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课堂适应性练习 2025.9.29
初一年级语文 (满分13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8分)
四时景物【甲】。朱自清先生的《春》,将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jiàn ( ) 壮的青年,描绘了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济南冬景图,温暖安适的济南【乙】不住人们蠢蠢欲动向往的心。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时而晶莹 chéng chè ( ) ( ) ,时而热烈豪放,时而duān ( ) 庄沉静,时而自然纯洁,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甲】精美绝伦【乙】控制 B.【甲】精美绝伦【乙】抑制
C.【甲】美不胜收【乙】控制 D.【甲】美不胜收【乙】抑制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春》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描写对象,简洁明了,富有美感,给人以清新、简约之感。
B.选段中“姑娘”“景象”“情感”都是名词。
C.“花枝招展”原本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在文段中比喻姿态优美。
D.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删除“热爱雨”。
4.古人讲究以诗文赠友,聊表情思,小语想给转学到外地的朋友小文寄去一张明信片,谈谈自己的初中生活,请你帮小语将明信片上的古诗文名句、相应的作者、篇名补充完整。(10分)
与你相遇,于那老树之下,于那小桥溪边,初见时你便宽慰我,人生不只有《天净沙·秋思》中“(1) ,小桥流水人家,(2) ”的凄凉秋景,也不只有(3) (诗人)在月夜“(4) ,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惆怅孤单,更有曹操在《观沧海》中“水何澹澹,(5) ”和“(6) 洪波涌起”的壮阔之景,还有朱自清沐浴着“沾衣欲湿杏花雨,(7) ”时内心的憧憬和喜悦。
与你相离,万般不舍,心中万千思绪,落于笔端,希望如王湾在(8)《 》那般“乡书何处达?(9) ”云中寄锦书,尽诉衷肠。
想象他日与你相会,定当不甚欣喜!不会像马致远在深秋时节感慨的那样“夕阳西下,(10) ”,无限悲伤。
想必见到远道而来的你,我会喜不自禁,与你分享生活近况,共话朋友情谊。
5.学校文学社团将要举行课本剧展演,准备邀请初一年级王老师担任评委。(4分)
(1)下面是团长小语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敬辞或谦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学社团将于10月9日15:00在学校礼堂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很荣幸能邀请到您来担任评委。期待您莅临指导,并对本次演出提出宝贵的拙见。 2025年9月29日 “竹苑”文学社团
A.荣幸 B.莅临 C.拙见
(2)请找出邀请函中格式上的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6.小语拟在班级公众号推送一篇分享阅读方法和体验的文章。(6分)
(1)有几位同学围绕“如何充分利用时间阅读名著”这一话题在公众号留言。下面三位同学的留言,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 (2分)
A.同学:“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一挤会有的,读名著的时间也是可以挤出来的。”
B.同学:“我喜欢睡前读书,安静的环境让我沉浸其中,感觉名著中的人物好像在与我对话。”
C.同学:“课余时间,我常常回味名著中的经典场景,它们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我眼前。”
(2)“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五猖会》)
语段中父亲说了三句话,语言简洁但富有表现力。小语朗读时觉得难以把握其感情基调,于
是组内同学展开如下对话,请你补全对话。
第一句话:“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第二句话:“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第三句话:“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小吴:这三句话都比较简短,这是否意味着朗读时的语气、语速是一样的?
