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统编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七上语文第1单元质量评价03范围:第1单元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贵州等地适用一、书写水平(5分)1. 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春天,眼前花.枝.招.展.,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hè① 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mài nonɡ② 清脆的喉咙。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一来,就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还有那可爱的水zǎo③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和 卖弄 藻 2.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3.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A. 花枝招展 B. 呼朋引伴 C. 粗犷 D. 贮蓄【解析】A.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可改为“花团锦簇”。A4.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6)“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山岛竦峙 风正一帆悬 杨花落尽子规啼 枯藤老树昏鸦 影入平羌江水流 吹面不寒杨柳风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句子是: ,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小说集《背影》等。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贬官、降职。C. 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D.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解析】A. 《背影》是散文集。A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 下列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A )(3分)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AA. 《五猖会》 B. 《无常》C. 《<二十四孝图>》 D. 《琐记》【解析】A. 根据文中“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以及对赛会场景中“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事物的描写,可知是出自《五猖会》。7. (铜仁校级期中)鲁迅在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到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2分)示例:我还在《猫·狗·鼠》一文中认识了长妈妈,鲁迅在该文中提到长妈妈不小心踩死了隐鼠,却说让猫吃了的故事。①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沉寂已久的天地,顿时欢腾起来,热闹起来。在这样的季节里,万事万物包括心灵在内,无不感动和激奋着。②惊蛰一来,春雷阵阵,草木纷纷萌动。其实,雨水节气刚落地,柳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小草呢,“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昨日的印象,今天再去瞧瞧,已经是“浅草才能没马蹄”了。远山在冬天时是苍翠的,有些深沉,春天来到后不久,就是满眼的葱茏了。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变成满山的斑斓,叫人好生向往。(二)现代文阅读迎春花开陈爱民③没有百花的深情款款,春天肯定是不能叫作春天的。所有的花儿仿佛攒足了劲,互不相让,争先吐艳,一步步提升着春天的颜值。迎春花从严寒中而来,有骨气,又使巧力,早早把一片金黄“哗”的一下呈现在人们眼前。桃花的登场也不晚,一树一树地连成片,即使路边只有一两棵桃树开着花儿,也能晃亮人们的眼睛。梨花开得相对安静一些,那素色的白尤其雅致。映山红是最烂漫的,它们齐心协力,把整座山染成了一片红色。④“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早,一早百早”,这些谚语,人们说得很朴实,也很直接。四季伊始,全年是个啥光景,春天给定下基调。春天忙得越热乎,秋天就会收获得越欢实。确实,这个季节,在乡下,人们除了闹元宵、祭祖、办婚丧大事,其他的活动就全是农事了。⑤“作田不让时,船家不让风。”田里的工夫更是要抢的。下雨了,家家户户就赶快给田蓄水,让水把田土泡发,这样,犁田就犁得深一些,田泥巴就容易碎一些。“犁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作田的经验就是这样简单明了。水蓄好了,阳光不受遮拦倾泻到田里,从山顶上望去,那么多田,一丘丘摇晃着晶莹的亮光,又层层叠叠拾级而上,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接着就是犁田。田野里到处是吆喝牛的声音;水鸭子不停地把嘴伸进水里找螺蛳;杜鹃鸟叫唤着“布谷布谷”不歇气;小河哼着小调朝下游跑远;一只白鹤降落,梳着羽毛,款款走动……这一切,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耕图”。再接着,就是插田了。要不了几天,水田就涂上了嫩嫩的绿,清新喜人。插田时要唱歌,赛着唱,这边起,那边接,有独唱,也有合唱。歌声在山谷间荡来荡去,回声不断。歌词内容丰富,比如“日头渐渐向西边,插了一田赶二田。十指插得天边绿,双肩挑来丰收年”,充满快乐和自豪。(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8. 文章写了春天很多景象,以下没提到的一项是( C )(3分)草木萌动 B. 百花吐艳C. 鸟儿忙活 D. 人们勤于农事【解析】文章第②段写了“草木萌动”,第③段写了“百花吐艳”,第④⑤两段写了“人们勤于农事”,没有提到“鸟儿忙活”,故选C。C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 第①段开篇点题,写了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总领全文的作用。B. 第②段引用诗句写出春天草木生长速度之快,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C.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映山红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映山红花开得又多又艳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D. 文章从大自然写到人物,思路清晰,表现了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解析】B. 引用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春天草木生长速度之快,而下文描写的是百花吐艳的景象。因此,“引出下文”说法错误。B10. 小张同学把下面语句中的“擂响”一词标示了重读,请分析他标示该词的理由。