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独特的椅子》教学设计课题 华灯初上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 本课以 “独特的椅子” 为核心主题,聚焦家具设计美学,构建 “设计认知 — 作品赏析 — 创意实践” 三维一体化内容体系,区别于传统单一化的造型教学,更贴合三年级学生以直观认知和动手操作为主的学习特点。教学中通过多元素材搭建认知桥梁:实景层面,呈现明代黄花梨浮雕螭纹圈椅、现代红蓝椅、卵形椅等不同风格椅子实例,让学生感受椅子造型与文化的差异;名作层面,引入汉斯 韦格纳《木制孔雀椅》的仿生设计、格里特 里特维尔德《红蓝椅》的几何美学,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设计理念下的椅子表达;实践层面,结合 “材料对比实验”“折剪椅子造型”“手绘创意设计” 等直观操作素材,搭配故事化讲解(如胡床演变史)与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增强学习趣味性。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设计感知能力、创意实践能力与文化理解的提升。鼓励将设计知识(造型、材料、人体工学)运用于椅子设计的真实实践中,引导跨学科学习(如结合数学 “几何造型”、科学 “材料特性”、语文 “家具文化描述”),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如利用线上资源赏析经典椅子设计),关注学生在材料运用(彩纸、画笔、安全剪刀)上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创作路径(折剪、手绘、粘贴美化),促进个性化表达与发展。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赏析多样椅子,用折剪、手绘等设计美化椅子,将创意造型理解转化为创作,提升造型与物化能力。2.创意实践:学习椅子造型后,发挥想象设计独特椅子,融合知识与创意,培养创新设计思维。3.审美感知:观察不同风格椅子的造型、材料、工艺,感受设计之美,培养造型与功能关系的感知力。4.文化理解:了解不同时期、文化的椅子内涵,透过椅子理解设计表现生活与文化之美,增强设计文化理解。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的几何认知和手工操作能力(如折纸、简单绘画),能分辨常见家具的基本造型,但对 “人体工学”“榫卯工艺”“材料特性” 等专业概念接触较少,需通过直观素材(椅子实物、榫卯结构模型、材料对比卡)降低理解难度。在材料运用上,对画笔、彩纸较为熟悉,但安全剪刀的使用、折纸造型的立体感塑造技巧仍需引导。重点 让学生明确 “独特的椅子” 并非仅关注造型新颖,而是兼顾造型美观与功能实用(如符合人体工学、结构稳定),理解椅子设计的核心要素(造型、材料、工艺、功能)。掌握椅子作品的赏析方法:“观察造型(整体几何形态、细节装饰)— 分析要素(材料选择、工艺特点、功能适配)— 体会内涵(文化寓意、设计理念)” 的赏析步骤。难点 有限课堂时间内,既让学生掌握椅子设计的核心知识(造型、材料、人体工学),又能安全、熟练运用材料(尤其是安全剪刀、折纸)完成设计或美化,避免 “设计理念与实际创作脱节”。材料准备 椅子实物图 / 榫卯结构模型、材料对比卡(彩纸、卡纸、普通纸)、全套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记号笔)、手工工具(安全剪刀、固体胶、透明胶带)、画纸、抹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椅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其视为休息用的坐具,但它也可以是艺术品。那么,是什么让一把椅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出示图片)答:独特的造型、材质与色彩创意,如卵型椅的流畅曲线、黄花梨椅的雕刻、红蓝椅的色彩对比,让椅子突破实用,具备雕塑感与艺术质感。从自然、艺术流派汲取灵感,还融合多元功能与艺术理念,如生态座椅结合自然、钻石椅兼顾舒适与造型,使椅子成为艺术思想的载体。 观看图片和视频并回答问题。