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金尚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金尚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金尚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
语文科星级闯关试卷答案
1.缥 蔽 kuī
2.(1)沿溯阻绝(2)晓雾将歇 (3)沉鳞竞跃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日暮乡关何处是 (6)烟波江上使人愁 (7)长歌怀采薇 (8)仍怜故乡水 (9)鸢飞戾天者 (10)望峰息心 (11)经纶世务者 (12)窥谷忘反
3.D(“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王维)
4.D(颈联、颔联位置互换)
5.“红”字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革命信仰、希望与精神的象征。“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是黑暗中国中的希望之光;“红军”代表着为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的革命队伍,他们不怕牺牲、团结奋斗;“红小鬼”则体现了革命的未来与年轻一代的蓬勃朝气,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这些“红”的意象贯穿全书,展现了中国革命的精神内核与光明前景。
6.C (初春的草没办法“丰茂”)
7..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景象(1分)。“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1分),“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万物的发展变化(1分),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1分)。
8.(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 (3)...…的样子 (4)才(4分,每空1分)
9. C(3分)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2分,每处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王子猷)于是起身,来回踱步,吟咏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因起彷徨”描述的是王子猷首先起身且来回踱步的行为动作;“咏左思《招隐诗》”则是在踱步过程中所做的具体事情;“忽忆戴安道”又体现出思绪的突然转变。故断句为: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于是就在晚上乘着小船去找她。
(1)月色入户(2)没有见到友人(3)潇洒率真,任性放达(4)都是因触景生情而想找好友同赏美景,都有乐观旷达的胸襟(4分,每空1分)
[参考译文]
[乙]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天夜里下了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斟酒,(他)环顾四周,看到四周一片洁白。(王子猷)于是起身,来回踱步,吟咏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整夜才到达,到了(戴安道的)门口却不进去,转身返回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出行,(现在)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
12.(1)B
13. ①. 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 ②. 堵后窗 ③. 晒太阳
14.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雪比作花、蕊和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雪覆盖在枯木干藤上,给那些枯木干带来了美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第一处“给白菜过节”,因为在冬天,大白菜经过精心烹制,成为人们餐桌上美味,人们用这种方式庆祝大白菜为生活带来的美好;第二处“为小雪过节”,小雪节气来临,人们用炖猪肉粉条这一传统美食来迎接,体现对节气的重视;第三处“为冬天过节”,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大锅菜,是对冬天休养生息的一种庆祝,也表达出对冬日生活的热爱,享受冬日团聚的温馨。
16.从故乡冬天人们顺应节气进行农事活动,如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可获得要顺应自然规律生活的启示;从人们在冬天互相分享、团聚,如聚在南墙根晒太阳、下雪天吃大锅菜等,可明白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从母亲“斋鸟”一事,可知要尊重和关爱自然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7.B
18.不能删掉。“可能”表示估计,不确定,说明以上任何因素的变化,都有破坏地球平衡,导致大气能量调节紊乱的可能,但不是绝对的(1分)。如果删掉,说法过于绝对,且与事实不符(1分)。“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1分)。(只答观点不得分)
19.①沿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利用数千台科学仪器,形成对地球空间环境进行观测的地基探测网络(2分)。②“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实现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2分)。③数百位国际科学家规划了“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等众多国家的研究机构积极支持和参与(2分)。
20.B
21.①我国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近视率普遍都很高
(1分);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分);③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各项数据均不达标(1分)。
22.略金尚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