(4分)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示例:“擂响”以动写静,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视觉所见的美景,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激动人心的特点,所以该句中“擂响”一词应该重读。11. 春天百花争艳,秋天果实累累。请仿照文章第③段,从结构和修辞手法两方面描绘一处秋景,字数为不少于50字。(4分)示例:秋天到了,万物都争相展示出自己成熟的风韵。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样,齐刷刷一片连着一片;高粱那红色的穗子,像害羞小姑娘一样,红着脸羞涩地低下了头,在微风中摇曳;大豆摇摇摆摆,在风中沙沙作响,田野里像演奏着一首大自然的合唱曲。果园里,鲜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挂在枝头,树枝看起来快要被折断的样子;还有那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水晶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五彩斑斓的光。雨冯剑华①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②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④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⑤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⑥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⑦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⑧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⑨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⑩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有删改)12.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下列图画中不是出自春雨之手的是( D )(3分)A. 梨花一枝春带雨 B. 杏花春雨江南C.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 春雨断桥人不渡D13. 下列关于作者对“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 作者认为“雨”是“她”,而不是“他”,是完完全全女性化的。B.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其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C. 作者把夏雨比作大嫂、母亲,写出了其性子急、利索干净、泼辣、能干的性格特征。D. 作者把秋雨比作老妇人,写出了其阅尽沧桑、宽容、有强烈的落寞的性格特征。【解析】由“便显得有几分落寞”“她并不落寞”可知,D项表述错误。D14. 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了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5. 读完此文,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叹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那么就拿起笔来,调动你的生活阅历,书写一段冬雨的情致吧!(4分)示例:腊月二十七清晨,我起床后,看着从天空中飘下的小雨。雨丝特别细,就像一根根银针,又像一根根头发。雨中夹着雪花。小雪花随风飘下,就像一个个小娃娃跳着不规则的舞蹈,落地时一眨眼就不见了,好像调皮的小孩和我捉迷藏。雨丝和雪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层层绣着花的薄纱。覆盖在薄纱中的远方的房屋、树木看起来朦朦胧胧的,如同仙境一般。(符合冬雨的特点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孟母戒子韩 婴孟子少时①,诵②,其母方织③,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④。其母知其諠⑤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⑥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方织:正在织布。④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⑤諠(xuān):一作“愃”,因分心而遗忘。⑥戒:警告,告诫。16. 下列对本文所蕴涵道理的关键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坚守本心 B. 劳逸结合C. 全神贯注 D. 勤奋刻苦【解析】C. 本文讲述的是孟母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孟子学习要全神贯注的故事。17. 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4分)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不半途而废,专心致志。C18.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 )(3分)A. 孟子少时.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B. 呼而.问之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 何.为中止 白雪纷纷何.所似(《陈太丘与友期行》)D. 以此戒之.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解析】A. 时候/当时,那时;B. 表顺承;C. 什么;D. 代词。A【参考译文】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甲】 天净沙· [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乙】 天净沙· [元]白朴一声画角①谯门②,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③。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①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②谯(qiáo)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③水滨:靠近水的场所。19. 请你根据诗歌中的景物判断标题,下列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C )(3分)A. 春 秋 B. 春 冬C. 秋 冬 D. 秋 春【解析】C. 第一首中,“白草”“红叶”“黄花”都是秋天出现的景物;第二首中,“雪”是冬天出现的景物。C20. 这两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示例一:借景抒情。小令【甲】中的景物由孤寂的秋日黄昏图转为色调鲜明的山水图,作者的心境也由悲转为喜;小令【乙】通过描绘清寒凄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悲凉孤寂的心境。示例二:白描手法,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起来以营造氛围。