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序号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5 课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班级建设,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与程序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班级事务的集体性,学会协商解决班级问题。每课内容分析:第二课时聚焦 “共同决定的落实与调整”,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让学生理解共同决定的效力,掌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决定的方法。课时内容分析:承接第一课时的协商程序与原则,深入探讨共同决定的落实要求,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况变化时合理调整决定,帮助学生将民主参与从意识落实到行动。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纵向承接第一课时的协商流程,横向关联学生班级生活实际,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形成完整的班级事务协商解决体系。三、资源挖掘:学生班级生活案例、校园新闻中的集体决策案例、相关教学视频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 “我们的学校生活” 第 5 条 “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第 7 条 “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本课时侧重培养学生民主参与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集体决策的落实与调整中,践行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体会民主决策的完整性。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五年级学生经过第一课时学习,对班级事务协商的程序和原则有了初步认识,具备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个性差异:部分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主动性强,能积极表达观点;部分学生较为被动,缺乏参与意识。补救措施:针对被动学生,设计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其参与;设置分层活动,让不同能力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收获。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果大家对调整决定的意见不一致怎么办?”“落实决定时遇到困难可以放弃吗?”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共同决定的效力,掌握落实共同决定的要求,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班级决定,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班级生活中的问题。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民主参与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体会民主决策的完整性,乐于在班级事务中积极践行共同决定,培养规则意识与灵活处理问题的智慧。学习重难点 重点:明确共同决定的落实要求,掌握调整决定的方法。难点:在实际情况变化时,能合理、民主地调整班级决定,平衡个人与集体的需求。突破措施: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讨论中辨析,逐步理解落实与调整的要点;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突破难点。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共同决定的落实与调整,提升民主参与的实践能力,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班级生活实际中。 1. 课时驱动性任务呈现任务:以 “班级图书角管理规定的落实与调整” 为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完整的民主决策实践。2. 对应任务预设课时问题链,聚焦学科问题发布(教师实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 共同决定发布后,我们应该怎样落实?- 当实际情况变化时,如何调整共同决定?- 调整决定时要遵循什么原则?3. 引起注意,引导期待:展示班级生活中落实决定不到位或调整决定不合理的小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4. 有指向问题解决的评价标准:能准确说明落实共同决定的要求;能合理分析调整决定的必要性并提出可行的调整方案;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有效表达。课前准备 PPT 课件、班级事务案例(落实不到位、调整合理 / 不合理的案例)、情境模拟卡片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一、案例导入,明确主题 我们班的决定落实得怎么样?遇到变化该怎么调整? 1. 展示班级 “课间活动规则” 落实情况的照片(部分落实好,部分落实不到位)。 2. 提问:“这些规则是大家共同决定的,为什么落实情况有差异?如果现在发现有些规则不太适合当下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3. 引出本节课主题:共同决定的落实与调整。 观察学生对案例的关注度,倾听学生的初步回答,判断其对主题的理解程度。 对回答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用更简单的例子引导。二、探究落实,明确要求 如何确保共同决定有效落实? 1. 案例分析:呈现 “班级卫生值日制度落实不力” 的案例,小组讨论 “为什么会落实不力?怎样才能有效落实?”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落实共同决定的要求: - 人人有责,主动参与; - 遵守规则,互相监督; - 及时反馈,解决问题。 3. 实践小任务:针对班级某一共同决定(如 “班级公约”),小组讨论落实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建议的合理性,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落实要求。 对讨论不积极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对建议不合理的,引导其结合落实要求重新思考。三、情境模拟,学习调整 怎样合理调整共同决定? 1. 情境模拟:“班级原定于下周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但天气预报显示当天下雨。大家对活动时间调整有不同意见,该怎么办?” 2. 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支持调整、反对调整、中立等),进行模拟讨论,尝试提出调整方案。 3. 教师引导总结调整决定的原则与方法: - 原则:公平公正、充分协商、符合实际; - 方法:提出调整建议→集体讨论→民主表决→公布结果。 4. 拓展思考:“如果调整后的决定还是有问题,还可以再调整吗?” 评价学生在情境模拟中的参与度、调整方案的合理性,判断其对调整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对角色代入不足的学生,鼓励其站在角色角度思考;对调整方案不符合原则的,引导其回顾总结的内容进行修正。四、总结提升,践行行动 如何在班级生活中践行共同决定的落实与调整? 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共同决定的落实与调整是班级民主生活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和理性对待,这样才能让班级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3. 课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班级一项共同决定,检查其落实情况,若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尝试按照流程进行调整,并向全班汇报。 评价学生的总结是否全面,课后任务的规划是否可行。 对总结不全面的学生,引导其结合板书或课堂内容补充;对课后任务规划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思路上的指导。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完成课后任务,即小组合作检查班级一项共同决定的落实情况,若需调整则按流程进行并汇报。 实践类作业 巩固学生对共同决定落实与调整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一周板书设计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二课时)一、落实要求:人人有责、遵守规则、及时反馈二、调整原则:公平公正、充分协商、符合实际三、调整方法:提出建议→集体讨论→民主表决→公布结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