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 说一说:下边的三把椅子,在造型上有哪些共性?又有什么不同?答:共性:都突破传统椅子的常规形态,摒弃 “椅座 + 椅背 + 椅腿” 的刻板结构,以创意性、艺术化的造型设计,强调视觉上的独特性与雕塑感,弱化 “纯实用坐具” 的印象。不同:第一把以编织线条组合,营造出轻盈灵动的韵律感,尽显通透活泼;第二把用层叠木板构建,呈现简洁利落的几何质感,风格偏向现代极简;第三把靠放射状木条排布,兼具自然仿生特质与空间动感。小贴士卯榫工艺:传统椅子多采用卯榫结构,构件通过凹凸部位咬合拼接,无需铁钉却稳固耐用,尽显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精巧,是工艺性与实用性的巧妙融合。材料运用:椅子材料多样,传统椅常用黄花梨等硬木,坚固且具有自然纹理;现代椅会用钢丝、塑料等,如钻石椅以钢丝打造轻盈感,材料差异塑造出不同质感与造型风格。想一想:这四把椅子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什么?答:S型椅:灵感源于有机流畅的形态,通过曲线塑造出富有动感与艺术感的造型,体现对 “流动线条” 与创意形态的探索。蚂蚁椅:灵感结合简约几何与自然特质,轻盈的结构、简洁的胶合板造型,既体现现代设计的实用简洁,又暗含对 “蚂蚁灵动、轻盈感” 等自然特质的呼应。椰子椅:灵感来源于自然物体(椰子)的形态,造型模仿椰子的轮廓、壳体结构,将自然物体的独特形态融入家具设计。木制孔雀椅:灵感源于自然生物(孔雀)的形态,椅背造型模仿 “孔雀开屏” 的优美姿态,把生物的艺术化形态转化为家具的创意设计。想一想:设计椅子时,除了外形要新颖、美观,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你发现设计师有哪些独特的设计?答:人体工程学与舒适性:需贴合人体坐姿生理结构,坐面高度、椅背角度等要适配人体曲线,像“卵形椅”“蚂蚁椅”,既具艺术造型,又能缓解久坐疲劳。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框架需牢固,重心稳定防倾倒,材料承重匹配使用需求,如明式圈椅的榫卯结构、“钻石椅” 的金属丝编织,都保障了结构坚固性。功能性与设计创意:可增加折叠、高度调节等功能,设计师还通过仿生(“孔雀椅”“椰子椅”)、结构创新(榫卯、金属编织)等,让椅子兼具实用与艺术感。材料选择与实用性:要结合使用场景选材料,兼顾耐用、易清洁等特性,传统用黄花梨等硬木,现代有 “钻石椅” 金属丝、“蚂蚁椅” 胶合板这类轻便实用的材料。小贴士人体工学:不少椅子(如 S 型椅)遵循人体工学设计,靠背、坐垫的曲线贴合人体脊柱、臀部的形态,能有效分散身体压力,让长时间就坐更舒适,体现出设计对人体需求的关怀。文化内涵:传统椅子(如明代圈椅)的造型蕴含文化寓意,圈形靠背象征 “天圆”,方形椅座对应 “地方”,既契合传统礼仪中坐姿端庄的要求,又融入了 “天圆地方” 的哲学思想。二、艺术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出示图片)2.观看视频(出示视频)三、实践练习学习建议用折剪或手绘的方法设计一把独特的椅子。观察身边的椅子,用彩绘、粘贴等方法美化椅子,使其更具美感。 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习小贴士。完成想一想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完成想一想思考题。学习小贴士。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引导学生思考椅子的共性和不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卯榫工艺和椅子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学会分析不同的椅子的灵感来源。引导学生思考椅子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创意设计。引导学生了解椅子的设计意图以及文化内涵。