小令【甲】中“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将六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出孤寂的氛围,“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渲染出明朗的氛围;小令【乙】中“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渲染出悲凉孤寂的氛围。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与大自然是那么贴近。某中学七年级(1)班以“四季之美”为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21. 下面是语文学科的王老师写的一段关于四季的开场白,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B )(3分)①四季之美,真可谓美不胜收啊。②春天草长莺飞,桃柳掩映,酝酿着生机。③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④冬日则余晖静谧,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⑤夏季荷花映日,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⑥秋天树木参差,五谷飘香,是生命的成熟。BA. ①②⑤⑥④③ B. ③②⑤⑥④①C. ③①②⑤⑥④ D. ①③②⑤⑥④【解析】③句为总起句,总括四季“代表的生命状态”不同,引起下文对四季的描述;②⑤⑥④句按时间顺序描绘四季的景象;①句总结概括四季之美。22. 学了《济南的冬天》之后,小琳同学写了一篇描绘雪景的小作文,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她的作文,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虽然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象。②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③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降落下来,④不一会儿,地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白色的了。⑤洁白的雪花,恰似春天空中飞扬的柳絮,⑥它是那样纯洁无瑕,又是那样美丽晶莹。第①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虽然”改为“但(而)”。第③句词语使用不当,应将“降落”改为“飘落”。23. 小林想为下面幻灯片中的文字选配一幅插图。A、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6分)A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种子发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脑袋,宛如一双双小眼睛,好奇地观察着外面的大千世界,细小的叶片拼命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春姑娘在四处游走,每走过一处,这一处就将是花红柳绿,万紫千红,那红得像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白得如雪的玉兰花,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春天的奇妙。示例一:建议选择A图。该图显示的是种子发芽,从土里刚钻出地面的情景,与文字内容匹配。 示例二:建议选择B图。该图显示的是春天百花盛开的情景,与文字内容匹配。B五、写作能力(60分)24. 一阵鸟鸣,一片云彩,一弯碧溪……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一次热心的帮助,一个鼓励的眼神,一首毕业的歌……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你的善良,你的努力,你的进取,也是一道令人心动的风景。也许,你记忆中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以“记忆里的风景”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1)交代清楚有关“风景”的相关事件,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2)加入景物的细节描写,突出景物特点以及人的心理变化。(3)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七上语文第1单元质量评价03贵州等地适用满分: 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 150分钟一、书写水平(5分)1. 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春天,眼前花枝招展,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hè① 和 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màinonɡ② 卖弄 清脆的喉咙。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一来,就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还有那可爱的水zǎo③ 藻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2.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3.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A. 花枝招展 B. 呼朋引伴 C. 粗犷 D. 贮蓄【解析】A.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可改为“花团锦簇 ”。4.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6)“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 日 ”与“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 年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夕 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小说集《背影》等。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 ”指贬官、降职。C. 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D.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解析】A. 《背影》是散文集。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 下列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A )(3分)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 ”;过了许久,“ 高照 ”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 高跷 ”,“抬阁 ”,“马头 ”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 ”的心愿的呢?A. 《五猖会》 B. 《无常》C. 《<二十四孝图>》 D. 《琐记》【解析】A. 根据文中“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以及对赛会场景中“塘报 ”“高照 ”“高跷 ”“抬阁 ”“马头 ”等事物的描写,可知是出自《五猖会》。