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泗阳县实验高中学高二测试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物理答题卡
扫描关注错题
14.(8分)
D
13.(6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BO
销子
R
nww8a品9a9wwnd
C
注意事项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
[o]
[0]
[0][0][0]
[0]
[0]
[1][1][1][1]
[1]
[1]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
1]
[2]
[2]
[2]
[2]
[2]
[21
[2]
干净。
[3]
[3
[3]
[3]
[3]
[3]
[3]
77777777777
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
[4]
[4]
[4]
[4]
[4]
[4]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
[5]
[57
[5]
[5]
[5]
5)
[6
[61
[6]
写无效。
[6)
[6]
6
[7]
[7]
[7
[7
[7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8]
[8]
[8]
[8]
[8
[8]
[8
[9][9][9][9][9]
[9][9]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名巴
考生禁填
缺考
违规口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AJ[B][C][D]
4【A】IBJ[C][D]
7【A】[B][C]ID]
2[A】[B]IC】[D]
5【A】IB]IC】IDJ
8【A】IB]IC】IDJ
3【AJ[B][C][D]
6【AJ[B]IC]ID]
9【AJ[B][C][D]
10 [A][B][C][D]
11【A】[B][C][D]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6分;其中第13题~第16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
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
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15分)
(1)
(2)
(3)
(4)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第3页共6页
■请保持答慰卡干净整洁,不要污损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5.(12分)
16.(15分》
匆wa
WwWwT
ninmmmmmninmmmmiiimmr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4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阶段检测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惯性越大,动量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C.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其速率一定变化
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2.在冰上接力比赛时,甲推乙的作用力是,乙对甲的作用力是,则这两个力(  )
A.的冲量小于的冲量 B.的冲量大于的冲量
C.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如图所示,水平弹簧振子沿x轴在M、N间做简谐运动,坐标原点O为振子的平衡位置,其振动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间距离为5cm
B.振子的运动周期是0.2s
C.时,振子位于N点
D.时,振子具有最大速度
4.如图所示,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一质量为的小船,船的长度为5m。已知船右端人的质量为,则人从右端缓慢走到最左端,不计一切阻力,船的实际位移为(  )
A.0.5m B.2m
C.2.5m D.5m
5.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侧的竖直墙面固定一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质量为的小物块以的速度水平向右滑上木板左端,两者共速时木板恰好与弹簧接触。木板足够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取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接触弹簧前,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木板刚接触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
C.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为
D.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对滑动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6.碓窝,是古代巴人常用的食品加工工具,主要用途是舂米。如图所示,先将木杵提升0.45m后松开,使其自由下落,已知木杵质量约为5kg,木杵与谷物作用0.1s后静止,则木杵对谷物的平均作用力约为(  )
A.50N
B.100N
C.150N
D.200N
7.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现让一小球从高于a位置的c点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小球压缩至最低位置d,其中经过位置b时弹力等于重力。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下落运动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至a做匀加速运动,a至d做减速运动
B.在d点时弹簧弹力等于小球重力的2倍
C.小球经过b时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至b减小的重力势能
D.弹簧由a至d增加的弹性势能等于小球由c至d减小的重力势能
8.如图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当各摆振动稳定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B的振幅最大
B.摆球C的振幅最大
C.摆球D的振幅最大
D.摆球A的振动频率最大
9.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B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相向运动,它们的质量分别为,,速度分别是(设为正方向),,则它们发生正碰后,速度的可能值分别为(  )
A.,
B.,
C.,
D.,
10.如图,是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知(  )
A.质点在任意1s内运动的路程是10cm
B.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在1~2s内跟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C.质点在t=2s时的速度为0
D.t=1.5s时,质点的位移为
1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质量为m、装有弧形槽的小车,现有一质量为2m的光滑小球以v0的水平速度沿切线水平的槽口滑上小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右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B.小球离开车后,将对地向右做平抛运动
C.小球在弧形槽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此过程中小球对车做的功为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6分;其中第13题~第16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15分)如图甲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甲所示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入射球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质量为m2的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与被碰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入射小球开始释放的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两球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
13.(6分)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筒竖直固定在地面上,筒内有质量分别为3m、m的刚性小球A、B,两小球的直径略小于圆筒内径,销子离地面的高度为h。现拔掉销子,两球自由下落。若A球与地面间及A、B两球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对A物体的冲量是多少?
