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说课】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说课
说教学思路设计
说教学策略
说教学环节
1
2
3
说资源运用、教学反思
4
一、教学思路设计
1
(一)单元设计规划
(二)课时教学规划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思路设计:(一)单元设计规划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条线索
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和发展
通过对比人类历史发展不同社会形态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并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以论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线,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直到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一以贯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不同社会形态,围绕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两条主线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框。本框主要介绍了四种社会形态的演变及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主要让学生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四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命运。本课开宗明义,为后续整本书的教学提供原理依据。
核心内容
本课内容我的教学规划为两课时。本课整体思路为三个角度:第一,本课在教学流程上按照“抛出议题—讨论议题—议题论证”的顺序;第二,在学科内容上通过四种社会形态的演变得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第三,在情境设计上,由学生展示四种社会中的场景,从中总结出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
整体教学思路
一、教学思路设计:(二)课时教学规划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教学难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高一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这一概念缺乏更加深入的理性认识,相关理论知识具有碎片化,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理解社会发展规律,要从生产角度入手,把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后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科学精神: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公共参与: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培养公共参与
二、说教学策略
2
(一)学情分析
(二)教法选择
(三)学法选择
二、说教学策略:(一)学情分析 学法选择
学生初中学习的时候更多关注的历史的视角,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从历史出发,以政治学科的视角引领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运动去分析社会历史的演进。
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经验基础
新高一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和概括总结能力
学法选择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二、说教学策略:(二)教法选择
总方向:
议题教学
开放互动
合作探究
议题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情境创设法
教法选择
辨析式讲授教学法
通过辨析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辨析不同议题,让学生在对照中把握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本质与规律。
通过分小组讲述四种社会形态下不同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讨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三、说教学环节
3
(一)议题布置
(二)环节安排
(三)教学过程说明
议题
原始社会中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退步吗?
1
2
怎样看待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兴衰?
3
总议题: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
三、说教学环节:(一)议题布置
议学提示
我现在处在( )社会 我的身份是( )
任选四季中的某一天并记录自己的生活(自然灾害、疾病)
1. 选定本小组所在所在社会类型
2. 记录一天的生活内容
身份年龄职业、所用工具、一天的收获工资、事物、数量
3. 描述组内同学的关系
4. 一句话总结一天的感悟
原始社会身份牌
1.氏族成员
2.氏族组长
奴隶社会身份牌
1.奴隶
2.奴隶主
封建社会身份牌
1.地主
2.农民
资本主义身份牌
1.资本家
2.工人
3.其他
穿越时空:我在(  )社会的一天
三、说教学环节:(二)环节安排
【设计意图】遵循议题的可探究性、开放性,按照社会形态发展的逻辑顺序和教材安排顺序,将课堂内容演化为一场人类发展进程的探究之旅,充分设计学生自主、合作的活动。
在学生议题认知及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态演变以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解掌握。
总的来说,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生产工具


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分配制度
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
平等、互助的氏族关系
平均分配
聿见思政统编新教材教学网 www. 原创作品
环节一:原始社会
总的来说,在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分配制度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生产工具
环节二:奴隶社会
总的来说,在封建社会,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分配制度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相对于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生产工具
环节三:封建社会
总的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关系
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关系
分配制度
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一切剩余价值。



生产工具
环节四: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原始社会的解体,阶级社会的产生
大汶口墓葬考古发现:氏族成员间的贫富分化加剧。
【设计意图】从私有制的产生看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推导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城市的出现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讨论辨析: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取代,赤裸裸的剥削和私有制取代了平等的公有制,奴隶生活十分痛苦。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奴隶社会的进步意义: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尽管产生了压迫剥削的生产关系,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梦寐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这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明确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有一个奴隶主拥有500个奴隶,奴隶们每天耕种,但收成全都归他所有,他每天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有一天,他在其他奴隶主那看到了用铁犁和牛耕地,速度快多了。又听说修筑水利,可以让农田洪旱保收。于是,他决定这么干。果然,使用铁犁牛耕,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奴隶主想,该让剩下的200人做什么呢?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奴隶去开垦荒地,并占为己有。但是,奴隶主担心起来了,私田越来越多,奴隶们也越来越不听话,该怎么提高他们耕田的积极性呢?开垦的私田又该怎么名正言顺地占有呢?于是,奴隶主想了个办法,他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耕种,收取一部分收成作为地租。同时,联合其他奴隶主,推动土地私有合法化。
奴隶主的烦心事
你能根据上述小故事,论述奴隶社会是如何演进到封建社会的吗?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力发展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发生变化
调动生产积极性
奴隶制社会逐渐瓦解,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1】再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推动社会形态变化所起的决定作用。
【设计意图2】丰富的素材构建具体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辨析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构建学科知识。
你如何理解这段对话背后的逻辑关系?
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
大批工人失业,
生产迅速下降,
信用关系被破坏,
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境探究:观看视频并总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特征及其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事例等素材设置探究情景,通过合作探究从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强化学习效果。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①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为:随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资本主义的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②资本主义私有制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产品也归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资产阶级个体生产的理性与群体的非理性矛盾。)
③生产与消费不协调,这一趋势不断扩大
趋势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正如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一样。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设计意图】课堂的升华部分,使用二十大报告作为结语,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提升课程高度,引起学生共鸣,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
课外拓展
阅读恩格斯专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一步思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资源选择与运用
及教学反思
4
(一)资源选择与应用
(二)教学反思
四、(1)资源选择与运用说明
剪辑《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视频资源,搜集图片,整合相关阅读材料。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必备知识的学习创设了鲜活、直观的教学情境,在情境探究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演绎等关键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第一,注重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情境创设。
本课提前预留了实践作业,让学生合作查阅资料找到四种社会形态下的历史故事,根据学生查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这一做法让新高一学生增强了对本课探索的兴趣,自主构建了知识体系,课堂效果较好。课后的拓展作业也有不少学生产生兴趣,自发查找阅读与教师一同讨论。
第二,注重知识自主构建和学科价值引领。
教学反思
1)由于不同学生在历史知识储备、阅读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差异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堂探究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2)鉴于课堂容量有限,本框内容信息量较大,部分相关链接的拓展资料只能学生提前预习,课上简单总结。未来,课堂将探索在环节设置上更考虑学生需要再进行打磨。
四、(2)教学反思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