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初一科学第三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初一科学第三单元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一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讲义
一、单选题
1.某同学构建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如图所示)。甲、乙、丙依次代表的是 (  )
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2.“制作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制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C.调节时,用左眼观察目镜内,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D.观察时,睁开左眼,闭上右眼观察可以看的更加清楚
3.藻类植物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吸收的?(  )
A.根 B.茎 C.叶 D.整个身体
4.“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它们在结构上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C.它们都是依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D.苔藓不能开花结果,牡丹能开花结果
5.下图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B.这四种植物中绿豆和菜豆共同点最多
C.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
D.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紫檀的共同点多
6.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之一“莲莲”,名字源于西湖中无穷碧绿的接天莲叶(如图),请问莲属于什么植物(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7.有一种鸟,其习性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活.例如有一片原始森林(如图甲),在周围没有人类活动时,这种鸟可以在该森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有关部门为发展生态旅游,在该森林内开辟一条如图乙所示的观光小路.对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生态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鸟的活动范围将更大,数量会更多
B.该鸟类的生存空间将缩小,可能威胁到它的生存
C.因为小路宽度很小,该鸟类的生存空间没有变化
D.旅游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鸟类的减少或消失不会影响当地的环境,无需考虑
8.清凉峰和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坐落在浙江杭州临安境内,如图为今年2月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新物种——“苕溪鱲(liè)”。下列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错误的是
A.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C.有利于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
D.有利于对珍稀动植物的研究
9.自然界生物种类繁多,生物学上常用二歧分类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根据如图所示的检索表判断,下列植物中属于乙的是(  )。
A.紫菜B.地钱C.蕨D.桃树
10.在下面生物分类图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表进行分类(  )
A.蘑菇、银杏、葫芦藓、水绵
B.蝙蝠、水杉、桫、衣藻
C.大肠杆菌、大豆、水稻、葫芦藓
D.新冠病毒、松、肾蕨、海带
11.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B.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C.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D.不同生态系统B→D时间不同,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不同
12.小明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时,在染色前进行了第一次观察,在染色后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质中有很清晰的红色大液泡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安放临时装片后直接使用较长的物镜观察
13.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时如果看不清纤毛,应该如何调节(  )
A.减小光圈 B.增大光圈
C.移动装片 D.使用凹面反光镜
14.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魔鬼辣椒是辣椒种子经太空特殊环境诱变作用后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种植的新品种,其辣度为可食用辣椒的100至200倍,且不会对人类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可用于制作催泪瓦斯、防狼喷雾剂等。下列有关魔鬼辣椒说法错误的是(  )
A.魔鬼辣椒属于被子植物
B.魔鬼辣椒与水稻的亲缘关系比银杏近
C.魔鬼辣椒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魔鬼辣椒产生的辣汁来自于细胞中的液泡
15.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B.鸟类前肢变成翼有利于飞行
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使水分散失减少
D.鲫鱼流线型身体可以减小水的阻力
16.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填空题
17.栽培稻和野生稻是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稻属中的两个不同的种,栽培小麦是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的一个种,席草是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科石龙刍属的一种植物。请指出以下比较中差异的大小(填“大于”或“小于”)。
(1)稻和小麦之间的差异   稻和席草之间的差异;
(2)栽培稻和野生稻之间的差异   栽培稻和栽培小麦之间的差异。
18.野鸡尾是蕨类植物(左图),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有清热降火、解毒等功效。
(1)野鸡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右图是植物二歧分类检索表,如果S代表地钱,则野鸡尾对应检索表中字母   ,3a和3b分别为   和   。
(3)植物P与S的亲缘关系比P与Q的   (填“远”或“近”)。
1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其起始环节是   。
20.观察下列细胞结构图,回答问题:
(1)柳树之所以长得比较高大,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填名称)。
(2)相比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填序号)
21.根据下列表述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镜目镜上刻有5×,物镜上刻有15×,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   。制作临时装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体,然后再轻轻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亮,可调节   和   使视野变暗。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破片
(3)如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象从图B转为图D所示的情况,其操作顺序为
①将玻片向右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②将玻片向左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①→⑤ D.②→③→⑤
(4)观察时,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后看到了清晰的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物体的   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其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   
(6)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7)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面步骤正确的是(  )
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C.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8)如图中的A-D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像.其中最可能是因为在制作玻片时涂抹不当而形成的像是(  )
A.B.C.D.
(9)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有哪些共同结构?   。(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液泡
22.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    ,有口无肛门.
(2)B是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    ,有口无肛门.
(3)C是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类群).
(4)D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    ,有口有肛门.
