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甜水农场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甜水农场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考 号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烘托(hōng) 决别(jué) 徘徊(huí) 咄咄逼人(duō)
B.朗润(lǎng) 待弄(shì) 和蔼(aǐ) 花枝招展(zī)
C.宽敞(chǎng) 静谧(mì) 奥秘(mì) 翻来覆去(fù)
D.贮蓄(chǔ) 憔悴(qiáo) 捶打(chuí) 喜出忘外(wàng)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漫步校园的银杏树下,我眼前忽然一亮:十几片银杏叶,就只有十几片,叶子的边缘,悄然围上一圈花边样的黄色。在满树银杏叶依然是绿色的领地里,它们就那么 地镶上了金边儿,好似在 秋之梦。这十几片银杏叶,金边儿连成了一道曲线,涌动在 着绿色的海洋里,宛如十几个小小的浪花,那么小,却那么欢快地,展露初秋的姿容,真是 。就是这么十几片,看起来,那么着急,那么热情,似乎马上就要形成波涛,形成巨浪,汹涌在这个秋的季节里。
A.迫不及待 酝酿 贮藏 花枝招展
B.从容不迫 酿造 贮蓄 花枝招展
C.从容不迫 酿造 贮藏 美不胜收
D.迫不及待 酝酿 贮蓄 美不胜收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正确认识美育,培育美好心灵。②如今,不少家长将儿童绘画作为家庭美育的“入门课”鼓励孩子从小拿起画笔尽情挥洒。③但一些家长对绘画的认识产生误区,将画得“像”等同于画得“好”使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难以施展。应当注意,美术不只是一门造型艺术,更是一种精神活动。④这样,孩子们才能逐渐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全面发展。⑤美育的目标并非只是让孩子们学会画画唱歌、跳舞等技能,而是帮助孩子们感受世界,从而增强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
A.“培育”是动词,“是”是动词,“创造力”是名词。
B.第⑤句中“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应将“鉴赏美”和“表现美”互换位置。
C.④⑤句顺序应互换。
D.第④句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应将“培养”改为“树立”。
4.(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从诗歌体裁上看,《观沧海》是四言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律诗;《天净沙 秋思》是词。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热风》和散文集《野草》。
C.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词和谦词。“垂询、舍弟、寒舍、愚见、家父”都属于谦词。
D.《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2)根据下表选取的人物对话,写出相应的人物姓名。(3分)
《朝花夕拾》人物志
A“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B“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C“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A ;B ;C 。
5.古诗文默写(6分)
(1)潮平两岸阔,    。
(2)    ,小桥流水人家。
(3)乡书何处达?    。
(4)杨花落尽子规啼,    。
(5)《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3分)
【甲】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上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B.《赠刘景文》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C.“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壮丽、草木生机勃勃的特点。《赠刘景文》中“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都勉励朋友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千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5分)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考 号
【甲】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宴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日:“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颗 归罪。寔徐 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 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 陈寔传》,有改动)