7. (铜仁校级期中)鲁迅在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到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2分)示例:我还在《猫·狗·鼠》一文中认识了长妈妈,鲁迅在该文中提到长妈妈不小心踩死了隐鼠,却说让猫吃了的故事。(二)现代文阅读迎春花开陈爱民①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沉寂已久的天地,顿时欢腾起来,热闹起来。在这样的季节里,万事万物包括心灵在内,无不感动和激奋着。②惊蛰一来,春雷阵阵,草木纷纷萌动。其实,雨水节气刚落地,柳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小草呢,“草色遥看近却无 ”只是昨日的印象,今天再去瞧瞧,已经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了。远山在冬天时是苍翠的,有些深沉,春天来到后不久,就是满眼的葱茏了。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变成满山的斑斓,叫人好生向往。③没有百花的深情款款,春天肯定是不能叫作春天的。所有的花儿仿佛攒足了劲,互不相让,争先吐艳,一步步提升着春天的颜值。迎春花从严寒中而来,有骨气,又使巧力,早早把一片金黄“哗 ”的一下呈现在人们眼前。桃花的登场也不晚,一树一树地连成片,即使路边只有一两棵桃树开着花儿,也能晃亮人们的眼睛。梨花开得相对安静一些,那素色的白尤其雅致。映山红是最烂漫的,它们齐心协力,把整座山染成了一片红色。④“一年之计在于春 ”“人勤春早,一早百早 ”,这些谚语,人们说得很朴实,也很直接。四季伊始,全年是个啥光景,春天给定下基调。春天忙得越热乎,秋天就会收获得越欢实。确实,这个季节,在乡下,人们除了闹元宵、祭祖、办婚丧大事,其他的活动就全是农事了。⑤“作田不让时,船家不让风。 ”田里的工夫更是要抢的。下雨了,家家户户就赶快给田蓄水,让水把田土泡发,这样,犁田就犁得深一些,田泥巴就容易碎一些。“犁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 ”,作田的经验就是这样简单明了。水蓄好了,阳光不受遮拦倾泻到田里,从山顶上望去,那么多田,一丘丘摇晃着晶莹的亮光,又层层叠叠拾级而上,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接着就是犁田。田野里到处是吆喝牛的声音;水鸭子不停地把嘴伸进水里找螺蛳;杜鹃鸟叫唤着“布谷布谷 ”不歇气;小河哼着小调朝下游跑远;一只白鹤降落,梳着羽毛,款款走动……这一切,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耕图 ”。再接着,就是插田了。要不了几天,水田就涂上了嫩嫩的绿,清新喜人。插田时要唱歌,赛着唱,这边起,那边接,有独唱,也有合唱。歌声在山谷间荡来荡去,回声不断。歌词内容丰富,比如“ 日头渐渐向西边,插了一田赶二田。十指插得天边绿,双肩挑来丰收年 ”,充满快乐和自豪。 (选自《人民 日报》,有删改)8. 文章写了春天很多景象,以下没提到的一项是( C )(3分)A. 草木萌动 B. 百花吐艳B. C. 鸟儿忙活 D. 人们勤于农事【解析】文章第②段写了“草木萌动 ”,第③段写了“百花吐艳 ”,第④⑤两段写了“人们勤于农事 ”,没有提到“鸟儿忙活 ”,故选C。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 第①段开篇点题,写了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总领全文的作用。B. 第②段引用诗句写出春天草木生长速度之快,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C.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映山红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映山红花开得又多又艳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D. 文章从大自然写到人物,思路清晰,表现了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解析】B. 引用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出春天草木生长速度之快,而下文描写的是百花吐艳的景象。因此,“ 引出下文 ”说法错误。10. 小张同学把下面语句中的“擂响 ”一词标示了重读,请分析他标示该词的理由。(4分)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示例:“擂响 ”以动写静,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视觉所见的美景,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激动人心的特点,所以该句中“擂响 ”一词应该重读。11. 春天百花争艳,秋天果实累累。请仿照文章第③段,从结构和修辞手法两方面描绘一处秋景,字数为不少于50字。(4分)示例:秋天到了,万物都争相展示出自己成熟的风韵。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样,齐刷刷一片连着一片;高粱那红色的穗子,像害羞小姑娘一样,红着脸羞涩地低下了头,在微风中摇曳;大豆摇摇摆摆,在风中沙沙作响,田野里像演奏着一首大自然的合唱曲。果园里,鲜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挂在枝头,树枝看起来快要被折断的样子;还有那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水晶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五彩斑斓的光。雨冯剑华①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②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④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 ”,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淡雅;而“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⑤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⑥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⑦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⑧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⑨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⑩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 ”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 ”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 ”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有删改)12.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下列图画中不是出自春雨之手的是( D )(3分)A. 梨花一枝春带雨 B. 杏花春雨江南C.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 春雨断桥人不渡13. 下列关于作者对“雨 ”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 作者认为“雨 ”是“她 ”,而不是“他 ”,是完完全全女性化的。