(5)E是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它的贝壳是由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3.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最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
(1)下表是根据图中四种动物编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表中“*****”处内容是   。其中D 代表的动物是   。
(2)最近,我市海宁的刘浩宇同学在国际动物学学术期刊《ZooKey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由他发现的“海宁卵角蚁”。“海宁卵角蚁”的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由此推测,它属于   动物。分类时,“海宁卵角蚁”位于上述二歧分类检索表中   (选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
24.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小葛同学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
(1)上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2)小葛同学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在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 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正常,则导致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 操作步骤:图甲中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 图乙中往装片上滴液体的目的是   ,便于观察。
25.如图所示,根据几种常见植物的图片,回答:
(1)夏天,池水变绿的原因是图中    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填标号)。
(2)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的植物是    (填标号)。
(3)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的是    ;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填标号)。
(4)甲和丁两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26.实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填写图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发现蜗牛喜欢生活在   的地方,它具有   、   、   、   四种感觉,但没有   。
27.为探究细胞的结构,小明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中盖盖玻片不规范引起的,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是   (填图3中字母)
(2)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则目镜和物镜可分别使用图4中的   (填标号)。
(3)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   (填名称),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4)若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某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环流方向如图5所示,则实际上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   。
28.小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
样的改变呢?
(1)小科首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如图甲的折叠现象。其原因是:   。改正问题后,小科观察到在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
(2)接着,小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
(4)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____(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四、解答题
29.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需借助显微镜。请完成显微镜操作相关问题:
(1) 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
(2) 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象从图B转为图D所示的情况,操作顺序为   。
①将玻片向右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方移动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0.某同学在爷爷家看到了一株植物,细心的他发现叶的背面有一些褐色的隆起(如图),他准备将该植物带土移栽。
(1)该植物属于   (填“蕨类”“苔藓”或“藻类”)植物,用   繁殖。
(2)他应将该植物移栽到   (填“阴暗潮湿”或“温暖干燥”)的环境中。
31.小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有如图1所示的操作:
(1)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顺序是____。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图2所示的   。
(3)如图3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4)如图4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正下方向右运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的叶绿体在液泡   运动(选填“正上方向左”“正上方向右”或“正下方向左”)。
32.请根据下列自然界中碳氧的循环简图回答:
(1)自1910年科学家开始测定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以来,氧气含量至今没有明显变化,大气中O2的最主要来源是   (填序号),该生理过程中光能转化为   ;
(2)科学家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许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环境变得更   (填“干燥”或“湿润”)。
33.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
资料一:《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其中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黑熊、大灵猫等动物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
资料二:大熊猫的体型和熊类相似,但骨骼结构更接近于猫科动物。例如,大熊猫有着短而灵活的踝关节和平坦的足底,大熊猫的体重和体形则更接近熊类的特征。
资料三:大熊猫、黑熊和大灵猫在动物界的分类如表所示。
(1)生物最小的分类等级为   。
(2)大熊猫、黑熊以及大灵猫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在繁殖时的共同特点为   。
(3)“伞护效应”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的措施是____。
A.设立自然保护区
B.把珍稀动物关在动物园中饲养
C.把珍稀动物的天敌都杀死
(4)论亲缘关系,大熊猫更接近熊还是猫?请你根据表格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1)小于
(2)小于
18.【答案】(1)细胞
(2)R;有根;无根
(3)远
19.【答案】吃与被吃;生产者
20.【答案】(1)细胞壁
(2)4、6
21.【答案】(1)75;防止气泡产生;遮光器;反光镜或大光圈
(2)C
(3)D
(4)BCA
(5)倒立;逆时针
(6)D
(7)C
(8)D
(9)②③④
22.【答案】(1)扁平
(2)水螅;刺细胞
(3)环节
(4)角质层
(5)外套膜
23.【答案】(1)体温恒定;鱼
(2)节肢;A
24.【答案】(1)D
(2)切片不均匀
(3)使细胞保持正常状态;细胞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25.【答案】(1)丁
(2)甲、乙、丙
(3)甲、乙;丙、丁
(4)有无种子
26.【答案】(1)
(2)阴暗潮湿;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
27.【答案】(1)B
(2)④和⑦
(3)转换器
(4)逆时针
28.【答案】(1)洋葱鳞片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叠(或洋葱表皮撕太厚)
(2)细胞壁
(3)溶液种类
(4)A;B
29.【答案】(1)C
(2)②→③→⑤
30.【答案】(1)蕨类;孢子
(2)阴暗潮湿
31.【答案】(1)C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3)BC
(4)正上方向右
32.【答案】(1)③;化学能
(2)干燥
33.【答案】(1)种
(2)胎生、哺乳
(3)A
(4)黑熊,大熊猫与黑熊同科不同属,大熊猫与大灵猫同目不同科,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