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1课时备课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上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变废为宝有妙招》第1课时备课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变废为宝有妙招》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变废为宝有妙招》是统编版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内容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共设计了三课内容,引导学生从环境污染问题人手,关注垃圾的再利用,倡导学生过低碳、绿色的生活,体现了从知到行的递进过程。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侧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学会节约资源。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侧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学会过绿色生活,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2.课时内容分析:(1)本课共有三个话题,可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授,“垃圾来源追踪”“分类达人挑战赛”“创意改造秀”。(2)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垃圾来源追踪》,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懂得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能节约资源、再利用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关系建构:本单元属于社会教育主题,三课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从“认识污染”到“解决污染”,再到“低碳生活”。资源挖掘:视频《建筑垃圾从何而来》《长江口垃圾倾倒案》
课标分析 1.通过课前搜集塑料制品,探究塑料的性能、找出塑料制品的代替品等活动,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法治观念,道德修养)2.通过画垃圾分类的手抄报、分小组调查城市生活的垃圾丢弃、处理分析情况,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能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健全人格,责任意识)3.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图片,了解全球的气温变暖的现状,地球变暖与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说说自己的生活打算,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学习过低碳绿色的生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1.学生们从小就接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样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2.保护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在学校生活中,对环境污染并不陌生。3.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的环保活动,知道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未知经验:1.没有充分认识、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不是很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意义。2.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做到减少碳排放,过低碳绿色的生活。3.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通过变废为宝等活动能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个性差异:1.部分学生对生活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够重视。2.个别同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对于低碳生活了解不到位。3.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做到低碳环保。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环境保护我自己做了就有用吗?我保护环境了真的对大社会有用吗?环境保护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看视频等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
2.通过亲历、调查、采访、体验等认识到垃圾暴增带了的巨大危害。
学习重难点 1.认识到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带来的巨大危害。2.垃圾科学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课前准备 课本 课件 视频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 同学们在假日都爬过什么山 (课件出示照片)
这些名山大川风景秀丽,让人赏心悦目啊。但是 如果你见到这样几座垃圾山(出示垃圾山图片)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回答。
预设:垃圾真多; 一定臭气熏天。
3.小结:是的,垃圾越来越多,而且危害巨大。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 《变废为宝有妙招》的第一课时,暴增的垃圾这部分内容。
暴增的垃圾(目标1) 任务1:垃圾来源追踪记录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 环节一、生活垃圾的产生
1.请回想一下,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丢弃过哪些垃圾
2.学生交流。
3.小结:这些垃圾,基本都是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称之为生活垃圾。
环节二、其他垃圾的来源1.你还见过其他垃圾吗
2.学生交流。播放视频《建筑垃圾从何而来》
3.小结:不仅居民生活会产生垃圾,商业往来、企业经营、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等也会产生垃圾。垃圾来源于我们每一天的生产与生活。
环节三、一天垃圾的统计与推算1.家庭中一天垃圾数量统计。
2.学生和老师一起称重、推算小区的垃圾数量。
3.拓展北京、上海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
4.小结:作为14亿人口大国,如果全国的垃圾堆在一起,会堆出无数座垃圾山。
环节四、垃圾暴增的特点1.分组调查一下,生活周边是否有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的情况。这些暴增的垃圾都到了哪儿,通常怎么处理它们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就是填埋和焚烧。 学生通过交流能够说出垃圾的来源通过计算能够知道我们每天都会产生非常多的垃圾学生能够积极讨论、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大 预设:对垃圾数量的巨大,认识不足补救:通过交流,计算,对垃圾巨大的数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垃圾的危害 任务1:垃圾来源追踪记录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 环节一、垃圾的危害
1.通过看新闻、读文章、进行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调查,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看视频《垃圾跨界倾倒》
2.学生交流。
(1)挤占我们宝贵的生存空间。未经处理的电池、混合废塑料、玻璃瓶大概有多长的“寿命”?
(2)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环节二、如何面对暴增的垃圾
1.面对暴增的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交流。
3.小结:我们是垃圾的生产者,也是垃圾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垃圾问题的解决
者。 学生通过观看垃圾倾倒的视频,能够直观感受到垃圾的危害 预设:对垃圾危害认识不足补救:同伴合作,观看视频,对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想想为了改变暴增垃圾的现状,你可以做些什么? 拓展性作业 3 5分钟
板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