小江:朗读主要跟人物的情感有关。第一句话是在鲁迅雀跃着要去看五猖会时,突然看到工人的脸色变得谨肃,原来是父亲站在背后。此时父亲说话的语气应是平静严肃的,从“慢慢”--词又能读出语速是① (1分)
小文:但父亲说第三句话时的语气就有所不同了,因为这是“我”熟练地背完书后,父亲对我说的话,所以语气应是② (1分)
小语:哦,我明白了。朗读时,我们需要联系上下文品析人物的情感。因而第二句可以这样朗读:③ ,因为 。(2分,请你以小语的身份,从重音角度完成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2分)
小语同学搜集到与课文有关的古诗文,请帮她完成相关问题。(17分)
【甲】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丙】及遭孙恩之难①,举厝②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③所害,方命婢肩舆④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晋书·烈女传》
【注】①孙恩之难:孙恩,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后聚众作乱,四处攻州破府。②厝:同“措”。③贼:指孙恩。④肩舆:抬着轿子。
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语句 方法 解释
俄而雪骤 参考成语法:暴风骤雨 (1)
及遭孙恩之难 查阅字典法:①赶得上、比得上:②等到、到了;③和、与;④到、到达。 (2) (填序号)
刘涛时年数岁 迁移课内法:元方时年七岁 (3)
既闻夫及诸子己 为贼所害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4)
8.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9.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0.甲诗、乙文同样写雪,乙文将雪比作“盐”“柳絮”,而甲诗的后两句也于常景中翻出新意,请作赏析。(3分)
11.乙、丙两文都写到谢道韫,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选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14题。(7分)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两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 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剂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别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纸)
1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哪些?(2分)
13.阅读上述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为了消磨时间,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C.阅读书籍,人类的心智运动比较复杂。
D.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14.结合两则材料,请你对那些爱看电视的小朋友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18题。(18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周日的清晨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 ①
初夏的某天 和小伙伴摘儿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②
③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时 ④ 心怦怦乱跳(紧张)
16.品味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2)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7.请根据你的理解,为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做一个朗读设计,标出重音(用着重号“·”标示)和停连(停顿用“/”标示,连接用“へ”标示),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4分)
18.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4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我们由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春年华,我们背起行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当我们打开行囊,清点着自己的收获时,才发现自己的行量里,既有理想、憧憬、成功、责任,也有失败、忧愁、烦闷······
请以《步入中学,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025苏州湾实验初一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1. 健、澄澈、端
2. D
3. D
4. (1)枯藤老树昏鸦 (2)古道西风瘦马 (3)李白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山岛竦峙 (6)秋风萧瑟 (7)吹面不寒杨柳风 (8)次北固山下 (9)归雁洛阳边 (10)断肠人在天涯
5. (1)C
(2)落款格式错误,应先写“‘竹苑’文学社团”,再写日期“2025年9月29日”
6. (1)B
(2)①缓慢 ②温和 ③重音放在“背不出”“不准去看会”上,因为这句话是父亲对我的威胁,“背不出”是关键条件,“不准去看会”是直接结果,突出父亲的严厉和“我的无奈”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古诗文阅读
7. (1)急 (2)② (3)年纪 (4)被
8. 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9. 孙恩虽然狠毒暴虐,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动容,于是没有杀害刘涛。
10. 甲诗后两句将白雪拟人化,说它嫌春色来得晚,故意化作飞花在庭院树间穿飞,赋予白雪活泼的情趣,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展现出诗人对春雪的喜爱之情以及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11. 乙文侧重表现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思维敏捷,通过她以“柳絮因风起”喻雪的精妙回答来体现;丙文侧重表现谢道韫的镇定勇敢、大义凛然,通过她在孙恩之乱中手杀数人、保护外孙的行为来体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2. 为了实际的用途、为了消遣、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3. D
14. 建议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多阅读人文经典,以锻炼心智,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记叙文阅读
15. ①感动 ②欢喜 ③橘子成熟时 ④路过橘林,偷摘橘子。
16. (1)“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橘子花的喜爱之情。
(2)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橘子拟人化,又把橘子比作红灯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橘子成熟时让人垂涎欲滴的情态,表现了“我”对橘子的喜爱和渴望。
17.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设计理由:我认为可以在“它们”“开在”“芬芳着”后停,“开了”后连。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一定”“心里”“每一天”读重音,强调了父亲的教导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从而表达“我”对父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8. 题目中的“橘子花”指的是让“我”想到童年与橘子花有关的往事,即偷橘子吃,被父亲发现,父亲对“我”语重心长的教育,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同时,“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部分 写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