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第九中学及南通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第九中学及南通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级高一年级10月学情检测
地 理
(时间: 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电影《阿凡达》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其所在的恒星系统距离我们4.4光年)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发生冲突的故事。图1为天体系统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B.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
2.假如影片中的“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可能属于图中的()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我国用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此后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图2为中国空间站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空间站所处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4.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①超强的紫外辐射 ②巨大的温度差 ③极光的干扰 ④耀斑的突然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3为太阳系结构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运动的()
A.轨道平面一致 B.自转方向一致 C.运行轨道一致 D.公转方向一致
6.与地球相比,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表面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年5月28日,太阳表面出现了一次极为激烈的耀斑活动,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太阳风)。专家据此推断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年。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耀斑发生于光球层 B.耀斑发生时,太阳风格外强烈
C.太阳风发生于色球层 D.太阳风发生地温度低于耀斑发生地
8.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有()
A.干扰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 B.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全球各地降水增加
9.若2019~2020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则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段约是 ()
A.1999~2000年 B.2002~2003年 C.2005~2006年 D.2008~2009年
在道路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图4为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0~11题。
10.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 B.电网供电情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11.下列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更好的城市是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图5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哺乳动物同地质时期得到大发展的是()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多细胞生物
13.古生代中、后期()
A.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氧气含量迅速上升 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
图6为“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煤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
A.生物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重力能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历史上只有一次成煤时期 B.煤层出现在上地幔底部
C.成煤期时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D.成煤时期陆生植物繁茂
图7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7.地层④~①时期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一爬行动物一鱼类、两栖类动物
B.海生无脊椎一鱼类、两栖类动物一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
D.爬行动物一鱼类、两栖类动物一海生无脊椎
图8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①~④表示地球内部圈层)。据此完成18~19题。
1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软流层在③圈层的顶部 B.莫霍面是①②圈层的分界
C.④圈层是外核 D.岩石圈由①和②圈层共同组成
19.对图中M、N两种地震波的解释,正确的是()
A. M是纵波,传播速度较慢 B. N是横波,传播速度较快
C. N在固、液、气三态中都能传播 D. M只能在液态中传播
图9为墨西哥某火山喷发景观图,图10为地球部分圈层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图9中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图10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1.图10中存在生命物质的圈层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图11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的背面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图中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3.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C.最活跃且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 D.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30千米。图12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13为“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地核
25.地震发生后,正在附近海域航行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只有水平晃动 D.只有上下颠簸
地球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它从地表向上可以到达2000~3000千米的高空。图14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26~28题。
26.由水汽、杂质、干洁空气组成的是(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①层和②层
27.能反射无线电波的地带位于(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②层和③层
28.关于图中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B.②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C.③层适合飞机飞行 D.①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图15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完成29~31题。
29.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
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人类活动
31.下列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差约55℃
表1为“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据此完成32~33题。
表 1
干洁空气 氮气 氧气 氩气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气体
体积(%) 78.09 20.95 0.93 0.03 极少
质量(%) 75.52 23.15 1.28 0.05 极少
32.干洁空气中体积和质量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A.氩气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33.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A.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
C.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
图16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4~36题。
34.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35.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6.下列环节直接体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是()
A.大气的削弱作用 B.大气的反射作用 C.大气的吸收作用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图17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7~38题。
37.图中箭头②比①辐射总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 D.地面削弱
38.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生活中,我们在切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洋葱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图18为切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39~40题。
39.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洋葱处()
A.空气受热上升 B.空气遇冷下沉 C.空气遇冷上升 D.空气受热下沉
40.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0分。
41.用简洁直观的“地理模式图”表现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过程,是我们在地理学习与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图19为一种常见的“地理模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 。
(4)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动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
42.图20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根据材料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4分)
(2)与拉萨相比,说明重庆的年太阳总辐射量 (多/少),并解释其原因。(5分)
(3)与南京相比,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但年平均气温低,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原因。(4分)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检测地理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B D C B B D C A A D B D A B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C B D A C D B C D D A B A D C D A D
二、综合题
41.(1)水星;木星(2)光球;太阳风(3)地壳;古登堡界面(4)古生
42.(1)①总体上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加;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新疆东部等地;③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东南丘陵等地;④东部地区差异较小,西部地区差异较大。
(2)少;原因:①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②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3)①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大;②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热量散失快,因此年平均气温低;③南京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尽管太阳辐射总量不如拉萨,但年平均气温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