B.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其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C. 作者把夏雨比作大嫂、母亲,写出了其性子急、利索干净、泼辣、能干的性格特征。D. 作者把秋雨比作老妇人,写出了其阅尽沧桑、宽容、有强烈的落寞的性格特征。【解析】由“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她并不落寞 ”可知,D项表述错误。14. 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了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5. 读完此文,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叹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那么就拿起笔来,调动你的生活阅历,书写一段冬雨的情致吧!(4分)示例:腊月二十七清晨,我起床后,看着从天空中飘下的小雨 。雨丝特别细,就像一根根银针,又像一根根头发 。雨中夹着雪花 。小雪花随风飘下,就像一个个小娃娃跳着不规则的舞蹈,落地时一眨眼就不见了,好像调皮的小孩和我捉迷藏 。雨丝和雪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层层绣着花的薄纱。覆盖在薄纱中的远方的房屋、树木看起来朦朦胧胧的,如同仙境一般。(符合冬雨的特点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孟母戒子韩 婴孟子少时① , 诵② , 其母方织③ ,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④ 。其母知其諠⑤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⑥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释】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方织:正在织布。④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⑤諠(xuān):一作“愃 ”,因分心而遗忘。⑥戒:警告,告诫。16. 下列对本文所蕴涵道理的关键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 坚守本心 B. 劳逸结合B. C. 全神贯注 D. 勤奋刻苦【解析】C. 本文讲述的是孟母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孟子学习要全神贯注的故事。17. 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4分)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不半途而废,专心致志。18.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 )(3分)A. 孟子少时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B. 呼而问之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 何为中止 白雪纷纷何所似(《陈太丘与友期行》)D. 以此戒之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解析】A. 时候/当时,那时;B. 表顺承;C. 什么;D. 代词。【参考译文】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 ”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 ”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甲】 天净沙 ·[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乙】 天净沙 ·[元]白朴一声画角①谯门② , 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③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注释】 ①画角: 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 。 ②谯( qiáo) 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 ③水滨: 靠近水的场所。19 . 请你根据诗歌中的景物判断标题,下列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C )(3分)A. 春 秋 B. 春 冬C. 秋 冬 D. 秋 春【解析】C. 第一首中,“ 白草 ”“红叶 ”“黄花 ”都是秋天出现的景物;第二首中,“雪 ”是冬天出现的景物。20. 这两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示例一:借景抒情。小令【甲】中的景物由孤寂的秋日黄昏图转为色调鲜明的山水图,作者的心境也由悲转为喜;小令【乙】通过描绘清寒凄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悲凉孤寂的心境。示例二: 白描手法,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起来以营造氛围。小令【甲】中“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将六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出孤寂的氛围,“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渲染出明朗的氛围;小令【乙】中“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渲染出悲凉孤寂的氛围。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与大自然是那么贴近。某中学七年级(1)班以“四季之美 ”为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21. 下面是语文学科的王老师写的一段关于四季的开场白,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B )(3分)①四季之美,真可谓美不胜收啊。②春天草长莺飞,桃柳掩映,酝酿着生机。③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④冬日则余晖静谧,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⑤夏季荷花映日,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⑥秋天树木参差,五谷飘香,是生命的成熟。A. ①②⑤⑥④③ B. ③②⑤⑥④①C. ③①②⑤⑥④ D. ①③②⑤⑥④【解析】③句为总起句,总括四季“代表的生命状态 ”不同,引起下文对四季的描述;②⑤⑥④句按时间顺序描绘四季的景象;①句总结概括四季之美。22. 学了《济南的冬天》之后,小琳同学写了一篇描绘雪景的小作文,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她的作文,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①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虽然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象。