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激发设计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32-33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创意椅设计师"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核心:先梳理明代黄花梨浮雕螭纹圈椅、红蓝椅、木制孔雀椅等案例,明确不同椅子在造型(几何 / 仿生)、材料(硬木 / 钢丝)、工艺(榫卯 / 编织)上的差异;再强调椅子设计需兼顾造型美观与功能实用,牢记人体工学(贴合身体曲线)、结构稳定等核心原则;还回顾传统椅子的文化内涵(如圈椅 “天圆地方” 思想)。最后总结折剪、手绘设计及彩绘美化的实践方法,帮学生梳理 “认知 — 赏析 — 创作” 逻辑,深化对家具设计之美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1.观察家里(或身边)的一把椅子,用手绘的形式画出它的造型;再发挥创意,给这把椅子添加 1 处独特设计(如改变局部形状、增加装饰等),并简单写下你的创意灵感。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板书 独特的椅子一、如何将椅子变成艺术品二、了解不同椅子的共性与个性三、椅子的灵感设计四、进行作品欣赏五、椅子制作实操练习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现代椅子和古代椅子的区别侧重方向材质结构与功能场景与核心追求古代椅子侧重礼仪与等级多采用实木结构传统,功能较单一场景相对受限,核心在礼仪等级现代椅子以人体工学为核心材质多元,含金属、塑料等设计灵活,功能适配多场景适配办公、休闲等多场景,更注重舒适与实用(出示对比图片)胡床与椅子雏形汉魏时胡床(类似马扎)传入中原,是椅子的雏形。唐代开始出现 “椅子” 名称,它由胡床演变而来,推动古人坐姿从 “席地而坐” 向 “垂足而坐” 转变。现代化椅子的发展趋势智能技术融合:融合智能传感器与 AI 技术,实现坐姿自动调节与健康监测。人性化与模块化设计:动态支撑设计贴合人体曲线,模块化结构可适配多场景需求。环保材料应用:采用竹材、再生塑料等环保材料,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功能生态转型:推动椅子从单纯的工具,向健康生态终端转型。 4.宋代椅子的多样化宋代高型坐具广泛普及,椅子形式丰富,出现交椅、太师椅、圈椅等。其中交椅成为权力象征,有 “第一把交椅” 的说法,反映出椅子在文化象征上的延伸。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1.课程以 “独特的椅子” 为核心,构建 “设计认知 — 作品赏析 — 创意实践” 三维体系,借明代黄花梨圈椅、现代红蓝椅等案例,让学生感知造型与文化差异,明确掌握设计四要素、提升设计技巧、理解家具文化的核心目标;2.教学结合跨学科内容,如数学几何、科学材料特性,开展材料对比、折剪手绘等实践,搭配胡床演变史故事,融入手工工具安全提示,实现理论、实践与文化渗透结合;3.适配三年级学情,针对学生几何基础与操作难点(如剪刀使用)引导,用 “创意椅设计师” 评价体系(含知识、设计等维度),兼顾学习指导与效果反馈,贴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 “独特的椅子” 构建 “设计认知 — 作品赏析 — 创意实践” 三维教学体系,贴合三年级学生直观认知与动手操作的学习特点,整体符合 2022 新课标对设计感知、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的培养要求,有一定教学成效,但也存在可优化之处。优点:1、是通过明式黄花梨圈椅、现代红蓝椅等跨风格案例,搭配胡床演变史故事,让抽象的设计知识与文化内涵更易理解;2.是融入材料对比实验、折剪造型等实操活动,结合数学几何、科学材料特性的跨学科内容,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3、是提前强调安全剪刀使用等提示,保障实践环节有序开展,且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创作提供清晰参考。不足:1、部分学生对 “人体工学” 概念理解较浅,创作中出现椅腿不稳、椅背角度不适等 “造型与功能脱节” 问题;2.对传统椅子文化内涵(如榫卯工艺背后的匠心)讲解不够深入,学生文化理解维度的感知稍弱。