【注释】①夫:发语词,不译。②稽颡(q sǎng):屈膝下拜,以额触地。
③徐:慢慢地。④遗(wèi):送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元方入门不顾
8.翻译两文中画横线句子。(5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已反善。
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断句,请断两处。 (2分)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人其室止于梁上。
10.甲文出自《方正》篇,从陈元方身上我们懂得了A_______和B_______的重要性。陈元方的成长受到了父亲陈寔很好的影响,乙文中陈元方从父亲身上会学到C________和D_______的美好品德。(4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
从“进淄赶烤”到“贵州村超”,从“尔滨看雪”到“沪上繁花”……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时代的网红效应已经辐射到旅游市场。在网络媒介的驱动下,旅游吸引物已经从传统的景观吸引物转向注意力资源争夺的流量吸引物。一些地方依靠“美食+”“影视+”和“网红官员”等成功出圈,获得公众广泛关注,晋升为流量聚焦的网红打卡地,从而提高了所在地的旅游吸引力,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信息时代,游客消费需求不仅是自身自发产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大众传媒的注意力争夺中被动刺激培育的。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网红旅游地意味着注意力争夺的胜出,培育网红旅游地是流量时代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摘编自《中国旅游报》,有删改)
【材料二】
进入2023年11月以来,网络平台关于“冰雪消费”的总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2524倍,评论量增长833.33%……同时,伴随“短视频+”“图片+”的体验模式,这座一度沉寂的东北名城被重新发现,成为新晋“顶流”。
哈尔滨火爆出圈的背后,是精确捕捉并满足游客需求,创新挖掘和利用冰雪资源的体现。史上规模最大的冰雪大世界提前进行建设和开放,为了满足游客拍摄带有月亮雪景的愿望,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甚至升起一轮人造月亮……文旅部门还积极出台相关政策,致力于打造一个让游客安心、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践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承诺。哈尔滨市民也热情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当好龙江东道主,温暖助游八方客”的倡议,让游客不断刷新对“冬天”的认知。
(摘编自《黑龙江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怎样策划主题宣传活动
确定宣传主题 搜集资料,围绕话题,确定宣传点
撰写宣传文稿 ①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相配合,更能吸引人的目光。 ②客观的数据和图表,能提升宣传材料的可信度。 ③带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更容易打动观者的心。 ④编写几句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创作一支宣传歌曲,宣传效果会加倍。
制作宣传材料,开展宣传 形式可以多样,展板、小册子、海报均可。
【材料四】
在沈阳召开的辽宁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推介活动上,省委领导说,辽宁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我们要发现辽宁之美。辽宁人文底蕴厚重,红山文化、三燕文化等遗存众多,“六地”红色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美。海洋、山川、森林、草原、冰雪等生态场景应有尽有,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辽宁省将科学谋划、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辽宁建设成为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
活动现场发布辽宁旅游5条主题精品线路——穿越古今文化游、踏浪逐沙沿海游、拥抱自然生态游、感悟“冬趣”冰雪游、赓续血脉研学游,以此进一步提高辽宁文旅品牌美誉度,擦亮辽宁全季旅游品牌、巩固“辽节”特色品牌。
(摘编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11.对以上材料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当前旅游吸引物已经从传统的景观吸引物转向注意力资源争夺的流量吸引物,网红打卡地的出现便顺应了这种时代潮流。
