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西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模块诊断地理答案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D C B B D C B C A C C B B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A D B A B D C D B C A C D A综合题31.(1)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2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2分)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而昼夜温差大。(2分)(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温室到达地面,(2分)地面吸热后产生长波辐射;温室透明覆盖材料能有效阻隔地面长波辐射热量的散失,(2分)使热量在大棚内蓄积(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的热量需求)。(3)近地面:气流由大棚外部流向内部;(3分)上空:气流由大棚内部流向外部。(3分)32.(1)夜晚。(2分)夜晚屋前石质地面降温快,气温较低,空气下沉(2分),近地面形成高压(2分);屋后林木地面降温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2分),近地面形成低压(2分);近地面空气从屋前流向屋后。(2)石质地面增温、降温速度较快,林木地面增温、降温速度较慢;(2分)屋前石质地面,屋后林木地面,增强了屋前屋后的温差;(2分)从而增强了屋前屋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所以穿堂风明显增强。(2分)(3)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正好与穿堂风风向相反;(4分)受其影响,穿堂风昼夜强度均减弱。(4分)山西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模块诊断地理试题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内容:地球上的大气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高空气象探测气球是一种充灌氢气或氦气的气象专用气球,需要携带专用的气象探测设备升入高空。根据天空状况的不同,气球的飞行高度也不同,平均高度在30000m左右。下图为释放高空气象探测气球图。据此完成1-2题。1.在高空气象探测气球上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气温持续升高 B.空气密度逐渐减小C.气压逐渐升高 D.水汽含量逐渐增多2.高空气象探测气球平均飞行高度所处的大气层(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存在电离层C.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D.利于飞机飞行“雾”和“霾”是对流层中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霾”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为减轻“雾霾”影响,2013年以来全国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据此完成3-4题。3.“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大气中的( )A.氮气 B.氧气 C.杂质 D.水汽4.以下四幅图中,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雾霾”扩散的是( )2025年1月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取得2025年“开门红”。据此完成5-7题。5.卫星发射升空过程中某个大气层出现了“云海之美”,该层( )A.水平运动显著 B.对流运动显著 C.有臭氧层分布 D.气压极低6.卫星升空期间,经过平流层时舱外的温度(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逐渐降低 D.逐渐升高7.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依次经过( )A.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下图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这是人们试图通过地球工程对抗某环境问题的一个创意。据此完成8-9题。8.材料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A.酸雨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臭氧层破坏9.“云彩制造船”能够对抗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形成的水雾呈碱性能中和酸性气体B.形成的水雾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C.形成的水雾可以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D.形成的水雾能改善气候,利于生物的生存初夏时节,随着雪域高原气温回升,被誉为“天湖”的西藏纳木错进入开湖期,蓝天白云湖水雪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左图为纳木错景观图,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的蓝,下列现象与其成因相同的是( )A.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B.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C.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 D.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11.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需做好保暖,主要原因是( )A.①作用强、②作用弱 B.②作用强、④作用弱C.③作用弱、④作用强 D.①作用弱、③作用弱地表反照率能反映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月15日~4月3日地表反照率与雪深的关系。据此完成12-13题。12.上图中,地表吸收太阳辐射能力最强的时段是( )A.3月15~20日 B.3月21~25日C.3月27~30日 D.4月1~3日13.研究发现,被稳定积雪覆盖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温会偏高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A.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多 B.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C.沙子反射地面辐射少 D.积雪吸收太阳辐射较多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气象灾害。喷水雾和熏烟法是防御霜冻的常见应急措施,可有效缓解霜冻危害。图示意某农业园区喷水雾的防霜冻效果。完成下面小题。14.喷水雾后( )A.夜间气温下降加快B.夜间降温幅度减小C.日出后气温回升加快D.夜间降温幅度增大15.喷水雾和熏烟法防霜冻的原理是( )A.增强地面辐射B.减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减弱温室效应16.与熏烟法相比,喷水雾防霜冻的优势是( )A.设备简单 B.操作方便 C.生态环保 D.效果持久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一方面是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又能防止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冻害。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7-19题。17.山谷风易引起云雾,且能减少日照,是因为( )A.白天山坡气流上升B.白天山坡气流下沉C.夜晚谷底气流上升D.夜晚谷底气流下沉18.茶农充分利用云雾减少日照,是因为云雾能使( )A.①增大 B.②减小C.③增大 D.④增大19.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为( )巢湖与周边地区的湖陆风现象明显。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热力环流现象,夜间和白天风向明显不一样。读图,完成20-21题。20.巢湖地区的湖陆风现象尤为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A.夏季晴天 B.夏季阴天 C.冬季晴天 D.冬季阴天21.在巢湖周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巢湖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变化特点是( )A.湖风、陆风都变强 B.湖风变强、陆风变弱C.湖风、陆风都变弱 D.湖风变弱、陆风变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触景生情写下的诗句,诗中“巴山”是对四川盆地及周边山地的统称。当地降雨与山谷风有关。下图示意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局部地形。据此完成22-23题。22.李商隐写诗时当地的风向及天气状况是( )A.谷风、风雨交加B.谷风、阴雨连绵C.山风、春风细雨D.山风、秋雨连绵23.推测李商隐写诗的地点最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域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下图示意南京市某日热岛强度(市区与郊区的温度差)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24.南京市热岛强度( )A.正午时分最弱 B.日出后开始减弱 C.午后达到峰值 D.夜间强于白天25.城市热岛出现时( )A.市区近地面气压高于郊区 B.高空风由市区吹向郊区C.市区与郊区间昼夜风向相反 D.市区盛行下沉气流26.城市热岛效应对南京市的影响是( )A.郊区大气污染程度高于市区 B.市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C.市区极端高温天气频率增加 D.市区冬季采暖能耗增加下图是某城市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7.郊区绿地的存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A.郊区绿地能过滤吹向城市的污染物质B.郊区绿地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郊区绿地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D.郊区绿地能减弱城市噪声,就近吸收固体废弃物28.如果该城市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千米,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的理想距离是离主城区( )A.5.6千米 B.10.15千米 C.12.5千米 D.101.50千米扬场(见图1)即用木锨等农具播扬谷物、豆类等,借助风力去掉壳、叶和尘土。图2示意黄土高原某地6月某日气压场分布(气压:e>c),甲、乙、丙、丁为四个村落的扬场点,阴影部分为乙扬场点的灰尘和杂质扩散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图示时间丙扬场点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30.仅考虑风速,图示时间扬场效果最优的扬场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综合题(共40分)31.(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哈密市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以盛产哈密瓜闻名。当地生产的哈密瓜、无核白葡萄甘甜多汁。位于该市山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年平均气温较低,但是这里却有一座小型“热带植物园”——面积为56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种有香蕉、火龙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下图为温室大棚原理示意图。(1)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哈密市昼夜温差大的原因。(6分)(2)据图分析温室大棚可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的主要原因。(4分)(3)农民会打开大棚工作门使棚内与棚外形成循环气流。说明工作门近地面气流与上空气流的流动方向。(6分)3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四川省某高山峡谷中设计建造的传统民居,当地“穿堂风”的强度深受山谷风的影响。(1)根据图中穿堂风的风向判断此时是白天还是夜晚,并简述判断的依据。(10分)(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6分)(3)试分析山谷风对图示传统民居“穿堂风”强度的影响。(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10月模块诊断地理评分细则.docx 高一10月模块诊断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