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沱江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沱江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沱江中学2025-2026学年上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多彩四季”为主题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下面是小语分享的一段写故乡美景的文字,请你阅读语段,完成1-4题。
阳春三月,杨柳夹岸,莺啼婉转,A应和清风流水,①酝niàng_____生机,令人陶醉;夏时湿地公园菡萏映日,欹斜摇曳,争奇斗艳,②静mì_____惬意;秋天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河面,那一点点B光晕烘托出一片安静而祥和的夜;冬日则余晖斜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大人和孩子们在公园里踏雪赏梅,舒展筋骨。家乡美景,真可谓目不暇接啊!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A应和______ B光晕_______
2.请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①酝niàng_____ ②静mì_____
3.同学们纷纷在这段文字下留言,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蝉鸣声声,蛙鸣阵阵,它们交织成了一曲大自然的颂歌。
B.金秋时节,金黄的稻穗随风起伏,如波涛汹涌的大海。
C.我们在语文学习之旅中不断探索,赏四季风景,品人生百态。
D.通过细心观察生活,让我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感。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A.③①②⑤④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⑤④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声临其境》这档原创声音类节目吸引了各地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了收视率新高。
B.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伊始,我们应该提前做好计划,充实地度过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
C.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枫树披上了红装,市民们呼朋引伴前来观赏。
D.校园艺术节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们尽显青春风采。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辞的有“舍弟、尊君、敝人”等词,而表示敬辞的有“令爱、贤弟、家君”等词。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概括了全曲的内容,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愁绪。
7.游祖国大地,赏自然美景,抒内心情思。请你完善“自然风光”古诗辑录的内容。(6分)
景色 作用 诗句
颂春之景 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春天的健美有力、勇往直前 ①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暮春之景 渲染了黯淡、凄楚的环境气氛 ②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山水之景 动静结合,描绘了大海的浩渺与山岛的耸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深秋之景 运用白描手法描绘秋景,表达游子的悲情。 ④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自然,走过四季!(6分)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设计好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
(2)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啬对四季的描绘。小明搜集到了一些描绘四季的对联,请你根据下列对联所描绘的景物特征,按春夏秋冬进行排序(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2分)
①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藕花香。②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
③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④丹桂香飘赏心乐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
(3)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唤醒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珍视,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不超过15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非文学作品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1题。
【材料一】
家庭教育,即在家庭中实施的教育,通常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同时也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自古以来,中国长期处于以亲子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个体家庭始终包含在宗族或家族体系之中,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视为宗族或家族的成员,在君权和父权有机统一的家长教导和监督下,从事着一切活动。因此,注重家教,不仅是个体家庭巩固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古人认为,“天下之本在家”,只有搞好家教才能“齐家”;只有通过“齐家”,才能实现“国治天下平”。而“齐家”在于“修身”,所以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把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旨在传授为人处世之道以求得“家天下”的长治久安。
(选自《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删改)
【材料二】
古代家庭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许多传统的家教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天的家教仍有参考的价值。如孔子认为,父母要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子辈;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当好子女的表率。如果其身不正,就必然把孩子带坏。
北宋名臣王旦主张和睦宽人,以无言之教感化家人;以身作则,善于引导。在治家教子方面,王旦从不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子,即使家人和子弟犯有过失,他也不置一词,只是用错误的事实使他们知过能改,所以家人和子弟未尝见其怒过。
清末曾国藩教子广博学习,严格要求。做人和做学问注意身教,不一味责备子女,而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子女互相讨论,积极引导。他不仅在道理上讲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还具体指导儿子怎样学,如先学什么,次学什么,态度应如何等。
(选自《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删改)
【材料三】
现代的家庭教育应真正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传统家庭教育,永远是孝道为先,凡事顺从父母。这种单向服从的习俗,可能是中国人没有学会沟通的原因。但时代在变,单向服从已不能解决越来越复杂的现实问题,做父母的要敞开心扉跟儿女沟通,做子女的也应开放对谈的通道。心平气和地分享彼此的情绪和想法,对双方都是必要的。
做父母的应坚持原则:不要关闭跟孩子沟通的窗口。譬如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在床头上放一个杯子,孩子若有心事,可以把写好的纸条放进那个杯子,这样就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慢慢地你会发现,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并不亚于你教给他们的。
(选自《家人之间的沟通与鼓励》,有删改)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在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B.由【材料二】可知,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要批判吸收。
C.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改变孝道为先的传统,做父母的必须转变观念,顺从儿女。
D.做父母的只要坚持多与孩子沟通的原则,放下身段,一切问题就都能解决。
10.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家庭教育是在家里实施的教育,也就是指长辈对晚辈进行的教育。
B.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对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
C.古代家教中,父母对子女要求严格,态度严厉,效果显著,如北宋名臣王旦的家教。
D.传统的家庭教育永远是孝道为先,单向服从,这就是中国人没有学会沟通的原因。
11.古代家庭教育的哪些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参考的价值?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上班途中要穿过一大片江南的田野。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蛙鸣如暴雨骤落、万锅齐沸,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摊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阳光、蛙鸣、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响亮、如此的蓬勃。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震撼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的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已围起了近三十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的画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室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⑤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般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⑥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让这幅图画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⑦春天是缤纷烂漫的代名词,然而这缤纷烂漫,又何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摄录和写真?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之时,我到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孩。内向和不善言辞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而对被“结对”的那些孩子来说,这一特征似乎更为明显,和我“结对”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我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却发现原本站在身旁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也没有找到,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就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我刚到学校后面山上采来的,送给叔叔。”她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分明就是最美的春光!