②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③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降落下来,④不一会儿,地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白色的了。⑤洁白的雪花,恰似春天空中飞扬的柳絮,⑥它是那样纯洁无瑕,又是那样美丽晶莹。第①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虽然 ”改为“但(而) ”。第③句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降落 ”改为“飘落 ”。23. 小林想为下面幻灯片中的文字选配一幅插图。A 、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6分)A B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种子发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脑袋,宛如一双双小眼睛,好奇地观察着外面的大千世界,细小的叶片拼命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春姑娘在四处游走,每走过一处,这一处就将是花红柳绿,万紫千红,那红得像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 白得如雪的玉兰花,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春天的奇妙。示例一:建议选择A图。该图显示的是种子发芽,从土里刚钻出地面的情景,与文字内容匹配。 示例二:建议选择B图。该图显示的是春天百花盛开的情景,与文字内容匹配。五、写作能力(60分)24. 一阵鸟鸣,一片云彩,一弯碧溪……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一次热心的帮助,一个鼓励的眼神,一首毕业的歌……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你的善良,你的努力,你的进取,也是一道令人心动的风景。也许,你记忆中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请根据以上材料, 自选角度,以“记忆里的风景 ”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1)交代清楚有关“风景 ”的相关事件,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2)加入景物的细节描写,突出景物特点以及人的心理变化。(3)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七上语文第1单元质量评价03贵州等地适用满分: 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 150分钟一、书写水平(5分)1. 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春天,眼前花枝招展,美不胜收,与轻风流水应hè① 和 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呼朋引伴地màinonɡ② 卖弄 清脆的喉咙。热烈而又粗犷的夏雨一来,就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还有那可爱的水zǎo③ 藻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2.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3.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A. 花枝招展 B. 呼朋引伴 C. 粗犷 D. 贮蓄4.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6)“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 日 ”与“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 年 。(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的句子是: 夕 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小说集《背影》等。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 ”指贬官、降职。C. 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D.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一)整本书阅读6. 下列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A )(3分)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 ”;过了许久,“ 高照 ”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 高跷 ”,“抬阁 ”,“马头 ”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 ”的心愿的呢?A. 《五猖会》 B. 《无常》C. 《<二十四孝图>》 D. 《琐记》7. (铜仁校级期中)鲁迅在他的作品中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到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2分)示例:我还在《猫·狗·鼠》一文中认识了长妈妈,鲁迅在该文中提到长妈妈不小心踩死了隐鼠,却说让猫吃了的故事。(二)现代文阅读迎春花开陈爱民①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沉寂已久的天地,顿时欢腾起来,热闹起来。在这样的季节里,万事万物包括心灵在内,无不感动和激奋着。②惊蛰一来,春雷阵阵,草木纷纷萌动。其实,雨水节气刚落地,柳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小草呢,“草色遥看近却无 ”只是昨日的印象,今天再去瞧瞧,已经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了。远山在冬天时是苍翠的,有些深沉,春天来到后不久,就是满眼的葱茏了。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变成满山的斑斓,叫人好生向往。③没有百花的深情款款,春天肯定是不能叫作春天的。所有的花儿仿佛攒足了劲,互不相让,争先吐艳,一步步提升着春天的颜值。迎春花从严寒中而来,有骨气,又使巧力,早早把一片金黄“哗 ”的一下呈现在人们眼前。桃花的登场也不晚,一树一树地连成片,即使路边只有一两棵桃树开着花儿,也能晃亮人们的眼睛。梨花开得相对安静一些,那素色的白尤其雅致。映山红是最烂漫的,它们齐心协力,把整座山染成了一片红色。④“一年之计在于春 ”“人勤春早,一早百早 ”,这些谚语,人们说得很朴实,也很直接。四季伊始,全年是个啥光景,春天给定下基调。春天忙得越热乎,秋天就会收获得越欢实。确实,这个季节,在乡下,人们除了闹元宵、祭祖、办婚丧大事,其他的活动就全是农事了。⑤“作田不让时,船家不让风。 ”田里的工夫更是要抢的。下雨了,家家户户就赶快给田蓄水,让水把田土泡发,这样,犁田就犁得深一些,田泥巴就容易碎一些。“犁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 ”,作田的经验就是这样简单明了。水蓄好了,阳光不受遮拦倾泻到田里,从山顶上望去,那么多田,一丘丘摇晃着晶莹的亮光,又层层叠叠拾级而上,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接着就是犁田。田野里到处是吆喝牛的声音;水鸭子不停地把嘴伸进水里找螺蛳;杜鹃鸟叫唤着“布谷布谷 ”不歇气;小河哼着小调朝下游跑远;一只白鹤降落,梳着羽毛,款款走动……这一切,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耕图 ”。