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10月)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欣然接受了英国提出的5%的核定关税,其原因是,现有关税平均只有2%到4%,这个税率比现有的税率还高,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史实本质上反映出( )
A.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五口通商加速商品经济解体
C.英国侵略推动近代经济发展 D.近代条约制度是最平等的条约
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的朝贡贸易,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此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4.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理夷人,协定关税也可以减少争执,只有五口通商与洋人接触过多有碍天朝尊严。这表明( )
A.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逐渐沦为西方殖民地 D.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5.19世纪中期之前,清廷奉行“安内重于防外”的方针,沿海要地兵微将寡,遇到外敌入侵,只能从内地各省零星抽调部队,临时拼凑成军,千里赴援。该材料可用于了解鸦片战争( )
A.爆发的背景 B.交战的路线 C.战败的原因 D.深远的影响
6.1857年,法国葛罗男爵收到了政府的训令:“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可看出法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把清政府变成其在华统治工具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修改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 D.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7.1861年3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的报道,该报道指出:“香港天天转运着英法两国的部队、军粮和其他军用物资。这些从北京回来的部队,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回来的赃物返回欧洲。”该报道从侧面印证了( )
A.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在北京城肆意抢掠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大肆抢劫 D.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8.下图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笨拙》1860年12月22 日刊登的漫画《在中国我们应该做什么》。漫画中,骑士手中高扬的铁锤正砸向代表中国的恶龙。该漫画可用于说明( )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B.列强扩大侵略权益的野心
C.中国外在形象的演进过程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属实
9.“英法率兵犯天津,官军屡挫,遂陷京师,焚圆明园。文宗幸热河,派恭亲王与各国议和”,恭亲王被迫接受的条件有( )
A.列强可享有领事裁判权 B.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航行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清政府增开天津为商埠
10.1851年的史料记载,“从广东嘉应州移入广西浔州、郁林一带的客家人,至道光年间,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的主力”。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广东传统手工业也受到打击,被动卷入资本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中,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人口,这些人口的大量外流反映出( )
A.广西农耕环境较为优越 B.当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广西社会矛盾逐步激化 D.地方宗族亲情日益淡薄
11.从1858年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12.“它(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华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3.在太平天国攻占的地区,一些乡村墙壁上出现了这样的标语:“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种理想的社会模式( )
A.借鉴了西方的土地制度 B.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
C.实现了平均贫富的理想 D.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4.英国人吟俐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材料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转战了大半个中国 D.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
15.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 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材料中的“事件”(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B.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实现农民的土地愿望 D.提出符合实际的纲领
16.太平天国制定了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性文件(见下图),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支持资本主义发展
B.因脱离社会实际而难以施行
C.主张改革中国内政
D.解决了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17.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不久,曾颁发过一份《百姓条例》规定:“不要钱漕,但百姓之田,皆系天王之田,每年所得米粒,全行归于天王收去,每月大口给米一担,小口减半,以作养生之资。”这一政策(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意愿 B.实现了普遍的社会救济
C.表达了隐晦的享乐观念 D.体现了朴素的公有理想
18.“太平天国后期大规模甩卖王爵封号,总共封了2700多位‘王’。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势力的绞杀 B.领导人决策的失误
C.侵略势力的干涉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9.“作为清政府统治集团的一员,恭亲王奕 亲眼目睹了清朝武备废弛落后,不堪一击,于是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奕 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兴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企业
C.建设新式海军 D.维护清朝统治
20.研究“洋务运动”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纪录片《船政学堂》中的专家访谈
B.电视剧《北洋水师》里的剧情片段
C.《历史研究》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
D.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奏折原件
21.1762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伊犁成为新疆的军政中心。1884年清朝设置新疆行省,并将省会迁至700公里外的今乌鲁木齐。这一转变( )
A.受到了边疆危机的影响 B.引发了海防塞防的争论
C.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强化了边疆的军事力量
22.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 B.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C.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23.1884年新疆行省设立后,首任巡抚刘锦棠“立城垣、坛庙、学校、驿传,又广屯田,兴水利。”1885年刘铭传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后,大兴新政,筑铁路,通航运,办清赋,辟山林,建学堂,讨军实,开矿产,振工商。两者都( )
A.解决了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建设 D.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4.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积极推动铁路、电报等近代化建设。与这一举措的历史背景最直接关联的是( )
A.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南京条约》开放台湾为通商口岸
C.中法战争后加强东南海防的需要 D.甲午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25.19世纪末期,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一切责任由我负之。”材料表明( )
A.朝鲜对中国意义重大 B.朝鲜起义影响日本
C.中国威胁了日本统治 D.日本蓄意挑起战争