语文科星级闯关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近日,学校八年级开展以“信仰与力量,传承与前行”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阅读中涵养心灵,在写作中学会思考。亲爱的同学,请你积极参与。
专题一:寻精神之源
请你协助板报小组完成四块展板的制作。(27分)
【展板一】书写奇迹
1.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雅鲁藏布江,在流经喜马拉雅山脉的南迦巴瓦峰时,为绕过山体而出现一个江流陡转的大拐弯,形成了与大拐弯同样闻名于世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该峡谷集险、奇、秀于一体,它独特的形态造就了周围奇特的景观。江面澄澈piǎo()碧,景色静谧秀美,层林尽染的峡谷、金色的松林、遮天bì()日的雨林,以及耸入云端的南迦巴瓦峰都让人窥而忘返。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将答案写在下面的括号内。(3分)
piǎo( )碧 遮天 bì( ) 日 窥( )而忘返
【展板二】领略诗韵
2.享受心灵之旅,诵读经典诗文。(12分)
心灵之旅
旅途中的美景最不可辜负,诗文中的美景更让人流连忘返 (1)郦道元在描写三峡的水时,用“至于夏水襄陵, ”(《三峡》)写出了水流之疾;陶弘景在早晨和傍晚欣赏到了“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的景象。
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更在意看风景时的心情 ”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赏月时的心境与感受;“ ”(《黄鹤楼》)是日暮时崔颢在黄鹤楼上吟出的乡愁。
所有的旅程终将成为逝去的风景,留下的是我们的思考 (3)“相顾无相识, ”(《野望》)是王绩眺望山野时生发的隐逸山林之志;“ ,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表达的是李白对故乡的眷恋。 (4) “ ,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面对富春江美景发出的慨叹。
通过这场心灵之旅,同学们看到了山川湖海、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其实,只要我们始终保有一颗细腻的心,就能在任何地方发现美好的事物。
【展板三】回忆常识
3.板报小组搜集了一些文化常识,想要在展板上进行展示,但其中有一项表述不正确,请你找出来(3分) (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风格豪放。
B.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C.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常常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故又称“四六文”。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以清新淡雅、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4.小语在看板报展板时,发现“知识贴士”栏目有一处错误,请你帮她选出有误的一项(3分)( )
A.新闻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其中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构成。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属于新闻特写。
B.散文是一种文体,以散句为主,句式自由灵活,长短不一,不受固定格式限制,更注重自然流畅的表达。《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散文。
C.骈文是一种文体,以四字、六字句式为主,讲究对偶、声律。《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都为南朝的骈文。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山野秋景,十分出彩。
【展板四】浸润经典
在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的同学发现“红”字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鬼”……请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和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专题二:赏诗情画卷
学校旅行团邀你跟随古人的脚步畅游山水,欣赏自然美景,体会古人寄情山水之乐。
(2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湖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西湖的喜悦心情。
7.小文认为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得精妙。请你帮他分析妙在哪里。
(4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⑤方至,造门⑥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刘义庆《世说新语》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四望皎然: (4)经宿方至:
9.下列是同学们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B.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C.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D.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分).
(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3分)
11.【甲】【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苏轼与王子猷都曾夜找好友,请你借助下列表格比较这两段文字的异同点。(4分)
不同点 相同点
起因 结果 人物个性
【甲】 ① 找到同乐者 随缘自适乐观豁达 ④
【乙】 夜大雪,忽忆 ② ③
专题三:抒山水之情
古人热爱山川自然,今人循着古人的足迹,也钟情于探寻自然之趣。校观察团邀你一起跟随作者去寻找秋冬记忆。(20分)
故乡的冬
张金凤
①冬天是被一场场北风送来的,天底下的事物纷纷变身。叶子变得五彩斑斓后,四处投递着消息。收获了庄稼之后,人们念着“开北风了”纷纷去晒瓜干。秋地瓜被切成薄片晾晒在大地上,很快成了脆响的口粮。北风抚摸着田野,大地上作物越来越
