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资源简介

铜仁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化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
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石墨 B.硫铁矿 C.青铜 D.碳素墨水
2.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C.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
D.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溶液中通入过量:
B.(标准状况)通入溶液中:
C.将滴入溶液中:
D.磁性氧化铁溶于溶液:
5.十八世纪末,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和浓盐酸首先制出了黄绿色有毒气体-氯气。经测定,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约2体积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盐酸是氧化剂
B.该反应中盐酸部分被氧化
C.该反应中每转移,就有2molHCl参加反应
D.当被消耗时,用排水法可收集到标况下约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石英砂粗硅纯硅
C.
D.
7.下列各项中两组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B.;
C.;
D.;
8.加入适当还原剂可实现下列转化的是
A.HNO3→NO B.HCl→Cl2
C.SO2→H2SO3 D.Fe(OH)2→Fe(OH)3
9.下列“实验方案”不宜用于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确认氯水中含有 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B 确认金属活泼性: 将金属钠投入 溶液中
C 确认钠与水反应生成 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滴加酚酞
D 确认无漂白作用 将干燥的有色纸条放入干燥中
A.A B.B C.C D.D
10.下列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有还原性,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
B.有漂白性,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C.溶液有碱性,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
D.受热易分解,可用于焙制糕点
1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B.确定纯碱中是否含有K2CO3
C.用于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D.比较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
A.A B.B C.C D.D
12.(NH4)2Cr2O7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盐。下列各组对(NH4)2Cr2O7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A.Cr+NH3+H2O B.Cr2O3+NH3+H2O
C.CrO3+N2+H2O D.Cr2O3+N2+H2O
13.如图所示是工业制纯碱的部分物质转化示意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利用了碳酸钠的溶解度较小,易从水中析出的性质
B.母液中提取的副产品主要为NaHCO3
C.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a++NH3+CO2+H2O═+NaHCO3↓
D.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直接加AgNO3溶液
14.“类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际事实 类推结果
A 只有氧化性 也只有氧化性
B 通入溶液无明显现象 通入溶液也无明显现象
C 和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和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也是
D 分子中有两个H属于二元酸 分子中有四个H属于多元酸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5.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验运输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某同学为验证干燥、纯净的氨气与氯气的反应,设计装置如图所示,C装置为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装置B中的试剂是 。
(2)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装置D、装置E分别盛放的试剂是 (填序号)。
①饱和NaCl溶液 ②浓NaOH溶液 ③浓硫酸 ④饱和NaHCO3溶液
(4)通入装置C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 。
(5)若氨气过量,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内的现象为 。经检验发现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 NaNO2易溶于水,外观和食盐相似,有咸味,人误食会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 = 2NO↑+I2+2NaI+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I和HCl性质相似,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上述反应中 (填元素名称)元素被还原,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
(3)NaI (填序号)。
①是氧化产物 ②是还原产物
③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④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4)根据上述反应可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 ②碘化钾淀粉试纸 ③淀粉 ④白酒 ⑤食醋
你认为应该选用的物质有 (填序号)。
(5)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__________。
A.NaCl B.NH4Cl C.HNO3 D.浓硫酸
17.配平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8.(13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物质。某学校的课外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对两者性质进行探究,并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
实验I: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各约1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再分别加入几滴水振荡试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温度较高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
(2)继续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最先溶解完全的是 ;再分别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但颜色较浅的是 。
实验II: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探究
(3)按图1组装好仪器(A为大试管,B为小试管)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再往试管中添加药品,则试管A中盛放的药品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填“a”或“b”)。
实验III:混合物中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4)为确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样品的组成,甲化学探究小组设计实验1: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单选)。
A.滴入盐酸前,应先将装置中含有的空气排尽
