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阶段性评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20=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B D A C D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B C C B C D B D二、非选择题21.(4分)(1)Hg (2)H2 O (3)N2 (4)O2(点燃)22.(6分)(1)E(2)C(3)D(4)B(5)F(6)G(光照)23.(5分)(1)① P + O2 P2O5 ② B(催化剂)(2)FeOOH中存在氢元素和氧元素; H2O H2 + O2(3)b24.(6分)(1)过滤、漏斗、引流 (2)活性炭 (3)蒸发 (4)a25.(2分) FeO + CO2 Fe3O4 + C 分解反应(△)26.(12分)① 铁架台 ② 长颈漏斗(2)E、棉花团、KMnO4 K2MnO4 + MnO2 + O2(MnO2) (MnO2)(3)C、 H2O2 H2O + O2 、催化作用、不变。(△)(4)KClO3 KCl + O2(5)B或C、 D(点燃)27.(8分)(一)银白色 气泡 发出耀眼的白光 (二)电能(△)(三)(1) Mg + CO2 MgO + C (2)> (3)MgO是白色的(4)Mg2(OH)2CO3 MgO + H2O + CO228(5分)(1)NH4HCO3 (2)KMnO4 (3)C ,MnO2 (4)NaCl29.(12分)(1) 沸点 物理变化 (2)A(3)大于 (4)A (5)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不能 ③防潮④CaO2 + H2O Ca(OH)2 + O2(5)Na2O2 + CO2 Na2CO3 +O2 能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6)放热(。)九年级化学阶段性学习评价说明: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 B.矿泉水 C.酸牛奶 D.食用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铜常用于做电线电缆C.酒精用作实验室燃料 D.液氮用作医疗冷冻剂3.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铁锅生锈 D.电灯发光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氨气—NH4 B.金刚石—C C.锰酸钾—KMnO4 D.氧化铜—CuO2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 归类 内容A 可燃气体 氢气、氧气、天然气B 可做反应的容器 试管、量筒、烧杯C 受热会分解的物质 铜绿、碳酸氢铵、水D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6.下图是“KClO3 制氧气并验证其性质”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 B .制取 C .验满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7.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B.用100mL量筒量取8.5mL水C.点燃镁带可以用坩埚钳夹持 D.给玻璃器皿加热时都需垫上陶土网(O2N2CO2) (B.物质中元素种类:NH4NO3NaOH NaCl由多到少)8.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由大到小) (A.空气中体积含量:)(D.物质的热稳定性:K2MnO4KMnO4NH4HCO3由强到弱) (C.酒精灯火焰温度:外焰 内焰 焰心由低到高)(点燃)9.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正确的是(光照、叶绿素)A.镁在空气中点燃:Mg + O2 MgO(△)B.工业上制备O2:CO2 + H2O O2 + C6H12O6(MnO2)C.加热铜绿固体:Cu2(OH)2CO3 Cu + CO2 + H2O + O2D.双氧水分解:H2O2 H2 + O210.空气燃料电池具有高效、安全、成本低等许多优点,电池内发生的总反应化学表达式为:Zn+O2 ZnO,下列关于该种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电池废旧后不可随意丢弃C.反应所需的氧气来源于空气 D.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11.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元素符号为SeC.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12.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描述正确的是A.充分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有固体残留B.电解水实验加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C.为加快过滤的速度,用玻璃棒在漏斗内不断搅拌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13. 实验室加热Ca(OH)2和NH4Cl的混合物制取N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装置①中试管口有较多水珠出现,说明反应生成了水B. 用装置②收集NH3,说明NH3的密度比空气大C. 装置③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NH3D. 装置③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说明NH3可能易溶于水(△) (点燃)14.下列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O2点燃)A.S SO3 B.NH4HCO3 N2(MnO2、 KClO3O2) C. D.Fe Fe2O31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水和双氧水 取样,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B 检验O2中是否混有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C 除去K2MnO4固体中混有的KMnO4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D 分离铜粉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16.如图为H2O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转化①是物理变化(高温)B. 转化②中产生O2、H2的体积比为2:1C. 转化③的表达式为C + H2O CO + H2D. 转化④能量转化为太阳能变为化学能17.下列各组物质,利用括号内方法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氧气、氮气(利用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B.CuO、MgO(观察颜色)C.CaCl2溶液、MgCl2溶液(使用肥皂水,观察现象) D.浓氨水、蒸馏水(闻气味)18.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变化与守恒: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推测水中含有氢、氧元素B. 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C. 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二者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19. 为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实验1:将铁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红热现象。将铁粉洒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实验2:将在空气中灼烧到红热的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实验3:将氧化铁粉末放入5%的双氧水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气泡逐渐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1说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小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B.实验2说明反应物的种类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C.实验3说明氧化铁粉末可以加快双氧水分解D.实验3中气泡产生的速率变慢主要原因是双氧水浓度下降(bax9.60t1t225.0固体或气体质量/g加热时间)20.右图为24.5g氯酸钾和0.5g 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的变化情况(已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前未达到反应所需温度B.曲线b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C.x数值为15.4D.在t1~t2时段(不包含t1和t2),固体物质有二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21.(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1)水银 ▲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 ▲ ; (4)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 。