人。瀑下有潭,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潭侧有亭,题曰“观瀑”,坐亭中观瀑,飞沫沾衣,心窃乐之。复前行,路益陡,石级如天梯。攀援久之,始至半山寺。寺僧出迎,延入方丈,啜茗谈禅。僧言山中有十八洞,洞洞各异,尤以“达摩洞”为奇,洞内石乳下垂,如钟如笋,千姿百态。余与友遂往探之,洞深数丈,幽暗难行,秉烛而入,见石景奇幻,果如僧言。出洞后,复登绝顶。时已薄暮,夕阳挂山,云霞满天,俯视福州城郭,烟火万家,历历在目。江如练带,绕郭而去,令人心旷神怡。忽忆昔年游黄山,虽奇绝,然鼓山之秀,自有独到之处。日暮兴尽,乃循原路而归,虽足力疲甚,而意犹未尽。(选自《石遗室文集》,有删改)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2分)A. 以鼓山为最著 著:著名B. 延入方丈 延:邀请C. 秉烛而入 秉:拿着D. 时已薄暮 薄:稀薄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时闻禽鸟啁啾,与风叶相和,泠然有天籁之趣。(3分)(2)日暮兴尽,乃循原路而归,虽足力疲甚,而意犹未尽。(3分)5. 作者在文末写道“虽足力疲甚,而意犹未尽”。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为何“意犹未尽”。(4分)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6. 下列不是艾青早期作品的是( )(2分)A. 《我爱这土地》B. 《光的赞歌》C. 《黎明的通知》D. 《向太阳》7.同是描绘“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与毛泽东《沁园春·雪》所营造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分析这种不同。(2分)(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草木私语李娟①我总觉得,故乡的草木是有灵性的,它们以一种静默而固执的方式,参与并记录着村庄的兴衰。②老屋的后院曾有一棵极大的槐树,据说是曾祖父手植。它的华盖如云,荫蔽了半个院落。春日里,它开出一串串洁白的花,甜香浓郁,引得蜂蝶终日喧闹。那时,祖母会指挥我们用长竹竿敲打枝条,雪般的槐花便簌簌落下,捡拾洗净,或蒸或炒,便是贫瘠岁月里最温柔的馈赠。夏夜,繁星透过叶隙闪烁,我们躺在竹床上,听树叶在风中的沙沙声,像是树在讲述古老的梦呓。那时的它,是家族兴旺的见证者,蓬勃、慈爱,充满生机。③后来,举家迁往城里,老屋便被铁锁禁锢,连同那棵槐树,一同被遗落在时光的角落里。数年后再回去,只见它枝干虬曲,树皮皲裂,竟显出从未有过的老态。它依然站在那里,固执地守望着空无一人的庭院,守着一地荒芜和寂静。一阵风过,枝叶摇动,那沙沙声竟似一声沉重的叹息,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落寞。那一刻我明白,它的灵性在于它的记忆,它记得每一场欢宴与别离,并将这记忆镌刻进年轮里。④不只是槐树,故乡的草木大抵如此。⑤村口那排歪脖子柳树,总在春汛时被河水淹没一截,树干上留下深褐的水痕,像岁月烙下的印记。它们年复一年地感受着河水的涨落,聆听着村庄的呼吸。田埂上的野菊花,秋日里开得没心没肺,金黄一片,它们记得每一个弯腰劳作的背影,记得汗水滴入泥土的重量。就连那些石缝间的野草,也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倔强,年年枯荣,它们记得土地的贫瘠与丰饶。⑥草木的私语,需要一颗静默的心才能听见。它们从不喧哗,只是用一枯一荣、一绿一黄来诉说时光的流转,见证生命的更迭。它们目睹了红白喜事的喧闹,倾听过深夜的叹息,陪伴过孤独的老人,也抚慰过无知的孩童。它们才是村庄最恒久的居民,是土地最忠实的史官。⑦城市的绿化带里也有树,整齐划一,被精心修剪成同样的姿态。它们当然也是美的,是一种被规划、被定义的美。但它们似乎失去了与土地最深切的联结,失去了那种野蛮生长的自由和诉说的欲望。它们的生命里,缺少了那份与一个家族、一个村庄共呼吸、同命运的“灵性”。⑧我终于懂得,草木的灵性,并非玄妙之物,而是源于它与土地、与人之间那种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相互守望与浸染。它的根,紧紧抓着脚下的泥土,也紧紧抓着一段绵长的、关于家的记忆。⑨老槐树最终在一个雷雨夜轰然倒下,像一位完成使命的巨人。父亲说,树心早已空了。我抚摸着那巨大的、布满青苔的树墩,一圈圈年轮清晰无比,仿佛一部摊开的、无声的编年史。我没有悲伤,反而感到一种深沉的平静。它终于不用再独自守望着无尽的时光了。⑩而在它倒下的地方,次年春,一株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在温暖的阳光下,颤巍巍地,开始了另一场守望。8.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作者为什么认为“草木是有灵性的”。(6分)9.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分)它们才是村庄最恒久的居民,是土地最忠实的史官。10.文章第⑦段写“城市的树”,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11.文章以“草木私语”为题,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4分)四、语言运用(共12分)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山水”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山水 歌】龙年春晚,一曲《上春山》勾起了许多人春日踏青的游兴。请依据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每空不超过10个字)。(2)【山水 画】下面是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一段介绍。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处,注意语意准确连贯。人们常说“江山如画”,其实早在千年之前,① 。他们或忠于实景状山摹水,或依托山水畅意抒情,可谓山川草木尽绘笔端,悲喜哀乐自在胸中,可以说,画者绘出了山水的灵性,② 。欣赏中国山水画,既要看其物象美,还要看其笔墨美、人格美。有趣的是,③ ,比如用来评价笔墨书画的“清、沉、平、和”,亦可用以褒奖“磊落”“朴实”“中正”“文雅”等人格魅力。不过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山水画,还需读懂其中辩证统一的哲思美:你看,“山”是静,“水”是动,有动静相宜之意;④ ;“山”是实,“水”是虚,讲虚实相生之道。这浩如烟海的山水画,筑就了中国画者的心灵居所,更成就了中国人的文化大观。(3)【山水 言】请参照示例,根据下面给出的情境和提示补充语句(可以是诗句),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洁、鲜明、生动。面对考了高分骄傲自大的同学,你想以山或水为喻提醒他,你可以这样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或者这样说①“ 。”面对考试失利灰心沮丧的同学,你化用与山或水相关的诗文鼓励他,你可以这样说:“今日逆水行舟,明朝登凌绝顶”,或者这样说②“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