再接着,就是插田了。要不了几天,水田就涂上了嫩嫩的绿,清新喜人。插田时要唱歌,赛着唱,这边起,那边接,有独唱,也有合唱。歌声在山谷间荡来荡去,回声不断。歌词内容丰富,比如“ 日头渐渐向西边,插了一田赶二田。十指插得天边绿,双肩挑来丰收年 ”,充满快乐和自豪。 (选自《人民 日报》,有删改)8. 文章写了春天很多景象,以下没提到的一项是( C )(3分)A. 草木萌动 B. 百花吐艳B. C. 鸟儿忙活 D. 人们勤于农事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 第①段开篇点题,写了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起总领全文的作用。B. 第②段引用诗句写出春天草木生长速度之快,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C.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映山红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映山红花开得又多又艳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D. 文章从大自然写到人物,思路清晰,表现了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10. 小张同学把下面语句中的“擂响 ”一词标示了重读,请分析他标示该词的理由。(4分)立春一过,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示例:“擂响 ”以动写静,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视觉所见的美景,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激动人心的特点,所以该句中“擂响 ”一词应该重读。11. 春天百花争艳,秋天果实累累。请仿照文章第③段,从结构和修辞手法两方面描绘一处秋景,字数为不少于50字。(4分)示例:秋天到了,万物都争相展示出自己成熟的风韵。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像金棒槌一样,齐刷刷一片连着一片;高粱那红色的穗子,像害羞小姑娘一样,红着脸羞涩地低下了头,在微风中摇曳;大豆摇摇摆摆,在风中沙沙作响,田野里像演奏着一首大自然的合唱曲。果园里,鲜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高挂在枝头,树枝看起来快要被折断的样子;还有那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水晶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五彩斑斓的光。雨冯剑华①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②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④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 ”,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淡雅;而“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⑤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⑥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⑦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⑧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⑨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⑩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 ”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 ”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 ”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有删改)12.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下列图画中不是出自春雨之手的是( D )(3分)A. 梨花一枝春带雨 B. 杏花春雨江南C.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 春雨断桥人不渡13. 下列关于作者对“雨 ”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 作者认为“雨 ”是“她 ”,而不是“他 ”,是完完全全女性化的。B.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其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C. 作者把夏雨比作大嫂、母亲,写出了其性子急、利索干净、泼辣、能干的性格特征。D. 作者把秋雨比作老妇人,写出了其阅尽沧桑、宽容、有强烈的落寞的性格特征。【解析】由“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她并不落寞 ”可知,D项表述错误。14. 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了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5. 读完此文,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叹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那么就拿起笔来,调动你的生活阅历,书写一段冬雨的情致吧!(4分)示例:腊月二十七清晨,我起床后,看着从天空中飘下的小雨 。雨丝特别细,就像一根根银针,又像一根根头发 。雨中夹着雪花 。小雪花随风飘下,就像一个个小娃娃跳着不规则的舞蹈,落地时一眨眼就不见了,好像调皮的小孩和我捉迷藏 。雨丝和雪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层层绣着花的薄纱。覆盖在薄纱中的远方的房屋、树木看起来朦朦胧胧的,如同仙境一般。(符合冬雨的特点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孟母戒子韩 婴孟子少时① , 诵② , 其母方织③ ,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④ 。其母知其諠⑤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⑥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注释】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方织:正在织布。④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⑤諠(xuān):一作“愃 ”,因分心而遗忘。⑥戒:警告,告诫。16. 下列对本文所蕴涵道理的关键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 坚守本心 B. 劳逸结合B. C. 全神贯注 D. 勤奋刻苦【解析】C. 本文讲述的是孟母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孟子学习要全神贯注的故事。17. 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4分)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不半途而废,专心致志。