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独特的椅子(浙美版)三年级上第三单元 第9课01新知导入02新知讲解03艺术欣赏04实践练习05知识拓展06课堂练习07课堂评价08课后作业核心素养目标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了解不同时期、文化的椅子内涵,透过椅子理解设计表现生活与文化之美,增强设计文化理解。观察不同风格椅子的造型、材料、工艺,感受设计之美,培养造型与功能关系的感知力。学习椅子造型后,发挥想象设计独特椅子,融合知识与创意,培养创新设计思维。赏析多样椅子,用折剪、手绘等设计美化椅子,将创意造型理解转化为创作,提升造型与物化能力。01新知导入01新知导入椅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其视为休息用的坐具,但它也可以是艺术品。那么,是什么让一把椅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红蓝椅1923格里特·里特维尔德(荷兰)黄花梨浮雕螭纹圈椅 明代故官博物院01新知导入独特的造型、材质与色彩创意,如卵型椅的流畅曲线、黄花梨椅的雕刻、红蓝椅的色彩对比,让椅子突破实用,具备雕塑感与艺术质感。卵形椅 1957 安恩·雅格布森(丹麦)02新知讲解从自然、艺术流派汲取灵感,还融合多元功能与艺术理念,如生态座椅结合自然、钻石椅兼顾舒适与造型,使椅子成为艺术思想的载体。钻石椅 1952 哈里·贝尔托亚(美国)02新知讲解说一说:下边的三把椅子,在造型上有哪些共性 又有什么不同 02新知讲解共性:都突破传统椅子的常规形态,摒弃 “椅座 + 椅背 + 椅腿” 的刻板结构,以创意性、艺术化的造型设计,强调视觉上的独特性与雕塑感,弱化 “纯实用坐具” 的印象。02新知讲解不同:第一把以编织线条组合,营造出轻盈灵动的韵律感,尽显通透活泼;第二把用层叠木板构建,呈现简洁利落的几何质感,风格偏向现代极简;第三把靠放射状木条排布,兼具自然仿生特质与空间动感。02新知讲解小贴士卯榫工艺:传统椅子多采用卯榫结构,构件通过凹凸部位咬合拼接,无需铁钉却稳固耐用,尽显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精巧,是工艺性与实用性的巧妙融合。小贴士02新知讲解小贴士材料运用:椅子材料多样,传统椅常用黄花梨等硬木,坚固且具自然纹理;现代椅会用钢丝、塑料等,如钻石椅以钢丝打造轻盈感,材料差异塑造出不同质感与造型风格。小贴士02新知讲解想一想:这四把椅子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什么 S型椅 1987汤姆·迪克逊(英国)椰子椅 1955乔治·尼尔森(美国)木质孔雀椅1947汉斯·韦格纳(丹麦)蚂蚁椅 1952安恩·雅格布森(丹麦)02新知讲解S型椅:灵感源于有机流畅的形态,通过曲线塑造出富有动感与艺术感的造型,体现对 “流动线条” 与创意形态的探索。02新知讲解蚂蚁椅:灵感结合简约几何与自然特质,轻盈的结构、简洁的胶合板造型,既体现现代设计的实用简洁,又暗含对 “蚂蚁灵动、轻盈感” 等自然特质的呼应。02新知讲解椰子椅:灵感来源于自然物体(椰子)的形态,造型模仿椰子的轮廓、壳体结构,将自然物体的独特形态融入家具设计。02新知讲解木制孔雀椅:灵感源于自然生物(孔雀)的形态,椅背造型模仿 “孔雀开屏” 的优美姿态,把生物的艺术化形态转化为家具的创意设计。02新知讲解想一想:设计椅子时,除了外形要新颖、美观,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发现设计师有哪些独特的设计 与自然结合的生态座椅舒适的球形吊椅02新知讲解 人体工程学与舒适性:需贴合人体坐姿生理结构,坐面高度、椅背角度等要适配人体曲线,像“卵形椅”“蚂蚁椅”,既具艺术造型,又能缓解久坐疲劳。02新知讲解 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框架需牢固,重心稳定防倾倒,材料承重得匹配使用需求,如明式圈椅的榫卯结构、“钻石椅” 的金属丝编织,都保障了结构坚固性。02新知讲解 材料选择与实用性:要结合使用场景选材料,兼顾耐用、易清洁等特性,传统用黄花梨等硬木,现代有 “钻石椅” 金属丝、“蚂蚁椅” 胶合板这类轻便实用的材料。02新知讲解 功能性与设计创意:可增加折叠、高度调节等功能,设计师还通过仿生(“孔雀椅”“椰子椅”)、结构创新(榫卯、金属编织)等,让椅子兼具实用与艺术感。