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两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两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 25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秋日的清晨,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地面上印满斑驳的光影。墙角的菊花悄然绽放,吐露着淡雅的芬芳。望着这静谧的景致,心中的浮躁渐渐消散,只剩下满心的惬意与感 kǎi( )。远处的归鸟掠过天际,留下清脆的啼鸣,仿佛在 sù( )说着旅途的故事。
① 感 kǎi( ) ② sù( )说 ③ 静谧( ) ④ 惬意(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 决别 烂漫 翻来覆去 各得其所
B. 分歧 遮蔽 混为一谈 美不胜收
C. 祷告 云霄 人声顶沸 截然不同
D. 化妆 抖擞 喜出忘外 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面对壮阔的秋景,诗人笔下生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诗句。
B. 他在选择中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既想报清华附中,又想报北大附中,总是见异思迁。
C. 这次活动中,他提出的建议太荒谬了,大家都随声附和表示反对。
D. 他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条理清晰,语无伦次,深受大家好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通过开展 “孝亲敬老” 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了感恩父母的道理。
B. 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C.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天高气爽、色彩斑斓的季节。
D.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春》的作者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其作品语言清新典雅,富有感染力。
B. 《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的《一些印象》,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等。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左迁” 指降职,李白通过诗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牵挂。
D.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均选自其中。
6默写填空。(每空 1 分,共 7 分)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论语》中阐述 “学” 与 “思” 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江南逢李龟年》中抒发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
7.综合性学习。(6 分)
学校即将开展 “漫步秋日,感悟自然” 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 分)
(2)若要举办 “秋日诗会”,请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环节。(2 分)
(3)请写出一句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并简要赏析其意境。(2 分)
二、阅读理解(共 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2 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 8—11 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尊君在不( ) (4)下车引之(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文中友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2 分)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 12—16 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 “唰唰啦啦” 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 “跑” 和 “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2.结合语境,分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中 “悄悄” 和 “偷偷” 的表达效果。(3 分)
13.文中写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3 分)
14.母亲挡在窗前,不让 “我” 看飘落的树叶,这一细节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 分)
15.选文中母亲的语言朴素却饱含深情,请举例分析其中一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秋的味道》,完成 17—20 题。
①秋天的味道,是从第一片落叶开始的。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打着旋儿,轻轻飘落,带着一丝不舍,却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大地的怀抱。踩在上面,发出 “沙沙” 的声响,那是秋天独有的絮语。
②秋日的阳光,不再像夏日那般炽热,变得温柔起来。它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午后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让人浑身都暖洋洋的。奶奶总会在这时端出一盘刚晒好的柿子干,甜津津的味道在舌尖化开,那是秋天最香甜的馈赠。
③田埂上,稻穗已经成熟,沉甸甸地弯着腰。秋风一吹,稻浪翻滚,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空气中满是稻谷的清香。农民伯伯们戴着草帽,挥舞着镰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却浇灌出最满足的笑容。
④夜晚的秋天,带着些许凉意。坐在窗边,看着月亮从树梢上升起,清辉洒满大地。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不像夏日那般喧闹,却更添了几分宁静。这时泡上一杯菊花茶,看着花瓣在水中缓缓舒展,闻着淡淡的茶香,心中的杂念也随之消散。
⑤秋天的味道,是落叶的萧瑟,是阳光的温暖,是稻谷的清香,更是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恬淡。它藏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缕阳光中,每一粒稻谷上,等待我们用心去品味。
17.文章围绕 “秋的味道” 描写了哪些场景?请简要概括。(4 分)
18.赏析第②段中 “它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碎金” 这句话。(4 分)
19.文章结尾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20.结合全文,说说你对 “秋的味道” 的理解。(4 分)
三、写作(50 分)
请以 “那一抹秋日的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 “阳光”“色彩”“回忆”“温暖” 等;(2)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写出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5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 25 分)
