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B
2.A
3.A
4.B
5.C
6.B
7.D
8.D
9.C
10.D
11.B
12.A13.B
14.A
15.D
16.C
17.(1)内容:夏朝强调服从上天意志,借天命进行征伐;商朝除借天命进行征伐外,还强调借天命对内强化统治:
周朝强调“以德配天”“天命靡常”。(6分,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天命与政治相结合;天命与封建道德关联;体系博大;提高了天的地位和权威;吸收阴阳五行与道家
思想。(6分,言之成理即可)
18.(1)内容:募役费按户等均取:输钱数额视各州县具体情况而定:随役轻重制禄:定期重新评定户等及更换应
募者。(4分,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差役摊派不均使社会矛盾尖锐:征发频繁,影响农业生产;旧差役制度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王安石变法的
进行。(4分,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后世赋役制度提供了借鉴;顺应
了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潮流:促进了雇佣关系发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6分,言之成理即可)
19.(1)作用:为工商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法律规范;冲击了“贱商”“抑商”的传统风气: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
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工商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8
分,言之成理即可)
(2)示例:
选择1914一1918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经济发展的政治束缚、“实业救国”的兴起、反帝爱国斗争的频发
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为工业品出口比重提升提供了基础:一战期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将精力集中于
战场,工业品生产和出口减少,原本被外国工业品占据的国际市场出现空缺,为中国工业品出口腾出空间:战
争对工业品的需求大增,而列强自身工业生产受战争影响,工业品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刺激中国工业品出口。
选择1931一1933年: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收回部分关税自主权,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开展,推动民族工
业的发展,为工业品出口提升奠定基础:全球经济虽受大萧条冲击,但中国部分工业品因“低成本优势”仍有
市场;世界经济危机下农产品出口受阻,促使出口结构向工业品倾斜:中国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南亚、苏联
等,这为中国工业提供了出口空间。(6分,言之成理即可)
20.示例:
观,点:古代中国已形成中华民族整体且处于自在发展阶段。
阐述: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渐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将全国
纳入统一的行政管辖之下,促进了不同地区民族间的政治联系。汉朝在秦朝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疆域,设立西
域都护府等机构管理边疆民族地区,加强了中央对边疆民族的统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典
章制度。这表明在政治制度的推动下,各民族逐渐凝聚为一个整体。
古代中国各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边境榷场的设置使得各民族在经济上的互通有无,
相互依存,推动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发展。
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交流、融合。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等,促进了鲜卑族与
汉族在文化上的融合。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也不断传播到边疆民族地区,被各民族所接受和认同。这种文化
上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巩固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根基。
—1绝密★启用前
4.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并修改而成的诗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往往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汉代《东门行》有“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的描写,汉魏
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三阶段性检测
时的《十五从军征》有老兵返乡后家中“兔从狗窦入,雄从梁上飞”的描写。据此可知,乐
府诗


A.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B.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服务于宫廷生活需要
D.体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5.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诏:“兵士有店弱赢老,并拣择放。”上元二年(761年),又诏:“诸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军兵健,应在行营,有赢老疾病不任战阵者,各委节度使速拣择放还,路次州县,量加济恤。”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其旨在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彰显国家优抚理念
B.削弱节度使权力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D.恢复和发展农业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6.宋初法律规定,“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1027年

符合题目要求的。
法律规定,“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州县论详”。这
1.下图为甲骨文中的“贝”字。商代考古挖掘中常见贝,不仅贵族墓有贝,而且殷墟西区发掘
一变化反映了

的939座平民墓中,有340座发现随葬贝;随葬贝在100枚以上的墓,都是没有任何青铜礼
A.国家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器随葬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墓。这可以说明当时
C.土地兼并现象越演越烈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A.文字源于社会生活
B.商品交换较为普遍
7.金明昌三年(1192年),尚书省奏:“辽东、北京路米粟素饶…若山东、河北荒歉,即可运以

C.社会阶层比较平等
D.墓葬风俗历史悠久
相济。”“制可。”这反映了
2.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中,楚军兵力为战车500辆、士卒37500人,士兵每日消耗粮食达
A.金与南宋经济往来频繁
B.中原地区灾害频发
57.66吨(不含战马饲料)。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公元前463年至前221年列国军事
C.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D.东北地区获得开发

冲突达468次,年均达1.8次。这反映出当时
8.下表为明朝中后期的部分市镇情况。这体现出
A.农业生产对战争的有力支撑
B.农业发展推动了军事扩张
市镇
状况
C.国家大一统的进程不断加速
D.粮食储备决定战争的胜负
吴江的庉村市
嘉靖间,开始为市。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
3.1963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蜘蛛山遗址发现秦陶量4件,其中一件腹部刻有秦始皇
震泽县坛丘市
明成化中,居民四五十家,多以铁冶为业,至嘉靖间数倍于昔
二十六年所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1976年今内蒙古自治区三眼井出土秦铁权1件,权
陕西华州柳子镇
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
身满俦诏书铭文。这些发现可以佐证秦朝
湖州桐乡炉头镇
居民以治铸为业,炉火不绝
A.政府施政能力较高
B.官营手工业发达
A.制铁业成为主要的生产行业
B.冶铁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C.民族交融成效显著
D.北方是经济重心
C.全国性的商品市场已经形成
D.市镇商品化与专业化特征显著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