B.只因为网络平台关于“冰雪消费”的总搜索量和评论量暴增,所以哈尔滨这座一度沉寂的东北名城被重新发现,成为新晋“顶流”。
C.宣传文稿中如果有带有诗情画意的描述,会更容易打动观者的心。
D.辽宁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人文底蕴厚重,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2. 根据材料二概括哈尔滨火爆出圈的原因。(3分)
13. 盘锦弘毅中学的同学们为了参与“培育辽宁网红旅游地”的活动,准备分头撰写短视频宣传稿,并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补全对话内容。(3分)
小语:我把“①    ,感受辽宁之好”定为主题,文稿一定显得“高大上”。
小文:我会围绕辽宁②    、红色资源丰富和自然景观秀美等方面讲故事,会让网友听得津津有味。
小明:我的文稿除了注意采用图片资料、数据表格和场面描述外,还会③    ,宣传效果会加倍。
阅读选文,完成14~17题(12分)
父亲的“亲爸滤镜”
唐占海
①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词“亲爸滤镜”,我不由得笑了。“亲爸滤镜”就是在父亲眼中自家儿女怎么看都是最好的,当然还有“亲妈滤镜”。老话说:“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父母看自家儿女,都是戴着“滤镜”的。我想到我的父亲,他的“亲爸滤镜”更明显一些。
②记得小时候,我邀请一群小伙伴来家里玩。伙伴们走后,父亲得意地对母亲说:“瞧见没有,这一群孩子里,咱大海是孩子头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当时父亲看我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得。那种眼神是平日里很少见的,里面有无限慈爱、无限怜惜,还有无限欣赏。
③所谓的“亲爸滤镜”,就是他会完全忽略儿女的缺点。我长个儿比较晚,上初一时是班里最矮的男生。我跟同桌女生闹矛盾,她给我起了个“小矮人”的外号,说我像《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又丑又矮,我气愤不已,就把她的书给撕了。这件事闹到了老师那里,我被叫了家长。父亲在老师面前极力维护我,说我没做错,是那个女生不对。老师无奈,说父亲太过“护犊子”。回家后,父亲对我说:“个儿矮怎么了?人有没有出息不在于高矮,瞧你三舅,个子矮,可比谁都有本事!再说了,你还在长个儿,过不了两年就该蹿个儿了!”父亲的话,让我底气十足地挺了挺腰身,好像一下就长高了许多。果然不出父亲所料,到初三时我的个子突然蹿起来。
④当然,父亲最在意的是我有没有出息。他总说男子汉外表不重要,有本事、有修养才重要。为了让我有出息,父亲送我去最好的学校读书,为此不惜举家搬迁。他跟母亲说:“大海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咱们可不能耽误他。”因为父亲的“亲爸滤镜”,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样样不错。可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中等,这一点让我有些懊恼。父亲虽对我寄予厚望,却并不执拗。我高考落榜后,父亲说:“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大海,就凭你的为人和本事,干啥都错不了。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嘛:条条大路通罗马。咱不上大学,照样是个有出息的人。”
⑤就这样,在父亲的鼓励和教导之下,我开始学做生意。说实话,我并不是学习的料,可做生意还是有些天赋的。没过几年,我在父亲的带领下,生意做得就比较成功了。有一次,我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一桌人在一起喝酒聊天,玩得不亦乐乎。朋友们走后,父亲对母亲说:“瞧见没有,这些小伙子里面,咱大海最懂事。看一个人呢,得看他的酒品,酒品见人品。别人喝多了,胡说胡闹。大海喝得再多,也没说错一句话。大海这孩子,能成事!”父亲说话的口气,跟当年一样。
⑥这些年我算是子承父业,以做生意为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养活一家老小没有问题。不过说实话,我并没有成为光彩熠熠的“成功人士”,距离父亲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可是在父亲眼中,我是个近乎完美的人。善良,努力,孝敬,讲义气,重情义,有头脑,有方法……这些都是父亲对我的评价。过了这么多年,父亲老了,我也人到中年,可父亲的“亲爸滤镜”竟然一点都没变。
⑦父亲的“亲爸滤镜”,让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对自己信心满满。
阅读选文,填写图表。 ( 4分 )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
他跟母亲说:“大海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咱们可不能耽误他。”
请谈谈你对选文第⑥段划线词“近乎完美”的理解。( 2分 )
“我”的父亲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3分 )
班 级
姓 名
考 场
考 号
阅读选文,完成18~22题(15分)
让心欢喜的不是花
曹化君
①老家到处都是树。河岸,路旁自不必说,操场边,胡同口,房前,屋后,院落……走路稍有分神,就会和树撞个满怀。树,不仅是村庄的容妆,更是小孩子的乐园,粘知了,掏鸟窝,打红枣石榴……
