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课题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第一课的前两个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知道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学习欣赏书法艺术。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精神,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初步树立文化自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情感和认知基础。通过“载体-成果-精神”这一逻辑链条,学生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和情感建构过程: 认知文字之美 → 惊叹科技之辉 → 感悟美德之魂 → 生成文化之爱 → 树立民族自信。 三课共同作用,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具象感知、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基础上的坚定信念。 每课内容分析:第八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 聚焦文化载体——汉字。 第九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聚焦文化结晶——科技成就。 第十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聚焦文化灵魂——民族精神与美德。 这三课并非简单并列,而是构成了一个 “基础-见证-升华” 的有机整体,共同指向单元核心目标——培育文化认同与自信。 课时内容分析:引导学生知晓汉字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通用文字,并重点通过观察甲骨文等古文字,初步了解其象形、会意等造字方法,直观感受汉字的悠久历史与造字智慧。作为单元起始,此为认知中华文化的基础载体和情感起点,为后续领略科技与美德奠定必要的知识兴趣基础。 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衔接本册前三单元:,学生在前三单元学习了与班级、家庭、家乡的社会性关系。本课时则引领学生的视野从社会空间转向历史时间,开始探索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认知维度的一次重要飞跃。同时衔接低年级内容,学生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中已掌握了大量汉字,会读会写。本课时的教学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对已有知识进行 “溯源” 和 “升华” ,回答“汉字为什么长这样?”、“它从哪里来?”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新知。资源挖掘:多媒体资源:纪录片精选片段、动画资源等实物与实物替代资源课标分析 本课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三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健全人格】 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责任意识】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活动,有团队意识,能够与他人合作互助。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坚定文化自信。3.了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以包容的态度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感知事物的能力,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文字的探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学生知道汉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汉字的演变历史不甚了解,但充满了兴趣。个性差异:1. 能力差异:优势学生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提前了解过部分知识,部分学生可能汉字书写本身就有困难,对抽象的历史概念兴趣不高。2. 兴趣差异:有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有的喜欢动手,有的喜欢逻辑推理。补救措施:1.可让优秀学生担任“小老师”,分享故事,带动课堂气氛。困难学生需通过具象化的图片、视频、动手活动(如捏甲骨文)来降低认知门槛,确保其参与度。2.教学设计需多元化,将故事讲述、游戏猜谜、小组探究、艺术创作等方式相结合,满足不同偏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 “为什么只有汉字一直流传下来,其他古文字都消失了?” (触及汉字生命力与中华文化延续性的核心)2. “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古人怎么在骨头上刻字?” (关注具体的历史细节和工艺)3. “一个字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写法?(展示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字形)” (对汉字演变过程感到困惑)4. “学这些古代的字有什么用?” (对学习价值产生疑问,需联系现实引导)5. “我名字里的字在古代怎么写?是什么意思?” (与自身产生关联,是极佳的教学切入点)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交流、班级分享等活动,感知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字,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体会汉字之美。2.通过形象的感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汉字的欣赏能力,感受汉字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字。 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感受汉字之美。学习难点:感受汉字之美,增强文化认同感。突破措施:通过小组合作、班级分享,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字、汉字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历程,感悟祖先造字的智慧。通过感知中华民族汉字的特点,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和汉字书法艺术;培养热爱中国汉字,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意识。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1.课时驱动性任务呈现任务:我是汉字破译官2.对应任务预设课时问题链,聚焦学科问题发布(教师实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问题1: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人民币上有哪些文字?我看不懂。” 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想一想,国家的名片上为什么要精心设计这么多种文字?这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和信息?”“这个甲骨文(如‘日’)是什么字?我怎么猜?”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别急,好好观察它的形状,看看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国家不统一用一种文字,这样多方便?” 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我明白你的想法,统一起来确实在某些方面更省事。