B.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进入装置③中
C.在装置②、③间需添加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挥发的HCl气体
D.反应结束时,应继续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的转移到装置③中
(5)乙化学探究小组设计实验2:取ag样品加热、冷却、称重,重复以上操作至样品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称量其质量为bg。样品中质量分数为 ×100%(用a、b表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A.石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A正确;
B.硫铁矿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B错误;
C.青铜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碳素墨水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详解】A.卤水点豆腐,是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和胶体的性质无关,A错误;
B.烟是胶体,胶体微粒带有电荷,通高压电,使胶体聚沉,烟尘形成沉淀,从而净化空气,与胶体有关,B错误;
C.清晨的雾属于胶体,人们经常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时产生美丽的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和胶体性质有关,C错误;
D.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沉淀,和胶体的性质无关,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详解】A.氯酸钾应该电离出,A错误;
B.碳酸氢钠在水中电离出,B错误;
C.硫酸电离出2个氢离子2H+,C错误;
D.氢氧化钡电离出钡离子和两个氢氧根离子,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详解】A.溶液中通入过量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标准状况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250mL0.5mol·L-1NaOH溶液中溶质NaOH的物质的量为0.125mol,参加反应的n(CO2):n(OH-)=4: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ICl与NaOH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和NaIO,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磁性氧化铁溶于溶液,两者反应生成FeI2、I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I-=3Fe2++I2+4H2O,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详解】A.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盐酸是还原剂,故A错误;
B.盐酸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为0,,所以盐酸部分被氧化,故B正确;
C.该反应中每转移2mol e-,有4mol HCl参加反应,只有2mol HCl被氧化,故C错误;
D.当8.7g MnO2被消耗时,生成0.1mol氯气,氯气能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到标况下氯气的体积小于2.24L ,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详解】A.次氯酸光照分解为HCl和氧气,而不是氯气,氯气和铁只生成氯化铁,A错误;
B.石英砂二氧化硅与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硅,硅与氯化氢反应生成SiHCl3和氢气,SiHCl3与氢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所以能实现,B正确;
C.硫化氢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生成硫酸,C错误;
D.氯化钙和二氧化硫不反应,亚硫酸钙能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详解】项,是强酸,应该拆成离子形式,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项,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水,前者不能拆,后者应该拆写成离子形式;项,前者发生反应,后者发生反应;项,二者的离子方程式均是。综上所述,正确。
8.【答案】A
【详解】N被还原,需还原剂,A正确; Cl被氧化,需氧化剂,B错误;中S的化合价均为+4,无氧化还原反应,无需还原剂,C错误; Fe被氧化,需氧化剂,D错误;
故答案选A。
9.【答案】B
【详解】A.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盐酸和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达目的,A不符合题意;
B.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又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证明金属活泼性:,B符合题意;
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达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干燥的有色纸条放入干燥中,纸条不褪色,能说明氯气无漂白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详解】A.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对道路平面的照明度比高压水银灯高几倍,故将钠应用于电光源上,与还原性无关,故A不符题意;
B.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与漂白性无关,故B不符题意;
C.溶液有碱性,但碱性较强,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不符题意;
D.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可用于焙制糕点,对应关系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D
【详解】A.苯萃取碘后,与水分层,水在下层,为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苯的碘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A错误;
B.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不能直接观察,故B错误;
C.饱和碳酸钠溶液也和二氧化碳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故C错误;
D.将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同时加到同体积、同浓度的少量盐酸中,可以根据冒气泡的快慢比较反应的快慢,故D正确;
答案选D。
12.【答案】D
【分析】重铬酸铵[(NH4)2Cr2O7]是一种受热易分解的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若分解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详解】A.(NH4)2Cr2O7分解若生成Cr、NH3、H2O,只有铬元素化合价降低,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A错误;
B.(NH4)2Cr2O7分解若生成Cr2O3、NH3、H2O,只有铬元素化合价降低,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B错误;
C.(NH4)2Cr2O7分解若生成CrO3、N2、H2O,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C错误;
D.(NH4)2Cr2O7分解若生成Cr2O3、N2、H2O,铬元素化合价降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思路导引】本题主要考查了联合制碱法的原料、反应式以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分析】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氢钠晶体和母液为氯化铵溶液,沉淀池中得到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煅烧炉中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过滤后的母液通入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氯化铵,氯化钠溶液循环使用,