02新知讲解小贴士人体工学:不少椅子(如 S 型椅)遵循人体工学设计,靠背、坐垫的曲线贴合人体脊柱、臀部的形态,能有效分散身体压力,让长时间就坐更舒适,体现出设计对人体需求的关怀。小贴士02新知讲解小贴士文化内涵:传统椅子(如明代圈椅)的造型蕴含文化寓意,圈形靠背象征 “天圆”,方形椅座对应 “地方”,既契合传统礼仪中坐姿端庄的要求,又融入了 “天圆地方” 的哲学思想。小贴士03艺术欣赏学生作品03艺术欣赏04实践练习用折剪或手绘的方法设计一把独特的椅子。观察身边的椅子,用彩绘、粘贴等方法美化椅子,使其更具美感。学习建议05知识拓展现代椅子和古代椅子的区别侧重方向 材质 结构与功能 场景与核心追求古代椅子 侧重礼仪与等级 多采用实木 结构传统,功能较单一 场景相对受限,核心在礼仪等级现代椅子 以人体工学为核心 材质多元,含金属、塑料等 设计灵活,功能适配多场景 适配办公、休闲等多场景,更注重舒适与实用05知识拓展现代椅子和古代椅子的区别古代椅子现代椅子05知识拓展胡床与椅子雏形汉魏时胡床(类似马扎)传入中原,是椅子的雏形。唐代开始出现 “椅子” 名称,它由胡床演变而来,推动古人坐姿从 “席地而坐” 向 “垂足而坐” 转变。05知识拓展现代化椅子的发展趋势智能技术融合:融合智能传感器与 AI 技术,实现坐姿自动调节与健康监测。人性化与模块化设计:动态支撑设计贴合人体曲线,模块化结构可适配多场景需求。05知识拓展现代化椅子的发展趋势环保材料应用:采用竹材、再生塑料等环保材料,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功能生态转型:推动椅子从单纯的工具,向健康生态终端转型。05知识拓展宋代高型坐具广泛普及,椅子形式丰富,出现交椅、太师椅、圈椅等。其中交椅成为权力象征,有 “第一把交椅” 的说法,反映出椅子在文化象征上的延伸。宋代椅子的多样化06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红直椅于 1923 年由哪位设计师设计?( )A.汉斯 韦格纳 B.格里特 里特维尔德 C.汤姆 迪克逊2、S 型椅的设计师汤姆 迪克逊来自哪个国家?( )A. 荷兰 B. 英国 C. 美国3、下列哪把椅子属于明代家具?( )A. 红直椅 B. 卵椅 C.黄花梨浮雕纹圈椅BBC06课堂练习二、判断题1、黄花梨浮雕纹圈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明代的椅子作品。2、卵椅是美国设计师汉斯 韦格纳在 1957 年设计的。3、钻石椅采用钢丝材料制作,造型轻盈。4、S 型椅的设计未考虑人体工学,仅注重外形奇特。5、“与自然结合的生态座椅” 把植物与座椅结合,体现了对自然元素的运用。×√×√√07课堂评价趣味评价体系表 ——“创意椅设计师” 成长记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我的小星星椅子知识小达人 是否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经典椅子(如明代黄花梨圈椅、丹麦卵椅等)的特点 ☆☆☆☆☆椅子设计小能手 能否用折剪、手绘或粘贴等方法,设计 / 美化出造型独特、有创意的椅子作品 ☆☆☆☆☆观察小卫士 能否细致观察身边椅子的造型、材料、色彩等细节,发现其设计巧思 ☆☆☆☆☆课堂参与小标兵 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椅子造型、设计思路等相关讨论、互动 ☆☆☆☆☆ 艺术感知小达人 能否说出不同风格椅子(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带来的艺术感受,体会设计之美 ☆☆☆☆☆08课后作业1、观察家里(或身边)的一把椅子,用手绘的形式画出它的造型;再发挥创意,给这把椅子添加 1 - 2 处独特设计(如改变局部形状、增加装饰等),并简单写下你的创意灵感。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美版】美术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独特的椅子》教学设计.doc 【浙美版】美术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独特的椅子》精品课件(39页).pptx 知识导入.mp4 知识拓展.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