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 (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件 (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22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
谈话导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兴起

周恩来
检查字词
介绍背景
租界地
感知大意
课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汽车轧死,却无处说理。
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伯父让他没事不要到租界去玩,
这让他疑惑不解。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立志:
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段的作用
14
既承接了下文周恩来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一心想弄明白,又很自然引出下文。作用是承上启下。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新学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为自己和家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伯父(叹息中华不振)
周恩来(疑惑不解)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中国妇女(受欺负无处说理)
中国巡警(不惩处反训斥)
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慰)
周恩来(真正理解中华不振)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根据过渡段概括内容
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时候,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而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交流讨论
研读课文
补充资料
深入体会
1
2
分角色读周恩来与伯父对话。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拓展主题
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诗歌的理解。
1
2
结合文章以及周恩来的诗歌,你认为少年周恩来具有怎样的品质?
具有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
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
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小练笔
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想一想你决心为什么而读书,写一写。
作业
下课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