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 BACBD 6-10 DCACB 11-15 ACDCD 16-20 CADCB 21-25 CDACB26.【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历史事实:文成公主入藏。(2分)(2)盟约:澶渊之盟;(2分)政权:北宋。(2分)(3)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有效统治;(2分)边疆管理: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及澎湖列岛。(4分)(4)基本原则:因俗而治(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2分)措施:册封达赖、班禅(或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或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分)27.(18分)【答案】(1)鸦片战争。(2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马关条约》。(2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4分)(3)新文化运动。(2分)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2分)(4)九一八事变。(2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斗争。(2分)28.【答案】(1)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象形文字(3)种姓制度 佛教(4)文物,文字(文献、史书),新闻报道,遗址遗迹等历史答题卡姓名: 班级:26.(1)材料一中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请举一例历史事实说明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和睦。(2分)政策:历史事实:(2)材料二中“(辽)与朝廷和好年深”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2分)与辽签订盟约的是哪个政权?(2分)盟约:政权:(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2分)除此之外,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的?(4分)原因:举措:(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任答一点即可)(2分)原则:措施:27.(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中国蹒跚地进入近代”的战争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战争:变化:(2)材料中“列强瓜分中国”与哪一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2分)19世纪末,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抗争。(4分)条约:维新派:农民阶级:(3)材料三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2分)事件:变化:(4)材料四中所指的“日军暴行”从哪一事件开始。(2分)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事件:原因:28.(1)材料一中图一古埃及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2分)图二反映了哪一文明成果?(2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何历史地位?(2分)关系:成果:地位:(2)材料二中的古文字是什么文字?(2分)(3)材料三中的青年男女因为什么制度不能结婚?(2分)材料四歌曲中的意境与哪一宗教有关?(2分)制度:宗教:(4)根据上面的材料及问题解答,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2分)2025年马伸桥镇宋家营初级中学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试卷历史试卷(开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 该遗址因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在遗址堆积层中普遍发现了稻作物,稻壳、稻叶等不失原有外形,色泽鲜黄。该遗址最有可能是(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元谋人遗址2. 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下面典籍中的记载反映出他们的共同智慧是(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墨子·七患》A. 以民为本 B. 尚贤节俭 C. 顺应自然 D. 以德治国3.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晋惠帝在位时,发生了“八王之乱” B.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开凿了许多石窟C.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司马炎于266年建立西晋,定都洛阳4. 南朝所造大船的载重量可达2万斛;南朝各时期还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如新丰塘、吴兴塘、赤山塘等,每一个都能灌溉耕地成千上万顷。通过这些史实可知( )A. 南方的海外贸易发达 B. 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D. 南朝的军事实力强大5. 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依据下列时间轴的内容,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A. 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 B. 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 C.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D. 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6. 诗歌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与表中两首古诗所体现的社会变化相关的制度是( )“世胄(世家子弟)蹑高位, 英俊(有才的人)沉下僚。” ——(魏晋)左思《咏史》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宋)汪洙《神童诗》A. 郡县制 B. 行省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7. 奶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相传唐太宗时期,某位公主嫁到吐蕃(今西藏)以后,喝不惯当地牛奶,便在牛奶中加入煮好的茶再饮用,奶茶也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下列可以与这段传说相印证的史实是( )A. 金城公主入藏 B. 设置安西都护府 C. 文成公主入藏 D. 设置北庭都护府8.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州桥夜市”各类小吃应有尽有,时令节气不同,热销食品也会有所不同,夏天最好卖的是荔枝膏等清凉小食,冬天最受欢迎的是野鸭肉等温热肉食。这体现了北宋时期( )A. 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B. 手工业的繁荣兴盛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对外贸易兴旺发达9. 清朝统一全国后,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进行有效管理。下列关于清朝边疆治理的史实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 签订《尼布楚条约》——清朝加强对今天东南地区的管辖B. 设置驻藏大臣——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C. 设置伊犁将军——清朝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的管辖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标志着清朝在台湾建制10. “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上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这些规定(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B.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 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 D.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1. 自从2024年中国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外国游客扎堆涌向中国,“中国好city”成为网络热词。法国某学者在游览中国某城市的历史遗址后说:“亲眼看到英法联军这些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在这个享有世界性非凡美誉的地方犯下可耻罪行,作为一个法国人,我感到万分羞愧。”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火烧圆明园 B. 旅顺大屠杀 C. 割占香港岛 D. 拆大沽炮台12. “它以购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装备和训练新式军队为实施途径;继而为解决制造、购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资金困难,陆续开办相关的民用企业。”