26.北洋舰队也称作北洋水师、北洋海军,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主要军舰大小共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丰岛海战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大东沟战役
27.甲午战前,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总额不过二、三亿美元。甲午战后,投资总额不断增长,1902年达15亿美元。1914年增至22亿美元,比战前提高9倍之多。1841~1894年间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共计142家,1895~1914年间,设厂就增至322家。据此判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28.1896年,英法达成协议,云南、四川的一切权利由两国共享;1898年,英德达成协议,天津到山东南部的铁路由德国修建,山东南部到镇江对岸的铁路由英国修建。这表明( )
A.日本因战争放弃瓜分中国 B.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勾结占领中国山东
29.1899年8月23日,[美]约翰·S.皮尤创作了如下漫画,标题是《PUTTINGHIS FOOT DOWN》(坚决反对)。漫画中人物的脚下是中国地图(Map of China),围绕地图的欧洲五国(德、意、英、俄、法)正准备用剪刀裁剪中国地图,远处的奥匈帝国皇帝正在磨刀霍霍。而中间站立者则是试图阻止这一行动的美国总统。美国“坚决反对”的原因是( )
A.美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美国力图开拓中国市场
C.美国力图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D.美国力图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
30.自1869年至1894年,清朝商办企业只有50多个,资本共有500余万元,虽然数量少,实力甚微,但它却是一种新生的社会经济力量。出现这一“经济力量”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B.洋务运动的刺激
C.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二.综合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时空观念——析原因】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时间轴,指出19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的困境是什么?(2分)由此判断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家国情怀——看效果】
材料二: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朝廷应向海防倾斜,“海防与塞防之争”渐渐演变成主战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爱国与卖国之争”。其实,此次大论战的实质,是国力日益衰微的大清帝国,如何在东部沿海与西北边疆两个战略方向上,分配有限战略资源的政策大讨论。
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棠收回相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终也全面爆发。
——摘编自吴胜《“湘骡子”与“徽骆驼”: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2)材料二中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你赞同谁的观点?(2分)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唯物史观———看结局】
材料三:同治初年由奕 、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战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个方案。
(3)你同意材料三所述“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的观点吗?(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通过武装侵略,扩张在华殖民势力,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方针。……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广东江面与海口,这场战争正式爆发……中国开始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华民族的危机与苦难日益加重。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三:《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名称?(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战争双方的“差距”有哪些?(4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影响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有哪些?(2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条约凡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如下: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港口,许英商贸易,眷属居住……二、割让香港(注:实为香港岛),听英治理……六、五口进出货物,中国公布公平划一之税率,贩入内地之英货不得加重课税…
——摘编自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是役(甲午战争)败后,日人资(借助)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限制、约束)。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材料四: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3年以后,5年以后甚至16年以后,中华民族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摔倒以后迅速爬起来,寻觅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努力。
——摘编自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条约的名称,(2分)并概括材料中的三项条约内容分别给中国带来的危害。(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在中国出现的现象。(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4分)
(
2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页, 共6页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练习(10月)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B C B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A A B D D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D C D C B C B B
二.综合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2分)
(1)困境: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2分)
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2分)
(答案二选一,赞成2分,理由2分)
赞成左宗棠的观点。
理由:只有塞防与海防并重祖国领土和主权才会完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又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
赞同李鸿章的观点。
理由:中国海岸线漫长,海防建设至关重要;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
(3)同意。(2分)理由: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分)
32.(14分)
(1)战争:鸦片战争。(2分)
差距:①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装备陈旧;②而英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等。(4分)
(2)影响:中国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3)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西方列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2分)
(4)变化: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
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33.(14分)
(1)条约名称:《南京条约》。(2分)
危害: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2分)
(2)现象:列强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分)
(3)中国失败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2分)
日本胜利原因:实行改革,求新图强。(2分)
(4)影响:①激起了人们的悲愤和抗议;②激发全民族的觉醒;③强化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改革救国意识;等等。(言之有理,任答两点即可)(4分)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