②冬天是被萝卜送来的。菜园里汹涌的白菜萝卜在做最后的冲刺,一天一个样子地生长。“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了,而白菜越长越壮实,天气越冷,越长得瓷实,越冷,越生得鲜美。
③“猫冬”是从堵上后窗那一刻开始的。父亲踩着板凳和木梯子,手托着泥坯把后窗堵了,又抹上厚厚泥层,盖着薄薄的豆秸叶;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
④北方的冬天常常是万里晴空,日头那么慷慨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大好的
天气里最适合一帮老伙计聚在一起,排在南墙根下晒太阳。
⑤思念一场雪从树叶还没有落光开始。人们看向天空的眼神有了些期待,初雪撵着小雪节气而来,不经意间,都传来沙沙声,那是雪的脚印。听雪的人高兴地跑过大街,一路报告着:下雪了,下雪了。
⑥雪在那个北风不紧的日子只是遥遥地打了个招呼,人间就热闹地接待,仪式感非常足。人们在大锅灶上用刚刚收回家的大白菜炖猪肉粉条。这是标准的雪天大锅菜,仿佛是给白菜过节,也是为小雪过节,更为接下来要休养生息的冬天过节。
⑦有风的冬日,村庄很安静,柴门吱吱呀呀,槐树豆叮叮咚咚,白杨树笔直而向上的枝丫就像竖琴,被风刮奏着。
⑧总得有一场鹅毛大雪才对得起冬天的想念,天地都被扯不开的“芦花”填满。芦花雪是数朵雪花粘在一起,像一只只柳叶船,慢慢降落在稀疏的篱笆上、草垛上、干扁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却未凋零的花骨朵上……那样自然,好似它们的到来就是为给那些枯木干藤开一季花。雪成了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
⑨大雪来的时候,乡村是沸腾的、喧闹的。孩子们在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
⑩下过大雪,屋里开始点泥火盆,它既可以取暖,在暖炕上斟饮。炉灶上磁磁啦啦,炒鸡蛋的香、炸花生米的香、煎白菜包的香、烤小鱼干的香混合在炊烟里,故乡被酒香菜香熏醉的雪花,飘得更舞步翩翩了。
雪持久不化的日子,母亲在屋檐下的长木橛子上挂了几穗高粱穗子款待麻雀。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家有冬天“斋鸟”的传统。木橛上那些高粱穗不几日就变得轻了,若雪还没有化,母亲会另选一把穗子挂出去。
故乡的冬天是温暖的。那些冬夜,乡村寂静得只听见风吹草叶的轻叹。透过窗户,或是温暖的灯光伴着夜读的身影,或是温暖的灯光伴着夜读的身影,守着一炕香甜的酣梦。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1日有改动)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猫冬”是对人们给房屋加暖后,躲在屋里温暖过冬 形象说法。
B.文章第⑦段好几处运用了叠音词,是为了表现冬天风的大。
C.文章第⑩段最后一句话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雪花的轻盈摇曳
D.整篇文章按节气写了故乡冬的农事、家事和闲事,表达了温暖和谐的情感。
13.金文的“(冬)”字,将“日”包裹起来,表示寒冷来临,令人联想到“秋收冬藏”的农耕生活。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图内三处故乡的冬事。(3分)
① ② ③
14.请赏析第⑧段画横线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4分)。
15.结合文本,谈谈如何理解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三处“过节”。(6分)
16.传统乡村生活中蕴含许多朴素的道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生活启示。(4分)
专题四:探科学之谜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探索未知的奥秘。班级正在举办“探科学之谜”专题学习活动,小组同学搜集到下面的资料,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19分)
国际子午圈计划,探索空间天气规律 刘维宁
①中国子午工程二期预计于 2023 年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届时中国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从2024年开始,在跨越东经120度、西经60度的子午圈上,沿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台科学仪器,将协调形成对地球空间环境进行观测的地基探测网络。这项基于中国子午工程拓展的“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实现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推动人类社会解开更多空间奥秘。
②浩瀚星空中,天体在各自轨道上运动,其间既存在稳定和秩序,也面临不期而至的风暴和未解之谜。大气就像地球的皮肤一样,在太阳辐射、太阳风、宇宙射线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中取得精微平衡。以上任何因素的变化,都可能破坏地球平衡,导致大气能量调节紊乱。特别是来自太阳物质性爆发的空间天气,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来自太阳的高温高速物质可以撞开地球磁场形成的屏障,把大量能量灌注到地球大气,峰值可以超过全球电力装机总量的10%,对卫星运行、导航、通信电网等造成严重干扰。
③为了解空间天气变化规律,更好地监测和保护地球,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断探索。2008年,中国科学家开启子午工程一期建设。通过监测网络,子午工程一期对能量如何从高纬(地球磁层外部)扩散到低纬(磁层内部)的研究,跨出了全球性空间天气研究的第一步。2018年,子午工程二期启动,旨在将空间天气的观测覆盖到从太阳到地球的全过程。完工后,子午工程一期和二期将运行多达44种、近300台仪器,能够同时覆盖色球、日冕、太阳风、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一直到低层大气。太阳与地球相联系的“无形纽带”,在子午工程的“千里眼”下可以变得清晰可见:空间天气何时可能袭击卫星和空间站、扰乱电离层及卫星导航通信,能量传播、耦合与爆发又是怎样危及国际航线和电网的……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为人类进一步进行空间探索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通过及时预报与防范,可以大大减小太阳和地球灾害性活动对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影响,保障数字化社会的顺利运行。
