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zip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zip

资源简介

滨城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0月份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历史组
校对人: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高三历史组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青铜礼器的铸造、使用与持有一般限于贵族同姓家族内部。东周,“跨族作器”
即异姓贵族间以铸造青铜礼器进行交往的现象显著增多,大多分布于南方地区,如楚惠
王为曾侯乙铸钟助办葬礼,以巩固双方“世有盟誓”的友邦关系。东周“跨族作器”的
现象(,)
A.反映社会现实的急剧变化
B.表明中央集权已普遍出现
C.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D.说明血缘关系影响力加强
2.十六国时期,骑马乐俑作为军乐俑随葬,其马具与服饰具有鲜卑骑射文化特色;北魏
转为汉式立俑、坐俑;东魏-北齐墓葬中再现辫发骑马乐俑,西魏-北周则出现汉胡服饰
融合的骑马乐俑。这一演变过程反映出()
A.服饰艺术各具特色
B.民族融合的复杂动态
C.乐俑制作水平提升
D.鲜卑文化居主体地位
3.吐鲁番出土的文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件:百姓史拂那、曹没冒控告行客康失芬驱牛车
撞伤其子女,县官讯问,康失芬承认事实,又说:“我要求保辜”,最后县官准许保辜。
保辜是唐朝时处理伤害罪的一种特殊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在被害人伤情未定的情况下,
规定一定的期限,根据期满之日被害人的死伤情况来决定致害人的刑事责任。唐代保辜
制度的实施()
A.开创了律例合编体例
B.具有其科学合理性
C.是统治者仁政的表现
D.表明唐朝立法完善
4.图1为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这体现,宋代(
)

(加注意见)
女食

(临时咨问会议)


宰相执政
言路之官

提出审议、异议

前殿·后殿
通进司汇中书省·枢密院
中书舍人
(封还词头)
(上殿奏事(对))

门下省



到用“对“或文
进行论)
官司官司
官司
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回只
图1
A.冗官局面形势严峻
B.重视规范行政程序
C.宰相的权力被架空
D.国家治理追求高效
5.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正史中“良吏”的标准表明(
《宋书》《魏书》《梁书》《晋
清廉、守正、重义;军功、断案、赈灾
书》
富民教化、明察善断、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
《旧唐书·良吏传》
谏、忠义仁孝
元修《辽史》《金史》《宋史》
平冤、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
明修《元史》
清廉、直谏、富民、施教、理讼、锄奸、抚边
清修《明史》
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
A.儒家思想的影响贯穿中国古代始终
B.加强中央集权方能维护王朝长久统治
C.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方式基本一致
D.官吏的选任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6.图2是1912年刊登于《真相画报》的漫画《选举法》。图中英文译为“议会选举程序
的模式”,标注有“十票”“百票”“千票”的票箱依次相连,一人正摇动票箱后部的手柄。
该漫画()
THE MODE OF PROCEDURE FOR THE ELECTION OF MEMBERS FOR THE ASSEMBLIES.
图2
A.讽刺了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
B.印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反映了民主宪政的曲折发展
D.说明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7.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整个社会的成就取向发生根本变化。一方面是新
式知识分子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知识结构的完全更新以及择业前途的多样性,大大加
快了政治系统与传统社会精英联系的割断。另一方面,大批的新式知识分子在感情上甚
至在行动上转向立宪或者革命,形成对政府的巨大威胁。该学者旨在强调科举制的废除
()
A.促进了近代知识分子兴起
B.增强地方对中央的离心力
C,引发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
D.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转型
8,据文献记载,南京临时政府的高等文官考试规定必考科目为宪法、刑律、行政法、民
律、国际公法、经济学;选考科目为财政、商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国际私法。这
体现出南京临时政府()
A,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渴望
B,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C,选拔人才脱离社会需求
D.法学教育取得较大发展
9,苏维埃政权选举时,强调工人和农民在代表中的主体地位:抗日民主政权选举时,按
照“三制”原则分配代表名额;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选举时,强调代表的广泛
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滨城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0月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v
3
4
5
6
7
8
A
B
B
B
D
C
D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c
A
C
D
D
B
C
1.【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铸造、使用与持有主要限于贵族同姓家族内部,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对礼器制
度的严格限制。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加速,“跨族作器”现象显著增多,这种突破宗族界
限的行为反映了传统宗法制度的松动,是两周之际社会变革的体现,A项正确: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
立,因此“中央集权己普遍出现”无从谈起,排除B项;东周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确实存在差异,但“跨
族作器”现象主要反映的是政治和外交关系的变化,而不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C项。东周时期“跨族作
器”现象的增多表明血缘关系的影响力在减弱,而不是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十六国到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骑马乐俑的风格在鲜卑文化特色与汉式风
格之间不断变化,还有融合的情况,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交织,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民族融
合过程,B项正确;题干重点不是强调服饰艺术本身的特色,而是通过乐俑风格的变化反映背后的民族文化交
流融合,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关于乐俑制作水平(如工艺精细度、造型复杂度等体现水平的内容)的描述,
主要围绕的是文化风格变化,排除C项:在整个演变过程中,既有鲜卑文化特色时期,也有汉式风格时期以及
融合时期,不能说明鲜卑文化一直居主体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其基本内容是在被害人伤情未定的情况下,规定一定的期限,根据期满之日被害人的死伤
情况来决定致害人的刑事责任”和所学可知,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刑法中一种保护受害人的制度,规定凡是斗
殴伤人案件,被告要在一定期限内对受害人的伤情变化负责,如果受害人在限期内因伤情恶化死亡,被告应按
杀人罪论处,该制度在古代刑法中起到了保护受害人、减轻罪责、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具有其科学合理性,B
项正确:明神宗万历年间,始将律、例合编为一书,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称为《大明律集解附例》,从而开创
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的先例,排除A项:材料与统治者实行仁政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受时代和阶级局限
性影响,唐朝的立法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显示文书处理需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多环节审核与执行,体现了宋代对
行政程序的规范重视,以确保决策合理和权力制衡,这与宋代强化中央集权、防止专权的史实相符,故选B项:
冗官局面形势严峻指官员数量过剩,但流程图侧重程序规范而非官员数量,且宋代冗官源于科举扩招和恩荫制
度,并非文书流程直接导致,排除A项:宰相的权力被架空在宋代通过设枢密院、三司等机构分权实现,但文
书流程中宰相仍参与草拟和审核,权力并未完全架空,排除C项:宋代复杂文书程序常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与
追求高效矛盾,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清廉、守正、重义”、“富民教化、明察善断”、“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清廉、直谏、
富民”、“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等,可得出不同历史时期对良吏的要求,都强调品行和能力。材料中官吏选拔
标准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但是儒家思想春秋时期产生,并不是贯穿中国古代始终,故A表述错误。自秦代以来,
确立官吏由皇帝和中央委派形成官僚政治制度以后,官吏选任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但加强中央集权主要
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官吏选拔的不仅是地方官,故排除B。对良吏的要求有相似性,但不代表官吏选拔方式
致。排除C。历代王朝对良吏的品行和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反映了古代王朝对吏治的重视,是加强中央集
权,维持王朝长久统治的重要手段,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设立议会进行
民主选举,但材料体现的是一人正摇动票箱后部的手柄,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选举,反映了民主宪政的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