⑧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紫薇也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在文中盛赞江南的春天,思路清晰,抒彩十分浓厚。
B.“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般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
C.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那风景、那人物无不洋溢着动人的光彩。
D.第⑦段“捧着”一词写出动作之小心,表现“我”对映山红的珍视。
13.文章叙写了“我”三次感知春天的经历,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
(1)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紫薇也绽起了浅浅的嫩芽。(从写景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我”心中,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6-17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6.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甲】诗为五律,韵脚有“前”“悬”“年”“边”,【乙】诗为七绝,韵脚有“霜”“乡”,两诗读来均富有声韵之美。
B【甲】诗的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着新事物孕育在旧事物当中的哲理。
C.【甲】诗首联写“客路”“行舟”,暗含诗人虽身在江南,而神驰故里,故匆匆赶路,急于归家之情。
D.【乙】诗一、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大漠似雪,月华如霜,写出了边地荒凉和凄冷的特点。
17.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分别从哪两句体会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21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 ”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①镒(yì):重量单位。②馆:这里指自己的家。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3)三年归休__________________ (4)王贤其母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下车引之 不义之物 B.去:太丘舍去 子其去之
C.以:以金赐其母 以观沧海 D.子:对子骂父 孝子之事亲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形象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3分)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作者名)创作的《 》(作品名)。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你还阅读过该书的哪一篇文章《 》。(3分)
三、写作(50 分)
23.升入初中,来到新校园,我们先后经历了难忘的军训、有趣的班级活动、激烈的校运会,也在新奇的新学科学习中探索未知,在多彩的社团活动里追逐热爱,更在鲜活的校园日常中收获温暖,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有欢笑,有感动,有汗水,有泪水……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其中,哪一件事让你最难以忘怀?哪一幕让你深受触动?请你回忆进入初中以来的情景,以《那一幕,触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50分)
具体要求:①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②文中不得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班级名、老师姓名等信息。
2025-2026学年上期第一次学情调研七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A应和hè B光晕yùn
2.①酝niàng 酿 ②静mì 谧
3.D 4.A 5.A 6.B
7.①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④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1)活动三:旅游观光,走进大自然 活动四:身体力行,保护大自然
(2)②①④③
(3)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合理即可得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非文学作品阅读(7分)
9.A
10.B
11.①父母要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子辈,以身作则,给子女做好表率;②和气待人,善于引导,以无言之教感化家人;③父母教育孩子要严格要求,注意身教,具体指导。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12.B
13.①“我”听到铺天盖地的蛙鸣声;②“我”看到几万亩金黄的油菜花;③女孩为“我”采摘映山红。
14.(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蛙鸣声比作波涛,生动形象地写出蛙鸣声之大、气势之盛,表现出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我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或: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近乎沸腾”极言蛙鸣声的密集与激烈程度,表现出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我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渲染欢乐的气氛,烘托“我”的愉悦心情;表达了“我”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憧憬。
15.江南的春天不仅景物美,还具有人情美。通过声音,“我”感知到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活力;通过色彩,“我”体会到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
(三)古诗阅读(5分)
16.C
17.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从“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可以体会到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引发的思乡之情。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18.(1)约定 (2)丢下 (3)休假 (4)认为…贤惠(认为…贤良、认为…贤德)
19.A.之:代词,指元芳/结构助词,的;B.去:离开/拿走
C.以:介词,把/连词,来 D.子:儿子
20.(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2)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
21.共同之处: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甲]文:做人要讲诚信,守礼节。[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参考译文][乙]田子当宰相,三年后回家休假,他得到百镒黄金,献给他的母亲。母亲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黄金的 ”(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发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吗 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到家里。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还是拿走它们吧。田子感到很惭愧,跑出门去,到朝堂上退还了黄金,想辞去官职并请求(君王让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的母亲很贤惠,喜欢她的深明大义,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仍然当宰相,把黄金赏给了他的母亲。
(五)名著阅读(3分)
22.鲁迅 《朝花夕拾》 (第三空,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任选一篇)《狗 猫 鼠》《阿长与 <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三、写作(50 分)以《那一幕,触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类别 项目 A.内容 B.语言 C.结构 D.书写 评分细则
一类文 (45-50分)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 没有语病 结构严谨 条理清楚 卷面整洁 书写美观 ①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而且具备ABCD四项条件的,评一类上(49-50分);②具备其中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中(47-48分);③基本具备ABCD四项条件,评一类下(45-46分)。
二类文 (35-44分) 符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 偶有语病 结构合理 条理比较清楚 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 以3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B项和另两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文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ABCD 四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或立意较深,或构思较巧,或语言较生动形象的,可评二类上(41-44分);③具备B项条件,而另三项只达到三类文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文 (27-34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比较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较真实 语言比较通顺 语病不多 结构较合理 条理较清楚 卷面较整洁 书写较规范 以30分为基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ABCD四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B项较好的,酌情加分;③ACD三项中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文 (18-26分) 偏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 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结构不合理 条理不清楚 卷面较凌乱 错别字多 以2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于ABCD四项之一者,评为四类文,获得基准分;②有三项较好的,酌情加分;③ABCD四项中占有三项的酌情减分
五类文 (0-17分)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或抄袭 语病严重 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卷面凌乱 字迹难辨 以13分为基准,适当浮动:①凡属于ABCD四项之一者,评为五类文,获得基准分;②有三项较好的,酌情加分:③ABCD四项中占有三项的酌情减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