但你想一想,如果花园里只有一种花,虽然整齐,是不是也少了很多色彩和生机?” “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了,未来汉字会不会消失?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练字?”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我们练字,练的不仅是手上的功夫,更是心里的修养——耐心、专注、对美的感知。如果我们都不会写了,那我们就只是认识字的‘文盲’,无法真正理解和传承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了。书写,是我们与祖先和文化传统的一次次对话。”3.有指向问题解决的评价标准维度 1:(对应 “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字、汉字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历程” 目标)评价水平评价要点优秀(3 星)能正确书写现代字形和古字形,准确判断造字法,并能清晰解释字形与字义之间的逻辑联系(如:“‘休’像人靠树木,表示休息”)良好(2 星)能正确书写现代字形和古字形,并能准确判断其基本的造字法达标(1 星) 能正确写出所选汉字的现代字形和一种古字形维度 2:(对应 “热爱中国汉字,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 目标)评价水平评价要点优秀(3 星)能深刻分析该汉字蕴含的古人思维方式或审美情趣(如:概括特征、组合表意、结构平衡),并能关联到中华文化的延续性/独特性良好(2 星)能初步分析该汉字的特点(如:像图画、很对称),并能将其与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建立简单联系达标(1 星)能说出“这个字很好看”或“这个字很古老”等简单感受课前准备 PPT、调查表等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一、趣味导入 “为什么有的民族有文字,有的民族没有呢?” 2. “这些文字(如藏文、蒙文)看起来和汉字完全不一样,它们是怎么读的?”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来了解一下中华民族的美丽文字吧!中国文字博物馆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去过这家博物馆吗?你对中国的文字有着怎样的了解呢?(学生相互补充了解的资料) 1.学生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文字信息。2.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中国文字的了解,相互补充,增长见闻 预设:部分个别学生课前对文字的发展及演变等信息了解较少。补救措施:班级中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相互补充。活动与探究一(目标一) 1. “为什么人民币上要用这么多种文字?只用汉字不行吗?” 2. “这些文字(藏文、维文等)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3. “中国有几十种文字,那它们和汉字谁更重要?” 4. “为什么我们平时没见过这些文字?”5. “学习这些和我们没什么关系的文字知识有什么用?” 【丰富多样的文字】1.纸币当中找文字:同学们,你知道一百元人民币上有多少种中国文字吗?(同学们根据观察进行分享)教师补充:人民币上的文字,人民币上的5种文字是:汉字、蒙文、藏文、维文、壮文2.文字信息小拓展: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多少种文字吗?(学生小组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文字信息)班级分享并总结: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除汉字外,还有藏文、蒙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几十种文字。这些文字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共同书写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3.阅读信息来补充:世界屋脊上的文字——藏文。4.多样文字我收获同学们,我国的文字丰富多样,通过刚才的相互学习,你对我国的汉字又有了怎样深刻的认识呢?请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知识小拓展) 1.学生观察一百元人民币上的中国文字,并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不同文字。2.学生小组讨论,相互补充自己了解到的多样文字的信息。3.相互分享、阅读资料,与同伴分享出自己对我国丰富多彩文字的深刻认识。 预设:个别学生不能充分分享出自己对于中国文字的了解。补救措施:小组内分享,相互补充后,班级再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补充相关资料。预设:个别学生不能充分、深刻的分享出自己对于丰富多彩汉字的认识。补救措施:在同桌的帮助下,简单进行表达。三、活动与探究二(目标二) “这个古文字(如‘虎’)画得好像啊!但为什么现在的‘虎’字一点都不像了?”“为什么世界上其他很多文字都变成了字母,只有汉字还是方块字?”3. “象形字只能表示具体的东西,抽象的意思(如‘爱’、‘想’)怎么表示呢?”为什么要把字写得那么漂亮?现在都用电脑了,写得清楚不就行了吗?”老师,这个字的笔画我总是写不好看,有什么诀窍吗?” 1【古老而优美的汉字】1.走进象形字①猜一猜:同学们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②知识拓展:中国的象形文字总结:直观生动的中国汉字.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特别是早期汉字,直观形象,生动多姿。③小试身手:请你在田字格中写出古文字相对应的规范汉字吧!④小讨论:这样的象形字有什么好处呢?同学讨论分享。小总结:能使人们很容易根据字形去判断它所表达的意义。⑤我为汉字点赞:请你写一写,你认识的象形汉字吧!2.感受汉字魅力①阅读角:甲骨文中的十二属相,感受甲骨文的特点。②汉字风采与踪迹:在我国许多名胜古迹以及出土的文物中,都能发现汉字的踪迹。借助图片,让我们一起领略不同时期汉字的风采吧!(学生了解汉字的踪迹和形体优美的汉字)③展示优美的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书写汉字之美、古老而优美。④小小分享会:你喜欢哪种字体?说一说自己的理由。3.汉字书写大赛请你用你最熟悉的、你认为最优美的字体,在田字格中写下下列诗句,并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评价标准:三星:书写端正、运笔流畅、美观,书面整洁。二星:书写端正、结构匀称、书面整洁。一星:书写较为端正,书面较整洁。 1.猜象形文字,感受并说出象形文字直观形象的特点,分享出象形文字的好处,并写出古文字对应的规范汉字。2.学生借助书法作品图片,分享出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并简要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3.学生借助评价标准,认真书写诗句。 预设:个别同学不能准确写出古文字对应的规范汉字。补救措施:同桌互助、教师帮扶,引导学生发现象形文字直观的特点,然后正确书写。预设:个别学生不能充分分享自己喜欢书法作品的理由。补救措施:同桌相互鼓励、可简单进行表达。预设:个别同学书写不美观、有勾画现象。补救措施:教师不断巡视,可以进行范写。同桌相互提示借鉴、取长补短。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我国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字有了哪些收获和深刻的认识呢,与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吧! 巩固性 目标一 3分钟继续收集你喜欢的书法作品,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分享学习一下吧! 拓展性 目标二 5分钟板书设计 8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丰富多样的文字古老而优美的文字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