(2)A、B两个小球第一次碰撞后瞬间B小球的速度是多少?

14.(8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倾角的粗糙斜面与光滑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圆弧相切于C点,水平轨道的左侧与固定的半径为的光滑竖直半圆形轨道相连。小球A以的速度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小球B发生正碰,结果小球B恰好能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已知小球A、B质量分别为0.1 kg和0.5 kg,小球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取重力加速度。求:
(1)两球第一次正碰后小球B的动量大小;
(2)小球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15.(12分)如图所示,倾角为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底端有一挡板,质量为m的木块甲紧靠挡板放置,轻质弹簧一端与木块甲相连,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木块乙相连,弹簧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两木块均静止,用沿斜面向下的力缓慢推物体乙,到某一位置后撤去该力,将该时刻记为。此后木块乙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时刻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此时木块甲恰要离开挡板。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木块乙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
(2)时刻木块甲对挡板压力F的大小;
(3)木块乙与最高点距离为的时刻t。
16.(15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2.5kg的小车,其右端固定一水平轻质弹簧,弹簧左端连接一质量的小物块,初始时小物块与小车一起以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一段时间后小车与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M=1.5kg的小球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小物块始终未从小车上掉落,忽略一切摩擦阻力。
(1)求小车与小球碰撞后小球的速度大小;
(2)求小车与小球碰撞后,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求小车与小球碰撞后,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阶段检测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A D D D A B D
题号 11
答案 C
1.D
【详解】A.物体的惯性越大,则物体质量越大,但是动量不一定大,因为动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故A错误;
B.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则其合力不变,根据动量定理,可知
其动量一定改变。故B错误;
C.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可能是其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则其速率不一定变化。故C错误;
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其速度必然发生变化,则它的动量一定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甲推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冲量的定义,可知的冲量等于于的冲量。
故选D。
3.B
【详解】A.MN间距离为2A=10cm,选项A错误;
B.振子的运动周期是
选项B正确;
C.时,x=0,则振子位于O点,选项C错误;
D.时
振子位于N点,具有最大加速度,最小速度,选项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设人走动时船的速度大小为,人的速度大小为,取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根据微元法
所以

解得
故选A。
5.D
【详解】A.木板接触弹簧前,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由于有摩擦生热,则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
B.由于地面光滑,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代入数据有
选项B错误;
C.对受力分析有
则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有
代入数据解得
选项C错误;
D.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对、组成的系统有
物块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当时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对滑动,解得此时的弹簧压缩量
选项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设向下为正方向,木杵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设木杵刚与谷物作用时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木杵与谷物作用时,木杵与谷物作用过程,谷物对木杵的平均作用力为,木杵与谷物作用0.1s后静止,由动量定理可得
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木杵对谷物的平均作用力约为200N;
故选D。
7.D
【详解】A.c至a做自由落体运动,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位置b时弹力等于重力,则a至b阶段重力大于弹簧弹力,仍然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如果小球是从a位置释放的,则会做简谐运动,根据对称性,到最低点时加速度与刚释放时的加速度等大反向,对应弹簧弹力等于小球重力的2倍,如果重球释放点比 a点高,就会把弹簧压得更低,弹簧弹力必定大于小球重力的2倍,故B错误;
C.下落过程中小球由c至b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在b处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故C错误;
D.根据能量守恒,弹簧由a至d增加的弹性势能等于小球由c至d减小的重力势能,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BC.受迫振动中,当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时,出现共振现象,振幅达到最大,由于B摆的固有频率与A摆的相同,故B摆发生共振,振幅最大,A正确,BC错误;
