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1838 年,黄爵滋在奏折中描述:“上至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材料反映的社会问题直接引发了(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洋务运动2.河北某校历史小组整理史料时发现,1840-1842 年间,英国军舰多次在渤海湾一带活动。这一时期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 打开中国市场 D. 争取外交平等3.1842 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本质意图的条款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 2100 万银元C.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协定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其中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虎门条约》5.河北籍史学家研究指出:“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获得的领土相当于三个法国的面积。” 下列条约中与这一论断相关的是(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6.1860 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进行大肆抢劫后纵火烧毁,这座园林是( )A. 颐和园 B. 圆明园 C. 畅春园 D. 静明园7.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在永安封王建制,其中被封为翼王的是( )A. 洪秀全 B. 杨秀清 C. 石达开 D. 李秀成8.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的主张,其核心是( )A.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B.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C. 提倡男女平等 D. 反对外国侵略9.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促使他形成这一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甲午中日战争10.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 “自强” 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 轮船招商局 B. 开平煤矿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汉阳铁厂11.河北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民用企业,它的创办( )①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②采用机器生产 ③促进了近代工业发展 ④实现了 “求富” 目标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建立的三支海军中,规模最大的是( )A. 北洋舰队 B. 南洋舰队 C. 福建水师 D. 广东水师13.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 )A. 李鸿章 B. 左宗棠 C. 曾国藩 D. 张之洞14.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这一举措的主要作用是( )A. 巩固了西北边防 B. 促进了新疆开发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以上都是15.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是( )A. 丁汝昌 B. 刘步蟾 C. 邓世昌 D. 林永升16.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引发了 “公车上书”。这次事件的发起人是( )A. 康有为、梁启超 B. 严复、谭嗣同 C. 林则徐、魏源 D. 李鸿章、曾国藩17.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中提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其主要目的是( )A. 宣传生物进化理论 B. 鼓吹维新变法 C. 提倡民主共和 D. 批判封建礼教18.戊戌变法中,属于教育改革的措施是( )A. 裁撤冗官冗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开办新式学堂 D. 训练新式军队19.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 )A. 推翻了封建帝制 B. 促进了思想启蒙 C. 实现了君主立宪 D. 发展了资本主义20.义和团运动提出 “扶清灭洋” 的口号,这一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 清政府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 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D.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21.1900 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的直接发动者是( )A. 英、法、美、俄 B. 英、法、德、意 C. 八国联军 D. 英、俄、日、法22.《辛丑条约》中规定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表明( )A.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列强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D. 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被彻底镇压23.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A. 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国家C. 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民主自由权利 D.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4.下列历史事件中,不是发生在 19 世纪的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高潮25.某历史展览以 “近代中国的沉沦与抗争” 为主题,下列展品中不能入选的是( )A. 虎门销烟浮雕 B. 《天朝田亩制度》抄本 C. 江南制造总局机床 D. 《新青年》杂志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39 年 6 月,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销毁鸦片时,他派人在海滩挖成两个大池,先将鸦片切碎倒入池内,再倒入海水,撒上石灰,待鸦片完全销毁后,打开涵洞,将池水排入大海。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离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离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虎门销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4 分)(2)材料二中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如何 “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4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开端的认识。(4 分)(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材料二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1)根据材料一,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并指出洋务运动的技术来源。(5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影响。(4 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4 分)(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材料三 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1898 年 9 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1)材料一中的 “上书” 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的历史地位。(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的改革内容涉及哪些领域。(4 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5 分)(12 分)综合探究: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先进的中国人也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以 “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150 字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参考答案八年级历史月考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A 2. C 3. D 4. B 5. B 6.B 7. C 8. A 9. B 10. C 11.A 12. A 13. B 14. D 15. C16.A 17. B 18. C 19. B 20. C21.C 22. A 23. A 24. D 25. D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12 分)(1)特点:方法科学、程序规范、公开销毁。(2 分)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 分)(2)事件:鸦片战争。(2 分)说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与世界接触。(2 分)(3)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促使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历程。(言之有理即可,4 分)(13 分)(1)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等);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等)。(3 分)技术来源: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2 分)(2)主观动机:维护清朝统治。(2 分)客观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技术人才,创办了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 分)(3)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为后来的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思想基础。(4 分)(13 分)(1)事件:公车上书。(2 分)历史地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 分)(2)领域: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等)、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教育(开办新式学堂等)、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4 分)(3)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群众基础;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措施过于激进,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5 分)(12 分)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逐步沉沦,却从未停止抗争与探索的脚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以 “自强”“求富” 为口号,创办近代企业,创建新式海军,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虽未成功却积累了宝贵经验。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掀起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传播了民主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与此同时,义和团运动高举 “扶清灭洋” 旗帜,沉重打击了列强侵略势力。这些抗争与探索虽道路曲折,却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埋下了种子,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