A.侯氏制碱法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B.母液中主要是氯化铵;
C.沉淀池中的反应为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
D.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是加入试剂检验氯离子的存在,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和银离子都生成沉淀,检验前需要除去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据此设计检验方法。
【详解】A.侯氏制碱法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易从水中析出的性质制备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故A错误;
B.母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氯化铵,故B错误;
C.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离子方程式为:NH3+H2O+CO2+Na+=+NaHCO3↓,故C正确;
D.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直接加AgNO3溶液,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都生成沉淀,不能检验氯离子存在,正确操作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氯离子,产品碳酸钠中含有氯化钠,否则不含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详解】A.Fe2+是中间价态,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错误;
B.碳酸的酸性小于盐酸,所以二氧化碳与CaCl2、BaCl2溶液都不反应,B正确;
C.和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是,C错误;
D.CH3COOH分子只能电离出1个,CH3COOH属于一元酸,D错误;
故选B。
15.【答案】(1) 球形干燥管 碱石灰
(2)
(3)③、①
(4)使密度大的氯气与密度小的氨气较快地均匀混合
(5) 出现白烟 3Cl2+8NH3=6NH4Cl+N2
【分析】A中制取氨气,B干燥氨气,F中制取氯气,E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中干燥氯气,C中干燥的氯气和氨气反应;
【详解】(1)根据仪器a的特征可知,仪器a为球形干燥管,盛装的固体物质是碱石灰,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于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氨气。
(2)装置A用于制取氨气,NH4Cl和Ca(O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为:。
(3)浓盐酸易挥发,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的Cl2中混有HCl气体,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干燥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则D、E分别应盛放的试剂是③浓硫酸和①饱和食盐水。
(4)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氯气密度大于空气,较长导管通入氨气、较短导管通入氯气,目的是使密度大的氯气与密度小的氨气较快地均匀混合。
(5)根据题干可知,氯气和氨气反应后发现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是氮气,因此氯气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氯化铵(氨气过量),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现象是:出现白烟。若是氨气不过量,则氯气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
16.【答案】(1)
(2) 氮 HI
(3)③
(4)①②⑤
(5)B
【详解】(1)
2NaNO2+4HI=2NO↑+I2+2NaI+2H2O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4个HI中有2个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由反应可知2molNaNO2参加反应生成1molI2,转移2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4H++2I- = 2NO↑+I2+2H2O,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
(2)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4个HI中有2个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还原剂是HI;
(3)NaI中的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NaI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选③;
(4)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NO2在酸性溶液中能将I-氧化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则应选的物质有①②⑤;
(5)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NaCl不能还原NaNO2,HNO3、浓硫酸均是强氧化剂,则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NH4Cl,故选B。
17.【答案】
【详解】
根据元素守恒知,生成物中还含有水,该反应中 中元素化合价由 +7 价变为 +2 价,转移5mol电子, 中元素化合价由 -1 价变为0价,转移2mol电子,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知转移10mol电子,配平为: 。电子转移方向为
18.【答案】(1)(2分)
(2)(2分) (2分)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 (1分) a(1分)
(4)C(2分)
(5)(2分)
【详解】(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各约1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再分别加入几滴水振荡试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温度较高的是,这是因为碳酸钠易与水生成结晶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几乎不放出热量。
(2)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继续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最先完全溶解的为分别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最先完全溶解的为,两者溶于水都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再分别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但颜色较浅的是。
(3)大试管先安装好后再装小试管,按图1组装好仪器B小试管后,然后检查装置气密性;其中试管A温度高,装固体,B装,碳酸钠受热不分解,B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使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干扰实验,滴入盐酸前,应先将装置中含有的空气排尽,故A正确;根据装置③中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计算样品的纯度,所以装置①、④防止空气中的进入装置③中干扰实验,故B正确;若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碳酸氢钠和氯化氢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测定碳酸钠的纯度偏大,故C错误;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反应结束时,应继续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的转移到装置③中,故D正确。
(5)设样品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xmol、碳酸氢钠为ymol,由样品的质量可得,由剩余固体质量可得,解方程可得,则碳酸钠的质量为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