D.由于A摆摆动带动其他3个单摆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故其它各摆振动频率跟A摆相同,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若A、B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有
解得
若A、B两球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有
解得
因为A、B两球碰撞后没有能量损失,则其为弹性碰撞,若有能量损失,则其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是能量损失最大的情况,综上所述,其A球碰后的速度范围在
B球碰后的速度范围在
故选B。
10.D
【详解】A.由题图可知,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是4s,在任意ls的时间内,如果初位置不是从最大位移处或平衡位置开始,则质点经过的路程不等于1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1~2s内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背离平衡位置,即沿纵轴正方向,瞬时速度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即沿纵轴负方向,二者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质点在t=2s时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则t=1.5s时,质点的位移为,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C.由题意,小球到达最高点时,二者共速,则整体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有
由机械能守恒,有
联立,解得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故A错误,C正确;
B.设小球离开小车时,小球的速度为,小车的速度为,整个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所以小球与小车分离后对地将向左做平抛运动,故B错误;
D.对小车运用动能定理得,小球对小车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12. C ADE m1·OM+m2·ON=m1·OP m1·OM2+m2·ON2=m1·OP2
【详解】(1)[1]小球的落地时间仅由下落高度决定,两球下落高度相同,时间相同,所以水平速度可以用水平位移数值表示。
(2)[2]本实验还需要测量的量有两小球的质量m1、m2和平抛射程OM、ON,显然要确定两小球的平均落地点M和N的位置。
(3)[3]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碰撞前的动量m1·m1·
[4]若是弹性碰撞,则机械能守
整理可得
[5]
13.(1);(2)
【详解】(1)拔掉销子,两球自由下落有
解得
重力对A物体的冲量
(2)设小球A与地面碰撞后以速度v反弹,有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
根据能量守恒有
解得
14.(1);(2)1m
【详解】(1)根据题述,小球B恰好能通过最高点,故在最高点有
设A、B第一次正碰后B的速度大小为vB,小球B从碰后到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联立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vB=4m/s
故两球第一次正碰后小球B的动量大小为
pB=mBvB=2kg·m/s
(2)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以v0方向为正,则有
mAv0=mAvA+mBvB
代入数据解得
vA=–4m/s
负号表示方向与v0方向相反,A以大小为vA=4 m/s的速度冲上斜面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设小球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则根据
解得
s=1m
15.(1);(2);(3)或,其中
【详解】(1)木块乙从最低点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为半个周期,因此可知乙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
(2)设木块乙原来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对乙根据平衡条件有
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对甲根据平衡条件有
简谐运动振幅
时刻,挡板对甲的支持力
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3)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沿斜面向下为轴的正方向,则简谐振动的方程为
当第一次时,;当第二次时,,考虑到简谐振动的周期性,则有
或,其中
16.(1);(2);(3)
【详解】(1)设小车与小球碰撞后小车的速度为,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

(2)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小物块和小车速度相等,设它们的共同速度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3)小车碰撞结束弹簧长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最大,设此时小物块的速度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
答案第1页,共2页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阶段检测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
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作答非选择题,必须
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惯性越大,动量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C.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其速率一定变化
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2.在冰上接力比赛时,甲推乙的作用力是,乙对甲的作用力是F,,则这两个力()
A.E的冲量小于F的冲量
B.E的冲量大于F的冲量
C.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如图所示,水平弹簧振子沿x轴在M、N间做简谐运动,坐标原点O为振子的平衡位置,其振动方程
为x=5sin(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间距离为5cm
B.振子的运动周期是0.2s
W
C.t=0时,振子位于N点
M
D.t=0.05s时,振子具有最大速度
4.如图所示,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一质量为M=450kg的小船,船的长度为5m。己知船右端人的质量
