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大学附中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模块诊断
政 治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C A D C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B A D D C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A C D C D C A C
31 32 33 34 35
B B C D B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
36.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10分)
【答案】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4分)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3分)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分)
37.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0分)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8.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的理解。(10分)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面对百年变局、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山大附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模块诊断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5980~4032年。它的彩陶艺术尤为发达,被誉为“彩陶之冠”。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不仅造型端庄、构图严谨、图案精美、线条流畅,而且与周边文化不断交汇、融合,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史前彩陶文化。据此推断,马家窑文化时期
①人们在生产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人类社会出现城乡分离
③人类社会生产力取得一定发展 ④氏族长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有一定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考古最新进展。该遗址出土遗物方面,骨角器有耜、靴形器、镞、镖、锥、针等;石器有钺、锛、研磨器、砺石等;地层中水稻壳和芡实壳堆积大面积分布。据此可推断出当时
A.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B.生产资料开始转归家庭私有
C.人类社会出现文字,文化繁荣发展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出现分工
3.2025蛇年春晚吉祥物官宣!吉祥物“巳升升”眉眼取自三星堆青铜蛇。青铜蛇所处的时代出现了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关于那个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广泛地使用金属工具
②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但仍然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剥削者占有生产资料,被剥削者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④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下列对诗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②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③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下列小说情节与封建社会的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①贾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黑山村等庄园的地租——地主阶级主要通过地租剥削农民
②贾府的仆妇、丫鬟抵制王熙凤的统治——封建社会的仆妇、丫鬟毫无人身自由
③元妃省亲,奶奶贾母等全家都要在路边跪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④贾赦为了几把古扇使别人家破人亡——封建社会出现了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选自宋代诗人梅尧臣《陶者》)。出现诗歌中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 B.农民依附于地主
C.社会生产力落后 D.封建土地所有制
7.2024年9月12日,美国波音公司的组装工厂中,约3.3万名工人经投票决议罢工,旨在表达对波音公司此前达成的一项崭新劳资协议的愤懑之情。在最新的劳资协议中,波音公司可以要求工人加班,但是超过预期的加班时间,绝对不会再有任何新的补贴。这次罢工
①旨在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④资产阶级可以采取缓和措施彻底解决劳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共产党宣言》自问世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它的各种版本写了七篇序言,其中第一篇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最后一篇是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这些序言总结了《共产党宣言》问世后25年至45年的历史经验。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两位伟人不断向世人提醒:“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C.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
9.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时,曾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社会主义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而且除了妄想通过宣传,通过示范,把它强加于社会之外,是找不到别的途径的。”“人们会乐于原谅他的幻想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学说只能是空想
②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使马克思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幻想通过和平途径实现社会变革,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④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共产党宣言》历久弥新,成为指导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进的重要经典,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意在
①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证实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②从经典著作中感悟思想伟力,坚定信念,厚植为民情怀
③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④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进入21世纪以后,当西方经济陷入停滞之际,却惟有中国“一枝独秀”。这一事实引发了西方社会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民主社会制度的广泛质疑与反思。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历史观的破产。这表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今天依然是真理,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②一国的发展道路只有符合社会规律和本国实际才能走得通
③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如何实现发展提供了现成答案
④西方的制度模式存在弊端,对其它国家发展没有借鉴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1883年,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划分了人类社会形态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阶段,指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二阶段是“物的依赖关系”阶段,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三阶段就是“自由个性”阶段,这是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该论述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②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理论
③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飞跃发展。有人描述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景象:“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凭劳动券领取用品,劳动券以工作高下的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上述材料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④减轻了人剥削人的程度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一国走向多国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40多年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之变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
①有能力随着现实发展和客观需要自我调整与发展
②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③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和具体方案
④能够消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曲折和困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①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缓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73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社会革命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走过百余年“赶考”征程,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河北某中学举办“光影追溯·圆梦之旅”摄影展,同学们的认识与图片反映的主旨相符合的是
①小红: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小明: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小林: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中国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④小磊: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飞跃”的历程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21.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论述主旨相符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B.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D.“一化三改”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2.某班学生以“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甲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确立
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丁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23.截至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中国农村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标志着
①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②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③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④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焕发出万众一心全面建设新中国的豪迈激情。在这一时期,你会看到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第一次结合
②报纸上刊登着各类型的商店挂上公私合营招牌的新闻
③人们为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欢呼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的某些农村地区开展试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小王同学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A.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
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WTO”的新闻纪录片
C.近景:村民老刘听说“乡村建设行动”即将启动,笑得合不上嘴
D.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26.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③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相同,要一以贯之
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开篇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由此可见,我国的改革开放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和世界面貌
②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呈现出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特征
③最广泛和深刻的社会革命,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④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顺应历史发展的战略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45年来,深圳创造了 1000多项全国第一,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增长超1万倍,迅速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农业县蝶变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创新发展的一个标杆、先行示范的使命之城。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奋勇拼搏,共获得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金牌数与美国队并列世界第一,创造了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的历史最佳战绩。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主要得益于
①坚持道路自信,走中国特色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持理论自信,为体育健儿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③坚定制度自信,凭新型举国体制支撑竞技突破
④坚定文化自信,以科学理论指引体育事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1.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到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规范,再到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新时代,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制度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①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的科学制度体系
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④中国共产党注重理论建设,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已经从解决温饱提升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
①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奠定物质基础
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变化,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
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④深入推进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变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某学习小组剪辑一部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微视频。下列可以呈现的是
①小华同学正在收看关于开发上海浦东的新闻报道
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
④某村委会门口悬挂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条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来,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该
①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②在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某班开展了以“探寻艰辛历程,走好强国之路”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下研究材料与研学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卓越才智和特有经历对这一伟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这一思想体系产生的根源绝不应仅从他们的天才中去寻找,而要从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中去寻找。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占据了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其自身固有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并趋向激化,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趋于尖锐,工人反抗资本家的斗争此起彼伏。在斗争中,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斗争发展为大规模的政治罢工甚至武装起义,矛头开始指向资本主义制度。但由于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还不能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找到实现自身解放的正确道路,工人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十九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探索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并且作了大胆的试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显露出了很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但随着无产阶级会革命的要求愈加迫切和具体,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缺陷逐渐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障碍。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同时,把黑格尔“头足倒置”的辩证法“倒过来”,发现并吸取其“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在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过程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主义学说对马克思、恩格斯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特别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念,并最终完成了《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主义最丰富的著作。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10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回顾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
第一集风雨如磐 【内容简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艰难探索。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国仍旧没找到那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二集中流击水 【内容简介】1921年,一个新政党诞生,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1949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迈上了新的征程。 第三集正道沧桑 【内容简介】1956年,在国庆节的游行队伍中,人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指引下,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0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望75年光辉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推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走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华巨轮驶入历史新航道。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2024年7月,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的理解。(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