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秋季九年级同步练习(一)
化学试卷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科。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只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
B. 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C.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D. “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2. 《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竹子造纸的流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斩竹漂塘 B. 煮徨足火
C. 荡料入帘 D. 覆帘压纸
3. 下列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做法错误的是
A. 大力植树造林 B. 工业废气净化后排放
C. 加高烟囱将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D.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
A. B. C. D.
5. 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B. 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 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
6.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纯铁的物理性质是
A. 质软 B. 银白色 C. 能导电 D. 铁能燃烧
7. 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下列物质,可以看作是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食醋 C. 蒸馏水 D. 自来水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物质与燃烧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物质 ①铁丝 ②红磷 ③硫粉
部分实验现象 ④火星四射 ⑤蓝紫色火焰 ⑥大量白烟
A. ①⑤ B. ②⑥ C. ③④ D. ②④
9.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照质量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
B. 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C.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代表空气质量越好
D. 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10.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给青少年开展了系列讲座,他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下列是青少年所提的问题及法拉第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
B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C 火焰为什么会向上? 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
D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是石蜡蒸气凝华成的固体小颗粒
A. A B. B C. C D. D
11.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做铁丝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B. 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纯度低——导管口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
C. 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始终收集不到较纯的——装置漏气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炸裂——固定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2.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20s时,瓶内压强增大
B. 20s后压强不再改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C. 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内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D. 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6种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常温常压下,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微溶于水,且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氙气可与氟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氙。
工业上,制取稀有气体是通过将液体空气蒸馏(即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得到稀有气体的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温吸附法,将稀有气体分离开来。
在焊接精密零件时,常用氩气作保护气。氦气是除了氢气外的最轻气体,通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应用在飞艇中,不会着火和发生爆炸。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色彩绚丽的光芒,可以制成霓虹灯。根据上述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液态空气制备稀有气体,发生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氙气与氟气反应生成四氟化氙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14.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以上常见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填字母)。
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②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小雪同学要量取的水,如果采用仰视的方法,她所量取的水比___________(填“多”或“少”)。
(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_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5.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3)若利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32.6g高锰酸钾,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高锰酸钾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
16. 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请填空:
(1)A图中水作用是___________;
(2)B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3)B图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
(4)写出图示两个实验的共同特点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有关。
17.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催化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 催化剂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大
C.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迅速产生气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任务二】定量法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小组同学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为比较淀粉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生成气体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序号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催化剂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a
2 20 淀粉0.5 b
3 20 二氧化锰0.5 c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测的是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b___________(填“<”“>”或“=”)c。
【任务三】数字化实验法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浓度为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淀粉,按下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5)对比分析坐标图中___________点和___________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6)已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氧气的压强分数。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上述实验过程中虽然两个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科。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只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
B. 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C.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D. “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如水、矿物等),还通过化学反应创造新物质(如塑料、合成纤维、药物等)。化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能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因此,该说法错误。
B、化学的核心是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初中化学涉及分子、原子的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如元素和化合物)、结构(如分子模型)、性质(如酸碱性)、转化(如化学反应)及应用(如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因此,该说法正确。
C、化学在农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例如化肥(如氮肥、磷肥)提供植物所需营养,农药(如杀虫剂)防治病虫害,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因此,该说法正确。
D、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化学的发展方向,旨在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设计更安全、环保的工艺和产品(如可降解塑料)。因此,该说法正确。
故选A。
2. 《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竹子造纸的流程,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斩竹漂塘 B. 煮徨足火
C. 荡料入帘 D. 覆帘压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斩竹漂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煮徨足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荡料入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覆帘压纸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做法错误的是
A. 大力植树造林 B. 工业废气净化后排放
C. 加高烟囱将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D.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物能吸收部分污染物,所以植树造林对治理大气污染有促进作用,故A正确;
B、将工业废气净化后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故B正确;
C、加高烟囱将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会减少空气污染物,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闻试剂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把大理石放入试管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试剂或金属颗粒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故C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B. 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
C. 蜡烛燃烧时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
【答案】C
【解析】
【详解】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温度最高,故A正确;
B、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故B正确;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最外层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故D正确。
故选C。
6.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纯铁的物理性质是
A. 质软 B. 银白色 C. 能导电 D. 铁能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详解】A、质软,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银白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能导电,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铁能燃烧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7. 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下列物质,可以看作是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食醋 C. 蒸馏水 D. 自来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D、自来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物质与燃烧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物质 ①铁丝 ②红磷 ③硫粉
部分实验现象 ④火星四射 ⑤蓝紫色火焰 ⑥大量白烟
A. ①⑤ B. ②⑥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④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②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是⑥产生大量白烟。
③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⑤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所以①④对应,②⑥对应,③⑤对应,故选B。