1.(4 分)① 慨 ② 诉 ③ mì ④ qiè(每空 1 分)
2.(2 分)B(解析:A 项 “决别” 应为 “诀别”;C 项 “人声顶沸” 应为 “人声鼎沸”;D 项 “喜出忘外” 应为 “喜出望外”。)
3.(2 分)A(解析:B 项 “见异思迁”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用于志愿选择不恰当;C 项 “随声附和” 指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含贬义,与 “表示反对” 矛盾;D 项 “语无伦次” 指说话没有条理,与 “条理清晰” 相悖。)
4.(2 分)D(解析:A 项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使”;B 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 “能否”;C 项搭配不当,应改为 “北京的秋天是一个天高气爽、色彩斑斓的季节”。)
5.(2 分)D(解析:《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并非 “南宋”。)
6.(7 分)(1)海日生残夜(2)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风萧瑟(4)断肠人在天涯(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6)正是江南好风景(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7.(6 分)
(1)(2 分)示例 1:漫步秋日小径,探寻自然诗意 示例 2:秋光里的漫步,心灵上的远行(紧扣 “秋日”“自然”“感悟” 主题,语言简洁优美即可)
(2)(2 分)示例 1:“秋日诗韵” 朗诵环节 —— 选手配乐朗诵秋日主题诗词;示例 2:“诗语寻秋” 创作环节 —— 参与者结合秋日观察即兴创作短诗并分享(环节设计具体、可操作,贴合 “秋日诗会” 主题即可)
(3)(2 分)示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赏析:诗句以 “红于” 二字将经霜枫叶与二月春花对比,突出枫叶的艳丽,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绚烂景致,暗含诗人对秋日风光的喜爱之情(诗词准确,赏析能结合意象与意境即可)
二、阅读理解(共 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2 分)
8.(4 分)(1)约定(2)离开(3)同 “否”(4)拉,牵拉(每空 1 分)
9.(4 分)
(1)(2 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关键词 “至”“舍”“去”“乃” 翻译准确,语句通顺即可)
10.(2)(2 分)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关键词 “信”“礼” 翻译准确,语句通顺即可)
(2 分)友人的情绪由最初的愤怒转为惭愧。(1 分)这种变化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的性格特点。(1 分)
11.(2 分)示例: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守礼仪;面对错误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要尊重他人,待人有礼(答出 “诚信”“有礼”“知错能改” 等核心要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12.(3 分)“悄悄” 写出母亲动作轻柔,怕打扰 “我” 发泄痛苦,体现了她对 “我” 的理解与体谅;(1 分)“偷偷” 表现母亲躲在暗处默默关注 “我” 的动静,既担心 “我” 伤害自己,又不愿让 “我” 察觉她的担忧,(1 分)两个词生动刻画了母亲深沉而隐忍的母爱。(1 分)
13.(3 分)母亲原本热爱生活、喜欢侍弄花草,(1 分)但 “我” 双腿瘫痪后,她将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顾 “我”、安抚 “我” 的情绪上,无暇顾及自己心爱的花,(1 分)间接体现了母亲对 “我” 无私的付出与深沉的爱。(1 分)
14.(4 分)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母亲挡在窗前,是怕 “我” 看到落叶触景生情,加重绝望情绪;(2 分)这一细节体现了母亲的细心、敏感,以及她急于保护 “我” 的情绪、希望 “我” 能摆脱痛苦的心理,饱含着对 “我” 的呵护与关爱。(2 分)
15.(4 分)示例:“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 分)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1 分)“好好儿活” 既是母亲强忍着自身病痛与悲伤,对绝望中的 “我” 的劝慰与鼓励,(1 分)也暗含着母亲希望与 “我” 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的心愿,朴素的语言中饱含深沉的母爱。(1 分)
16.(4 分)从母亲默默忍受 “我” 的暴怒、偷偷关注 “我” 的动静,可见她的宽容与细心;(1 分)从她身患重病却隐瞒病情、全力照顾 “我”,可见她的坚强与无私;(2 分)从她央求 “我” 去看花、小心翼翼避开敏感字眼,可见她对 “我” 的疼爱与体贴。(1 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 分)
17.(4 分)① 秋日落叶飘落的场景;② 午后院中晒暖阳、闻桂香、吃柿子干的场景;③ 田埂上稻浪翻滚、农民丰收的场景;④ 秋夜赏月、听虫鸣、品菊花茶的场景(每点 1 分,概括合理即可)
18.(4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1 分)将秋日阳光透过枝叶形成的斑驳光影比作 “撒了一地的碎金”,(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日阳光的温暖、明亮与细碎的美感,(1 分)暗含作者对秋日阳光的喜爱之情。(1 分)
19.(3 分)内容上:总结全文,(1 分)点明 “秋的味道” 包含萧瑟、温暖、清香、喜悦等多重内涵,(1 分)升华主旨,强调需用心品味秋日的美好;(1 分)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1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
20.(4 分)“秋的味道” 既指秋天具体的感官体验,如落叶的 “沙沙” 声、桂花的香甜、稻谷的清香、菊花茶的淡雅;(2 分)也指秋天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如落叶的萧瑟之美、阳光的温暖、丰收的喜悦以及生活的恬淡宁静,(1 分)是需要用心感受的自然之美与生活之味。(1 分)
三、写作(50 分)
评分标准:
| 等级 | 分数区间 | 评分标准 |
|------|----------|----------|
| 一等 | 45-50 分 | 补题新颖,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叙事完整,细节生动,语言流畅优美;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符合文体要求。 |
| 二等 | 38-44 分 | 补题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具体,情感真实;叙事完整,有一定细节,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符合文体要求。 |
| 三等 | 30-37 分 | 补题基本恰当,中心较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情感平淡;叙事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尚可。 |
| 四等 | 29 分以下 | 补题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情感虚假;叙事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较多语病;结构混乱,不符合文体要求。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