②于我而言,树就是诗和远方。站在高高的枝丫上,望田野堤坝,望天涯海角,望远方……累了,就坐在树杈上,听小鸟唱歌,听云朵和风说悄悄话,或揪一片绿叶,放在嘴边学着样儿地吹口哨,两条腿耷拉着,一摆一摆,多么惬意、自在。而且,会爬树了,就不用拉着母亲去够扔到树上的沙包或书包了。于是我下定决心学爬树。
③一天,下课后,我跑到教室后面的一棵大树下,伸出两条胳臂,紧紧抱住树干,然后提起两条腿,盘在树干上,然后就一动不动地黏在树干上了。“用腿夹住树干,然后腾出一只手来,向上攀爬。”后桌男生指点我说。
④我得了秘籍似的兴奋不已,可是,手一松开树干,就滑了下来。怕后桌男生笑我笨,我找个借口跑掉了。
⑤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到我家西面小树林里的一棵大树下接着练,一连爬了十来次,都是一松手就滑下来。我一点儿不泄气,心想,爬到第一百次的时候,就不会滑下来了——我常常这样劝说自己,跳绳累了,就对自己说,再跳一百下就停下来。想赖床了,就对自己说,数到一百就起……我开始算一笔账,每天爬二十次,五天就学会了;每天爬三十次、四十次、五十次……我决定每天爬一百次,当天就学会了。
⑥可是,爬到第十五次的时候,天就黑了,而且也没了力气。第二天,胳膊疼得厉害,还有手心,皮都磨破了,一想起粗粝的树干,心里就打怵。然而,想要学会爬树的决心赶走了心里的“怕”,我用手绢把手缠起来,接着练。我接着上回爬的次数往下数,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第二十三次的时候,我松开的那只手竟然向上攀住了树干,我下意识地腾出另一只手,向上攀,再腾出另一只手,再腾出另一只……
⑦“我会爬树啦!”我蹦着高儿对大树喊,对小鸟喊,对风喊……忽然看见后桌男生,我大声朝他喊:“我会爬树啦!”他斜我一眼,不以为意地说:“会爬树有什么好高兴的。”仿佛一盆冷水浇到头上,把我的高兴劲儿给浇灭了,但很快,快乐的火苗儿又蹿上来,在心里一跳一跳。
⑧我奇怪,会爬树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呀,后桌男生怎么说“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⑨几天后,数学考试成绩出来,后桌男生终于及格了,老师表扬了他,并说放寒假时把进步奖的奖状发给他。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说话的声音也比平时高了好几个分贝,放学回家的路上,追着我说:“我得到奖状啦!”
⑩回到家,眼前仍然浮现着后桌男生激动的样子,我不解,他为什么那么高兴?母亲说:“他一定是下了苦功才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就像你学会爬树一样,不也高兴得追着这个说追着那个说嘛,鸡都被你追得飞到墙头上去了。”我似懂非懂。
多年后,当我走进姹紫嫣红的花圃只是展颜一笑,却看着自己在花盆里种下的几粒花生破土,发芽,长叶,开花,而惊喜了好几个月,惊喜出一页页文字的时候,我懂了,让心欢喜的不是花,是奔向花儿的路途中,美好的期待在汗水中一点点长大的样子,是汗珠忽而盛开的惊诧和欣畅。
18.请简要概括选文中让“我”和后桌男生感到极欢喜的事情。( 2分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选文第②段,说说为什么“于我而言,树就是诗和远方”?( 2分)
20. 结合语境,赏析文章中画线的语句。( 5分 )
①一天,下课后,我跑到教室后面的一棵大树下,伸出两条胳臂,紧紧抱住树干,然后提起两条腿,盘在树干上,然后就一动不动地黏在树干上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我会爬树啦!”我蹦着高儿对大树喊,对小鸟喊,对风喊……(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联系全文,揣摩文中第 段画线句的含义。( 3分 )
让心欢喜的不是花,是奔向花儿的路途中,美好的期待在汗水中一点点长大的样子,是汗珠忽而盛开的惊诧和欣畅。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选文标题“让心欢喜的不是花”运用否定句式,有暗示中心的作用。
B.选文材料处理详略得当,“我”和“同学”各自经历相互映衬,更有助于表达中心。
C.第⑦段“我”的狂喜与后座男生的不以为意,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他对“我”的轻视。
D.选文中的“我”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我”的两次不解都推动了文章情节的发展。
四、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进入初中后,我们告别熟悉的旧生活,离别曾经的老朋友,走进陌生的新环境,开始人生的新历程。在这里,有那么多新同学、新同桌、新室友,友谊的种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播下、渐渐萌发。
请以“谢谢你,新朋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阿长指尖上泛黄粗拙的《山海经》,北海菊花前母亲未完的叮咛,三味书屋里先生谆谆的教诲,朋友关心鼓励的眼神,陌生人与你共擎风雨的伞,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车……生活中,有多少爱蕴藏其中,如夏日里的一缕凉风,冬日里的一抹暖阳;如春风唤醒花儿,星光点亮世界。
请以“藏在_____________中的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根据材料补充好题目中的信息,再进行写作。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