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一单元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2课时备课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上第一单元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2课时备课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拒绝危害有方法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的健康成长”中第 8条“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编写的。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的话题是“烟酒有危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吸烟与饮酒对青少年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澄清生活中对烟酒的错误认识,知道青少年吸烟饮酒可能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第二板块的话题是“毒品更危险”,让学生认识到毒品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吸毒危害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是违法行为,然后分析原因。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单元以 “成长新问题” 为核心,设置《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3 课,呈并列互补关系:均围绕 “个体与自我、他人、社会的关系” 展开,分别解决 “课余生活选择”“人际矛盾化解”“不良诱惑抵制” 三大成长问题,共同指向 “培养理性判断与健康生活能力” 的单元目标。每课内容分析:第三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三框题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第一框《烟酒有危害》: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建立对烟酒危害的科学认知,形成拒绝的初步动机。 第二框《毒品更危险》:认知深化层面。通过对毒品更具破坏性的危害的学习,强化“必须拒绝”的坚定信念,建立危险等级概念。 第三框《拒绝危害有方法》:核心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是将前两框的认知和信念转化为具体行为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本课教育目标的最终落脚点。 与单元其他课关系:本课 “选择矛盾”(如与家长意见分歧)需后续 “学会沟通交流” 的方法支撑,“健康课余生活” 的认知也为 “拒绝不良诱惑” 提供正向生活导向。课时内容分析:本框题教材通常通过情景对话、案例讨论、方法指南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整套清晰、实用、可操作的拒绝策略和技巧,并引导学生树立“拒绝是勇敢和负责任的表现”这一核心观念。 关系建构:横向联系: 与本课前两框构成“知-信-行”的完整教育链条。 与第1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呼应,都强调了自主选择和理性决策的能力,本框是面对负面选项时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与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技能互补,第2课侧重积极关系的建设性沟通,本框则是在可能破坏关系的情境下,如何进行**坚定而有效的防御性沟通。 纵向联系: 在中年级(如三年级“安全护我成长”),学生学习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本框是在此基础上,应对更复杂、更具诱惑性和心理压力的社交性安全风险,是自我保护能力的深化和升级。 启下:为高年级(六年级《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以及初中学习更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如如何应对欺凌、识别诈骗、遵守法律法规等,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和心理素质基础。 资源挖掘:青少年拒绝烟酒毒品的公益短片、正反面的案例资源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珍爱生命,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法治教育】:认识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深知烟酒毒品的危害,具备了“应该拒绝”的理论基础。五年级学生(10-11岁)社交圈扩大,同伴影响力增强,开始面临真实的同伴压力。他们可能有过想拒绝却又不好意思的经历,或目睹过类似情境。 个性差异:他们的主要困境在于“知易行难”,缺乏在维护关系和保护自我之间取得平衡的策略、技巧和勇气。本课时的价值正是要填补这一“行”的空白。补救措施: 1.多练:开展情境模拟,从拒绝陌生人到拒绝好朋友,层层递进。通过角色扮演和即时反馈,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拒绝技巧。 2.壮胆:强调“拒绝才是真勇敢”,灌输自我保护的责任感。并提供“万能拒绝金句”作为语言储备,减轻心理压力。 3.抱团:倡导组建“拒绝小分队”,鼓励同伴间互相支持,共同抵抗压力,让学生感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关系顾虑:“如果我最好的朋友请我抽烟,我拒绝了他,他不跟我玩了怎么办?” 应对:表示理解+价值辨析 方法有效性怀疑:“我说了‘不’,他们反而笑我胆小,一直起哄,怎么办?”应对:方法升级+赋能:“这说明直接拒绝可能不够,我们还有更多方法。比如:坚定重复、强大离开现实情境挑战:“如果是亲戚、长辈逼我喝酒呢?直接拒绝会不会不礼貌?”应对:提供策略+角色扮演:
“这种情况需要更讲究方法。我们可以:礼貌借口法:‘谢谢叔叔,但我一会儿还要写作业/肚子不舒服。’搬救兵法:‘我妈妈说不让喝。’然后迅速寻求父母支持。概念困惑:“为什么电子烟也是烟?看起来挺酷的啊?”应对:澄清概念+科学普及“这是一个好问题。电子烟同样含有尼古丁,会让你上瘾,伤害大脑发育。它的‘酷’是商家设计的广告形象,并不是真相。”(可准备简单科普视频)自我责任相关:“我自己不想试,但看看别人吸也不行吗?”应对:强调风险+明确界限:“二手烟、三手烟同样有害。待在那个环境里,你就在被动受害,而且看别人吸,可能会削弱你的警惕心,增加自己未来尝试的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远离那个环境。”