为m=50kg,则人从右端缓慢走到最左端,不计一切阻力,船的实际位移为()
A.0.5m
B.2m
m
C.2.5m
D.5m
试卷第1页,共6页
5.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侧的竖直墙面固定一劲度系数为30N/的轻
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质量为2kg的小物块以。=3m/s的速度水平向右滑上木板左端,两者共速时木
板恰好与弹簧接触。木板足够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
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o
1m2
M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A.木板接触弹簧前,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木板刚接触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lm/s
C.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为0.25m
D.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对滑动时弹簧的压缩量为0.2m
6.碓窝,是古代巴人常用的食品加工工具,主要用途是舂米。如图所示,先将木杵提升0.45m后松开,
使其自由下落,己知木杵质量约为5kg,木杵与谷物作用0.1s后静止,则木杵对谷物的平均作用力约为
()
A.50N
B.100N
C.150N
D.200N
7.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现让一小球从高于a位置的c
点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小球压缩至最低位置d,其中经过位置b时弹力等于重力。不计空气阻
力,关于小球下落运动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c至a做匀加速运动,a至d做减速运动
B.在d点时弹簧弹力等于小球重力的2倍
b
C.小球经过b时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至b减小的重力势能
d
D.弹簧由a至d增加的弹性势能等于小球由c至d减小的重力势能
77777777777777
8.如图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
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当各摆振动稳定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摆球B的振幅最大
B.摆球C的振幅最大
C.摆球D的振幅最大
D.摆球A的振动频率最大
77777
77777777777777777
77777777
试卷第2页,共6页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阶段检测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0
D
B
A
D
0
D
A
B
D
题号
11
答案
C
1.D
【详解】A.物体的惯性越大,则物体质量越大,但是动量不一定大,因为动量取决于物体
的质量和速度。故A错误:
B.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则其合力不变,根据动量定理,可知
Ft=P2-P
其动量一定改变。故B错误;
C.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可能是其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则其速率不一定变化。故C错误;
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其速度必然发生变化,则它的动量一定改变。故D正
确。
故选D。
2.D
【详解】甲推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冲量的定义,可知F的冲量等于于F的冲量。
故选D。
3.B
【详解】A.MN间距离为2A=10cm,选项A错误;
B.振子的运动周期是
T=27-=2πs=0.2s
010元
选项B正确;
C.t=0时,x=0,则振子位于O点,选项C错误:
D.t=0.05s时
x 5sin()cm-5cm
2
答案第1页,共9页
振子位于N点,具有最大加速度,最小速度,选项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设人走动时船的速度大小为,人的速度大小为v,,取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
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0
根据微元法At-mw'△t=0
所以Mx船-mx人=0
又x船+x人=L=5m
解得x船=0.5m
故选A。
5.D
【详解】A.木板接触弹簧前,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由于有摩擦生热,则机械能不守恒,
选项A错误:
B.由于地面光滑,则m,、m2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m2vo =(m +m2)v
代入数据有
v=2m/s
选项B错误;
C.对m,受力分析有
a=m,8=4m/s2
m
则木板运动前右端距弹簧左端的距离有
v2=2ax
代入数据解得
x,=0.5m
选项C错误;
D.木板与弹簧接触以后,对m,、m2组成的系统有
答案第2页,共9页
=(m1+m2)a共
物块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4g=2m/s2
当a共=a2时物块与木板之间即将相对滑动,解得此时的弹簧压缩量
x2=0.2m
选项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设向下为正方向,木杵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设木杵刚与谷物作用时的速度为”,
由动能定理可得
mgh
1
2
解得
v=√2gh=√2×10×0.45m/s=3m/s木杵与谷物作用时,木杵与谷物作用过程,谷物对木杵
的平均作用力为F,木杵与谷物作用0.1s后静止,由动量定理可得
(mg-F)t=0-mv
解得
F=20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木杵对谷物的平均作用力约为200N;
故选D。
7.D
【详解】A.c至a做自由落体运动,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位置b时弹力等于重力,则a
至b阶段重力大于弹簧弹力,仍然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如果小球是从α位置释放的,则会做简谐运动,根据对称性,到最低点时加速度与刚释
放时的加速度等大反向,对应弹簧弹力等于小球重力的2倍,如果重球释放点比α点高,
就会把弹簧压得更低,弹簧弹力必定大于小球重力的2倍,故B错误;
C.下落过程中小球由c至b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在b处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故C
错误;
答案第3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