上述材料主张( )A. 民主科学 B. 民主共和 C. 自强求富 D. 变法维新13. 下面是某位同学摘抄的历史笔记。其中“?”处应该是( )A. 七七事变 B. 井冈山会师 C.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西安事变14. 前苏联元帅崔可夫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他们共同强调了( )A. 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B.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胜利C. 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15. 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示意图,图中A时期(1912—191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B.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C.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 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6. 在参观“最可爱的人”主题展览时,同学们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美军枪口、邱少云以惊人毅力忍受烈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 )A. 长征精神 B. 井冈山精神 C. 抗美援朝精神 D. 脱贫攻坚精神17.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实施的许多建设项目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不少是旧中国没有或基础极薄弱的制造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这强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A.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 培养了工业化的建设人才C. 提升了国家的研发能力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8.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B.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C.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19.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和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得益于(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0.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袁隆平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 B. 杂交水稻对世界有重要贡献C. 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 D. 袁隆平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21. 古代埃及人按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把一年分为三季(泛滥季、耕种季、收获季),每季分为4个月,一年共12个月。材料表明古代埃及历法( )A. 推动新生产方式产生 B. 丰富了古埃及人生活C. 适应了农业发展需要 D. 推动了原始阶级的产生22. 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有一情节:猴神大叔帕万把小萝莉带回准岳父家中,请求收容:穆尼漂亮又温柔,准是个婆罗门。不料几天后穆尼露馅儿了,猴神又对准岳父说:那她就是个刹帝利。该情节反映了当今的印度社会( )A. 仍然保留奴隶制度 B. 君主专制根深蒂固C. 世袭制度长生不衰 D. 深受种姓制度影响23. 某历史小组举办了历史图片展,下面是这次展览中的图片,这次展览的主题是 ( )A. 古代欧洲文明 B.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C. 封建时代的欧洲 D. 封建时代的欧洲24. 《现代世界史》写到: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对他进行限制。这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 )A. 社会关系平等互利 B. 由宗法关系相维系C. 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 在经济上互相制约25. 在西欧中世纪庄园,“(农奴)一个星期劳动3至5天,农忙时还被迫增加工作量,且需先完成领主自营地上的生产,由此常常耽误了经营自己份地的农时。领主要出征打仗,农奴还常常被征调一同去搬运粮草、饲养马匹。”材料表明( )A. 农奴通过辛勤劳作能获得丰厚回报 B. 农奴受到领主多方面的剥削和压迫C. 庄园的经济生产活动安排有序,分工明确 D. 农奴在庄园中有较多的自主支配时间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0分。26.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边疆建设和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明]宋濂《元史》材料四 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的措施。——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的研究》(1)材料一中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请举一例历史事实说明唐朝与吐蕃关系的和睦。(2分)(2)材料二中“(辽)与朝廷和好年深”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2分)与辽签订盟约的是哪个政权?(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2分)除此之外,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的?(4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所采取的措施。(任答一点即可)(2分)27.2025年是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中国蹒跚地进入近代”的战争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以最紧迫的要求。——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2)材料中“列强瓜分中国”与哪一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2分)19世纪末,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抗争。(4分)材料三 中国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与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3)材料三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2分)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战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处国难的民族觉醒,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沈祖场《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4)材料四中所指的“日军暴行”从哪一事件开始。(2分)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2分)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凝固的历史】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古埃及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2分)图二反映了哪一文明成果?(2分)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何历史地位?(2分)【绵延的文明】材料二 1799年,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军中的一名青年军官,在尼罗河口的罗塞达发现了一块刻有埃及古文字和希腊文的石碑。经过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弄清了这种古文字的含义和读音。(2)材料二中的古文字是什么文字?(2分)【流淌的文化】材料三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某村有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外界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材料四 ……残破的石窟,千年的羞辱,遮蔽了日出,浮云万里横渡,尘世的路,我用菩萨说法图为你演出今生始终无缘的共舞……(3)材料三中的青年男女因为什么制度不能结婚?(2分)材料四歌曲中的意境与哪一宗教有关?(2分)(4)根据上面的材料及问题解答,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答题卡.docx 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