学习目标 通过生活经验交流、拓展资料,学生知道吸烟与饮酒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通过法律知识分享、对比阅读等方式学生知道毒品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吸毒是违法行为。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辨析、拒绝方法梳理等,学生能提高对烟酒和毒品的防范意识,远离可能产生危害的地方;通过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等,学会果断拒绝烟酒和毒品,懂得求助等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拒绝烟酒、毒品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突破措施:1.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汇总出多种拒绝方法(如直接拒绝、借口法、转移话题法、离开法等),并板书形成“方法清单”。 2.创设不同压力等级的情境(陌生人、好朋友、小团体),让学生选择方法进行角色扮演,在“做中学”,熟练运用技巧。 难点:学会果断拒绝烟酒和毒品,懂得求助等方法。在不同情境中坚定、得体地实施拒绝行为。突破措施: 心理建设: 重构观念:开展“什么是真勇敢?”的讨论,明确拒绝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而非胆小。 语言储备:提供并练习“拒绝金句”(如“不用了,谢谢。”“这是我的原则。”),降低现场组织语言的压力。 2.梯度训练: 设计由易到难的情景链,从低压力到高压力循序渐进地练习,逐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1.课时驱动性任务呈现任务:“成长路中反诱惑”演讲秀2.对应任务预设课时问题链,聚焦学科问题发布(教师实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毒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碰就上瘾?”“有些毒品说是‘不上瘾’,是真的吗?”“如果有人让我试试毒品,我该怎么办?”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基础问题:通过法律知识与案例分享,常见的毒品有哪些?吸毒行为在法律上如何定性?深化问题: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层面,吸毒行为会带来哪些多层次、连锁性的危害?我们应如何树立“毒品是人类公敌”的共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他们笑我胆小、不合群,我该怎么回应?教师引导聚焦学科核心问题:基础问题:当别人用语言激将你时,有哪些‘金句’可以帮你反击并成功脱身?”深化问题:我们如何重新定义‘勇敢’?不顾后果地迎合别人和坚持原则地保护自己,哪一种才是真正的胆小,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勇敢?”
课前准备 PPT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 1. 你有参加过禁毒宣传活动吗?当时的活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你知道为什么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开展那么多的禁毒活动,尤其是针对我们青少年吗?
情境: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要从青少年抓起”的重要指示,XX学校5.3班实践队即将,围绕主题“无毒有我 飞扬青春”,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1.你有参加过禁毒宣传活动吗?2.你知道为什么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开展那么多的禁毒活动吗? 学生能结合思考回答 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提供资料。
活动一禁毒法律知多少(目标1) 1. 为了更好地完成宣传任务,我们首先需要成为知法懂法的“小专家”。那么,关于禁毒,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呢? 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分享禁毒的相关法律法规。2.思考:为什么我国法律对于吸食、注射毒品有着那么严格的规定呢?为什么我国那么严厉地打击吸食、注射、贩卖毒品的行为? 学生能说出相关法律法规,能说出为何严厉打击吸毒 指导:1.教师提供法律名称卡片或关键词作为“资源包”,辅助小组检索。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如果……那么……”的句式进行推理(如果法律不禁止,那么……),深化对立法初衷的理解。
补救:
若学生讨论停留在表面,教师可提供结构化表格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毒品的危害
活动二禁毒加油站 阅读《花季少年的噩梦》和《危险的好奇》,思考:阿辉和故事二的“我” 是如何对待“好奇心”的?2.同样是面对未知的诱惑,两人最关键的选择差异在哪里?这个细微的差异导致了怎样截然不同的后果?3.这两则正反案例对比,给你最深的警示是什么?它如何改变了你对“试一试”的看法? 对比阅读《花季少年的噩梦》《危险的好奇》思考1、阿辉是如何走上吸食毒品的道路的?2、故事二中的“我”与阿辉之间的经历有何不同?3、两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4、阅读角识破新型毒品的伪装 学生能通过阅读说出两个故事中不同方式导致的不同后果,得出启示。 预设1.好奇心的驱使。2、在好奇心面前,及时停住了脚步。3、我们不能有危险的好奇心。指导与补救:相互补充
活动三:拒绝危害有方法(目标2) 1.是什么最终让这些曾经“品学兼优”的同学陷入了深渊?这“第一次”的尝试,究竟可怕在哪里?
2. 如果当时有一个“守护天使”在旁边,可以用我们刚才总结的《自我保护手册》中的哪些“招数”来阻止他/她? 教师出示青少年吸烟、喝酒、吸毒的情境图片,并作介绍:这些都是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伙伴,本来品学兼优,后来因为好奇和其他一些原因,吸了第一支烟、喝了第一口酒、吸了第一次毒,从此就堕入了深渊。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抵制这些“毒蛇”呢?1.教师结合学生所说进行板书2.学生阅读P23“活动园”内容,各小组组织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演绎在各种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表演结束,教师进行点评。 3.学生自主阅读P24的插图和“活动园”内容。4.学生自主阅读P25第一自然段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成长路中反诱惑”演讲秀 学生能说出如何抵制烟酒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表演,根据实际情况拒绝危害。学生能结合所学掌握拒绝的方法。 预设:远离;无论别人怎么劝都不要尝试。指导与补救:互相点评、完善。预设:对家庭负责;因为它会伤害别人,因为它会扰乱社会。指导与补救:联系日常生活,互相补充。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制作一份远离烟酒毒品的宣传报。 实践性 目标1.2 10分钟
板书设计 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 提高防范意识,远离“第一次”拒绝危害有方法 远离可能对我们产生危害的地方:酒吧、网吧、歌厅…… 学会拒绝和求助毒品更危险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