22.(6分)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A.氧气 B.碳酸氢铵 C.食盐 D.金刚石E.氖气 F.三氯化铁 G.氮气 H.氯气(1)用作霓虹灯填充气的是 ▲ ; (2)可作烧菜调味品的是 ▲ ;(3)可用作切割玻璃的是 ▲ ; (4)常用来作化学肥料的是 ▲ ;(5)可用作净水絮凝剂的是 ▲ ; (6)用于食品保护气的是 ▲ 。23.(5分)回答问题。(1)氧气含量测定:如图利用太阳光聚焦点燃红磷。①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填序号)。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瘪后膨胀(2)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FeOOH,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其理由为 ▲ 。 若存在大量水,可在光照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水得到O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CO2等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气体成分 CO2 N2 Ar O2 其他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若为满足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不合理的是 ▲ (填字母)。a.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b.将CO2分解转化为N2,提高N2含量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d.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资源冶炼金属24.(6分)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1)实验室进行操作A名称是 ▲ ,所用玻璃仪器有 ▲ 、玻璃棒、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糖汁呈棕黄色,操作B可加入 ▲ 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3)操作C名称是 ▲(4)关于工业制备蔗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填序号)。a.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物理变化b.为得到更多的蔗糖固体,进行操作C时应将水分蒸干再停止加热25.(2分)某CO2制C的工艺流程如图。(CO2CO2FeO①②Fe3O4太阳能)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 ▲ 。反应②的基本类型是 ▲ 反应(选填“化合”或“分解”);26.(12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1)写出仪器名称:① ▲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选取A为发生装置,则收集装置为 ▲ ,A装置试管口还应放 ▲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发生装置 ▲ (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 作用,并且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室还可选用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5)一般选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 ▲ 。2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一)探究金属Mg。镁是一种 ▲ 色的固体,质软,有导电性;将镁条放入食醋中,观察到固体消失,产生大量 ▲ ,放热;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原因是镁粉燃烧时发出 ▲ 。(通电)(二)制备金属Mg。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镁,其原理: MgCl2 Mg+Cl2该反应过程中, ▲ 能转化为化学能。(三)再探金属镁。(点燃)兴趣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资料】Ⅰ.镁+氮气 氮化镁,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固体。Ⅱ.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1)写出Ⅱ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实验结束后,测得氧气体积 ▲ 1/5。(填“>”“<”“=”)(3)银白色的镁条表面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Ⅰ.甲同学认为该外衣是MgO,遭到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 。Ⅱ.查阅资料:镁条变黑是因为生成了碱式碳酸镁[Mg2 (OH)2CO3],其性质与铜绿相似,写出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 。28.(5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MnO4、MnO2、C、NaCl、NH4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如下:(1)取固体样品研磨,无氨臭味,则原固体中一定没有 ▲ 。(2)另取固体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得黑色滤渣和无色滤液,则原固体中一定没有 ▲ 。(3)将黑色滤渣灼烧充分,无固体残留,并且产生了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固体中一定有 ▲ ,一定没有 ▲ 。(4)将无色滤液蒸发,出现了白色固体,则原固体中一定还有 ▲ 。29.(12分)氧气和氧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一)工业制O2(1)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 ▲ 不同,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是 ▲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可观察到 ▲ (填字母)。A.木条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二)生活中的O2(3)右图为家用制氧机,其利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种内部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分子筛把空气中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氮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氮气 ▲ (选填“大于”或“小于”)氧气。(4)该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于下图。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填字母)。(ab注水口)A.b导管连接制氧机B.b导管连接人吸O2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O2输出D.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O2输出的速率(三)渔业制O2(5)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小明提出下列猜想,并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猜 想 】CaO2与H2O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O2。【实验过程】①连接装置, ▲ (填一实验步骤);②向试管中加入CaO2和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实验结论】 CaO2与H2O反应 ▲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O2。【分析与反思】③小明觉得储存CaO2,注意的问题有 ▲ 。④实验可知CaO2与H2O反应的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O2,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四)潜水员供O2(6)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2O2)和呼出的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O2。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选择过氧化钠作供氧剂的优点是:①节约能源,② ▲ 。(7)过氧化钠还可以与水反应。该小组组装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 ▲ 。(填“吸热或放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化学答案.docx 九年级化学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