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射洪中学高2025级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DDDC 6-10 BBDBD 11-15 BCDCC16-20 CCBAC 21-25 DBBCD 26-30ACCAC31-35ADDCD 36-40 CBDDD综合题41、(1)纬度位置、海拔、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坡向、大气透明度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差异大;(2分)总体上北部多,南部少;(2分)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呈减少趋势。(2分)(3)河西走廊地区海拔较高,大气透明度较高,太阳辐射强;(2分)晴天日数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太阳能资源为清洁能源,无污染;(2分)太阳能资源为可再生能源。(2分)射洪中学高2025级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科学家利用各种方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下列事物被称为天体的是A.待发射的宇宙探测器 B.地球C.电磁波接收装置 D.陨石2.进入小行星带的宇宙探测器属于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可观测宇宙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某小说中的“三体文明”距离我们地球文明四光年。“三体人”所在的星球同时围绕着三颗“太阳”运动。在引力拉扯中,三颗“太阳”的轨道以及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三体”星球上的环境十分恶劣。经历了百余次的文明毁灭与重生,“三体人”迫不得已要逃离母星,寻找新家园。完成下面两题。3.和小说中的“三体”星系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4.“三体人”的母星最有可能是A.恒星 B.卫星 C.彗星 D.行星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发射场发射,并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6月2日嫦娥六号(如图)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采样任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环绕卫星公转B.月球由炽热气体组成C.地月转移轨道位于太阳系D.尚未发射的探测器属于天体6.月球无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日、月距离过远 B.月面昼夜温差大C.地震、火山频发 D.大气层厚度过大“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运行到地球和金星中间,且连成一条直线,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图示意部分天体及其运行轨道。据此完成下面两题。7.与“月掩金星”现象密切相关的条件是A.行星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 B.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C.月球的体积远小于金星 D.金地距离远大于地月距离8.本次“月掩金星”现象发生时,月球和金星可能分别位于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数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能够从除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在不断探寻当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与我们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即开普勒-186f,它距离地球约500光年,半径大约是地球的1.1倍。该行星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在宜居带内的行星,水是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如图为地球与开普勒-186f图。据此完成9~11题。9.开普勒-186f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 B.银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10.该行星存在液态水的主要依据是A.体积、质量大于地球 B.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C.分布浩瀚无边的海洋 D.与被环绕的恒星距离适中11.推测该行星与地球的相似点主要有①存在高级智慧人类 ②被浓密的大气包围③构造运动频发剧烈 ④所处宇宙环境安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某电影讲述了因太阳“氦闪”,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向木星,借助木星引力使地球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图中的比邻星是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按照计划,将地球从A推进至B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A.金星轨道 B.水星轨道 C.火星轨道 D.土星轨道13.地球流浪2500年,最终进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关于地球进入“宜居轨道”C后的推测,可信的是( )A.比邻星周围仅有地球一颗行星 B.比邻星的体积、质量和太阳相近C.地球表面没有一定厚度的大气 D.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年),其中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青藏高原。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4.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B.由南向北递增C.乙地最高,受地形影响 D.甲地最低,受纬度影响15.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炭、石油和地热能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B.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C.太阳辐射是大气和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近日,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这是我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透过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据此完成16~18题。16.与西北地区相比,在济南周边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是①光照充足 ②资金、技术力量雄厚③土地成本低 ④高速公路网密集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7.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条件 B.水文条件 C.气象条件 D.土壤条件18.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A.南方水乡 B.青藏高原 C.西北戈壁 D.东南丘陵丹麦奥胡斯大学利用我国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太阳有一天可能会用比往常强烈数万倍的超级耀斑“轰炸”地球,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9.关于材料中提到的“超级耀斑”,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在太阳色球层 B.每11年必爆发一次C.温度比其他区域低 D.肉眼可以直接观测20.“超级耀斑”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通信C.带来大量能量,使得地球大气异常升温 D.会产生极光现象下图为某学校学生制作的“简易太阳活动观测装置示意图”,其原理是让太阳光通过遮阳罩和望远镜后,再投射到投影屏上,以便于观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1.用该装置可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A.日珥 B.太阳风 C.太阳耀斑 D.太阳黑子22.使用该装置观测太阳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能正午时刻观测 B.可直接用肉眼观测C.必须戴护目镜观测 D.可在阴天天气观测下图为NASA观测到的某次太阳活动出现前后的影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3.图中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及其发生圈层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光球层 B.耀斑色球层C.太阳风日冕层 D.日珥色球层24.下列与该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A.影响长波通信 B.全球农业欠收C.扰乱地球磁场 D.全球降水增多“夸父计划”是我国继“嫦娥计划”后又一重要的空间探测计划。该计划主要是针对太阳活动进行监测,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日地空间环境,为灾害性空间环境预报提供观测数据。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连线上设置一颗卫星,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5.该卫星可在太阳光球层监测到的太阳活动是A.太阳风 B.耀斑 C.日珥 D.黑子26.当太阳活动增强时,给该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A.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 B.卫星被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击毁C.卫星被引发的“流星雨”袭击 D.卫星周围空间温度过低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最早出现在3亿年前。下图分别为三眼恐龙虾照片与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7.三眼恐龙虾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28.下列关于地球各阶段历史演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古宙是形成煤矿的重要时代B.古生代末期地球开始出现生命大爆发C.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发展迅速D.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50%海生无脊椎物种灭绝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研究发现,该地气候越湿润,地表径流量越大,流速也越快。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9.在石灰岩中可能找到A.蕨类植物化石 B.始祖鸟的化石C.被子植物化石 D.哺乳动物化石30.沉积环境最为湿润的岩层,形成于A.古近纪 B.白垩纪 C.侏罗纪 D.三叠纪2025年5月,我国古生物科考队在日喀则市定日县岗嘎镇附近发现了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嘴长且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9000万年(中生代)的海洋中。如图示意鱼龙化石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1.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珠穆朗玛峰在地质历史上A.经历了沧海至山地的变化 B.比较寒冷干燥C.陆地上食物非常充足 D.海域光照条件较差32.鱼龙繁盛时期A.现代地貌格局形成 B.铁矿重要形成时期C.我国东北抬升成陆 D.鸟类已经开始出现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约1.6亿年前,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皮毛、听觉发达、善攀爬、喜捕食鸟类等特点。下图为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复原图,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3.该古生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A.浩瀚的海洋 B.寒冷的冰原 C.干旱的沙漠 D.茂密的森林34.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A.辽宁白垩兽 B.东北三叠兽 C.中华侏罗兽 D.亚洲新生兽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35.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M表示古登堡界面D.F、G表示地核,F由非固体物质组成36.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在N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7.某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随后引发海啸。此次地震和海啸,分别发生在图中A.I、Ⅱ层 B.Ⅲ、IV层 C.V、V层 D.Ⅱ、IV层38.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梦想。若地球科学家们能够一直掘进到地心,则依次钻探的是A.地壳一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一古登堡界面B.地壳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幔—莫霍界面一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如图为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40.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0分)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河西走廊东部位于乌鞘岭以西、祁连山北麓,海拔1300~3100米。目前,河西走廊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村集体经济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东部等高线及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1)指出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自然因素。(6分)▲(2)描述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3)从太阳能资源角度,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原因。(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docx 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