9. 空气是人类宝贵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照质量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
B. 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C.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代表空气质量越好
D. 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按照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污染物,选项错误;
C、空气质量指数越高,代表空气质量越差,选项错误;
D、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D。
10.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给青少年开展了系列讲座,他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下列是青少年所提的问题及法拉第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
B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C 火焰为什么会向上? 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
D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是石蜡蒸气凝华成的固体小颗粒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问题询问蜡烛的制成材料,回答直接给出了成分(如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这属于提供事实信息或知识解释,并未涉及任何实验操作或步骤。因此,不属于“设计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
B、问题询问蜡烛燃烧是否生成水,回答描述了具体的实验操作:“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这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方案设计,通过该操作可以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珠(若生成水,水蒸气遇冷凝结),从而验证水的生成。这体现了“设计实验方案”的核心——提出可操作的实验步骤来检验问题。因此,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符合题意。
C、问题询问火焰向上原因,回答解释了原理(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牵拉作用),这属于科学原理或现象的解释,并未设计任何实验来验证。因此,不属于“设计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
D、问题询问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回答直接说明是石蜡蒸气凝华成的固体小颗粒,这属于现象的本质解释(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未提出实验操作。因此,不属于“设计实验方案”,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B. 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纯度低——导管口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
C. 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始终收集不到较纯的——装置漏气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炸裂——固定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会导致实验失败,不会导致集气瓶底炸裂,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导管口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导致收集的氧气纯度低,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始终收集不到较纯的氧气,可能是因为装置漏气,导致没有足量的氧气进入集气瓶中,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会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20s时,瓶内压强增大
B. 20s后压强不再改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C. 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内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D. 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0~20s时,瓶内压强减小,错误;
B、20s后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装置不漏气,气密性良好,正确;
C、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装置中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减小,错误;
D、由20~80s的图像可知,压强没有变化,说明该同学拉注射器活塞后,一直没有松手,错误。
故选B。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6种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常温常压下,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微溶于水,且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氙气可与氟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氙。
工业上,制取稀有气体是通过将液体空气蒸馏(即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得到稀有气体的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温吸附法,将稀有气体分离开来。
在焊接精密零件时,常用氩气作保护气。氦气是除了氢气外的最轻气体,通常用氦气代替氢气应用在飞艇中,不会着火和发生爆炸。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色彩绚丽的光芒,可以制成霓虹灯。根据上述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液态空气制备稀有气体,发生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氙气与氟气反应生成四氟化氙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0.94%
(2)物理 (3)无色无味/微溶于水/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4)氙气+氟气四氟化氙
【解析】
【小问1详解】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小问2详解】
工业上,制取稀有气体是通过将液体空气蒸馏(即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得到稀有气体的混合物,再用活性炭低温吸附法,将稀有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则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有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无味,微溶于水,且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小问4详解】
在一定条件下,氙气可与氟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氙,文字表达式:。
14.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以上常见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填字母)。
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②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小雪同学要量取的水,如果采用仰视的方法,她所量取的水比___________(填“多”或“少”)。
(3)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_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答案】(1) ①. B ②. D
(2)多 (3) ①. D ②. 拉动活塞,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对应字母为B。
②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对应字母为D。
【小问2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所以如果采用仰视的方法量取8.0mL的水,她所量取的水比8.0mL多。
【小问3详解】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装置内压强减小,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外界空气会通过长颈漏斗进入装置,能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故选D。
15.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3)若利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32.6g高锰酸钾,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高锰酸钾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 ①.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 分解反应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27.4g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氧气具有助燃性,若利用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小问4详解】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与药品放反了,砝码质量为20g+10g=30g,游码示数为2.6g。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示数”,可得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即30g-2.6g=27.4g。
16. 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请填空:
(1)A图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3)B图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
(4)写出图示两个实验的共同特点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增加加热面积,便于持续燃烧(合理即可)
(4)反应条件都是点燃(合理即可)
(5)氧气的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燃烧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故需要在集气瓶中加入水,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2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铁丝着火点较高,为了使铁丝更好的燃烧,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作用是可以增加加热面积,便于铁丝持续燃烧;
【小问4详解】
两个反应的条件都是点燃,反应都放出热量,反应的生成物都是一种等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氧气中氧气的浓度大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7.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催化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 催化剂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大
C.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迅速产生气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任务二】定量法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小组同学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为比较淀粉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生成气体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序号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催化剂质量/g 待测数据
1 20
a
2 20 淀粉0.5 b
3 20 二氧化锰0.5 c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测的是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b___________(填“<”“>”或“=”)c。
【任务三】数字化实验法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浓度为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淀粉,按下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5)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___________点和___________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6)已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氧气的体积分数等于氧气的压强分数。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上述实验过程中虽然两个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A (2)过氧化氢水+氧气
(3)对比实验(合理即可)
(4) ①. 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 ②. >
(5) ①. a或b ②. c或d
(6)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和体积都相同,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则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大,不符合题意;
C、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只是可能化学反应速率较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1中未加入催化剂,故实验1的目的是:对比实验,通过对比能得出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小问4详解】
该实验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故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测的是: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收集40mL气体所需时间较短,则b>c;
【小问5详解】
图中a、c两点,压强相同,时间不同,说明催化剂种类不同,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不同,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b、d两点,时间相同,压强不同,说明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不同,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小问6详解】
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和体积都相同,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则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