18.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 )(3分)A. 孟子少时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B. 呼而问之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 何为中止 白雪纷纷何所似(《陈太丘与友期行》)D. 以此戒之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解析】A. 时候/当时,那时;B. 表顺承;C. 什么;D. 代词。【参考译文】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 ”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 ”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甲】 天净沙 ·[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乙】 天净沙 ·[元]白朴一声画角①谯门② , 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③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注释】 ①画角: 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 。 ②谯( qiáo) 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 ③水滨: 靠近水的场所。19 . 请你根据诗歌中的景物判断标题,下列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C )(3分)A. 春 秋 B. 春 冬C. 秋 冬 D. 秋 春【解析】C. 第一首中,“ 白草 ”“红叶 ”“黄花 ”都是秋天出现的景物;第二首中,“雪 ”是冬天出现的景物。20. 这两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示例一:借景抒情。小令【甲】中的景物由孤寂的秋日黄昏图转为色调鲜明的山水图,作者的心境也由悲转为喜;小令【乙】通过描绘清寒凄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悲凉孤寂的心境。示例二: 白描手法,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起来以营造氛围。小令【甲】中“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将六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出孤寂的氛围,“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渲染出明朗的氛围;小令【乙】中“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渲染出悲凉孤寂的氛围。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与大自然是那么贴近。某中学七年级(1)班以“四季之美 ”为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21. 下面是语文学科的王老师写的一段关于四季的开场白,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B )(3分)①四季之美,真可谓美不胜收啊。②春天草长莺飞,桃柳掩映,酝酿着生机。③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④冬日则余晖静谧,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⑤夏季荷花映日,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⑥秋天树木参差,五谷飘香,是生命的成熟。A. ①②⑤⑥④③ B. ③②⑤⑥④①C. ③①②⑤⑥④ D. ①③②⑤⑥④【解析】③句为总起句,总括四季“代表的生命状态 ”不同,引起下文对四季的描述;②⑤⑥④句按时间顺序描绘四季的景象;①句总结概括四季之美。22. 学了《济南的冬天》之后,小琳同学写了一篇描绘雪景的小作文,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她的作文,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①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虽然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象。②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③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降落下来,④不一会儿,地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白色的了。⑤洁白的雪花,恰似春天空中飞扬的柳絮,⑥它是那样纯洁无瑕,又是那样美丽晶莹。第①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虽然 ”改为“但(而) ”。第③句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降落 ”改为“飘落 ”。23. 小林想为下面幻灯片中的文字选配一幅插图。A 、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6分)A B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种子发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脑袋,宛如一双双小眼睛,好奇地观察着外面的大千世界,细小的叶片拼命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春姑娘在四处游走,每走过一处,这一处就将是花红柳绿,万紫千红,那红得像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 白得如雪的玉兰花,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春天的奇妙。示例一:建议选择A图。该图显示的是种子发芽,从土里刚钻出地面的情景,与文字内容匹配。 示例二:建议选择B图。该图显示的是春天百花盛开的情景,与文字内容匹配。五、写作能力(60分)24. 一阵鸟鸣,一片云彩,一弯碧溪……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一次热心的帮助,一个鼓励的眼神,一首毕业的歌……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你的善良,你的努力,你的进取,也是一道令人心动的风景。也许,你记忆中还有更多美丽的风景。请根据以上材料, 自选角度,以“记忆里的风景 ”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1)交代清楚有关“风景 ”的相关事件,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2)加入景物的细节描写,突出景物特点以及人的心理变化。(3)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七上语文阶段测试】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pptx 【2025年秋七上语文阶段测试】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原卷版).docx 【2025年秋七上语文阶段测试】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