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创新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一体化实验说课一、使用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实验器材(一)实验仪器塑料瓶;果冻壳;果汁塑料袋;注射器;高低蜡烛;火柴;镊子;胶头滴管;烧杯;细铁丝;夹子;废物杯;胶皮管若干实验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醋酸;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水三、实验创新要点(1)该一体化装置的优势在于只需一次性加入足量的大理石和稀盐酸,通过细铁丝便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教师在课间更换掉干、湿紫色石蕊试纸后即可在下一个班继续使用。(2)可以同时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可燃性,溶解性,与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这一系列性质。(3)该一体化装置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塑料瓶和果冻壳,简单易得。在节约药品的同时,主张化学研究应用与环境的友好化发展。四、实验设计思路该一体化实验装置,利用了饮料瓶以及果冻壳。已经提前在塑料瓶身上打好了两个孔,连接好了两截胶皮管并以热熔胶进行密封。果冻壳也分别在上中下三个部位进行了开孔,以便放入试纸、大理石及稀盐酸。首先是对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连接装置后,双手按压塑料瓶,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动,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开始添加药品。首先往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的稀盐酸,然后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入果冻壳中。取一张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固定于果冻壳颈部,用胶头滴管取少量稀醋酸滴加到该试纸上,可以观察到到试纸变红,作为对照实验。随后用镊子分别将干燥的石蕊试纸和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接下来将蜡烛点燃,然后将果冻壳完全放入塑料瓶中,盖上瓶盖。可以观察到矮蜡烛熄灭了。将这一侧的胶皮管夹住,可以观察到高蜡烛也熄灭了。下面将胶皮管伸入挤瘪的塑料袋中,收集CO2气体,然后通过注射器将水挤入,震荡,可以发现原本鼓起来的袋子变瘪了,同时可以发现干燥的石蕊试纸没有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为了红色。接着我们将提前取好澄清石灰水及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AB分别连接到胶皮管上,吸入二氧化碳气体,取下、震荡。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注射器A内液体变浑浊,注射器B内液体无明显变化。接着用注射器B继续吸入少量稀盐酸,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最后利用铁丝将果冻壳拉起,实现固液分离、反应停止。五、实验教学目标(一)化学观念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通过实验探究,能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结合生活实例,能认识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二)科学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能进行证据推理并推测出二氧化碳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形成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三)科学探究与实践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获得结论;能形成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方案,并能增强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深刻理解化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六、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探究。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可燃性、与水、与澄清石灰水的所有性质。七、实验教学过程视频引入、悬疑激趣。首先以非洲“杀人湖事件”视频引入新课(视频中内容见图1、图2、图3),提出疑问,把学生带入二氧化碳的世界。图1 图2 图3温故知新、鉴往知来。然后让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制取三瓶二氧化碳气体。回顾旧知的同时,让学生用自制的二氧化碳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有一种成功的感受。紧接着让学生阅读书本实验6-3、6-4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表格。整个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述及概括归纳的能力。这两个实验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技巧性、成功率低,之所以直接交由学生完成,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实验现象和结论时,敢于去反思评价,交流讨论。让学生有意识的想去优化实验,创造创新。在急于改进实验的氛围下,继续深入探究。带领着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最后通过交流反思,让学生猜想CO2水溶液中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设计一个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探究一体化的实验?勇于创新、别出心裁。将我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实验,让同学们再次认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课堂实况见下图4、图5、图6、图7)图4 图5图6 图7拓展提高、水到渠成。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效果评价(一)教后所思(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为原料,实现了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万能装置”。既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又节约了实验药品,符合当代“绿色化学”的主题思想。(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带领着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反思和交流的基础上,提炼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3)将实验一体化设计,化繁为简。通过整合的化学知识更有利于高效教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二)学后所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形成了“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增强了科学探究与实践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很好的落实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