④空间天气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力参与。从2010 年开始,数百位国际科学家规划了“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泰国、法国、美国等国的研究机构积极支持和参与。从中国的子午工程起步,国际子午圈把跨越东经120 度、西经 60 度的大子午圈利用起来,计划用数千台地基仪器把地球空间变为物理信息的三维网格,借助地球自转,每12 个小时生成一张“核磁共振图像”。科学卫星穿行其间,在关键格点、对关键过程进行详细诊断。同时,数千台不同种类的仪器设备相互定标,把全网络的测量绝对基准维持在一个稳定精准的基线上,不断完善地球环境监测能力指标。例如,地球磁场现在以每百年10%的速率衰减,导致太阳能量粒子和宇宙射线对地球大气的作用大幅增强。这一变化是否影响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需要国际子午圈这样长期、稳定和综合的全球性观测来判别。
⑤“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标志着“空间天气十”时代的开始。除了来自太阳的能量爆发,飓风、火山、海洋与大气环流、地震乃至人类活动也对空间天气造成影响。以上多重影响的合力过程使得空间天气比已有认知复杂得多,影响域也大很多。如果把大气比作地球的皮肤,那么“皮肤”与外界的能量平衡将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一方面,地表温度因温室气体排放而缓慢升高;另一方面,空间天气的短期激变对地球的“皮肤”造成反复“灼伤”,留下“疤痕”。它会不会进一步引起质变 会不会影响全球变暖进程 这是空间天气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学科交叉,蕴藏着丰富的、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等待全人类合力探索。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日,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从制定“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到解释探索空间天气规律的原因,再到说明计划的过程和发展,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B.“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实现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推动人类社会解开更多空间奥秘,与中国子午工程无关联。
C.大气在太阳辐射、太阳风、宇宙射线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中取得精微平衡。
D.“多达44种”“近300台仪器”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子午工程一期和二期运行的仪器种类繁多。
18.第②段中“以上任何因素的变化,都可能破坏地球平衡,导致大气能量调节紊乱”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 请你分析原因。(3分)
19.文章中提到“空间天气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合力参与”,你的父母在读完文章后,不理解全球是如何合力参与研究空间天气问题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父母的疑惑进行解答。(6分)
近视漫谈
材料一: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 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
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汇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离等。据调查,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达6亿多,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材料二:
材料二:
材料三: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还有环境因素:一是眼晴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要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物理学中衡量光照度的单位叫作勒克斯,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度一般不超过500勒克斯,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度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斯,大晴天更
可高达十几万勒克斯,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一定的室外光照能够刺激视网膜,促进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20.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在达6亿多的近视患者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
B.室外环境的光照度远远超过室内环境,大晴天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斯,一定的室外光照能刺激视网膜,促进多巴胺生成。
C.先天性遗传因素是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之一。
D.眼睛通过角膜和晶状体这个组合来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
21.材料二反映出我国青少年视力现状的哪些问题 (4分)
专题五:礼赞家乡
22.校文学组邀你编辑“我手写我心”特别专刊。(60分)
很多时候,家乡的一事、一人、一景都值得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体会。学校文学社开设了以下“礼赞家乡”栏目,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思考,为其投稿。
栏目 内容选择(任选一项) 文体选择,(任选一项)
风景名胜 ,描绘家乡自然山水,寄托独特情思 A.散文, B.人物传记
凡人小记 记录身边平常的人或事,了解小我大爱
要求:(1)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和文体,再根据你的选择谋篇布局注意表达得体;
(2)自拟题目,文章不少于6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